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奮鬥在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五章 王宗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五章 王宗沐

第三十五章王宗沐

就好像運河上下的既得利益綁架國家政策,只能走運河,不能走海運一樣。

可周夢臣對海運的看法,只是權宜之計。在周夢臣看來,他希望有生之年,漕運這一件事情走到盡頭。原因很簡單,你看後世中國有主管漕運的部門嗎?

自然沒有的,原因很簡單。交通發達了。各種交通方式都方便,大規模物資運輸難度變低,根本不需要專門去負責了。

周夢臣已經開闢了鐵路運輸,而今又要開啟海運,而海運其中的近海運輸,也能釋放出龐大的運輸量,這個時候漕運的重要性也就慢慢降低了。

但是這個時代,不會是一下子到來,估計要很長時間的奮鬥。周夢臣用沈船主,簡直是給自己找麻煩。

不是不用,是要限制使用。

只是沈船主不堪大用。那該用誰?

周夢臣思索這個問題,又問了沈船主一些問題,最後將沈船主打發了,他看著手中一個姓名,那就是王宗沐。周夢臣問徐渭說道:“王宗沐到了嗎?”

徐渭說道:“已經到了。而且與汪大人見過一面了。”

周夢臣說道:“哦。”這一句有些意味深長。周夢臣對自己麾下各種關系網,也只能掌握而已。不能輕舉妄動,王宗沐是汪宗元推薦的。他們兩人走在一起,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周夢臣說道:“我要見他。”

很快周夢臣就見到了王宗沐。王宗沐年輕的讓週年夢臣有些吃驚,算算年紀,王宗沐而今與周夢臣年紀差不多,而算算科名。王宗沐還比周夢臣要早,而在此之前,王宗沐已經是提學副使了,也算是省級幹部了。二十歲上下中進士,三十歲上下就身居高位。讓周夢臣有些側目。

周夢臣是開掛了,而人家王宗沐可沒有開掛。

而且周夢臣也見到了王宗沐的才華。

之前周夢臣見別人,一般人見周夢臣,主動權在周夢臣手中。而此刻,周夢臣似乎覺得,這裡是王宗沐的主場。王宗沐洋洋灑灑數以萬言,將海運河運之利弊,一一言之,然得出,海運之必行之,又將海運種種難題,一一分辨,從船隻,航道,風向,等技術問題,又到船隊組織方式,如果防範海盜,防範海難,等問題剖析明白。又將自古海運前例,一一說明,特別是在元代海運方面的技術細節,他都瞭如指掌,如數家珍。

簡直是雄

辯滔滔,一洩汪洋。

可見是在海運之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周夢臣本來就是想要海運的,聽了王宗沐的話,頓時覺得,王宗沐是他心目中主持海運的人選。

第一個有利條件,就是王宗沐本身的意願。

因為周夢臣知道,海運有很多波折,別的不說,運河沿岸的人,是絕對不會支援海運的。周夢臣知道這一次海運會被批准,原因很簡單,糧食運輸得晚了,說不定北京就要斷炊,即便不斷炊,也會影響到方方面面的。

事急從權。這沒得說。但是在事不急的情況下,就不好說了。就海運之事,朝廷之上非要有一次爭論不可。

而如果海運的主持者,本身沒有對海運堅定的想法,那麼這樣的風浪之下,未必能堅持下來。

周夢臣知道,他是海運的倡導者,但是周夢臣的地位已經高到了一定程度,已經符合文官大佬的標準。到了這個級別,官場上很少有直接彈劾的。

就好像徐階恨極嚴嵩,最多拿趙文華下手。而不是直接懟嚴嵩。同樣的道理,即便是周夢臣倡導得海運,真惹出紛爭,也很少有人會直接彈劾周夢臣,估計從海運具體負責人下手。

這個人就很重要了,甚至可能成為棋眼,就好像而今的海瑞一樣,如果反咬一口,周夢臣可就被動了。

而今的王宗沐明顯對海運有想法,這樣的人讓他主持海運,他不會將海運當成任務,而是自己的事業。根本不用想別的事情。

其次,周夢臣很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進士的重要性。雖然周夢臣對進士們的能力,不敢完全保證。但是在關鍵地方,有一個進士。更能讓上面接受。

王宗沐就是進士出身。

這樣的人用起來符合大明的用人觀,甚至加速提拔,也不是不可以的。有各方面來看,都有納入嫡系的必要。

當然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周夢臣還是要考教的。周夢臣說道:“王大人,而今我這裡有一個難題,你覺得該怎麼辦?”

隨即,周夢臣將想用沙船幫海運的想法一五一十說了,還將沙船幫船隻不夠的事情也說了。

王宗沐沉默了一會兒,說道:“大人用沙船幫固然是妙手。只是當異論相攪,不能只用崇明人,否則時間一長,下官擔心,海上就非崇明人不可用的。臣以為倭興以來,海上風浪太大,寧波。台州滯留很多人。衣食無著,甚至有無奈從賊者。臣以為

這些人都是精幹水手,只需招攬,要多少有多少,還能省賊人之力。”

周夢臣深深看了王宗沐一眼,因為他知道王宗沐是台州人。

不過,周夢臣也知道王宗沐說得對。因為寧波從事海貿的歷史,太悠久了,積累大批的航海人才。從這裡招募,簡直是要多少有多少。畢竟,為什麼倭寇喜歡佔據舟山群島上的島嶼貿易。不就是距離寧波近嗎?

這也是周夢臣為什麼要從沙船幫入手,也不想從寧波招納人員,因為,周夢臣無法確定一件事情,那就是怎麼判斷,這些人不是海賊?

周夢臣說道:“王大人,應該知道我擔心什麼?”

王宗沐果然一點就透,說道:“大人,我等身為朝廷命官,代天子牧民,當持愛民之心,倭亂到而今,願意從倭的,已經走得差不多了,剩下大多都是朝廷之良民,官府之赤子,心是向著朝廷的。如果不管他們。他們為了活著,無奈從賊,這是厚賊人之勢。恐非朝廷之福,如果大人實在不放心,我王某人願意為他們擔保。”

周夢臣說道:“既然王大人願意擔保,我豈能不答應。”

周夢臣其實也知道,倭寇從來打不完,就好像九頭蛇一般,砍下一個頭顱,立即重新長出來,是有內在原因的,就是因為在走私產業鏈,或者說,海貿產業鏈上依附著太多的人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為了生活,只能做這樣的事情。

招納一些人做事,其實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不過,王宗沐說了,周夢臣還是相信王宗沐的,雖然說,王宗沐是在為家鄉謀福利,但是這年頭,那一個官員不這樣做?

不這樣做的官員,將來還想回家養老不想了?

王宗沐說道:“謝過大人,在下官看來,漕運乃天下之命脈,豈能委於人手。即便是朝廷良民也不行,大人想依靠沙船幫,但是在下看來,他們恐怕不足以承受這樣的使命,在臣看來,應該重建海運總兵官,建立漕運兵。專司此事。”

周夢臣說道:“不錯,我正有此事。不過,眼下有一個難題,那就是船從什麼地方來?”

這是周夢臣給王宗沐最後一個考教,本來周夢臣就想將海運上的人從軍,作為遠洋水師的根基與前身。王宗沐的說法,非常合周夢臣的心意。

不過,這都是虛的,要看看王宗沐面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辦法,比如船。而今距離用船的時間,不過三四個月,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將船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