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文娛抗日上海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八章 來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八章 來人

並且,餘生在計算過每一瓶飲料的成本後,果斷的將每瓶illusion的價格,定為和可口可樂相同的五美分。在這個價格上,不但可以保證有一定的利潤,而且可以保證illusion擁有強勁的競爭力。並且,不至於和可口可樂陷入價格戰的泥潭中。

不過,餘生的這個價格,對於可口可樂來說,卻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可口可樂再怎麼做廣告,再怎麼吹噓自己好喝,翻來覆去,也不過只有一種口味而已。而餘生的illusion,卻有檸檬、橙子、蘋果、西柚和原味五種口味之多。並且調配的極好,每一種都不比可口可樂差到哪裡去。

所以,雖然illusion只不過是一款新面市的飲料,但是其競爭力卻比可口可樂強多了。可口可樂公司的人看著自己的營業額,自從五美分戰略開始後達到的巔峰數字往下掉,說直線下滑有些誇張。但也和坐滑梯差不多,跌勢綿綿,根本遏制不住。

而且,illusion在英國的銷售也出乎可口可樂的意料之外。喬治六世在《國王的演講》中塑造完美形象,基本上成了illusion的免費廣告。人們提到王室,就會想到《國王的演講》,而想到《國王的演講》,就會想到illusion……

並且,讓可口可樂公司驚訝的是,餘生的銷售網路並不只有英國和美國。當illusion和餘生兩個名字掛鉤之後,illusion很快的進入中國市場。蔣夫人自知有些小看餘生,為了彌補和餘生之間的關係,在illusion上市之後,便聯絡到餘生,要了illusion在中國的銷售代理權。而餘生也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和老蔣弄得太僵,所以。也就同意了。只不過把代理權的價格提得高了一些。

在中國這個時代,蔣夫人下令,還有什麼不可以的!飲料灌裝廠的建設速度,和空防工事有的一比。不過月餘,居然就已經建好了!illusion開始在中國銷售。

雖然五美分一瓶的價格,對於中國人來說還是貴了一些。但是,這個價格已經可以滿足普通的中國人,在節假日的時候,給自己或者家裡人買上一兩瓶嚐鮮了。並且,餘生還是著名的愛國人士。在抵制各種非國貨的時候。餘生的illusion並不在此列。而且,成為一些中國大大小小的上層聚會中,不可缺少的飲品。畢竟,其口感甚佳,且不含酒精。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餘生並不太願意掙這個時代中國人的錢,蔣家給他的高昂的代理費用,全被餘生買成了斯帕姆午餐肉和各種物資,送回國內。當然,還是不會送給老蔣。哪裡窮往哪裡送。氣得老蔣在得知此事後,大罵了許多句娘希匹!

不過,國內的形勢,遠遠比餘生想象的要險惡。即便餘生熟知這個時代的歷史。他也不曾親身經歷過。蔣夫人代理illusion的費用,給一個人用或者可以夠花上一輩子的。給一萬個人用,不過只能夠這一萬個人吃幾頓飽飯的。而中國因為戰爭而衣食無著的人,遠遠不止一萬!

這一日。有人從國內而來,登門拜訪餘生!

******

李香蘭一開始其實對張善琨和川喜多長政介紹來的夜無光並沒有太感冒,若不是川島芳子送來一封信。李香蘭斷然不會對夜無光有後來的諸般信任。

但是,相處的時間一長,李香蘭卻發現夜無光此人,實在是做助理和朋友的絕佳人選。且不說夜無光會偶爾將餘生教給他的歌,交給李香蘭,讓李香蘭時常驚喜這件與工作密切相關的事。單論夜無光的容貌氣質和生活品味,便很讓李香蘭覺得舒適有趣。

夜無光和青小藝從小受的都是傳統至極的教育,讀過的典籍不計其數。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當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其人身上自然會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韻致。正如後世的神劇《亮劍》中所言,有很多人打了一輩子小布爾喬亞,最後還是喜歡女學生。

原因無他,除了年輕漂亮,女學生比尋常女子有韻致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讀過許多書。這個道理男女通用。

而夜無光,而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絕非僅僅是文章典籍,四書五經。琴棋書畫,文人墨客喜歡的一切東西。夜無光不敢說是精通,但至少都會。夜無光雖然沒有妹妹青小藝那麼妖孽,但是,寫的字可以甩後世文科生餘生八條街,雖然不會素描,但是工筆畫卻栩栩如生。詩詞和對聯這種文字遊戲,更是張口便來。雖然比不上盛唐時的詩歌風骨,但是比餘生這個只會做打油詩的強多了。

在新華公司拍電影的這段時間,又愛好上了攝影。雖然攝影這種藝術,是從西方發源,並傳入中國的,但是,藝術總有相通的地方。對於繪畫丹青一道頗有瞭解的夜無光,很快便弄懂了攝影技術中的關鍵。構圖,明暗,景緻的運用。其實和古人的吟風弄月,並無太多本質上的分別。

正因為有此底蘊和理解,所以夜無光照出來的照片,總有一股中國古典詩詞意境的味道在。讓人稱道不已。而在李香蘭發現夜無光有此攝影技術後,夜無光便由李香蘭的助理兼任了李香蘭的專職攝影師。只要是李香蘭或者夜無光覺得需要拍攝的景緻,都可以隨意拍攝。

逛街,會友,演出,歌唱。李香蘭從小在中國長大,養父也是社會上流人士,所受的教育足夠讓她對夜無光照片中表現出的意境和趣味有持久的審美。

只有夜無光知道,這些照片中,魚目混珠,有他想要保留的資料!照片這種可以記錄細節的東西,從來都不僅僅是藝術品。對於一個潛伏的人而言,所有的照片都可以成為情報的來源。

夜無光可以從看似無意和胡亂拍攝的照片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細節,並從中拼湊和推斷出日本人的動向。或者一件事情的經過和因果。即便某些照片中,並沒有他所需要的情報信息,夜無光也會小心留存。

在餘生離開上海之前,他們的商議中,分派給夜無光的任務,除了探聽訊息,就是觀察與守望,並留下證據。等到日本人潰敗的時候,夜無光所留下的照片將是清算人性善惡,是非因果的重要證據!

而且。潛伏的時間越久,夜無光代入的越深。他已經可以完全適應特工這個角色。並且發現,似乎每一個合格的特工,都會有自己獨創的風格和個性。與書法和水墨丹青登堂入室時,並無太多區別。

夜無光已經能將照片和攝影這種手段運用到極致。比如,這一天,在陪著李香蘭見過日本人後,他就從照片中發現了許多疑點。照片中的日本人,面容陌生。但是軍銜卻不低,據說剛從日本派遣到上海。因為仰慕李香蘭,所以被安排會面。

李香蘭如今的身份,已經是中國一線的明星。輕易也是動不得的人物。能讓日本人特意安排。請李香蘭一見,便知這個陌生的日本人身份不低。而且,應該和日本的世家門閥有些關係,不必完全看軍部的臉色。可以任意提出要求。

再者。根據夜無光和此人的接觸,以及形成固定影像的照片來看,此人必然身負武功。而且。功夫還屬於絕頂的那一種。夜無光雖然年紀已大,習武不成。但是餘生和陳天卻都是難得的高手,平日說起閒話來,也會說道練武之人的習性。

無論是什麼武功,無論是古今中外的搏擊之術,都是首先鍛鍊人體本身。不僅僅是筋骨的強壯,還有身體上的平衡和柔韌性,以及在打熬身體時,鍛鍊的意志力。一個練武之人,在登堂入室後,總會有些氣質和細節與普通人不同。

夜無光在回想和這個日本人接觸時,非常意外的發現這個日本人的情緒平穩至極,並不容易動怒。完全沒有普通日本士兵那種狂熱武士道的神經質表現。並且,這個人的一舉一動穩當至極,甚至有些不合常理,如果非要用一個詞概括的話,那就是——平衡!

更況且,此人身上的氣質和餘生、陳天如此相似。夜無光基本上可以斷定這個日本人不但習武,而且功夫不低,至少和餘生、陳天相仿!那麼,這樣一個可以在城市巷戰中以一當百的高手,來上海灘要做什麼呢?

而恰巧,此時的上海灘的報紙上,又報道出有日本人軍艦押送物資到達上海灘的訊息。按照平素慣例,這種訊息都是要嚴格保密的。日本人經過上次的爆炸,不該有如此疏漏才是。怎麼會任由這個訊息在報紙上刊載,並肆無忌憚的傳播呢?好像生怕人不知道一樣!

如此想來,這個日本高手的來意,恐怕不僅僅是保護隨船物資那麼簡單。倒是引蛇出洞的可能性更大些……

夜無光將情報送出。陳天嘆了口氣。原本他還想幹一票大的。但是如今見日本人有如此態勢,還是見好就收為妙。否則,即便他是至誠之境的高手,也不可能在一群手持槍械和其他熱武器的日本士兵手中討得好處去。當年憑藉一己之力擊殺數十個日本高手,依仗的還是餘生的計謀和對手幾乎沒有槍械。可一不可再。

*******

來拜訪餘生的人,是從屬於老蔣的花名冊上,並無番號的軍隊。與後世抗日神劇《亮劍》中,李雲龍的那支部隊相似。此番前來,只為求助。

餘生有些驚訝,他向這個地區的抗日軍隊和中國人派發的物資,並不算少,難道還不夠用不成?

可聽此人解說,才知道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過的日子遠比後世之人想象的艱苦。雖然在當時為了鼓舞鬥志,大都會宣傳一些積極向上的東西。但是,物質的匱乏,卻不是宣傳可以填補的。

敵後的抗日武裝雖然可以依靠打劫日本人獲得物資,但是日本人如今也不寬裕了。自一九四三年開始,日本人在國內也開始實行糧食配給制度。戰前儲備的物資,在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失敗後,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雖然資源大多數傾斜於前線部隊。但是,日本前線的士兵,也只不過是剛剛能夠吃飽而已。

而敵後抗日武裝對日本人的屢次打劫,也引起了日本人的重視。押送物資的日本士兵逐漸增多,打劫再不像原來般輕鬆容易。而且,因為戰爭,這個區域的糧食產出極少。往往一個壯勞力辛苦大半年才種出來的幾畝地,在交戰中,就可以被幾發炮彈輕易毀去,然後便是顆粒無收。

日本人殺光燒光搶光的政策,在戰爭前期執行的極為徹底。以至於,如今幾乎搶無可搶!如果強行劫掠剩下的中國百姓的糧食,來年只能是餓死許多壯勞力的下場。那麼誰來種地呢?總不能日本太君們親自下地幹活吧!

生產自救這件事情,不僅僅是中國人在搞,日本人也在搞。而且,日本人對待中國普通百姓的態度明顯比戰爭開始的時候好了一些。只要你按時交稅, 交糧食,那麼就可以繼續生存下去。

所以,仗打到現在,除了拼的是韌性和士氣之外,更多的比拼,就是後勤和一個國家的家底。中國人數千年積攢下的家底,在從一八四零年之後的百年中,幾乎被外國人劫掠一空。而日本人崛起的時間終究太短,積攢的資源實在不多。消耗到現在,兩國基本持平。陷入對峙。

來人一躬到底,對餘生道:“鄙人與同志們都非常感謝餘先生,在國家危難之際,雖然身在海外,卻能心繫國內。餘先生捐贈的物資實在是幫了我們大忙!所以,鄙人代表同志們特意登門,對餘先生表示感謝!”(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