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文娛抗日上海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一章 羅斯柴爾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一章 羅斯柴爾德

而在有十八萬五千多猶太人奧地利,德國納粹甚至規定,集中營的猶太人只要能離開奧地利就可以釋放,趕不走的則在集中營裡成批屠殺。因此,只要能離開奧地利,這些人便能活下去。而離開的關鍵,則是獲得一張別的國家的簽證。

這個時候,有很多國家因為外交或者利益的原因,是不會給猶太人發放簽證的。中國是少數的例外,而何鳳山也不願見到猶太人被大規模屠殺,後世其回憶錄曾記載道:“富有同情心,願意幫助別人是很自然的事。從人性的角度看,這也是應該做的。”

所以,對於猶太人的的簽證要求,幾乎來者不拒。雖然後世沒有具體的數字,對何鳳山所發的簽證做出統計,但是根據後世遺存的一些護照原件的簽證號碼推算,何鳳山簽發的護照,至少有數千份之多。有時候,一個月甚至能達到九百份。

這個數字,已經能和辛德勒的名單相比了。

當這些猶太人到達中國後,驚訝的發現,中國人似乎從來都沒有反猶的意識。與歐洲截然不同。甚至有些文化上的核心,還有相似相近之處,正如一四八九年,開封猶太人在石碑上刻下的文字一般:“其儒教和本教,雖大同小異,然其立心制行,亦不過敬天道,尊祖宗,重君臣,孝父母,和妻子,序尊卑,交朋友,而不外於五倫矣。”這或許也是猶太族群被中國文化同化成功的原因之一。

而在歐洲,卻沒有這種環境。猶太人喜歡抱團聚居,形成自我的社群。建立自我的宗教與殿堂。而這與歐洲基督教的教義違背。除此之外,由於古代的農業文明,都有重視農業的傳統。所以,商業並不是太受到重視。

猶太人在不能佔據土地的情況下,只能從商。但是世代從商卻為其在近代的工商業和金融業興起是,趁勢而起。打下了極好的基礎。猶太人迅速變得富有,並逐步掌控了歐洲金融業的半壁江山。其中,最出色的,便是羅斯柴爾德家族。

而金融業,在後世也是一種比較高大上的行業。由於運作的標的物數量巨大,所以,但凡分潤其中的萬分之一,便是一筆相對於死工資而言是天文數字的鉅款。後世,年薪百萬、又白手起家的高富帥,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從事金融業。所以,又有一個名詞叫做金融男。

這種行業雖然風險巨大,但是,收益也高。並且不用親自忙活,只需要買空賣空,便會衣食無憂。這樣一個文化、習俗、信仰都與眾不同的族群,在大量的人從事金融業之後,變得富足而顯眼。

在眾人都富足的時候還沒有什麼,但是一旦周圍的人經濟狀況開始衰落。而只有這個族群依舊富足時,排斥與憎惡便是難免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國人對於人性的理解,無比深刻。更何況。以美國為中心,引爆歐美世界的經濟危機中,如果說與在金融業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猶太人沒有關係,怕是誰也不信。

而且。由於猶太人的富足,他們的金錢自然也會帶給他們一些金錢之外的力量。與此同時,因為其流浪的心態。和對於其他文明同化力的排斥,這些猶太富商們,很難對一個已經有了國家民族意識的地域,有歸屬感。大部分猶太人的歷史,就是這個地方不利於我生存,那麼我就到另一個地方去。

雖說這是迫不得已,然而,也很難讓人相信這個族群會對其所在地域的國度有多麼忠心。並且,有一些猶太族群,在明白金錢帶來的力量時,對金錢的追求,也沒有了道德限制。沙遜家族,就曾經參與過煙土的販賣。其中,還有一部分是流向清朝。

而流亡於中國東北三省的猶太族群,甚至對日本人的河豚計劃很感興趣。

日本人佔據東三省,建立偽滿之後,並不打算遵守和溥儀的約定。有道是,貨比三家,兩手準備。既然這塊土地可以扶持溥儀,也可以扶持其他族群!反正,日本人是老大。一九三四年,鯰川義介發表《一項邀請五萬德國猶太人來滿洲國的計劃》。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五日,日本內閣透過河豚計劃。

而日本人選擇的備胎,就是猶太人。此時,大量的俄國猶太人,因為俄國的反猶,攜帶財富,到達東北。成為東北最富有的一個群體。手中握有大量的資金,與此同時,猶太人又和美國人有牽扯不斷的聯絡。

所以,日本人與猶太人做了一個交易。猶太人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資金,投資東北的軍事設施和工業建設,而日本人許諾,將給予其一塊土地復國。

最終,日本人的計劃完全成功了,他們用空口許諾,從猶太人手中套來大量資金,讓東北建設的飛快。而猶太人的復國打算,則全然落空,不但美國人不同意,中國人一改往日的和善對其群起而攻之,甚至連在上海的同族,都不表示贊同。而日本人更是翻臉不認人,在獲取資金後,河豚計劃不了了之。

正因為猶太人這些特質,在歐洲發生對猶太人的大規模排斥行動,便顯得因果分明。而希特勒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才蠱惑了幾乎所有德國人,參與他制定的,對猶太人的屠殺。而民族與血統的差異,只不過是其外衣而已。希特勒總不好直接說,老子就是仇富吧……

不過,平心而論,猶太人雖然將民族傳統維護的很好,但是,卻做得並不聰明。反觀之中國人,到後世,華裔滿世界都是,受到的排斥卻沒那麼多。最主要的一點,便是中國人講究客隨主便。在移居到新的環境後,會主動融入其中。

而且,中國人的文明一向都是抽象的、道德文明。對一些細節不甚追求,所以,從來也不量化數字。但是對於道德體系的建構,卻是做得極為完美,而道德體系的涵蓋,便是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關係總結和應對方式。當每一個關係,每一個人生主題,都被中國人的文明探討過後,中國文明幾乎便不可能被其他文明所同化掉。

無論後世的美國大片,還是日本動漫,還是韓國偶像劇,其所遵從的文化與道德體系的核心,統統可與中國文化中的某個主題和細節相對應起來。一旦進入,便如滴水入海,花木嫁接。雖然細節變形很大,但是從根源梳理,卻是一脈貫通。

所以,中國人主動溶於其他文化的客隨主便,由豈能真的是客隨主變?當中國人發現自己遵從的文化和道德體系,可以將“主人”的文化和道德體系完全解構,並容納吸收,化為己用的時候。便是中國人反客為主的時候了。正如滄海可以覆沒原本的用礁石佔據的海床一般。

要不然,自古以來。佔據與進入中國的、數以百計的不同文化的族群,是怎麼消失的?中國人的土地,又是怎麼從上古九州變為如今版圖的?

所以,後世在餘生穿越之前。中國文化並未雄起,但是其實只要中國人開始專注於用自己數千年的文化對外來的文化進行解構,就會發現,那些外來文化。那些關於人和道德的探討,這一片是中國隋唐曾有的,那一片是中國秦漢曾有的。這一片是某個名家的,那一片是某個學派的……

也無需太多,或許只需要來一股這樣的風潮,已經將傳統文化疏遠掉的中國人就會發現,原來,這些外來文化原來都是自家的東西。又何來文化入侵之說,不把這種解構推向全世界,已然是客氣的了。誰入侵誰還真說不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至於具體學科,因為不牽扯文明的本質,拿來用就是。

而中國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對外人禮數周全,而爭鬥一般都是在自己人之間。外來的和尚,一般都好唸經。當猶太人大規模湧入上海後,並沒有受到中國人的排斥,即便他們身無分文。信仰和生活習俗,也得以維持。

在二戰開始後,到達中國的猶太人,大多一貧如洗。倒不是這些以富足著稱的人,原本就窮,而是因為大多數財產都被德國人沒收,或者花在了打通關節或者旅途所需上。

雖然在一九三八年十月,旅居上海的猶太人,組成了“援助歐洲來滬猶太難民委員會”,但是,由於這些組建者的財產在戰爭中也大為縮水,並且,上海的物價也隨之飛漲起來,所以,到一九三八年年底,這個“援助歐洲來滬猶太難民委員會”籌集到的款項不過只有八千餘美元。

還沒有平日裡舉辦一次宴會來得多。這八千餘美元只夠每天向六百餘名猶太難民提供最基本的飲食。根本就是杯水車薪。要不是沙遜捐出河濱大樓作為猶太難民的容身之處,許多身無分文的猶太人,估計連住的地方都沒有。

直到一九三九年,沙遜捐出十五萬美元給猶太人新成立的“復興基金”,流亡上海的猶太人這才有資本創辦一些中小型的企業,自力更生,給三千餘人猶太難民提供衣食。

不過,這三千餘人也不過是流亡上海的猶太人中最幸運的一批而已。大多數猶太難民住進了十幾個人,甚至幾十個人擠一間屋子的難民收容所。並且,很難找到工作。大部分難民,只能偶爾打打零工,比如幫人送煤球、給上海灘的富裕人家修電器、叫賣報紙、販賣冰激凌等小吃之類,用以維持生計。

在上海灘,自然是不可能給猶太人單獨建一個收容所的。大量的猶太難民和中國流亡至此的難民混居一處。有時候難民收容所中分發社會各界捐贈的食物,或者日用品,這些猶太難民也能領上一份。其中,竟有幾個隱瞞了身份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人。

而根據這位羅斯柴爾德先生的敘述,當年青小藝帶著餘生給她的東西,跟著劉王立明到收容所中到處派發東西的時候,沒少給猶太難民分派食品物資,讓人印象深刻。而此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正忙著和英國人交涉一九三九年頒佈的限制猶太移民進入巴勒斯坦地區,並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的事情呢!

復國計劃,是身為猶太人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最重視的一件事情。在此情況下,雖然其家族力量龐大,但也無暇東顧。而後世以色列的建國,也確實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努力密不可分。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致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勳爵的一封信成為著名的《貝爾福宣言》。

而此時羅斯柴爾德家族來人,給餘生的慈善晚會捐了這麼大數目的一張支票。除了感謝餘生和青小藝曾經對猶太人的幫助外,還是對盟友的一種理所當然的支援。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家底,其實大部分都在歐洲。這個家族從十六世紀開始,便定居於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區。隨後依靠販賣古董和古錢幣發家致富,並攀附上權貴之家。隨後,才將觸角延伸到英國以及歐洲各地。並在英國混得風生水起。

在英國,羅斯柴爾德家族接連投資英國的軍費、蘇伊士運河專案、英法戰爭,甚至是美國內戰,而且,憑藉其超凡的眼光,每一次都站在了勝利的那一方。而戰爭帶來的財富,讓羅斯柴爾德家族迅速富裕起來,富可敵國!

到了十九世紀中期,一個龐大的羅斯柴爾德金融帝國在歐洲形成。在戰爭爆發時,羅斯柴爾德家族不但向各國政府提供貸款,而且,還可以為戰敗的一方提供賠款。這個家族的觸角延伸至各行各業,銀行、證券、股票交易、保險業務。除了金融領域,他們也投資工商業,鐵路,郵政通訊系統,以及伴隨工業革命而來的新型能源,例如煤炭和石油!以及大宗的礦藏和資源,例如鋼鐵和銅礦等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