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文娛抗日上海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三章 散佚典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三章 散佚典籍

翻檢這近萬件文物典籍之中,這兩個少年不時地驚呼道:“這是什麼?難道是魏晉時候的墨寶?”

這三百四十二箱文物被拆箱後,根本沒有時間仔細處理,只是按照基本的歸類,將大體相同的東西放在一起。書籍字畫,瓷器,玉器,在保證不受損傷的前提下,滿滿堆了兩三個船艙。

這兩個少年先從書籍字畫,文字典籍一類開始整理。這一類,是這批古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如果餘生在此,很容易將一個少年懷疑是魏晉時期墨寶的東西給辨認出來,這一卷手抄的佛經,正是後世唯一留存的中國西魏時期的墨寶《菩薩處胎經》。是人間傳世最古老的寫經。此卷為西魏大統十六年陶仵虎寫造,字大如豆,書法為北碑一派,筆意自如,全無石刻字型的方拙之態,其超凡入聖之處,實有不可思議之妙。

“不知道,還要等夜叔請人來掌掌眼。不過這個我很確定是《永樂大典》其中的一個零本單冊!”說話的這個少年一隻手中拿著一本遠比其他線裝書闊大的書卷。而他的另一只手中,還有與其形制相同的基本書卷在。

這一個少年手中拿著的幾本書卷。開本宏大,高五十釐米,寬三十釐米。氣度非常,明顯與其他的書卷有所區別。這一個單冊,有五十頁,每一頁都用的是厚實雪白的樹皮紙。數百年以降,除了書頁有些略微泛黃外,竟是毫無破損。顯然是傳世之物,珍藏許久。

唯一有些破碎的,就是包裹在書籍外面的書衣,書衣這種東西,其實相當於後世書籍的封皮,因為《永樂大典》是皇帝專用的百科全書。所以,包背裝的《永樂大典》的書衣,是用多層宣紙硬裱,並有一層黃絹連腦包裹。極有皇家儀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兩個少年仔細翻看一番後,基本上能確認這一冊《永樂大典》,屬於真品無疑。

古玩這種東西,在後世造假容易,但是真正能高仿的卻不多。即便高仿的東西有時候太過於考究標準,如同一個每一門都能拿到一百分的學霸一般,看著就假。遇到半懂不懂的人還能矇混過關。一旦遇到行家裡手。從細節的缺陷和物件的氣韻中,很容易辨別出物件的真假。後世的古玩真假難辨,不僅僅是因為造假技術高了,更是因為行家裡手,真正的國學大師少了。

如果連驗鈔機都是假的,又怎麼能檢驗出假鈔來!

這部《永樂大典》,用硃筆手繪邊欄界行,並書寫引用書籍的著者和書名。用墨筆來書寫題名、卷數、韻目、書籍正文並繪製圖畫。用硃筆描繪的大典的邊欄四周都繪成雙邊。

這些“朱絲欄”把每半葉隔成八行,版心間上、下各有一條粗粗的“象鼻”。中間還有一個“魚尾”,“魚尾”上方記載書名和卷數,下方記載葉數。行格的筆畫粗細均勻,畫得一絲不苟。如果仔細看看。還會發現朱絲欄線上、下都有針眼。這些針眼,便是朱絲欄線能畫得間距相等的奧妙所在。而這些手繪的朱絲欄線線條本身,也有包含筆墨氣質的柔和溫潤。

這樣精細的手工,可不是機器能仿製出來的。即便是用人工仿製,也很難達到正品的效果。除了手繪的朱絲欄線之外,想要仿造《永樂大典》。還需要抄寫者有一手漂亮的館閣體楷書,並精通中國山水筆墨丹青,能用白描的手法,繪製精麗工緻的山川器物和人物肖像。精通裝裱,並能找來明代的紙張,而且精通仿古做舊的技術。

不要說是後世的人,即便是國學大師遍地的民國,能同時做到這幾點的人,也幾乎沒有。即便有,也是聲望和學識隆重至極的大師,估計沒有閒情逸致來造《永樂大典》一個單冊的假。

當兩個專攻古籍文物鑑定的少年,基本斷定這一冊《永樂大典》是真品後,圍觀的眾人便發出陣陣驚呼。《永樂大典》的名聲太過響亮。數百年的散佚和流傳,雖然讓《永樂大典》損失慘重,但是,卻也名聲在外。

《永樂大典》是燕王朱棣在謀權篡位後,為了收攏文人心思,而編纂的一部集中華古典文明大成而成的曠世巨典。中國古人有三不朽,分別為立言、立德、立功。編纂大典,純屬永樂帝想要在後世博一個好名聲的立言之舉。

不過,由於是皇帝親自關照,這部大典編纂的也極為用心。雖然後世失傳了大部分,但是根據已有資料推斷,此書約有三億七千萬字。字數之多,更新之快,質量之高,完爆後世的任何一篇以口水主要內容的網文。

《永樂大典》共有六十卷目錄,全書兩萬兩千九百三十七卷,共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據估計,彙集了古今圖書近八千餘種,其中還有不少在後世已經失傳了的古書。所以,後世英國人的《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稱《永樂大典》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可惜,數百年以降,萬冊《永樂大典》只有八百餘冊存世。原書不知去向,而兩個少年手中的《永樂大典》,是明朝嘉靖皇帝下令謄抄的副本。而隨著《永樂大典》的散佚,中華古文明,也有不少東西就此失傳。譬如《永樂大典》上,對宋朝神器神臂弓的記載和圖畫。

為明朝永樂帝代言的《永樂大典》在明朝後期並沒有受到眾人的重視,並且因為卷帙浩繁,也沒有刻印。眾人對這部書珍貴之處的認識,是在民國時,鋪天蓋地的報紙上。

一九一二年,時任民國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的周樹人建議教育部諮請******,將翰林院所存《永樂大典》殘本六十四冊送歸教育部,其中六十冊交由京師圖書館儲藏。這便是京師圖書館入藏的第一批《永樂大典》。

隨後,北平圖書館便想盡辦法蒐羅遺落散佚的《永樂大典》。砸錢砸的絕不心疼。而在受人捐贈後,也會廣而告之。新聞時有報道。到一九三四年,北平圖書館館藏的《永樂大典》,已有九十三冊。而《永樂大典》的名聲,也在蒐羅中傳揚開來。

而在中國人蒐羅自己的文明典籍時。其他國家的人也聞風而動。經驗最豐富的就是當年帶著八國聯軍一路進攻北京的英國人。英國人在焚燬翰林院的過程中,將大量的《永樂大典》翻檢出來。英國大使館中對中國文化有所研究的人見到《永樂大典》後,驚為至寶。在漫天大火中一路搜尋,傳到英國後,便成為各藏書單位爭相收藏的物件。及至後世,《永樂大典》還不時地在英國發現單冊零本。

除了英國人之外,對《永樂大典》圖謀最深的,就是日本人。在收藏《永樂大典》的外國人當中,收藏《永樂大典》數量最多的,便是日本人。後世已知的。收藏《永樂大典》的單位中,共有三十家之多,而日本便有十一家!佔三分之一強!日本人在從甲午戰爭後,對中國有預謀的入侵之中,劫掠而去的典籍,達數百萬冊之巨。其中有百十冊《永樂大典》,實在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這還只是有記載的大規模掠奪的數量,零星的掠奪不計其數。這次被幾家財閥蒐羅到手。又被陳天偷樑換柱的幾冊《永樂大典》,便是日本民間的私藏。而其具體的流傳歷程,早已不可考證。

而這三百四十二箱,被幾家財閥視為珍寶的中國古玩。絕對不止《永樂大典》這一種珍品。在兩個少年珍而重之的將《永樂大典》放入一個防蟲防潮防顛簸的木製盒子中後,又開始清點其他的文物典籍。

對中國古代文明比較熟悉的人而言,哪一個朝代的文物典籍長什麼樣子,一般都心中有數。兩個少年率先整理的。並不是各種線裝書,而是一些一看就知道很是古老的竹簡、木簡、絲帛經卷。這些古舊的典籍,明顯就是出土時間不久的東西。也不知道日本人究竟在侵略中國時。把哪一個大墓給挖了。

而這些經卷中,有一些被兩個少年推定為半個世紀前,被外國人大量騙走的敦煌經卷。敦煌經卷於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即一九零零年六月二十二日被看守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籙發現。

這個王圓籙出身低微,眼界不寬,但是對道教卻有由衷的敬畏,對當年獨自西去取經的唐玄奘也有極大的崇拜。由於這些被發現的經卷,並不是王圓籙所期望的金銀珠寶,所以根本沒有得到王圓籙的重視。在被英國籍的冒險家斯坦因一通忽悠後,將其中二十四箱敦煌遺書換成了錢財,用以修繕道觀。

而這二十四箱經卷在西方立刻引起了轟動。各國探險家紛至沓來,其中日本人更是收穫頗豐。王圓籙在得知這些經卷的真正價值後,追悔莫及,晚年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終於驚悸而亡。

中國人在開始重視這些敦煌經卷時,為時已晚。大量的敦煌經卷流失海外,其中大部分藏於英國倫敦博物院圖書館、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蘇聯科學院亞洲人民研究所列寧格勒分所。在後世,甚至有外國學者直言不諱道,雖然敦煌在中國,但是敦煌學卻不在中國。

這幾十卷被兩個少年推定為敦煌經卷的典籍,只能算是滄海遺珠,稍有裨益而已。

除了這些出挑的典籍,其他的線裝書卻容易處理。其中,除了幾十本宋刻本,和百十本明刻本比較珍貴外,其他的大都是前清一朝所刻印。雖然有價值,但除了一些孤本和手抄本外,也不那麼珍貴。

三百四十二箱,近萬件文物典籍,數量已經抵得上後世一個小型博物館的規模了。即便是蒐集他們的日本人,在倉促蒐集中,也只是知道這些東西大體的年代和價值,而沒有機會仔細研究考證。

經過兩三天的翻檢,這近萬件基本上被大體分門別類的登記造冊,而有一些也基本上推斷出製造的年代。而這近萬件文物典籍中,總會有一兩件,讓人覺得很奇怪,比如說,一口這兩個少年無論如何也不知道該如何開啟的鐵盒子。這個鐵盒子表面連一道鎖都沒有,甚至連鑰匙孔都沒有,顯然是要用特殊的方法開啟的現代鑄造的東西,絕對不會是古物,日本人把它放到這一堆文物典籍中,自然並非無意。八成鐵盒子裡面,有什麼值得收藏,並較為珍貴的古物。

不過,少年們的戰鬥力不行,陳天的戰鬥力卻很強。至誠之境的感應能力,在陳天將一身武人的驕氣磨洗乾淨後,敏銳細微至極。他完全能感知到這個鐵盒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他也不需要撬開暗鎖的鐵絲,只是雙手一叫勁,沿著鐵盒子合起來的縫隙一扭,各種暗鎖便在陳天這一扭下破碎開來。這個大號的鐵盒子被開啟後,盒子中沒有金玉珠寶,也沒有書冊典籍。只有幾塊奇奇怪怪的骨頭。其中一個,隱約能看出骷髏的形狀。

陳天等人疑惑到——這都是什麼鬼?雖然日本人在中國表現得很是變態,但是也沒有變態到收集人頭骨的程度吧?

只有兩個少年在仔細端詳後大驚失色,彼此確認道:“難道這是傳說中的北京人頭蓋骨?”

“很有可能!這兩顆牙齒像!雖然咱不是人類學家和生物學家。不過,當年北京人頭蓋骨遺失之事,與日本人脫不了干係。能被幾大財閥珍而重之放在有數道暗鎖的鐵盒子裡,除了當年遺失的北京人頭蓋骨,還能是什麼!”

這兩個少年鑑定一些普通的古玩字畫還尚可,古人類化石的鑑別,就並非其所長了。而無論是與不是,兩個少年都決定將鐵盒子中的幾塊化石珍藏起來。留待以後驗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