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文娛抗日上海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九章 籌拍《李香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二十九章 籌拍《李香蘭》

日本人的國民教育程度很高,在對天皇狂熱的崇拜消退後,大部分人恢復理性,他們自然知道,沒有經歷過陸戰的日本本土,便已經滿目瘡痍,那麼被日本入侵的各國估計還要悽慘。而且,影像中的場景、人物、武器和戰爭場面,也不是任何公司或者劇組能虛構出來的,所需要的資金量太過龐大,不可想象。也瞞不住當事人。

戰爭殘酷無情,結果不是一葉障目,便可視而不見的。所以,雖然感情上難以接受,不願意承認日本人在戰爭中的錯誤,但是,理性的判斷卻由不得這些人不信。這種矛盾極為劇烈,進退兩難中,日本人只能沉默下去。

而這正是餘生所預期的效果。想必,這場巡迴演唱會的力量,會讓日本人對其軍隊在中國做了什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印象。而且,這個時代不同於後世,美國人對日本人並不放心,大量的日本士兵從中國遣返,證人證據多的無以計數。

當這些聽過演唱會看過影像的日本人產生質疑時,便不得不向自己經歷過戰爭、從中國或其他國家遣返的親人求證。這一求證,真偽立現。到時候,即便日本人面子上不願意承認,也會知道歷史的真相。有了這個基礎,日後逼迫日本人正式道歉,承認歷史錯誤,反思戰爭,會容易很多。

一首《曉之車》,只有五分鐘,而餘生好不容易找來的記錄影像,可遠不止五分鐘。所以,即便李香蘭躬身下臺,瑪麗蓮夢露再次登臺,這些記錄影像也沒有停止。日本人在中國殺人放火。殺光、燒光、搶光的影像,如同一道道鞭子,不斷的抽打著日本人原以為自己才是無辜受害者的脆弱的心。

到此時,瑪麗蓮夢露唱的歌好不好聽,已經和日本人關系不大,這些日本人有的本身就聽不懂英語。乾脆連敷衍性質的鼓掌和喝彩都省了。他們關注的重點,全放在了由許多人攝製,由餘生組合起來的紀錄片上。即便是李香蘭後來唱的《夜來香》、《天空之城》和《漫步人生路》等名曲,也只能讓其注意力稍微偏移分毫而已。

而人數眾多的美國大兵卻非常興奮的聽著瑪麗蓮夢露唱了一首又一首從未聽過、風格各異的反戰歌曲,為了這一次演唱會,餘生幾乎把自己記憶中,所有和反戰有關的英文歌曲,全都給了瑪麗蓮夢露。例如《bonnybonny》,《givepeaceachance》。《we\'vehadenough》,《civilwar》等等。這些在戰後數十年中在逐漸誕生出來的反戰歌曲精華,被集中在一處,自然讓這些美國大兵們聽得過癮至極。

至於作為背景的銀屏上,日本軍隊無惡不作的影像,在美國大兵而言,和後世的mv也沒啥太大區別。

演唱會持續了一個小時零十五分鍾。期間,除了瑪麗蓮夢露和李香蘭的歌唱。還有餘生和麥克阿瑟的登臺講話。當然,這兩個人的講話。只在第一場才會有。以後巡迴到其他城市,聽得都是錄音。麥克阿瑟安撫美國大兵,和日本人人心的預定目標,超水準完成。

所以,麥克阿瑟對餘生表示非常滿意,五星好評。在演唱會結束後。除了對瑪麗蓮夢露有所垂涎外,還抽時間和餘生聊了兩句。

“餘,你真是一個電影天才。以前很少有人會在演唱會的時候,播放紀錄片。你應該是第一個。不過,餘。你為什麼不籌拍一些反戰電影呢?其實,我一直要找一部質量優良的反戰電影,教育一下日本人,告訴他們,打仗是不對的。至少,他們打仗是不對的。”

麥克阿瑟這話說的很是霸氣,餘生道:“其實,早有籌拍反戰電影的計劃。只不過,一直在構思。”

“如今構思好了麼?”

“當然。有兩三個故事,是我覺得不錯的。”

麥克阿瑟笑道:“看來這幾年的奧斯卡金像獎是確不了餘的電影了。”

餘生也沒和麥克阿瑟客氣,道:“劇本大概一個月左右就能寫好。到時候或許會有一些取景和用人上的麻煩。”

“沒問題,我會全力支持。”

餘生早有拍反戰電影的計劃,只不過,手頭的事情太多,所以便擱置了下來。如今,既然麥克阿瑟主動邀請,便不得不提前提上日程。後世的反戰電影其實很多,但是真正堪稱經典的,卻並不多。

讓餘生覺得銘心刻骨的,只有兩部,一部是《辛德勒的名單》,另一部是《美麗人生》。只不過,這兩部電影講述的都是德國人和猶太人的故事。真正的東方的反戰電影,並不多。後世國內的大多數電影,強調的不是反戰,而是抗擊外寇。中國近代百年,受外國欺侮太多,在反思歷史的過程中,反戰並不是主題。如何不重蹈明清閉關鎖國、落後捱打的覆轍,如何讓國家強大起來,如何將敵人趕出國門,才是出題。

如果說,非要討論反戰電影的話,後世受到歐美思想影響的日本人,倒是曾經拍出過幾部質量還可以的反戰電影。諸如《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芋蟲》、《李香蘭》等等。只不過,這些日本人拍的反戰電影,不得日本右翼勢力的支援,又很難被日本侵略過的各國的理解,所以,在後世影響力較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特別是《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幾乎是日本唯一能真實展現日本人發動的戰爭到底給中國人和其他國家人帶來怎樣的痛苦和災禍的反戰電影。其他的日本人拍攝的反戰電影,則大多數強調日本本國國民在戰爭中忍受著怎樣的飢餓煎熬,絲毫不考慮日本人發動的戰爭給其他國家的人帶來了什麼。看似感人,卻扯淡自私至極。

所以,這部《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由後世日本朝日電視臺斥資十億日元製作的電影。雖然在放映後獲得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收視率,但是大部分日本人看這部電影,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批評。被真實刺痛的日本人,自然不會對這部電影有什麼好感。

要拍反戰電影,餘生的第一選擇。並不是《李香蘭》,而是《流轉的王妃,最後的皇弟》。而且,這部電影的主要人物,都還在世。但是,這部根據溥傑和他的日本妻子日本皇室近親嵯峨浩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並不適合現在拍攝。無論是溥儀和溥傑,都是被日本人扶持的偽滿重要人物。即便不算是戰犯,也算是漢奸。幾乎是舉世矚目。餘生能力再大。也沒法讓這二位給他當演員。

更何況,餘生沒有替戰犯和漢奸平反的心情。溥傑對和平的貢獻,不在戰爭中,而是在戰爭後。既然如此,還是等他真的為和平做了些貢獻之後,再拍攝比較好。

如今適合餘生拍攝的,只有《李香蘭》一部而已。真實的李香蘭就在身邊。如果讓李香蘭扮演自己,想必比後世由上戸彩扮演的李香蘭。對角色的理解更加深刻。演得更加出色。雖然後世的上戶彩也很漂亮。

不過,最大的難點不在於餘生手頭沒有錢和資源。而在於餘生手頭沒有可用的人。原本留在好萊塢的團隊,餘生另有任務分派。而且,他在好萊塢的班底,頂樑柱都是深受歐美文化影響的電影人。拍東方化味道非常重的《李香蘭》,恐怕拍出來的電影,會不太對味。

所以。餘生需要從日本本地再招收一些人手,組建一個新的班底才行。所以,餘生在準備《李香蘭》劇本的同時,在東京的報紙和廣播中,發出了招聘啟事。招聘時間。定在一九四六年的一月一日。地點在餘生如今的住處。

按照餘生的估計,前來應聘的人應該不會很多,因為他定的招聘條件很高。不但對身高、學歷、相貌、從業經驗都做了要求,而且還額外新增了一條——以前不得做過,今後也不得做,針對盟軍特別是中國人有直接危害的事情。並需要簽署相關的宣告和協議。簡而言之,就是他的班底,必須是反戰人士,才有參加資格。

而結果非常出乎餘生的意料之外,來應聘的人非常多。因為餘生早已在門口用中文、英文和日本寫著——排隊等候,不得喧譁,違者喪失面試資格,所以,這些人倒是不吵鬧。只是一溜排出近百米,實在是讓餘生歎為觀止。話說後世國內報考一線城市熱門公務員職位的大學生,也沒這麼個多法。

當第一個面試的人走進屋中,餘生問道:“你為什麼要來面試呢?”

“餘先生,我有出演話劇的經驗,身高體重都滿足您的要求,並且,我自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呆在日本,沒有參加過太平洋戰爭,也沒有參加過對支那的戰爭。如果不是因為美國人的轟炸,導致公司破產,我和我的家人也不至於捱餓。還請餘先生給我一個機會。”

“現在的工作很難找麼?”

“餘先生,如今東京的失業人口,以百萬計算,配給的糧食根本不足以維持一個人正常的消耗。如果餘先生想要招人,是最容易不過。我的要求也很低,只要能保證自己和家裡人吃飽飯,就可以了。”

餘生一笑。他留下這個男子的簡歷,對這個男子道:“你的簡歷我會詳細看,如果確定留用,會按照簡歷聯絡你的。”

這個男子知道這次應聘,大概無望,留下簡歷,鞠了一躬,便出去了。下一個應聘的人又走進屋子裡來。後世的餘生,不曾做過分管招聘的人事,但是應聘的次數卻不少。無論是全職還是兼職,都曾經應聘過。經驗自然豐富。

一個個人從眼前走過,餘生只會留意那些氣質或者顏值讓他覺得眼前一亮的人。這些人無論帶沒帶簡歷,餘生都會讓他們表演一個片段,並闡述一下其原本的工作經驗。而大部分人,沒有那個條件。餘生只會留下對自己介紹詳細的簡歷。畢竟,拍電影也算是個規模不小細節眾多的活,除了需要明星之外,還需要大量耐心細緻的幕後工作者。如果連簡歷都寫不詳細,又怎能指望其在工作中詳細周到。

這樣的面試進行的極快。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符合面試的標準,有很多人是懷著僥倖的心理來碰碰運氣——萬一選中,今後就不用餓肚子了。而這其中,有大量的人,是不那麼反戰的。比如說,餘生讓他們跟著餘生喊一句:“天皇是個xxx!”他們都不願意,實在是沒什麼誠意……

而有一個人的簡歷卻讓他眼前一亮。此人名為齋藤邦雄,也屬於渾水摸魚的那一類。雖然曾經在東寶映畫工作過,但卻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被徵召入伍,到中國戰場服役。為了矇混過關,在中國的經歷,簡歷上寫的很模糊。

不過餘生卻是在後世知道此人,此人可以算是一個日本士兵中難得的反戰人士。在齋藤邦雄等餘生看簡歷等得汗流浹背時,餘生突然問道:“你是不是曾經在戰場上給一個八路軍戰士喂過水?”

齋藤邦雄大驚失色:“你怎麼知道?”

餘生一笑,不答,任由齋藤邦雄疑神疑鬼的去猜。此人當年為了逃避兵役,而猛喝醬油,結果,還是被不情不願的派到了中國,成為一名機槍手。與被效忠天皇的狂熱思想洗腦的日本人不同,此人並不願意無腦執行日軍上層的各種命令。即便執行,也有許多腹誹。算是個人性尚存的日本士兵。

後來,因為被調往旅團情報室,負責對八路軍的情報工作。所以,齋藤邦雄可以大量的接觸到《實踐論》、《論持久戰》、《抗日游擊戰法》、反戰同盟宣傳和八路軍的國際形勢分析等日本軍隊對底層士兵隱瞞的訊息。這一來,齋藤邦雄就更不願意賣命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