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文娛抗日上海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三章 怨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三章 怨怒

在這種前提下,人雖然有上下尊卑的分別,但是,不同的等級和人群之間,卻有尊重和善待。至少,承認下級有受到善待的權力。而不僅僅是奉獻的義務。

所以,中國從來都是皇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一旦士大夫階層發現這個皇帝很不合自己心意,那麼這個皇帝就危險了。士大夫階層完全可以用天子無德這個藉口,來廢黜皇帝。所以,謀權篡位這種事情,在中國歷朝歷代,從不少見。

而日本則不然,當日本上層,特別是天皇學習了中國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後,去掉了上層對下層所應承擔的責任,只是片面強調上層的權柄和下層的義務。所以,日本的天皇,可以綿延數千年不絕。所以,在古代日本,在以血緣為紐帶的“家”中,父親即家長,是有絕對的權威的。

古代的日本將兒女視為家長個人的私有財產。家長不但如同中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絕對的權力決定子女的終身大事。而且,還有權力在缺錢的時候,將子女典押、販賣,甚至是自產自銷。

自古代的日本,由於窮人眾多,並無多餘的錢財繳納賦稅,娶妻生子,所以,在民間將子女賣掉或者抵押,用來繳納貢賦的事情屢見不鮮。而因為窮的沒法娶妻,近親通婚的情況,也很常見。這種寬容甚至一直延續到後世。

因為兒子要留著傳宗接代,維持香火。所以,被販賣和抵押的主要物件,還是家中的女兒。這些女子被家長賣掉後,就會成為和後世慰安婦從事一個行業的失足婦女。而這些失足婦女,從此以後,便成為家中的經歷來源。用皮肉換取的錢財,需要供給家中的父母兄弟。

而因為日本在學習中國文化時。全然去掉了子在家中的權力,所以,這些女子被灌輸的觀念,也就成了——為了供給父母兄弟,犧牲自己是應該的。而這些女子也不會受到社會的鄙視,相反,日本人認為武士為領主、大名家服務是奉公,僕人為主人服務是奉公,而女人出賣肉體同樣也是奉公。在當時,有一個賣身奉養母親和弟弟的女子。還因為“孝心奇特”而受到了日本官方的表彰。

與日本人相比,中國的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還真就算不得什麼了。

這種習俗在日本持續的時間有千年之久,即便到了明治維新,日本人全面學習西方文化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改變,只不過是換了一個稱呼而已。在明治政府於一八七二年,十月二日公佈“牛馬解放令”之後,買賣不再明目張膽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出賃”。願意“出賃”女兒換取日元的人。並不在少數。

這些父母在和經紀人談好價錢後,經紀人就會付給女子父母一筆錢。從此,這個女子便要依靠自己的服務來賺錢。這便是“出賃”。每“出賃”一次,這個女子就會得到極為微薄的收入。需要在天長日久的“出賃”後,才能逐漸還清這筆債務。除非有人願意花大價錢為這個女子贖身,帶回家中。而這幾乎是這些女子不可企及的夢想。

而這種社會現象,也被日本上層默許。自從德川幕府制訂的“遊廓政策”開始施行後,就沒有改變過。明治維新時期,明治維新的元勳、敲詐李鴻章的伊藤博文。在回答英國《每日新聞》記者提問的時候,也坦言不希望廢除遊廓。伊藤博文的理由是——站在道德角度來說,做失足婦女是高尚的,這些失足婦女是為了盡孝道才去從事這個行當的。

有了日本上層的默許,遊廓產業發展壯大的速度不容小視。據史料記載,在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之時,十萬日本兵集結在日本廣島。而這十萬日本兵,因為忙裡偷閒的遊廓,而於一年之內在廣島留下了兩千多個私生子。

在日俄戰爭時期,遊廓的人數更是多的驚人。據統計,在吉原遊廓的門前,一個平常的日子裡,從晚上八點到九點這個時間段,便有一千九百人出入。其中,大部分是十七到二十四歲的年輕人。甚至有一部分十四歲一下,毛還沒長齊的日本人。據那個時代的人回憶,那時的遊廓,簡直就像是上廁所。

有了這個文化基礎,日本人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實行慰安婦制度。實在是很正常的事情。在明治時期,為了順利的推行“殖產興業”,快速實現日本的工業化,所以日本政府的扶植力量大量的向工業,和近代化的經濟體系傾斜。這個過程中,日本原本的自然經濟,迅速解體。大量的農業人口迅速失業。這其中包括大量的女性。

而日本人所做的,並不是給予這些破產者以一定的照顧和福利,而是向其灌輸為國盡忠的思想,並將其派往海外。而其中,以中國為主。所以,大量在日本國內流離失所的日本男性,在到達中國後,成為臭名昭著的日本浪人。

而大量的女性,在被灌輸了一腦子為國獻身的思想後,被派往海外,當然主要還是中國,接著進行失足大業。除了中國以外,此時日本也對東南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時的東南亞,由於橡膠園的出現和各種礦物的開採,變得十分富裕。正是日本除了中國之外,下一個攻略之地。

這些遠涉重洋,到海外繼續失足生意的日本人女子,被稱為“南洋姐”。在二十世紀初,“南洋姐”的身影遍佈西伯利亞、中國內地,東南亞各國,甚至印度和非洲。此時的東三省,五千多個日本人中,有百分之七十,是“南洋姐”。上海和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遠涉重洋的日本女子,成為日本原始積累的利器。在西伯利亞的“南洋姐”向日本匯款有百萬元之多。當時的《福岡****新聞》曾經登出這樣的新聞——“從島原的小濱署管轄內的四個村子遠渡海外的女性,去年向家鄉的父兄匯款達一萬兩千多元。全島原的三十個村子,合計突破三十萬元。”

而此時全日本都著名的人販子村岡伊平治,在其自傳中如此描述——“她們每月寫信並送錢回家,父母放心,鄰居有好評。村長聽說,來要所得稅。不僅夫家。孃家也富裕起來。不僅這樣,在南洋的土地田舍,凡是建起女郎屋的,必隨之建起雜貨店。從日本叫來店員,店員獨立開業,成立公司的駐外辦事機構。女郎屋的丈夫不願被叫做姘夫而經營商店,一年左右土地開發者就迅速增多。隨之,日本的船隻到來,那塊地方繁榮起來了。”

當日本經濟逐漸強大起來,並試圖以軍事力量拉動經濟發展的時候。這些遠涉重洋的日本女子,服務的物件自然由錢財,變成了日本軍隊被派往海外的士兵。當戰爭開始的時候,大量被日本上層洗腦的日本學校女生,自願組成了“慰安團”。卻全然不知道未來她們將面臨什麼樣的命運。

日本軍隊運送這些慰安婦去海外的時候,運送的名義是“軍用品”。這些女子一旦到了戰場上,就和槍支彈藥這種軍用品沒有了太多的差別,不會獲得比一支手槍更多的關注。

在日本侵略海外期間,大概沒兩千到三千人的日本部隊。會配備五六名慰安婦,這五六個慰安婦,要同時接受三千壯漢的摧殘。身體不崩潰才怪。生病和死亡,只是尋常事。而日本軍隊的慰安婦得不到補充。便會從入侵之地,強行擄掠女子,補充到慰安所中。這便是二戰中,韓國、中國和東南亞各國。慰安婦的由來。

這樣的一個習慣以出賣本族女子換取利益的民族,在戰敗後,主動自覺的為佔領日本的美國大兵。以欺騙的方式組建慰安團,實在是很正常,並且一脈相承的事情。

當然,日本人也並不是完全不懂得保護女性。只是,保護的群體十分有限。據傳,日本王室和國會、議會的上層官員發出密令,嚴格控制皇族、華族、公族、財閥等家庭的女子外出,採用一切保護手段來保護她們,以避免這些家族的女子受到美國大兵的侵擾……

日本人的這些習俗,一直延續到後世。二零零四年,六月十四日,美國******發表了二零零四年度《全球販賣人口問題報告》,其中指出日本有嚴重的侵害女性的問題。這是美國人首次就這個問題對日本進行抨擊。雖然美國大兵在日本騷擾的姑娘不在少數。

在後世,日本這個行業每年的收入大約是九百億美元。而這個行業每年的交易額,已經能夠佔到日本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一,和日本每年的國防預算不相上下。如果說日本人是在用這個行業來支撐自己的國防預算,也不為過。愛情動作片,更是遠銷海內外。成為各國宅男的最愛。

而日本人對於這個行業如此支援和喜愛的原因,便是因為日本男性在社會中處於絕對的支配地位。女性的地位,遠遠沒有狼多肉少的中國高。

不過,人總是人,並非物件,更不是什麼軍用品。或許在一開始,這些被日本上層洗腦的女子,確實相信日本上層宣傳的鬼話,願意為國獻身。但是一旦面臨飽受摧殘的真實處境,被欺騙的總會猛醒過來。沒有怨恨和憤怒才是怪事。

至少青小藝和露西,從清水石瞳的回憶和敘述中,聽出了滿腔的怒火和恨意。

而此時,餘生也知道了此事。在面試完大量的男人後,終於開始面試女人。而女人,是少不了和同性進行攀比這種屬性的。特別是當對方的實力其實和自己差不多,甚至還不如自己的時候,單憑運氣取勝。那麼,引起的羨慕嫉妒恨,可就不只一點點了。

所以,當餘生面試第一個女人的時候,這個日本女人雖然態度恭謹至極,但是,有意無意中,卻提了那麼一句。餘生這才知道,青小藝居然扶了個日本姑娘回家。有了此事,餘生自然要詢問一二。

青小藝把事情和餘生一說,餘生思考了片刻,便同意青小藝收留這個日本女子,並對青小藝道:“清水石瞳的醫療費用,我們全部承擔,另外,如果有其他和清水石瞳一樣遭遇的女子,我們也一樣收留。前提只有一個,她們對日本人和美國人有所怨怒。”

當然,這話是用中文說的,清水石瞳和露西根本聽不懂。而青小藝與餘生相處已久,自然對餘生的意思心領神會。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青小藝知道餘生平日雖然在美國投資,拍電影,但是並不溶於這個國度。心中總有幾分針對美國人的提防。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清水石瞳就此在餘生的住宅中住了下來。對餘生而言,清水石瞳的出現,對他的後續計劃,其實大有裨益。他非常需要一些被日本人和美國人承認、瞭解日本和美國文化、但又對日本人和美國人憤恨的人。原本,這種人很難找到,餘生也不知道從哪裡去找。但是,清水石瞳的出現,給他開啟了一個突破口。

這些被日本人欺騙,又被美國人摧殘的慰安婦,是他最好的人選。

而日本不愧是這個時代,亞洲教育體系最完善的國家。餘生所需的人,在一天的面試後,便已經湊齊。大部分人都有在電影公司,或者話劇社工作的經驗。《李香蘭》劇組之中,除了兩三個從美國抽調來的華人班底做骨幹之外,其他的人,都是日本人。想來,只有這些人拍出來的電影,才和後世原版的《李香蘭》,有相似的味道。

而由於李香蘭要跟著瑪麗蓮夢露滿日本的去巡演,所以,這個劇組的主要工作,就是陪著李香蘭和瑪麗蓮夢露滿世界亂跑,在照顧她們演唱會的同時,抽時間取景,幫李香蘭完成《李香蘭》的拍攝。

與此同時,餘生也開始聯絡好萊塢的熟人。籌備《辛德勒的名單》和《美麗人生》的拍攝。當然,這種必然賺錢的生意,首先要照顧熟人。餘生第一個打電話的,便是阿爾伯特華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