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文娛抗日上海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心跳驟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七章 心跳驟停

這個世界終究是有餘生這個穿越眾在,這個遺憾餘生自然不會讓其再演。他和華納兄弟幾個,以及梅耶約定,《辛德勒的名單》上映後,其利潤的百分之五,將劃分給辛德勒夫婦。用以支付這個故事的版權。其後的小說和周邊產品,也將按照這個比例劃分給辛德勒夫婦。

其實,在這個時代找人,雖然不如後世網絡時代便捷,但也很容易了。辛德勒夫婦幾乎在第一時間內便知道了這個訊息。他們也沒有想到,居然會有人主動給他們登門送錢。所以,很痛快的籤了合約。而在找到辛德勒夫婦的同時,大量被辛德勒夫婦救助的猶太人,也被找到了。

隨後,各大媒體上便是一片歌功頌德的聲音,辛德勒的故事就此廣為人知。一併廣為人知的,是餘生、米高梅和華納要聯手合拍《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的訊息。

不過,這個訊息並沒有在日本佔據新聞的頭條。佔據日本人新聞頭條的是兩個曾經的日本高層,莫名其妙死亡的訊息。這兩個日本高層,一個是石井四郎,另一個是石原莞爾。

這個訊息讓日本的高層和美國的高層非常不爽,只有餘生一個人暗自高興。原因無他,這兩個人嗝屁,純粹是餘生讓陳天出手做的。

如果按照歷史的正常發展,日本戰備後,策劃發動九一八事變的石原莞爾,會因為身患重病而在家休養。直到一九四九年病逝。七三一部隊的領導者石井四郎會在一九四六年一月被美國人逮捕,並接受美國細菌戰專家湯姆森的審訊。

並和美國人達成協議——石井四郎用七三一部隊的情報資料和研究成果,向美國人交換七三一部隊全體成員。在美國人的包庇下,七三一部隊的全體成員和石井四郎被免除了戰犯罪。石井四郎直到一九五九年,才因病離世。

餘生費盡心事將陳天從澳大利亞帶回日本,就是讓這個功夫超群的人,去做這件事情的。石原莞爾還好說。陳天稍晚一步,石井四郎便會被美國人帶走,從此以後,便再無擊殺他的機會。

而最可怕的,不是石井四郎,而是石原莞爾!此人生於日本上層社會家庭。其父石原啟介曾任鶴岡市警察署署長,給石原莞爾灌輸了一腦門子武士道思想。所以,石原莞爾的行事從來都是肆無忌憚。

一九零二年,石原莞爾進入日本陸軍地方幼年學校第六期學習,以第三名的身份畢業。一九零七年。石原莞爾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一九零九年,石原莞爾以第二十一期步兵科第六名的成績畢業。

到一九二零年,日本人在中國逐漸勢大時,石原莞爾被派往駐漢口的日軍華中派遣隊司令部。花費了一年多的時間,先後考察了中國湖南、四川、南京、上海、杭州等地,搜集情報無數,總結出對付中國軍閥的方法,即“比起武力會戰,收買、宣傳具有更大的價值。”

隨後。石原莞爾被派駐德國,進行留學考察。回國後在日本陸軍大學當了三年教官,當資歷和見識都足夠之後,於一九二八年調任關東軍作戰主任參謀。開始了對中國的圖謀。

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個石原莞爾確是精英,在後世,有日本第一兵家之稱。石原莞爾主張“以戰養戰”、持久作戰,先佔領中國東北。作為日本人的戰略資源供應基地。然後逐步擴張,與美國進行“以日美為中心而進行的世界大戰爭”,“人類最後的大戰爭”。

為了保證日本在戰爭中獲得足夠的資源支援。石原莞爾一再強調“滿蒙問題的解決是日本存活的唯一途徑”。因此。他對奪取東三省格外賣力。與其共同謀劃的是板垣徵四郎。

這兩個膽大包天的日本人在仔細研究了此時實際掌握東北的張學良和實際掌控中國的老蔣的性格後,斷言——將東三省佔領,其實不會有什麼嚴重後果!老蔣正在忙著剿匪,張學良則是個惡習滿身的“不抵抗將軍”。

在張學良選擇不抵抗,老蔣選擇視而不見的基礎上。縱然此時中國在東北的軍隊是日本人的幾十倍。這兩個膽大包天的日本人也敢一賭。所以,九一八事變就此開始。由於張學良東北軍的不抵抗,奉天的軍隊很快被日本關東軍繳了械。

日本人收穫了大量的先進裝備和東三省資源廣闊的土地。此舉被後世許多日本人奉為奇蹟。

九一八事變後,石原莞爾立即晉為大佐軍銜,升任參謀本部戰爭指導課課長,隨後兼任參謀本部最核心的課長,作戰部作戰課長。一九三七年升任參謀本部第一部部長。因為由於“滿洲事變”的成功,石原莞爾和板垣徵四郎成了全日本的英雄。

然而,日本侵略軍內部也有分歧。石原莞爾的大膽,是戰術上的。在戰略上,反而講究個膽大心細,步步為營。他並不同意迅速侵華,主張逐步佔領。而因為主張不同,石原莞爾很快被東條英機閒置,調回國內。

一九四一年,更是被東條英機罷免職務,轉入預備役之中。而在東條英機一意孤行,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後,石原莞爾感嘆道:“如果說這場戰爭需要一萬元的話,英美實際上有一百萬元,而日本只有一千元,這種差異只能用戰略來彌補,而不能用什麼‘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口號來彌補。”

“在戰略上除了尋找敵方的弱點之外,還必須認識到我方所擁有的條件、戰法、戰士、特定兵器及其他戰爭手段的優點。只有依靠這些優點才能擴大敵人的弱點。軍當局在第一階段作戰計劃完成的現在提出下一階段的戰爭計劃,這個戰爭計劃必須包含必要的生產增強數量和實行的手段方法及其可能性。”

後來,戰爭的走勢全然被石原莞爾料中。監視他的日本憲兵,全都成了他的信徒。雖然這個石原莞爾確是不凡,但是,處於敵對立場,卻是非死不可!

作為後世穿越而來的餘生,深知這個人的天才之處。他早在一九四一年。便預見了原子彈在戰爭中的作用——“使用這種能量的破壞力可能使戰爭在一瞬間就決出勝負”。

甚至還曾和中國的那個偉人不謀而合的看到中國人持久戰的優勢和潛力——“中國有自古而來的高度文明,而物質生活又極為原始,各個地方有高度的自給自足的可能,這些都成為對持久戰的極為有利的條件。如果開戰,有可能逼迫中國進行決戰,但是會不會變成持久戰則主要取決於中國的意圖!”

如果日本的侵略戰爭,是由石原莞爾指揮,而不是東條英機的話,那麼,日本人至少會多花數年來經營已經佔領的中國東北、華北和東南沿海。太平洋戰爭不會那麼快爆發。或許。日本人真的能就此蠶食掉中國的一塊。

這個足以稱為兵家的人,比七三一部隊的領導者石井四郎還要可怕。在真實歷史上,美國人曾經專門為了石原莞爾,把遠東軍事法庭開到了石原莞爾的床前,例行問了幾句話後,便任由其在家養病。

雖然並沒有史實資料記載石原莞爾與美國人之間有什麼交易,但是,如果沒有如同石井四郎一般的交易,石原莞爾如何能過的如此輕鬆?

雖然不知道石原莞爾與美國人交易的到底是什麼。但是,據餘生推斷,有九成九是針對中國的。所以,餘生給陳天的命令是先殺石原莞爾。反正這個和中國敵對的兵家已經重病纏身。也算是壽終正寢。

石原莞爾的死其實並不出乎美國人和日本人的意料之外,石原莞爾患有嚴重的膀胱癌,雖然仍舊是智計驚人,但是命不久矣。死就死了。可是,石原莞爾與石井四郎先後去世,死因卻是一樣。都是心跳驟停而死。全身並沒有一絲傷痕。

所以,根本無法斷定是刺殺而死,還是自然死亡。如果是刺殺而死,那總該有傷痕在。如果是自然死亡,這兩個人的死亡時間,和死法也太過於巧合,不由得人不疑慮重重。

在這兩個人死後許久,美國情報部門才向麥克阿瑟遞交了這兩個人的死亡報告。報告中提出。如果這兩個人是死於刺殺,那麼,他們極有可能是死於頸動脈竇壓迫。

頸動脈竇,顧名思義是長在脖子上。頸動脈竇內分佈了大量的壓力感受器,日常功能是參與調控血壓,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穩定。頸動脈竇內的壓力感受器將壓力訊號透過hering神經(竇神經)匯入舌咽神經後傳入腦幹孤束核,透過下丘腦間接調控交感和復交感神經,從而影響心臟和血管的活動,維持血壓的穩定。

當頸動脈竇被壓迫的時候,會導致血壓降低,脈搏變慢,直到心跳驟停。這種驟停無法自我恢復,也並不痛苦。由於每個人的體制不同,有的人的頸動脈竇格外脆弱。後世,男子在小姑娘脖子上種“草莓”導致小姑娘猝死、小姑娘的腦袋太大壓迫到戀人脖子導致男的猝死和因為衣領太緊導致扭頭時壓到頸動脈竇猝死的新聞,原理就是這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種死亡方式,因為外力作用極小,按壓脖子的時候,有時甚至不會留下痕跡,所以稱為後世各種推理作品的常用梗。餘生所為一個偽文青,又怎能不知道!在餘生教給陳天後,陳天很快便掌握了其中的竅門。

如果說陳天在暗殺毫無反抗之力、卻又智計通天的石原莞爾時,還有那麼一分對敵人的敬重,那麼在暗殺石井四郎時,便只有純粹的憤怒了!

原因無他,陳天從石井四郎藏身所在,找到一本筆記。上面全都是石井四郎憑記憶寫下的一些有關於七三一部隊,在中國用活人進行試驗的事情,和其研究的關鍵資料。

這個時代的人,自近代工業革命開始,對日本人大都沒有什麼好印象,不僅僅是被日本人侵略的中國人。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評價日本人為——“日本人的性格是非常變態的。在歐洲人看來,日本是一個血腥變態嗜殺成性的民族。日本人頑固不化、任性作為、剛愎自用、愚昧無知,對上級奴顏卑膝,對下級兇狠殘暴。日本人動不動就殺人,動不動就自殺。不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心上,更不把別人的生命放在心上。所以,日本充滿了混亂和仇殺。”

二戰時吃了日本人一個大虧的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評價日本人為——“日本人是有史以來我見過的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

和日本人沒有什麼直接仇怨的法國總統戴高樂,評價日本人為——“日本,這是一個陰險與狡詐的殘忍民族,這個民族非常勢利,其瘋狂嗜血程度類似於歐洲中世紀的吸血鬼德庫拉,你一旦被他看到弱點,喉管立即會被它咬破,毫無生還可能。”

甚至,連日本在二戰時候的盟友德國人,都對日本人沒啥好印象。德國在二戰後的第一任聯邦總統特奧多爾豪斯,在對比佔領法國的德軍,和佔領中國的日本軍隊時說:“我至今還對二戰期間發生在巴黎的一件事記憶猶新,當一輛滿載德國士兵的軍用卡車在巴黎街道翻倒時,有許多巴黎市民紛紛自發上前盡力將被壓的德國士兵拖了出來,其中好幾名巴黎平民還是法國地下抵抗組織的成員,因為德軍在法國幾乎沒有暴行。”

“德國士兵在佔領後並沒有擺出戰勝者的姿態,而是與巴黎市民和平相處,一起生活得十分融洽。令人震驚的是,在同一時期日本人卻在中國肆無忌憚的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婦孺,日本人非要殺完最後一個中國人才甘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