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文娛抗日上海灘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一章 同日上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六十一章 同日上映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援讚賞!

在大阪商團得知自己和餘生的聯合辦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得到美國人的認可後,商團中的所有人都興奮不已。都覺得這一筆投資非常划算。而美國人計劃興辦的新學校,和計劃對日本原先已有的學校的改造,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投入。

雖然這筆資金需要大阪商團承擔大部分,但是,大阪商團可以憑藉著這些學校,將自己的觸角,伸向全日本。甚至是原本由日本的世家財閥所把持的區域和行業。並且,在可預見的時期內,不會有人敢於動歪腦筋。大阪商團興辦的學校背後,可有美國人的支援。

在前景大好下,大阪商團投資的熱情高漲,不需要美國人催促,餘生和大阪商團的聯合辦學模式與教育方法,便在日本全面鋪開。

一九四六年年底,由餘生編寫劇本,由華納和米高梅兩個好萊塢巨頭,聯合運營的兩部反戰電影,《美麗人生》和《辛德勒的名單》製作完成。並定於聖誕節上映。

雖然,按照正常的運營方式來說,電影的上映,特別是同題材電影的上映,最忌諱的就是搶上映檔期。一旦有同題材的電影,集中在一日上映,這基本上就是兩個電影公司正式宣戰。而同一個公司,將兩部同題材的電影,放到同一天上映,更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不過,《辛德勒的名單》和《美麗人生》這兩部電影卻不一樣。雖然這兩部電影都是在講述納粹集中營的故事,但風格卻截然不同。而且。編劇都是同一個人。

在這兩部電影的巨大藝術魅力下,剛剛看完《辛德勒的名單》,或者剛剛看完《美麗人生》的觀眾,都會有所好奇——這部電影便已經是同題材電影中的極致了,餘生還能弄出什麼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這種強烈的好奇心的驅動下,那些原本只看過其中一部電影的人。便不由自主的想要看一看另一部電影是什麼樣子的。所以,這兩部電影,因為餘生這個名字,反而形成了一種捆綁銷售。

很少有資深影迷捨得只看其中一部,而不看第二部的。文藝作品並不存在可以替代之說,往往是吃了第一個蘋果,就會吃第二個蘋果。

正因為有這種不那麼明顯的捆綁銷售作用。這兩部電影的票房,幾乎可以算是比翼齊飛。在其他人目瞪口呆中,突破天際。

只用了一個周的時間。這兩部電影的影響力。便席捲全世界。

一九四六年十月,正是紐倫堡審判結束,納粹戰犯被處死和關押的時候。在這個時間上映這兩部電影,其歷史意味和藝術意味會被時代背景迅速放大。許多人都認為,這兩部電影,是身為猶太人的華納老闆和米高梅老闆搗鼓出來,紀念同族的。

與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進行的東京審判相比,歐洲國際軍事法庭對德國戰犯的審判。明顯要有效率許多。其最大原因,就是紐倫堡審判給德國納粹戰犯騰挪的空間很少。配備的律師也很少。

日本律師團針對英美法系的漏洞,制定的延宕戰術,在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根本用不上。而且,紐倫堡審判中,被告的人數較少,只有二十二人。

對德國人審理如此痛快的原因。就是因為德國人差一點真的就統一了歐洲,讓歐洲人真的心生忌憚。而日本人顯然沒有如此成就,日本人陷入中國戰場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的時候,歐洲很少有人認為日本人的蛇吞象計劃真的能成功。

正因為歐洲人對德國人真實的忌憚,所以。在戰後,同盟國內的許多國家主張對德國人處以極刑。

在二戰中,差點被德國人的閃電戰滅國,死亡數百萬人的蘇聯人認為,所有穿過納粹制服的德國人都應該槍斃,即便不槍斃,也要發配到西伯利亞去服苦役。而德國納粹的黨衛軍,最適合活埋。多活一天都是浪費糧食。

而被德國人的飛機轟炸的非常悲慘的英國人,也不再提自己國家的法治傳統有多麼的悠久。英國人認為,這些德國的主要戰犯在策劃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就給自己簽發了有罪判決書,應該不經審判就直接處死。

要不是美國人攔著,告訴歐洲列強,他們的屁股也不乾淨,大家都是透過打仗起家的。如果真要較真,幾乎每個國家的上層,都剩不下幾個人的話。德國人面臨的就不是一場嚴厲的審判,而是一場大規模的屠殺了。

所以,在美國人的建議下,第一個國際法庭,即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成立。在紐倫堡對德國納粹的主要成員,進行審判。史稱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

雖然德國人戰敗,但是,除了主要成員失蹤或自殺之外,大量信奉納粹思想的德國人卻留存了下來。只要有人振臂一呼,會很快聚集起原本就為納粹德國戰鬥的士兵。到時候,整個歐洲又會大亂。

所以,紐倫堡審判的主要目的,並不僅僅是將納粹中的主要成員定下罪名處死,更重要的是在梳理納粹德國所做所為的過程中,將其種種打破人性底線的事情公諸於眾。讓德國人自覺理虧,然後洩去一口憋在心中的因為戰敗而來的怒氣。

其實質作用,就是“安撫”人心。當然,這種“安撫”的方式比較特別。

而德國納粹所為,最突破人性底線的,就是針對猶太人的大規模屠殺,與集中營建設。所以,對於集中營的真實狀況的審理與公開,以及關於德國納粹對猶太人集中屠殺的事情的梳理與公開,成為重頭戲。

而這些事情,其實也是普通德國民眾不知道,或者知道的不是那麼清楚的。經過二百一十八天的審判,有十八個德國納粹前高層被判處“戰爭罪”和“反~人~類。罪”。其中有十二人被處以絞刑。

其餘大小戰犯被執行死刑的,有近五百人。《辛德勒的名單》中,德國軍官阿蒙的原型,便在這五百人中。

如果說,紐倫堡的審判書,只是平鋪直敘的表述事實。那麼,餘生的這兩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和《美麗人生》,便是誕生於真實之上的詩歌。其中,辛德勒和基多等人的人性光輝,足以安撫那些在黑暗事實中悲傷痛楚的人。

對於那些經歷過戰爭,經歷過集中營的人來說,《辛德勒的名單》和《美麗人生》兩部電影中,所反映出的史實。與他們所經歷的相同,卻又有所不同。

因為有真實經歷,所以給外有代入感。但由於《辛德勒的名單》和《美麗人生》這兩部電影中的人性光輝,當這些人隨著故事,再回憶當年往事的時候,並不感到黑暗痛楚,反而感到些許撫慰。

這些經歷過歷史真實的人,在觀看《辛德勒的名單》和《美麗人生》兩部電影之後。不由得將自己曾經認識的人物,將影片中的進行對比。試圖找出原型。而當年被辛德勒救助過的猶太人,更是開始將電影中的人對號入座。

畢竟,即便電影中沒有自己,也有自己認識的人。能從電影中,看到有人飾演自己的經歷,很是難得新奇。甚至有人開始回想自己曾經認識的人。並寄來信件,詢問餘生,基多的人物原型,是否是其所熟識的那個。

當然,這種對比的作用。並不止於此。當《辛德勒的名單》和《美麗人生》,席捲世界的時候,辛德勒的善行終於廣為人知。特別是猶太人。

如果按照真實歷史的發展,辛德勒此人的所作所為,雖然並不會就此埋沒。但是,要達到舉世皆知的地步,還要等半個世紀之後,斯皮爾伯格拍出《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來才行。

可是,那個時候歷史的當事人大多已經過世。縱然有人對辛德勒心存感激,也只能口頭上說說,或者在旅行經過辛德勒墓地時,致以敬意。純屬於隔靴搔癢。

而餘生的到來,生生將《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的出現,提前了半個世紀。這一來,不僅受到辛德勒恩惠的人,對辛德勒感激異常,許多經歷過集中營的猶太人,對辛德勒的善念感激不盡。就連一些並非猶太人的,也對辛德勒所為感喟非常。

而辛德勒的住址也被人扒了出來。自從《辛德勒的名單》在全球熱映之後,辛德勒家中幾乎每天都會有人拜訪,並送來禮物。而且,每天都會有大量的信件,從世界各地寄來。

除了感謝信和出席各種活動、接受各種採訪的邀請信之外,還會有受到辛德勒救助,或者純粹是看辛德勒花錢花多了,有些心生惻隱的人,寄來金額不等的支票,或者各色禮品。在一九四七年元旦時,辛德勒受到的信件和包裹,堆滿了他和夫人所在的小院子。

而辛德勒當年,為了救助猶太人花出去的百萬美元,在《辛德勒的名單》上映後一個星期,便透過電影票房和接受他人贈與的支票和禮物,給賺了回來。而這件事情,也被新聞媒體廣泛的報道。善行有善報,正能量的一塌糊塗。

與此同時,這些猶太人也對深惡痛絕的納粹軍官,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從辛德勒的角度,可以看到從猶太人的角度看不到的東西,例如阿蒙的脆弱,和在泯滅人性的屠殺與漠視之中,閃爍出的人性火花。

這讓受害的猶太人很是矛盾。從故事的角度看,這種敘述沒有錯。而且,救助了數以千計猶太人的辛德勒,也有足夠的人品保證其看到的大體為真。阿蒙的泯滅人性,只在於其受到的教育。

如果換一個角度,他是絕對的精英。

但是,從情緒的角度說,德國納粹軍官殺害猶太人無數,猶太人自然不會認可任何人講德國納粹軍官的好話。不過,因為《辛德勒的名單》所敘述的大體屬實,所以,卻也沒有猶太人對這種理智客觀的敘述提出過異議。

如果說,電影是夢幻,而潛意識的夢幻其實是在尋找與表達自己的話,那麼,《辛德勒的名單》與《美麗人生》兩部電影,實際上最大的作用,就是讓經歷過戰爭傷痛的猶太人,從中找到自己。

特別是《美麗人生》中的基多,由於沒有具體人物,作為人物原型,所以,在上映後有諸多猜測。許多猶太人將自己、或者自己身邊的某人的某個特質,扣到基多的頭上。

並且,很願意將這種巧合對新聞媒體訴說。於是報紙上,經常回出現《某某某,是基多式的英雄》。到後來,基多此人,幾乎成為猶太人在二戰中英雄的代名詞。

這樣影響力巨大的兩部電影,毫無疑問有改變歷史的能力。電影上映幾個月後,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三日,第十九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儀式,在美國洛杉磯神聖公民大禮堂舉行,主持人是傑克本尼。

一九四七年的奧斯卡,並沒有什麼太出彩的電影。連能在後世留名的都不多。按照真實歷史發展,一九四七年,第十九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是威廉惠勒導演的《黃金時代》。

威廉惠勒也憑此片獲得最佳導演。連最佳男演員,也是出演此片的弗雷德裡克·馬區。此片在這一屆奧斯卡,共斬獲七項大獎,收穫驚人。

如果單從影片質量來看,《黃金時代》也算得上是中上。故事講的是三個同鄉的軍人,在經歷二戰戰場後,乘坐同一架飛機復原回家,並逐步適應社會的事情。結局是好萊塢式的喜劇結局。

單從時代感和故事來看,老兵復原的故事,也算是契合時代主題。並且受眾也多。按照當時的評論,就是“把希望和勇氣帶給退伍軍人”。由於故事不錯,甚至還在後世一九七五年重拍過一遍。

不過,這部電影跟《辛德勒的名單》與《美麗人生》兩部電影相比,就差的太遠了。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