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雄起澳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三十九章 民族慶典(六)--大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三十九章 民族慶典(六)--大漢

今天楊崇穿的是傳統漢家天子禮服,頭戴冕冠,垂有冕旒。身著冕服,玄色上衣,硃色下裳,上面繪有紋章。腳穿青底黃緞朝靴,隱隱透著天子之威。

雖然看上去比較賞心悅目,但那穿戴的過程,也是繁瑣至極。為了弄好這身行頭,足足花了楊崇兩個多小時。全程他都像個木頭人一樣,任那些從清國請來的老學究擺弄。讓他真是受夠了。

玉璇則戴著鳳凰于飛的鳳冠。上面的圓框飾以翡翠,冠上是九龍四鳳,大花十二樹,小花十二樹,兩博鬢上飾十二鈿。身著青深色煒衣,繪瞿,為赤質,有五色十二等。再佩戴玉革帶、綬帶、玉佩,裝飾複雜而精緻。

她的穿戴時間,足足是楊崇的兩倍。好在她是公主出身,對於這繁雜的禮儀,都能忍受。且她的額娘,是明末清初,從浙閩一帶,移居越南的華人大家族。所以她的身上,也帶著漢家江南女子的溫婉與秀美。和膚色偏黑,嘴唇偏厚的越南本地人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穿上鳳冠後,也別有一番母儀天下的氣勢。

如果不說,別人都想不到她是越南人。

在一開始,楊崇是極反對打扮得像個唱大戲的。但這時代,皇權思想非常濃厚。大明的華人,也基本將天子奉若神明。而這民族慶典,又牽扯到了祭天,必須要讓天子出面。

所以作為總統的楊崇,就無不可避免的以天子衣飾示人。玉璇作為第一夫人,也就順理成章的帶上鳳冠。

當然,這都只是為了讓儀式顯得更莊重些。並不代表大明,會走上封·建復·闢的道路。畢竟時間已經證明,封建政權,越往下走,越是死衚衕。

在楊崇和玉璇身後,大批穿著漢家朝服的臣子,步步尾隨著。尤以穆淳、左鵬等人排在最前,彰顯地位。

為了體現慶典的嚴肅性、莊重性,大明還特意‘請’了一批清國來的老學究指點禮儀。儘管這些都是迂·腐的老古董,很反對大明開放的社會風氣。但那是在常人面前,故作高深的逞嘴皮子而已。真當大明要他們做事的時候,個個乖覺無比。畢竟大明的生活比清國好,日子也過得有趣得多,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幹嘛跟自己過不去?

而楊崇等人的漢家禮服,則大多取自朱氏大明。但為了區別大明共和國與朱氏大明的關聯性,所以漢服中,加入了漢朝、唐朝、宋朝的服裝樣式。與朱氏大明,有著顯著區別。

讓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二者是不一樣的!

此時中華古典禮樂輪番奏響。有黃帝之樂《咸池》,痛乎神明之德;顓頊之樂《雲門》,繼承美德;堯之樂《大章》,廣施德惠;舜之樂《韶》,將德行發揚光大。

其實這些樂譜都遺失日久,現在演奏出來的。都是大明根據這時代的樂章,再加以人工創作,編寫出的新樂曲。只是名字,用的是古典樂章的原名。聽上去,也高大上許多。

不過這樂曲聽在耳裡,還是韻律十足,別有意境。

當下楊崇攜著玉璇的玉手,花了將近二十分鍾的時間,步履緩慢的登上第九十九層臺階。

便見頂端屹立著一尊雙耳青銅龍紋鼎。高有兩丈,寬有六尺。目測重達千斤!內裡燃著胳膊粗的香燭,飄著寥寥青煙。

拜了三拜後,一個打扮得體的男司儀,清了清嗓子,大聲宣讀大明向上天做的禱文。

只聽:“渭水泱泱,隴阪逶迤。大哉羲皇,發祥成紀。

名冠三皇,五帝之先。豐功偉績,世代延綿。

結繩記事,‘八索’乃成。演為八卦,開啟性靈。

推定歷度,初置元日。分別八節,四季以適。

教民田獵,馴養家畜。初做網罟,用以捕魚。

種桑養蠶,始有絲綢。絲綢之利,聖德廣被。

以龍紀官,分部治理。嫁娶之俗,儷皮為贄。

創造琴瑟二十七弦,‘扶來’‘駕辨’世代相傳。

中華古國,龍脈永承。大明新立,民富國昌。

值此盛世,百瑞呈祥。羲皇兒女,開來繼往。

天下大同,國家共和。巍巍大明,蒸蒸日上。

眾心歸一,血濃情長。大漢民族,前途輝煌。

今日公祭,昭告羲皇。餚饌既陳,伏惟尚饗。”。

當一大遍禱告詞宣讀完畢後,楊崇雙手接過布帛書寫的禱文,面色鄭重。一旁的司儀立即端來一根燭火,讓楊崇點燃。便見禱文在萬眾矚目下,由慢及快的燃成灰燼。

這下,算是將旨意傳達給上蒼了。

至此,大明向人皇伏羲,華夏之祖,世間萬物生靈,宣告了大漢民族成立。

特別指出的是。大明以法律的形勢確定大明是單民族國家。除此以外,大明國境內,不承認、也不允許任何族群登記造冊。並且大明的憲法中,也決不允許非大漢民族的民眾,參與國家行政事務,操控國家行政大權。

這一點,還被當成警訓,列入大明的史冊。

與此同時,南洋。為了慶祝大漢民族成立,巴達維亞、新山、三寶壟等重點城市,也舉行了不同規模的慶祝活動。只是和明京相比,聲勢沒那麼浩大,儀式也沒那麼莊重,人也沒那麼多。

且側重點也不同!主要是在各個重點城市,修建各種形式的紀念碑。像巴達維亞,為了紀念打敗荷蘭殖民者,攻克爪哇,特意修建了烈士紀念碑。將一個個壯烈犧牲的人民軍士兵,刻在紀念碑上,以供後人緬懷。

反正經過大明換區移民之後,爪哇本地的土著,已不佔主流。大多數人,都和大明個統治者一樣,是遷移來的外地人。他們的後代在大明的教導下,會將這裡認成故地。對獲取這片土地的功臣,自不能遺忘。

距其不遠的地方,還有死難者紀念碑。但紀念的是1740年十月九日的紅溪慘案。當時荷蘭殖民者故意在紅溪附近,屠殺了上萬華人。那屍體,都堵塞了河道。鮮血,也將河面染紅。

畢竟華人是大漢民族的一部分,大明設碑紀念,也理所應當。至於那些死去的爪哇土著,則不在大明的關心範圍內了。(未完待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