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雄起澳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山和約(二)--烽火終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山和約(二)--烽火終熄

孟雲在屬國這一點上,表現得半點都不肯退讓。畢竟緬甸千百年來,都是中南半島上的區域大國。自認為除了清國以外,就無人能敵了。怎麼忍受得了一直臣屬的小邦國,和自己平起平坐。

之前割讓丹那沙林,是迫不得已。這讓小國騎到頭上,那是赤·裸·裸的羞·辱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緬方談判的使節,表示得十分強硬。甚至願意舉兵,和曼妮普爾邦和阿薩姆邦大戰一場。因為緬甸雖然敗了,但不是大敗,底氣仍在。在暹羅退兵後,被困在下緬甸的數十萬大軍,已在返程的途中。

曼妮普爾邦和阿薩姆邦,也忌憚的緬甸的威脅。便堅持了幾天後,就松了口。

最後在大明的調解下,兩個邦國願意臣屬緬甸,但邦國的內務,緬甸不能插手。

除了新王即位,接受緬甸的冊封。以及每年的朝貢,分量隨意減半外。其它的,都和緬甸沒有瓜葛。

並且雙方邊境地區,不能部署兩千人以上的軍隊。緬軍更不能在邦交國內部駐軍。

至於有外敵入·侵,威脅到邦交國安全的狀況發生。則依照《明暹緬三國新山盟約》的規定實行。

這裡面,有一個大致的勢力範圍。阿薩姆邦和曼妮普爾邦,既然是緬甸的屬國,當然也在勢力範圍內,受三國盟約保護。那個外敵,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指的是英國。

這和盟約對映的敵人,是一致的。

曼妮普爾邦和阿薩姆邦正是憑藉這個盟約,才有底氣不接受緬甸的駐軍。

後來三方的和約,也是在大明的新山簽訂。時間比暹緬和約,要遲了一個星期。名字分別是《緬曼新山和約》和《緬阿新山和約》。

之後是阿拉幹地區的反緬勢力。

由於這個地方十年前是獨立的阿拉幹王朝,併入緬甸的時間不長。所以情況比較復雜。處理的時間也比較久。

最初的時候,緬方根本就沒想和金彬談和解。畢竟金彬鬧的聲勢太大了,不僅殺了那麼多的緬軍,還屠殺了那麼多的緬人。使得很多緬人對阿拉幹人,都比較仇恨。

在上緬甸地區,已經發生了多起阿拉幹人被緬人毆打致死的案例。緬甸朝廷,也有意讓緬人洩憤。因此採取的是不聞不問的態度。使得上緬甸的阿拉幹人,都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也加深了阿拉幹人和緬人之間的仇怨。

緬方如果和金彬達成和解,那就佔到了緬人的對立面。而貢榜王朝的統治基礎,就是同文同種的緬人。所以這種背離民意的事,緬王孟雲,顯然是不允許的。

且緬甸內亂,也是金彬帶領阿拉幹人,最早出頭。形成一呼百應的態勢,讓緬甸周邊,烽煙四起。

都說槍打出頭鳥,緬方也有意打掉盤踞在阿拉幹的反緬勢力。這殺雞儆猴的好戲,也正好威懾住那些剛剛按耐住心思的宵小。

當下從下緬甸撤回的大軍,已經趕到若開山脈以東,伊諾瓦底江下游的卑謬。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這對建立新阿拉幹王朝的金彬來說,無疑於烏雲壓頂。

他最先惱怒的是阿薩姆邦和曼妮普爾邦背信棄義。在商量好共進退的情況下,卻先一步和緬甸朝廷議和,將阿拉幹當成那只殺雞儆猴的雞。

要知道,他之前敢反叛。一是英國多年的扶持,有些家底。二是大明臨時性的大力扶持。派出了部分精銳將士,混入他的義軍中,幫他殲滅阿拉幹的緬軍。否則他也不能那麼快速的攻佔阿拉幹。三是暹羅大敗緬甸,無力顧忌阿拉幹。

可惜在對待俘虜和緬人的問題上,他違背了大明反對大屠殺的意思。使得大明現在,也不再那麼熱心的扶持他了。英國也因之前的反叛,而對他態度冷淡。暹羅則已經議和,軍隊也離開緬甸國境。

在大軍抵臨阿拉幹的時候,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懼和無力感。因為他清楚自己的斤兩,知道沒有他國的扶持和外部勢力的介入,自己的雜牌義軍,很難抵抗朝廷大軍。

於是他更加賣力的央求大明,寫了血書,表達悔恨之意。並願意成為大明的附庸,只求幫他一把。好在大明也不是真願意看到阿拉幹重新併入緬甸,否則日後針對英屬印度的伏兵,還怎麼佈置。

所以推辭了幾把,就假意被金彬的誠意感動,願意出手幫忙。

這讓金彬喜出望外!就像落水的人,突然抓住了救命稻草。更感激大明,更賣力的抱住大明的大腿。因為他清楚,大明的大腿才是最結實的。

於是大明透過情報司,將緬甸官軍的行軍路線,軍力佈置,都提前洩露給金彬。讓其有針對性的,設下伏擊、滅敵之計。

並將一批仿造英國的火器,賣給金彬。讓他在提高軍隊武力的同時,製造英國扶持他的假象。

結果在1796年一月二十一,金彬領導的義軍,在卑謬以西,進入阿拉幹的若開山脈山口地帶,埋下伏兵,大敗緬軍。

損兵折將後,緬王孟雲才不得不有所顧忌,承認事實。派出使節,願意和金彬就和解之事談判。

這個時候,大明才以老好人的姿態,介入進來。

在大明事先和金彬通氣的情況下,和解之事,進展順利。

先是金彬做出讓步,接受阿拉幹屬於緬甸的事實。並承諾在阿拉幹境內,保證緬人的人身安全。將緬人被屠·殺的事情,歸屬於兵災。算是從官方立場,改變了對緬人的態度。

緬王則封金彬為阿拉幹地區,最高的行政長官。當地的軍政事務,基本由金彬負責。官員任命,也由金彬決斷。但相關人員的名單,要報給緬甸朝廷。

這使得阿拉幹享有極高的自·治權,儼然成了獨立的小王國。只是在明面上,仍然是緬甸的一個省。

到了這裡,緬甸烽火,終於熄滅了。

等它重新點燃的時候,估計又是另一番境地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