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盜墓:父親的筆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562章 柳昭有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62章 柳昭有約

有句古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開卷有益,儘管裡面的內容並不是我現在迫切需要的,但看看也無妨。錢和美人我是不指望,別一開啟蹦出一個大粽子就算是我的福氣了。我鄭重的翻開這本我父親的盜墓筆記。

筆記的扉頁上記載了這樣一句話:“墓葬盛行墳包起,榮華富貴土中求。”寫筆記的人時刻都在牢記,金銀財寶深埋於地下。

真正的墓葬,有了隨葬品的墓葬,起因就是人有靈魂不滅的認識。也就是說,人們相信**是可以毀滅,即生老病死,但靈魂是一直存在的。這種觀念就是說人死了,並非是一切的終結,而是另一個開始。靈魂是永生的,是永遠存在的,在另外一個靈魂的世界中,一樣也要像在這邊一樣的生活。尤其是那些生前享有特權的貴族、統治階級,依舊想要在死後過著鐘鼎食鳴的生活,所以為了維持死後也一樣能享受到生前的待遇,就要把生前用的東西都帶入墓穴中。

到西周時期,靈魂不滅的認識在人的意識中變得越來越強烈,喪葬的禮儀逐漸走向制度化。古代的“六藝”中包括禮,禮就是較早的喪葬文化。喪葬越來越規範化,什麼等級的人能用多大規模的墓,能帶多少隨葬品,各種等級的人對上各種等級的墓穴。這種做法,滋生了盜墓,方便了盜墓者。

秦漢時期,是第二個厚葬**,最著名的要數很多人口口相傳的秦始皇陵。漢代以後墓葬的形制逐漸統一,規格較高的墓葬都有很長的斜坡,而斜坡的兩側、墓室的內壁會有彩色的壁畫。墓葬裡會有什麼樣的隨葬品,除了和墓主人的身份有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和當時的社會能生產出什麼東西有關。漢代以後鐵器逐漸取代了青銅器,所以墓葬中的隨葬品也隨著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東西而改變。

盜墓者所盜的墓中,歷朝歷代以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最少。盜墓的原因就是為了錢財,而這個時期的流行薄葬。東漢後期,道教興起,佛教傳入中原。道教主張薄葬,而佛教的葬法各教都不一,也是影響喪葬的重大原因。這個時期,墓葬更為寫實,有院落、棺床、桌臺等等。活人的建築風格無一不在左右死人的陵墓風格,就像唐陵的積土為陵和依山建陵是仿製唐代長安城一樣。

這本手抄的筆記對斷代的詳述不多。對於盜墓者來說,盜墓是為了金錢,而不是欣賞它的歷史。前面會描述這麼多和年代有關的東西,也是為了能記清哪朝哪代隨葬的東西豐厚,哪代陪葬品更值錢而已。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筆記一共分為四大類,在筆記中佔比最少的是盜墓術語,也可以成為黑話。黑話也分為各種派別,不同門派的黑話各有區別。挨下來就是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類別。這本筆記中佔比最多的要數秘訣,包括探穴、看土、斷代、識墓秘訣。最後一部分是陵墓中的機關、暗門等等。

接下來,我花了好幾天去研究這本書。這書的實用性還是有的,但這裡面有一個特別重大的問題,就是有些過時。就拿筆記中的行話來說,就顯得非常的過時。筆記中記載的盜墓並非像我們現在說的倒鬥,而是說“支鍋”。支鍋就是砌灶臺,試問現在誰家還用灶臺,如果這脫離時代的話撂出來,任誰都會覺得有問題。做賊的也要與時俱進。

在以前,沒有固定的灶臺,煮飯都是臨時用石塊砌一個三角墩子,把鍋子這類的炊具放在上面,然後在下面升火。人活著一日三餐必不可少,支鍋是過日子的開始,山西、陝西等等北派的盜墓賊沿用了這種說法。除此外,盜墓還有說挖蘑菇、挖堆子、翻堂、掃倉等等說法。還有如何交易,交易的時候應該說什麼暗語,這本筆記裡也詳細記載了。

筆記中記載的很多工具我都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我之前接觸過的黑驢蹄子、分土劍、洛陽鏟、短柄錘只能算是筆記中記錄的工具中九牛一毛而已。筆記裡面五花八門,什麼稀奇古怪的東西都可以用來盜墓。單說最常見的牙籤就有很多中用法,牙籤對尋找寶物來說既安全又便捷。

牙籤在盜墓中的作用不小,如果棺槨中的屍體早已腐爛,牙籤就有大作用。用牙籤在泥土中一下一下地戳,就是很小的碎片也能被發現。牙籤很堅硬,但是它的堅硬是有限度的,不會損傷金、銀、玉等寶物。這個牙籤的使用純粹是經驗之談,因為在泥土中尋找隨葬品,唯一廉價又方便的就是牙籤。

這本筆記中記載的盜墓工具既有牙籤這樣隨處可見的日常用品,也有只有在傳說中才能見到的東西。就比如說是鎮屍銅鏡。

在盜墓界流傳已久的鎮屍銅鏡,相傳由黃帝用女媧娘娘煉石補天遺留在人間的五彩巨石中的玄銅委託半仙於蓬萊山中鍛造而成。其目的就是要給被黃帝打敗的蚩尤鎮屍用。蚩尤作為上古時代的北方首領,曾經和黃帝炎帝中原大戰時造出大霧,後來黃帝用指南車剋制大霧。結果,蚩尤被打敗,命喪黃帝之手,所以死的時候怨氣凝聚。

黃帝擔心蚩尤會屍變為從而禍天下,所以就用秘術打造了這面鎮屍銅鏡。這麼說起來蚩尤是粽子的老祖宗了。

將這面鎮屍銅鏡放在青銅槨內,正面對著屍體就可以防止屍變。後來黃帝的鎮屍銅鏡被秦始皇所得,當他乘船泛遊到黃河,遇到鱉屍興風作浪,黃河之水大浪翻湧,眾人危在旦夕。秦始皇命人將銅鏡放置在船頭,加持守護,鱉屍害怕銅鏡只能遁去。秦始皇死後這面銅鏡就隨他入葬始皇陵,隨著人們找不到真正的始皇陵而從此銷聲匿跡。

當然,這些東西都是過去式,現在有了更加先進的工具,新的工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很多舊的東西就不再啟用。手機、對講機、軍用羅盤、電鋸、電鑽、雷達探測儀器等等工具。甚至連洛陽鏟這種老牌民國十二年出的盜墓工具都漸漸失去用武之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