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盜墓:父親的筆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754章 罪與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54章 罪與罰

或許,我不會死,而是以一種方式永遠留在這裡。我打了一個哆嗦,和寒冷無關。

我不敢去想後面會發生什麼,只能一隻往前走。往前走,往前走,我可能走了有好幾個小時,也可能走了有好幾天。困了我就在積水少的高地上睡一覺。沒吃沒喝,每次醒來我都發現自己不餓了,但是走一會兒又會餓會困,再睡一覺醒來又不餓不困。我懷疑自己在睡夢中餓死了一次又一次。

沒有食物,我被浸泡在痛苦和恐慌中喘不上氣。我不知道如何捱過這種痛苦,死亡反而是一種仁慈。絕望一次又一次的襲擊著我。我不能回頭,一直往前也無法走出去。

空氣開始悶起來,我估計氣溫可能有二十度上下。周圍一片死寂,沒有一點活物,在我眼裡植物不能算是活著的。我被遺棄在未知的灰色世界裡。

荒蕪是我全部的感受。這裡除了我是有色彩的,其他都是死灰色;這裡除了我發出的響動,其他都是寂靜無聲。我的嘴唇麻木發不出一點聲音,我的喉嚨暗啞,我的眼眶乾涸。

身體的和心靈的痛苦,除此外我什麼都感覺不到。我在灰暗中一直苦行。這是不死之身的酷刑,永遠在痛苦中輪迴,活著就是一直在受罪。

我曾聽人說,死亡是無,如果是無,是不是意味著感覺不到痛苦了?那我寧願選擇虛無。

我終於明白,為何死亡是上天賜予的禮物。死亡是上天的仁慈,可我無法獲得的仁慈。我早就被流動的生命所遺棄。

我又一次因為疲憊和飢餓倒下,卻被水滴的聲音驚醒,許多天以來唯一的聲音,那聲音是那麼悅耳,只是普普通通的滴水聲在我聽來就像是天籟。

我從地上抬起頭,前面出現一條濃郁的植物帶。巖洞的頂部會滲出水來,那水順著植物的藤蔓根莖不停地滴落,此起彼伏,整個巖洞都在下雨。弧形洞穴中,聲音十分空靈,無規律又自成一派,如同琵琶的錯雜彈。滴水聲給化石森林新增了幾分活著的氣息,也給寂靜的巖洞增加一些神秘的氛圍。

水位變化的很快,自從聽到水滴聲後,每往前走一步水位都會變深,感覺地面在下降。地勢中間低兩邊高,我不得不從一開始走在中間往兩邊走。

在漆黑的洞中,水面上倒伏著巨大的化石樹木將水面切割得支離破碎,我像跳格子一樣在沒有水的高地和倒伏的化石樹上來回跳躍前進。腳下時不時會踩到苔蘚滑入齊腰深的水中,水並不刺骨,落水不算是很壞的事情。

我看見了活著的植物在水中。

前方的水面漂浮著許多藻類與浮萍。化石樹木把水域切割,而藻類和浮萍將這些格子填上綠色。我從上面走過,驚起了藏在裡面的蟲子,不斷的往人臉上撲。所幸,蟲子沒有叮咬我。

這種蟲子被我驚起後成群結隊的升騰到半空中,龐大的數量看著讓人頭皮發麻。好在它們在半空中梭巡沒多久,就又降落在植物上。

我從沒見過這種蟲子,有些像蚊子能垂直站在水面上,體形上比蚊子稍小,卻有一對像蜻蜓一般的透明翅膀,身體卻色彩斑斕。它們沒有攻擊我,我也就不費心去弄清楚它們是什麼。

世界上的昆蟲數量超過人類十億倍,大多數的昆蟲都沒有被人類發現且未命名的昆蟲大約有一千萬種,有名有姓只有一百萬種。

水中倒伏的古老化石,古怪的昆蟲,這山洞好似被時間遺忘的失落之地。

幸而,有這些巨大的化石古木支撐,否則我又要從水中洇渡。周圍很黑,水下的世界更為模糊,我總感覺水下有活物。在那一大團的黑乎乎的水草下,時不時翻起一個氣泡。我在化石邊站住腳,看著水裡的東西好像是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終於有了活物,我是真的很餓。餓了就要吃,餓到極致就什麼都吃得下。

吃掉古怪的黑魚已經是幾個小時前的事情,吃了魚往前又走了幾個小時,沒有遇到任何人,我還是很餓。

幾個小時前,我抓住了一條水中的魚,那魚巴掌大小,沒有眼睛,模樣很醜陋。我沒得選擇,只能不刮鱗片生吞活剝吃掉一整條魚。那魚帶著一股刺鼻的氣味,可我實在太餓了,胃裡有火在燒,它需要食物,不管這食物是什麼。

此刻,我費勁地爬上一個平臺。不遠處的水面上有一團一團的水草,水草裡有微弱的磷火在閃爍。我沒有力氣去想那磷火是什麼生物死去才生成的,我無力地趴在平臺上,看著綠瑩瑩的“鬼火”,心裡充滿了對死亡的渴望。

我關掉了頭上的燈,再不補充電量就算是節省能源的燈也撐不了多久。

不遠處有成片的磷火在燃燒。化石森林裡怎麼會有這樣的平臺呢?這塊多邊形的平臺顯得非常與眾不同。我拂去平臺上的泥灰和藤蘿,發現石臺上有凸起和凹下去的花紋。我費勁地撥拉開上面的阻礙物,平臺上刻著的是一塊浮雕。浮雕的表面有損毀的痕跡,還有大塊的斷裂,基本上無法從殘存的花紋上看出這上面畫了什麼。

我仔細觀察著浮雕,發現這上面的手法更加接近於淺浮雕,而上面線畫的方式極為原始。我看這線刻居然很像奴隸制社會的風格,非常古樸、靜穆,線條單純簡練,內涵幾何元素,以一種怪異形象,深沉凸顯出鑄造刻飾,體現了一種原始的、無限的,還無法用語言去表達的神秘力量。

在遠古時期,原始人類用顏色和線條來表現狩獵採集生活所接觸的自然物件,把它們描繪成平面的繪畫,以表達人們對這些事物的關切。原始時代的巖畫、線刻,無論是模擬自然的寫實物象或是裝飾性的圖案,其描寫方法或造型模式多大同小異。

中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後,浮雕藝術以裝飾形式在禮儀**物上獲得突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