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之我是劉備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 覲見天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七章: 覲見天子

第二十七章:覲見天子

對於年輕的漢靈帝來說,熹平四年的冬天過得可不如往年那麼舒服,煩心的事一件接著一件。

鮮卑大軍把張滔的圍困在漁陽,從南皮發來的告急文書幾乎每天都有三封以上要送到他的龍案上,而朝中的大將居然還能沉得住氣,沒有一個從“病”中復甦。烏桓和南匈奴也開始調集兵力,不用說,肯定是想分一杯羹。鮮卑已經派遣了使臣來到洛陽,雖然還是口口聲聲的自稱藩屬,但是胃口卻大得讓人害怕:讓大漢朝一次給三十億錢。張讓對他說那個數目的時候聲音都在發抖。

北方的戰事正纏得他焦頭爛額,“益州夷反”的報章又送了上來。年輕的皇帝看著地圖上那一個小點,心裡實在想不通一件事:大漢朝那些盡忠職守的官員現在都在幹什麼?居然連“癬疥之患”都沒有辦法處理好。

張讓這次保舉錯了人,連帶著趙忠他們都擔受了責罵,可是年輕的皇帝心裡還是倚重著這些宦官。朝廷重臣也許會有人想不通,可是靈帝清楚的知道,外戚是他絕對不敢用的人。自高祖之後的呂黨之亂以來,漢朝的歷代皇帝都防備著外戚掌權,即使這樣防備著,外戚還是有機可乘的:漢章帝死後,竇太后臨朝稱朕,外戚竇憲便總攬大權。竇姓親屬及其黨徒紛紛出任朝官與地方官,直到和帝與宦官鄭眾密謀,殺了竇憲,情況才好一點。

但是這些宦官也不讓他省心。曹操以五色棒杖斃了蹇叔之後,搶先送上了奏章,詳細說明了蹇碩的叔父如何強搶民女,以身犯禁,不料自己“失足跌落,以至身死”。靈帝當然知道這奏章大有可推敲的地方,可是曹操在奏章中處處留了餘地,讓靈帝看了也覺得曹操厚道。不料蹇碩居然還找靈帝哭訴。靈帝氣得鐵青了臉,把曹操的奏章一把扔在蹇碩的臉上,一句話都不說的轉身走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蹇碩這才知道自己慢了一步,只能無奈的嚥下這口氣。即使如此,靈帝還是生氣了好幾天,直到張讓想出了驢車這個主意,才算是把靈帝的氣給平息了。

蹇碩告狀不成,反倒是讓曹操真真正正的露了把臉,朝廷中平時對張讓等人不滿的官員都對曹操交口稱讚,畢竟能讓權傾朝野的“十常侍”栽這麼大一個跟頭,同時還能讓自己絲毫無損,曹操已經顯示出他日後遠遠超越常人的政治手腕和魄力。

曹操棒殺蹇叔的事情,劉備從一開始就沒有費過半點心,因為在歷史上,曹操可沒有依靠劉備去對這件事情“善後”。在自己宿命中最大的對手猛撈政治資本的時候,劉備正在積極的向王允、荀爽等人學習經國之道,同時,劉備還刻意的培養身邊的人才。自從確定了“要改變宿命”這個目標之後,劉備開始冷靜的分析歷史上的曹操成功的原因,而大量優秀人才促成曹操事業上的成功是劉備思考的心得之一。

在經過反覆思考之後,劉備做出了一些安排,比如為趙雲、徐晃遍請名師,提高他們的武藝,劉備自己還將他在二十一世紀學的各種鍛鍊身體的方法教給了趙雲他們。

劉備找尋名師的程序很不順利,這一點讓劉備非常的傷腦筋,因為一些所謂的名師根本教不了趙雲和徐晃。最後,抱病的槐裡侯皇甫嵩幫劉備解決了這個難題:皇甫嵩請自己的好友朱儁將趙雲等人引薦給金城閻家,請老將軍閻厚親自調教。

對於這個閻厚,劉備完全沒有概念,但是對於金城閻家,劉備卻是非常的熟悉:韓遂與馬騰曾為爭涼州河湟之地而相互攻擊。當時馬超少年英武,在涼州可謂所向無敵,韓遂敵不住,便派他的女婿閻行出馬。閻行用矛刺馬超,鐵矛禁不住他的大力,矛頭折斷了,他便用折矛擊馬超頸項,差一點就殺了馬超。

曉得趙雲這幾個人的老師是能培養出與馬超武力差不多水平來的將領,劉備自然完全放心。熹平五年的二月,他終於安排好趙雲、徐晃、宋憲、魏續四人隨同朱儁去金城學武藝。

趙雲諸人走後沒有沒有多久,朝廷再一次收到北方的戰報,張滔的大軍在漁陽全軍覆沒,張滔自己也成了鮮卑人的俘虜。訊息傳來,朝廷震動,靈帝下了一道詔書:“廢宦官入令制,宦官自此不得參政,百官即刻入朝覲見。”

自此,從熹平四年起到熹平五年,延續了整整一年的風波終於平息,大漢朝的朝堂上又恢復了百官朝見的生氣。而第一次朝見,王允特地帶上劉備,這是劉備進洛陽以來,第一次去見自己的皇帝哥哥。

**

涼風起兮日照渠,青荷晝偃葉夜舒,惟日不足樂有餘,清絲流管歌玉鳧,千年萬歲喜難逾。

這是靈帝在在西園起裸遊館的時候所做的《招商》歌,歌中說他比神仙還快活。可是劉備見到的皇帝卻不是這樣;雖然身著淺黃袍衫,腰間繫著玉裝紅束帶,腳穿六合靴,端坐在御椅上的靈帝只有二十出頭,但是長期的縱酒縱色,讓略顯肥胖的年輕皇帝看上去至少老了十歲。

“臣劉備參見陛下,願陛下萬壽無疆。”劉備按照王允教他的朝儀,向靈帝行了三跪九叩之禮。

“御弟平身。”靈帝擺擺手,示意劉備站起來,他上下打量劉備,發現這個年紀比自己小四歲的堂弟儀表堂堂,英氣逼人,這讓靈帝心裡略微的有些不舒服。

“謝陛下,”劉備從容的站起身,等候靈帝“垂問”。

“司徒曾與朕提到御弟入京,只是年來朕國事繁重,直到今日才得兄弟相見,讓人不勝唏噓。”靈帝先和劉備說了兩句家常,接著話鋒一轉,“御弟現任何職?”

“臣現任司徒府長史、洛陽都尉。”劉備恭敬的回道。

靈帝略一沉吟,“皇叔當日為孝廉,此皇叔不願入仕之故,但皇室尊爵不可輕棄,朕現封御弟為陽亭侯,佩金印紫綬,掌節,其職暫不變更,容朕思之再議。”

“謝陛下。”劉備知道靈帝連續給的三道封賞都是諸侯王才能享有的,意外之餘,也深感喜悅,趕緊磕頭謝恩。

“今北有鮮卑軍壓北平、漁陽,南有益州夷反,已破建寧。現鮮卑之使已叩京闕,要我大漢三十億錢,眾位卿家可有安邦之良策?”等劉備退下,靈帝看了看眾大臣,忍不住問了出來。

“啟奏陛下,依臣來看,唯今之計,一動不如一靜。”橋玄身為太尉,不能不說兩句,好在年輕的皇帝這個時候最擔心的事情都是明擺著的,大臣們私下早商量好了,就等著皇帝廢除宦官入朝呢。

“何為一動不如一靜?”靈帝一愣,他想不到掌兵事的大臣居然出了這麼一個點子,這把他原本點將出征的想法完全推翻了。

“陛下,今尚在早春二月,北方雪尤未融,此時出兵,其時不可,此不得天時。鮮卑屢犯我北疆,已盡知悉我大漢路徑,而連年爭戰,漁陽、北平諸郡道路毀圮實多,此我軍失地利之勢。前番張滔領兵北征,未聞鼓而先言歇,已墮我大軍士氣,而後全軍覆沒,其人遭俘,月來不聞遭戮之音信,想必又是李陵人物。此其時也,我大軍不佔天時,不得地利,不獲人和,安可出兵?”

劉備聽橋玄說得不無道理,只是橋玄鄙薄李陵,讓他心裡很不舒服。可是這時是漢朝,不管後世如何給李陵翻案,漢朝的皇帝都是將李陵作為叛徒來對待的。當年的太史公為李陵說了兩句公道話,結果就被施以宮刑,可見其一斑。

“難道我大漢便任由此等小丑繞樑而舞不成?”靈帝一拍桌子,把很多不說話的臣子嚇了一跳。

“非也,陛下,我大漢豈能容此等小族放肆?臣請陛下容諸位將軍三個月,三個月後,陛下可見一支精兵,那時春和晴暖,正合出兵。”橋玄侃侃而談,再加上他語音清朗,讓人聽了就覺得很有說服力。

漢靈帝看了看其他大臣,發現沒有任何人反對,忍不住問道:“各位卿家以為如何?”

“臣附議。”王允一躬身。

“臣也附議。”荀爽也表態。

“臣也附議。”皇甫嵩也表示贊同。

有了三公和當朝第一名將贊同,接下來,各位大臣都紛紛表示贊同這“老成之言”。劉備雖然隱約覺得不太對勁,但是這個想法還是模糊一片,也就不好再說什麼。

“既如此,眾卿家皆宜勤力,今日散朝。”靈帝知道馬上出兵已經不可能了,怏怏的散了朝。

劉備隨王允往外走,剛走到門口,看見荀爽向他們兩人招手,趕緊牽了牽王允的袖子。

“慈明何事見招?”王允笑眯眯的看著荀爽。

“王司徒,陽亭侯,請二位借一步說話。”荀爽眨眨眼睛。

王允和劉備莫名其妙,跟著荀爽走到宮外,上了荀爽的車駕之後,荀爽才嘆了口氣。

“司空大人,何事煩惱?”王允驚訝的看著對方。

“橋玄此議,陛下心中實有不願,我怕今日之議尚有反覆。”

“陛下怎知我等用心良苦。”王允也嘆了口氣。

“二位大人,”劉備覺得這個時候可以開誠佈公的和兩人討論一下剛才橋玄的意見了,“適才橋太尉所言,劉備小子不才,其實頗覺有待商榷,還要向二位大人請教。”

王允和荀爽對看了一眼,王允和聲說道:“陽亭侯但言不妨。”

劉備覺得王允忽然喊他“陽亭侯”,這讓他很彆扭,但是他現在無瑕顧及。“鮮卑大軍兵壓北平,若不早日發兵抗衡,異日他大軍南下,我大漢境內不是一片塗炭嗎?”

“陽亭侯有所不知。我等非是不願出兵,只是我大漢現在實在無兵可出,也無錢可出。”

“什麼?”劉備聽完,頓時大吃一驚,難道京畿之內的數萬兵馬、盧植手下的十萬雄兵都是紙糊的不成?而且大漢朝這幾年沒有發生過太多的災害,根據他知道,最大的一次蝗災還要兩年之後才能出現,漢朝怎麼會連出兵打仗的錢都沒有了?

**

請不吝指正的讀者將意見統一在一張帖子裡發,不要刷版,我會採取給精華或者置頂的方式讓更多的讀者參與討論.謝謝大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