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之我是劉備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 收服於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一章: 收服於吉

【收藏啊收藏,砸票啊砸票,點選啊點選】

.

.

第十一章:收服於吉

“……大將總其綱領,達到以簡馭繁的成效。”吳縣的伏衙內,劉備正在聽戲志才說治兵之要。

“放開我,你等既是朝廷命官,怎能如此肆虐小民!快將手放開。”一些嘈雜的聲音從前廳傳了進來。聽到這些聲音,廳內的劉備和戲志才相視一眼,都笑了起來。

“軍侯,此人既號野逸之才,軍侯如此請他來,只怕人心不服。”戲志才淡淡的撣了撣身上的海青夾袍,漫不經心的說道。

“此人既號大才,不用總歸可惜。不過聽說他曾經屢犯朝官,想必心氣甚高,若是我等前去敦請,他的大駕未必擺到我們這裡來。說起來,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軍侯,志才有一事不明。這個於吉不過是個遊方的道人,軍侯為何如此興師動眾將他找來?”

這一點不但戲志才想問,就連黃忠和甘雲蘿等人也都想知道。劉備找來的這個於吉在三國演義裡十分有名,小霸王孫策的死就有他的很大原因,不過劉備從來都不太相信某一類人可以通神為怪,真正讓劉備感興趣的倒是於吉在順帝時曾經獻上的奇書《太平青領道》,因為這本書是一本不折不扣的醫書。

中國的國學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遺失的非常多,比如二十一世紀國人喝的清酒,很多國人都認為那是日本的酒,可是劉備卻在洛陽多次喝到了這種清酒,後來劉備在《詩經.小雅.信南山》中讀到“祭以清酒”,又在《禮記.天官.酒正》中讀到“辨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請酒”,才知道在周代的時候,清酒不但是酒中的正品,甚至是天子祭祀神靈的供品。可是到了二十一世紀,這種酒卻被堂而皇之夫人貼上“日本”的標籤。劉備有的時候會想,如果他現在還能回到二十一世紀,一定要拿出這些歷史給中國的釀酒公司,讓他們爭口氣。

至於醫學,劉備想到了東漢末年的幾個著名醫生,也想到了華佗燒掉的那本《青囊經》,如果有可能,劉備想將這本書儲存下來,留給後世去學習。而於吉的《太平青領道》也在劉備的網羅之列。

想到這裡,劉備笑了笑,“此人負大名數十年,想必絕非一個遊方道人這麼簡單。就算他只是一個遊方道人,但是在吳郡一帶,百姓多稱他為‘於神仙’,如果能將他攬入軍中,我軍士氣必然大增。”

戲志才眼睛一亮,“妙,軍侯是以田單之策以對騎劫爾。”

“走,出去看看,不要讓我們的客人久待了。”劉備笑著站起來,伸手挽起戲志才。這三個月鞍馬勞頓,戲志才不但沒有瘦下來,反而比劉備初見的時候又胖了一些。

兩人走到前廳,正看見一個身披鶴氅,手攜藜杖的老者正氣呼呼的坐在廳內,幾個士兵前後左右的擁著他,一個個面容尷尬,看來都被這個老道人狠狠罵過。

“在下劉備,這位是戲志才先生,見過老先生。”劉備不等於吉開口,上來先深施一禮。

於吉怪眼上翻,斜斜的打量了劉備和戲志才兩人,鼻子裡重重的哼了一聲,看起來是氣得不輕。

“軍侯,在下嘗聞江東於吉有大賢之名,能醫白骨而生新肉,莫非便是此人?”戲志才做出一副將信將疑的表情向劉備說道。

劉備聞言一愣,不知道戲志才是什麼意思,只好點頭稱是。

“軍侯,志才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先生但說不妨。”

“舉凡大賢者,能容人所不能容,氣吞瀚宇,才能結四方之士,不惜折節。但是這位老先生似乎非是如此,若是耳聾不能聞聲倒也還罷了,但依志才之所見,卻是殊乏禮數,不堪言談之徒。”

“放肆!天下賢才若是被汝等這般如提雞犬的鎖來,反能事汝等好顏色,那才真是滑稽可笑之事。”於吉按捺不住一拍几案,怒聲說道。

“原來如此。”戲志才笑了笑,“那麼敢問老先生,若是我等好言敦請,老先生便會出世襄助麼?”

“巧言善辯!汝等即使登門拜請,老道也絕不會假以辭色。”於吉怒形於色。

“在下不才,曾聽聞老先生遣門徒宮崇進獻‘神書’,而天子不納,故此寓居於江東,經常往來於吳、會稽兩地,建造精舍,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給人治病。不知道可有此事?”戲志才也不生氣,依舊慢條斯理的說。

“果有此事,那又如何?”

“先生曾救幾人否?”

“活人無數。”於吉傲氣的一揚頭,白胡子在面前一抖。

“如此說,老先生是菩薩心。不過在下愚昧,不知道活一人為重還是活萬民為重,老先生是否能教我?”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自然活萬民為重,何勞動問?”於吉冷笑一聲,“但若是指望老夫為汝等鷹犬,那卻休想。”

戲志才面色一沉,“老先生既知道萬民勝於一人,平日也能解民疾苦,在下便以為老先生不負賢才之名,不料卻是如此沽名釣譽之徒,今日這一番話,在下必當昭於天下,並請軍侯託請史官,將老先生這一番妙論書於史冊,必使老先生名既動於今日,也當流於後世。”

“你……”於吉氣得手指發抖,連說幾個你字,卻再也說不下去。

“在下如何?昔聞先賢言,挾泰山而超北海,非不為也,是不能也。以江東此時之糜爛,我等自知才不足以匡助軍侯,尚且勉力報效,殫精竭慮,老先生有王佐之才卻甘與塵泥共腐,如何不教人齒冷?”戲志才說完,正眼也不看於吉一下,轉向劉備道,“志才有要事要去府庫,軍侯不必與此等人多言,留他也是無用,早些遣他回去就是。”說完大步走出前廳。

劉備在一旁始終一言不發,但是心裡清楚的很,象於吉這樣久負盛名的大才一向都是自視極高,如果用一般的語言去說服,很難起到效果,倒反而是戲志才這樣的“猛藥”可能會起到作用,所以始終在一旁不搭話。現在聽說戲志才要“出門”,知道這是給他一個機會讓氣氛緩和下來,趕緊點頭答應。

“老先生,在下劉備,這次相請老先生委實不妥,備在此告罪。不過備有一事不明,還要向老先生請教。”等戲志才走出前廳,劉備走到於吉身前,恭恭敬敬的一躬身,朗聲說道。

“軍侯乃是皇親國戚,草民焉能當此一禮。”剛才被戲志才一頓搶白,於吉的傲氣也被打掉不少,言辭之間也多了幾分謙沖。

“老先生當年何以會遣弟子獻書?”

於吉長嘆了一口氣,“老夫早年也曾立志匡扶社稷,奈何我朝殊少寒門取士之例,故此老夫寫下《太平青領道》一書,實指望君王能就此讓老夫入宮,老夫也可為君王出謀劃策。奈何此事居然難成,因此老夫在江東課以醫館,以救民為業,至今心已如死灰。”

“想不到這於吉也是葛洪一般的人物。”劉備心中暗想,口中卻說道,“老先生,備也不才,卻甚覺適戲先生之言不無道理。眼下江東萬民皆活於刀俎之上,老先生大才磐磐,若能輔佐劉備,實江東之幸也。”

“軍侯,老夫有一言,只是……”於吉忽然眼神瞄向身旁那幾個士兵。

“你們先下去,不得我吩咐,誰都不能入內。”劉備會意的吩咐那幾個士兵。

“軍侯,”於吉等那幾個士兵退出去之後,沉吟了半晌才開口說道,“不知軍侯是否相信天道之說?”

“天道之說?”劉備一愣,“在下向來甚少聽聞此中大意微言。”

“不瞞軍侯,老夫初睹軍侯,便知軍侯有逼兄弒侄、位登大寶之相,不過軍侯面容不似暴劣之君,老夫其實心中頗難。”

“逼兄弒侄、位登大寶之相?”劉備被於吉這兩句話說得心裡砰砰亂跳,一時間倒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軍侯,老夫有一問,盼軍侯能以真心答我。”

“老先生請問,備當實言相告。”

“若軍侯異日為君,試問軍侯心中的天下是一人之天下,還是萬萬人之天下?”

“這個,”劉備沒想到於吉的問題居然問得如此刁鑽,想了半天才老老實實的回答道,“劉備實在不知如何回答,便是劉備此刻以天下乃是萬萬人之天下,只怕一旦為君,便也未必能如此想了。”

“哈哈,”於吉長笑一聲,“軍侯果然不是矯喬偽飾之人,若是軍侯道天下為萬萬人之天下,老夫當鄙之,若軍侯推說無任君王之望,老夫只怕立即將要拂袖而去。”

劉備暗抹了額頭上的冷汗,剛才於吉被戲志才一番窮辯說得瞠目結舌,所以劉備心中還略微有些輕視,現在這點輕視之心都已經蕩然無存。“名傳千古的人物果然都有過人之處。”劉備暗暗嘆息。

“不知道老先生願否輔佐?”劉備深施一禮。

“軍侯只要答應老夫一件事,老夫自然願為軍侯略盡綿薄。”

“不知老先生吩咐何事?”

“異日軍侯與天子爭位,而軍侯其侄尚幼,能否容他一命。老夫可攜他披髮入山,也減軍侯之殺孽?”

“劉備不敢思及此事,但老先生若果然言中,備當悉如尊言,絕不敢違。”

“既如此,於吉參見軍侯。”說著話,於吉向劉備深深鞠躬,表示願為臣下。

**

各位書友如果覺得刀子寫的還行,就請高抬貴手,點點推薦票吧,刀子拜謝!

鄭重推薦一本新人好書:《流氓天才》,書號9816。寫得非常有趣,引人入勝。

**

剛才看見有位讀者提到收的於吉是仙人,這裡我要說一下。於吉在演義裡是很神奇的,是呼風喚雨的人物,但是在我的書裡不會有這樣的人物出現。準確的說,我覺得於吉就象是葛洪,是一個隱士,所不同的是葛洪修煉道家的丹藥,而於吉則畫符。招這樣一個人物,其目的在後文就會有所交代,不過不會出現怪力亂神的東西,這一點我先立一個軍令狀。

再次感謝讀者的支援,謝謝你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