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之我是劉備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九章: 迫在眉睫[繼續解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九章: 迫在眉睫[繼續解禁]

“百官驚闕”在京師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卻沒有波及到汝南劉備的購糧計劃。

僅僅半個多月,汝南各縣便到處可見從陳留、壽春、徐州一帶湧過來的富戶,有的甚至還是從濮陽南邊的幾個縣城趕來的。

因為提早收到了劉備的文書,汝南各地全部採取了平價收購的政策,即便是優良的粱米也沒有超過每斛四百錢的價格。劉備一邊收購糧食,一邊四處張貼文告,告訴百姓可以憑著自己的戶籍,按照買四添一的方式以平價購糧,等到秋天新糧收割後再按照實際新增的分量還給官府,等於是百姓這個時候向官府借糧,到秋天繳糧收稅時再把糧食還回去。

對這一系列的做法,跟隨劉備同來的荀攸和戲志才等人持著懷疑和觀望的態度,戲志才不止一次婉轉的提醒劉備“府庫之資還當計劃用度,若用之無當,恐釀巨患”。他們尚且如此,汝南的各級官員更是頗多微詞,很多官員從來沒有想過官府為百姓墊錢買糧食過日子,都認為汝南公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郡公府外廂院中的涼亭裡,荀攸、戲志才和孟建三人處理完了剛從各縣報上來收糧與轉售數目的報章,好整以暇的坐在亭中聊天。還沒有說兩句,話題便轉到這次收糧的事情上來了。

“雖說民以食為天,然郡公舉汝南全郡之力購糧,再將糧如此賤賣於民,只怕府庫之錢不堪支付。”荀攸審慎的提出自己的觀點。

“若民皆不能充飢,自然流離各處,則我州縣精壯人力數月空置,何其之可惜?”孟建笑吟吟的回答道。

戲志才疑惑的看著孟建,“公威,郡公既有購糧之舉,當已對這些精壯之民有所安排,為何遲遲不見動靜?”

孟建苦笑了一下,“這卻非我所知。”他原本以為劉備要在這些民力中招募一批人去西平冶鐵,沒想到劉備好象把西平的事給忘了,成天就只是在街上轉悠,也不知道劉備在做些什麼。

“我所憂者,郡公大舉購糧之事若傳到京師,只怕被有心之人說成別有用心。”荀攸嘆了口氣,他常聽荀爽說道張讓讒言中傷朝廷一些忠直之士的事,其中就有劉備,不免額外多了層擔心。

“便是郡公不做此事,那些人也少不了以鬼魃手段中傷郡公,”戲志才笑著介面道,“不過朝中有王司徒、荀司空幾位重臣在,想必掀不起什麼風浪。”

“切不可小視此輩,”荀攸連連擺手,“日前京師有信到,說天子曾言‘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由是張讓與趙忠的氣焰一時無兩。”

戲志才與孟建一起大皺眉頭。

“此輩高居廟堂,終非國家之幸。”孟建忍不住發起了牢騷。

“公威終不是深悉政堂之人,”荀攸老實不客氣的說道,“此輩之害非能居於廟堂之上,而在能左右廟堂。”

孟建雖被荀攸搶白了一下,但是細想想卻不能不說荀攸這句話比他說的更能切中肯紊,當下點了點頭,不再吭聲。

亭外忽地一陣風吹過,沒過多時便淅淅瀝瀝的下起雨來。“郡公到底想怎麼做?”三人不約而同的想著,對雨發起愁來。

**

躲在茶樓中避雨的劉備可不知道荀攸三人在府中猜測著他的想法,他適才逛了一圈平輿城中最為“繁華”的一條街道。雖然這整條的街道上只有二十來家店鋪,但是劉備卻逛的津津有味。

劉備的逛興讓陪著他的徐晃非常吃不消,尤其是劉備不厭其煩的向那些店鋪的掌櫃和夥計打聽貨物的行情,簡直讓徐晃莫名其妙。

“主公,”剛在茶樓上坐下來,徐晃便忍不住問道,“主公放著府中多少大事不做,為何卻在這些店肆之間流連?”

“此中有真意啊。”劉備呷了口茶,悠然說道。

徐晃剛喝到口中的茶水差點全噴了出來。“這般店肆能有何真意?我看與洛陽等處的倒也大同小異。”

“店肆自然大同小異,不過因為開設之地有別,自然不可一概論之。”劉備笑著說道,說完他看了徐晃一眼,發現徐晃還是沒有明白,便耐心的解釋道,“店肆若是設在兩京,則店鋪之中必不乏名貴之物,只因宛洛之富甲於天下,高門大戶比比皆是,而此地卻甚少見此等物什列於店肆。”

“主公莫非要廣招商戶到平輿?”徐晃疑惑道。

“商多傷農,我費盡辛苦才能將糧食詐來,怎能行此動搖根本之事?”劉備笑了笑,“不過商可興工,若是能將商戶引到西平,倒是一件好事。”

“朝廷不是在西平設了鐵官嗎?”

“汝南現已是郡國了。”劉備哈哈笑道。

“晃還有一事不明,要請教主公。”徐晃決定趁著劉備談興正濃的時候問出心中的疑問。

“公明但言無妨。”

“主公何以能知有陳留、壽春、徐州一帶的富戶到汝南來售糧?”

劉備看看四下無人,低聲將他請糜綱四處散播流言的事說了出來。

徐晃眉頭緊鎖道,“為何主公如此篤定這些富戶會相信,更會到汝南售糧?”

“此等富人無非囤積居奇,要在青黃不接時將陳糧高價賣出。若是百姓得知朝廷令各州散盡府庫之積,則此等富戶便難以高價售糧。若是再等一年,難免糧食更陳,則糧價再難居高,與其如此,他們寧可隨價出售,再圖搶先收購新糧,只等朝廷頒令釀酒時出售。”

“主公你這是……”徐晃急忙止住不說。

“騙糧是吧,”劉備笑著把徐晃後面的話補上了,“我只求能緩一年,來年能使百姓用上漢犁,再能於農業館中挑選一些善耕知作的人到全郡教諭百姓,定能使來年的收成有所增加。”

兩人正坐著喝茶說話,忽聽隔鄰也有兩人說話,聲音雖不高,卻剛好可以被劉備和徐晃聽見。

“聽說這個汝南公之前做弘農令的時候便是親民如子的好官。”

“這天底下哪有什麼好官?你別說他購了糧再賣給百姓,我聽說好幾個縣都是大斛進糧,小斛出糧,百姓還是吃不飽。”

“你說的事我也聽說了,只不過那幾個縣令向來就是如此,汝南公沒來之前,他們只怕做的還要明目張膽些。”

“眼看河道又將水患,我倒要看看這個汝南公如何處之。”那人說完,嘿嘿冷笑不已。

徐晃臉色一變,便要起身去找隔鄰的人理論,劉備忙一把拉住,微微搖頭,示意不要輕舉妄動。

兩人又坐了一會,見雨漸漸收了,劉備便喚來夥計,將茶水錢付了。

出了茶樓,徐晃悶聲問劉備道,“適才那人如此無禮,主公為何不讓我去教訓他一頓?”

“那人說的倒也不是完全的沒有道理,所謂庸醫殺人,昏官殃民,那人想必吃過昏官的苦,不免憤恨在心,有些怨言也在所難免。何況那人說的水患之事,確是眼下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不可輕忽怠慢。”

“只是那人四處亂說,只怕對主公聲譽大有妨害。”徐晃還是有些氣憤。

“難道我要讓人道路以目不成?”劉備笑了笑,忽然想起後世的報紙,不覺想到如果現在能有那種具備輿論導向的東西多好,可惜以現在的紙張而言,只怕還做不到這一點,更何況百姓鮮少識字。

兩人回到郡公府,正看見荀攸三個人悶坐在涼亭裡,見劉備回來,三人趕緊起身施禮。

“正好戲先生,公達,公威你們三人都在,備有一事,正要與你們商議。”

“還請郡公吩咐。”三人心道,莫非逛街逛出主意來了,不禁都是精神一振。

“眼下百姓得糧之事辦得如何?”劉備先問孟建。

“除北宜春、安城、慎陽三縣尚有一些百姓沒去官府購糧,其餘各縣已將糧分售給了百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三縣有多少戶百姓還不曾得糧?”

“約數千戶。”

劉備點點頭,“眼下水患在即,我想煩請諸位立刻廣募民力通河疏淤,以免水患為禍。”

孟建遲疑了一下道,“只是眼下離水發不過十餘日,只怕不足以治淤。”

“此事易為爾,”戲志才笑道,“眼下民力實不下數十萬之多,只需沿河多開水道,將低窪無田舍之處變做水塘,便可將水患消弭不少。”

“哪裡能有那麼多的低窪?”孟建立刻反駁道,“汝水通淮,水發之勢甚大,故沿河之民多不敢耕作,水發之時齊往城中避禍。”

劉備立刻頭疼起來,他深知要興耕作,水利便密不可分,但是眼下好象沒誰能給他出個如何治水的法子,難道他的全盤計劃就要胎死腹中不成?

“郡公不必憂心,”荀攸笑道,“低窪雖少,卻也非全然不可用,只是還需雙管齊下才可。”

“如何雙管齊下?”劉備急道。

“眼下土地鬆軟,正可深掘。低窪多有水積,故水下便多淤積。何不使民力挖掘低窪,更使低窪積蓄之水擴大。若使處處如此,縱低窪只數百,也可將水引去極多,此為一也。”

“二又如何?”眾人都來了興趣。

“張戎曾言曰‘一石水而六鬥泥’,可見河道淤積本為水患之禍源。若是我等能先以水衝沙,使汝水之下淤積一清,定可獲奇效。”[注一]

“以水衝沙?”劉備眼前一亮,“公達還請詳說。”

【注一:“以河治河,以水攻沙”本是明代著名的治水專家潘季馴提出的理論,但這個理論卻是千百年來治水的集大成者,比如西漢的張戎和東漢的王景,都有相似的說法。作者在這裡提前了這個理論出現的時間,還請讀者不要計較為幸。】(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