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之我是劉備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章: 董卓來訪[繼續解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章: 董卓來訪[繼續解禁]

荀攸笑道,“說起以水衝沙,治河通淤,無非是築堤、理渠、絕水與立門四法,若是一件件的做起來,不但耗費時日,只怕所耗錢糧亦非汝南可以承受。依攸之見,郡公可驅數萬民力於汝水之南,沿河修固原有之堤,能修得幾里便是幾里。至於低窪之處開掘,攸意與其挖掘低窪,反不如修建湖泊,乏水之時可為供養,水患到時又可分洪溢流。”

“挖掘湖泊是何其巨大之事,非數年不足以建功,如此十餘日,如何倉促得備?”孟建皺起眉頭插話道。

“公威可知只在此城西約六七裡處有一處所在,其地勢絕低,方圓也有四五裡。百姓因懼雨水倒漫,故無人居住於其地。更兼那處與汝水相距不遠,只兩裡路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公達所言之處乃稱鴨寮,”孟建略顯沉吟的說道。“公達之意乃是要將鴨寮變成湖泊?”

荀攸微笑點頭,“在下正有此意。”

“還請公達詳說。”孟建的口吻明顯的審慎起來,看得出他對荀攸的這個提議非常的心動。

“汝水之泛不足二十日,若單以一法治,其效甚微,甚或不見其利,反見其害。故攸思急要之事首在洩水分流。這鴨寮方圓既有四五裡,且其地勢極低,正可掘兩條渠,分通汝水上下,則汝水注入鴨寮,河道水位自然大為降低。郡公再遣民力堆砌磐石於上渠之側,收束汝水河道,使水力集於一處,須知水不奔溢於堤旁,則必直刷乎河底,如此沖刷河道,淤積自然一清。”

“公達之言甚妙,”戲志才與孟建一起撫掌笑道,“不意公達竟精通水利。”

“攸少年居家,時常聽父親與叔伯做縱橫之談,因此記得一些,實不堪為用。”荀攸含笑解釋。

劉備笑道,“既是妙計,今日即可四處招募民力,此事可發放行文至沿河各縣,務使徵丁參與。我等立刻前往鴨寮檢視地形,以定渠口所設。”

“郡公所言甚是,只是還有一件事不可輕忽怠慢。”孟建趕緊說道。

劉備一怔,道“是何事?”

“此番為治水,需徵調民夫不下十萬,雖只短短十餘日,只怕糧食不夠。”

劉備一皺眉道“平輿現有存糧幾何?”

“城中餘糧不足百石,餘者皆已售與百姓。”

劉備倒吸一口涼氣。

如果百石糧食只用來供應治河的民夫,那是足夠的,問題是平輿現在還有軍隊,每天也要吃喝,而且因為聽說汝南百姓可以平價購糧,很多陳留一帶的百姓開始舉家搬遷過來。陳留郡守不止一次的向劉備發牢騷,言語中頗有劉備這個權豫州刺史太過偏袒汝南一郡的意思,劉備只好說“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現在情況特殊等等”,勉強安撫下屬。

以豫州的現狀來看,劉備只能“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而這個試點只能是汝南,因為劉備在汝南有絕對的空間和自由。

“徐州、壽春與陳留一帶是否還有富戶運糧至此?”

荀攸三人一起搖頭。

“糜府贈糧何日可到平輿?”劉備想起糜綱答應贈送的三千斛糧食。

“只怕還要十來日。”徐晃搖頭道。

看來糜家的糧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了,還得另外想點辦法。

“公威可知本郡如何籌措糧草?”戲志才向孟建問道,畢竟孟建是土生土長的汝南人。

孟建緩緩搖頭,“本郡之糧現已散於百姓,若是再徵,不但朝令夕改,民夫只怕也成問題,故絕無辦法可想。”

荀攸想了想,說道,“汝南與許縣相去不遠,攸或可籌糧。”

劉備忽然想起荀家就在穎川穎陽,那一帶的富戶與荀家關係非常的好,荀攸出面借糧或是購糧肯定會比較方便。“既如此,此事便由公達籌措。”劉備立刻決定下來,“事不宜遲,我等立刻去鴨寮。”

**

劉備等人去鴨寮觀看地形的時候,有兩個人正走在平輿城外的官道上。

光和四年的春天似乎特別的長,一直到四月中旬的時候都還可以感受到“三春時節,雜花生樹,飛鳥穿林”的景象,而平輿城外的官道上的行人也還多半都穿著夾衣。而這兩人卻略顯與眾不同:當先的一人年紀約莫四十歲,身形略胖,滿面虯髯,面色燻紫,看起來十分的兇惡,身上一襲長衫,腰上懸著一柄長劍。在他身後的一人不過二十出頭,面色倒也白淨,只是眼睛不時怪翻一下,露出攝人的寒芒。

“子嚴與劉郡公曾相識否?”當先那個中年人看似漫不經心的說道。

那年輕人眼中精芒一閃,“嘗聞大名,尚未曾謀面。”

中年男子微微頷首,“只看此人先平江東山越之鋒芒,繼而為漢室與鮮卑定下攻守之親,且與朝中重臣盡皆交好,二十出頭便封至郡公,登宗室王爵之冠,隱有封王之相,實不可小覷。”

“雄頗知此人空自持才,卻不能行非常之手段,所行之事不過借重手下能臣之力爾。”那年輕人搖了搖頭,似乎對中年人的話很不贊同。

“子嚴可知當其高位者需知人善用,此不變之理。知人而不能用已為大謬,更何況不知人?我觀劉備深得知人之要,且能只憑三百甲士便敢赴鮮卑議和之營,實非沽名之士。”

年輕人輕哼了一聲,對中年人的話不置可否。

中年人笑道,“子嚴可曾看到我們一路行來,卻見汝南百姓安居樂業,而此前州郡多有流離之民。當此青黃不接之時,竟能安民如此,難道還不能看出此人之韜略?”

“雄當謹記公之教誨。”年輕人終於露出服膺的神色。

中年人笑了笑,“眼前就是平輿,子嚴可知此行之意?”

年輕人遲疑了片刻,點頭道,“以報喪之名,請劉備為公一謀。”

中年人笑了笑,“我們便在此處更換衣物吧。”說罷,他率先向道旁樹林走去,那年輕人緊跟其後,片刻之後,兩人已換了行裝,中年人一身戎裝,而年輕人則換成了一身重孝。

兩人入城之後,直奔郡公府。來到門前,年輕人遞上名刺,門前的僕役一看上面寫著“河東郡守董卓”,趕緊送了進去。

**

“此地極好,”劉備渾然不知道董卓與華雄的來訪,他正興致勃勃的看著鴨寮一帶的地形,忍不住大發感慨。荀攸與戲志才、孟建三人緊隨在他身後,聞言都是一笑。

“武帝的‘瓠子歌’說‘河湯湯兮激潺湲,北渡汙兮浚流難。搴長茭兮沈美玉,河伯許兮薪不屬。薪不屬兮衛人罪,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想到來日我等修湖治水,只怕汲黯也要自慚。”劉備興高采烈的說道。

“汲黯治黃,其中艱辛遠非我等可比。”戲志才委婉的說道。

“是備失言了,”劉備歉意的笑笑,“備只為想到此處若成湖泊,則沿湖之民從此又多了一個衣食之所,心中一時興發,以致失言了。”

“郡公所言甚是,”荀攸接過話頭,“湖泊若成,必滋養水土,沿湖一帶皆可成其良田,又得魚蝦鱘蟹,實為有百利而無一害。”他這麼一說,就把劉備自責的話題轉移開了。

劉備忽然問道,“不知此處為何叫做鴨寮?”

“郡公且看此地形狀,”孟建手指鴨寮道,“此地不知何故形成如此一處地凹,然形狀極似一鴨,且此地溼氣極重,百姓便呼之為鴨寮。”

“原來如此,”劉備臉上露出恍然之色,心中卻在翻江倒海。他適才忽然想到一件事,就是二十世紀的汝南建了一個亞洲面積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庫,名字叫做“宿鴨湖水庫”,地點就在汝南縣城西六公裡處,而水域面積遠遠大於現在的這個鴨寮。“難道眼前的鴨寮便是後世那個宿鴨湖水庫的前身?”劉備心中不由既感惶惑又感好笑。[注一]

“主公,”徐晃遠遠跑過來,適才一個兵丁前來報告,說河東郡守董卓前來拜訪,徐晃嚇了一跳,他不知道是什麼事情能讓一郡之守冒著被彈劾的危險私下跑到汝南來會劉備,所以趕緊跑來告訴劉備。

“董卓來訪?”劉備腦海裡立刻浮現出一個肥頭大耳的乖戾形象。

戲志才一皺眉道,“志才以為郡公切不可見此人。”

“為何?”劉備驚異的看著戲志才。

“此人既為一郡之守,居然私下出外,若是朝中有人彈劾,恐怕惹出不小禍事。張讓之輩本已對郡公虎視眈眈,此時只怕更要大做文章。”

荀攸笑道,“志才可知此人有何依仗,敢如此膽大妄為?”

戲志才一愣,旋即反應過來,“必是侍郎何進。”

“不錯,”荀攸笑道,“其人遠來,當是為何進做說客爾。”

劉備想到董卓就是憑著何進的信任才進了洛陽,頓時覺得哭笑不得。

**

【注一:宿鴨湖水庫位於汝南縣城西6公里處,始建於1958年,是目前是亞洲面積最大平原人工水庫,有“人造洞庭”之美譽。】

這是本週第三章解禁,一直等稿子的達人們辛苦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