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之我是劉備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一章: 虛與委蛇[繼續解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一章: 虛與委蛇[繼續解禁]

戲志才的反對雖然合乎情理,但劉備知道,董卓是一定要見得,不但因為董卓是標準的“何黨”,還因為董卓在西羌的名氣。

從對董卓十分熟悉的荀攸那裡,劉備知道董卓之父名叫董雅,做過潁川輪氏縣尉,與荀攸的祖父算是熟識。董卓少年就已經離家,在羌人生活的地區遊歷了幾年,結識了很多羌族的朋友,很多羌族的豪帥也與他私交甚好。

董卓回到老家臨洮之後,很多羌族朋友來找過他。董卓的家庭還並不富裕。但每次董卓都是熱情款待。有一次因為家中的食物被吃盡,董卓甚至殺了自己的耕牛來款待客人。羌族首領為了報答這種情誼,回去之後曾經一次送給董卓千頭牛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為董卓在羌族中的威望,涼州刺史成就特地徵召他為兵馬掾,負責打擊邊境地區的馬賊和流寇,結果他一去就“使領兵騎討捕,大破之,斬獲千計”,因功被封為從事,之後又任張奐軍中的行軍司馬,幫助張奐迅速打敗了侵擾關中地區的東羌和先零羌部落,斬首萬餘級,因此升為郎中,同時“賜縑九千匹”。沒想到董卓豪爽的脾氣再次發作,居然把這些封賞全部發給了士兵。可惜董卓就象匹破壞力極強的野馬,劉備上京的同一年,董卓因為頂撞上司被罷了官,居住在何進管理的河東郡,因此與何進搭上了關係。何進上京不久便極力保舉董卓,因為有之前的功績,朝廷居然直接讓董卓擔任了河東郡守。

劉備聽的津津有味,尤其是董卓殺牛款客的這一段讓他不禁想起朱元璋也幹過這一類的事,由此可見董卓是一個有著極強性格魅力的人,從李儒這些人對他的忠心就可見一斑。不過劉備知道,不管董卓曾經有過怎樣的表現,他都要阻止董卓進京。

眾人從鴨寮回到郡公府的時候,董卓和華雄已經足足等了三個時辰,不過兩人一絲焦躁的神情都沒有,只是不時的交談一兩句,內容則大抵是河東的政務。

“董郡守久候了,”劉備一進廳中便滿面春風的拱手打招呼。

“下官拜見郡公。”董卓笑著應道。

“華雄拜見郡公,”華雄也跟著董卓向劉備行禮,臉上卻是一副陰沉的表情。

劉備一怔,再看華雄身著重孝,知道必定是高陽王過世了,心中不由一沉。他從荀爽那裡已經知道了高陽王改名華重,而獨子改名華雄,本來還在忐忑汜水關之戰的事,不過現在看見華雄如此陰騖,心中著實不喜。

“恕備愚鈍,不知何事需要煩勞董郡守親來汝南?”劉備不知道董卓是否曉得華雄改名之前的身份,只好對高陽王過世的事暫時不做理會,轉而向董卓問道。

“董某此來,所為之事有三。”董卓笑呵呵的答道,“其一,這位華雄將軍乃是我帳下校尉,董某嘗聞其父與郡公頗有故交,此番華將軍尊父仙遊,董某特與華將軍結伴而來。”

劉備心中一過,立刻知道董卓話中的意思。高陽王闔家都是朝廷重犯,說起來劉備也是救高陽王一家的參與者,現在董卓擺明了知道其中一切詳情,既可以讓劉備對他有一種認同感,同時也有幾分因事脅迫的味道在裡面。相通了這一點,劉備不覺心中冷笑。

董卓見劉備臉上恍然之色稍現即逝,轉眼又恢復到古井無波一般,心中也贊劉備涵養了得,接著說道,“其二,董某此番前來,是有一事要向郡公請教。”

“能勞動董郡守不遠千里的來到汝南相詢,可見此事定是非同小可,只恐備才疏學淺,有誤董郡守明問。”劉備先把醜話說在前頭,準備董卓問的如果刁難,他就乾脆來個一推了之。

董卓哈哈大笑道,“郡公何必自謙如此?董某一介粗人,也知郡公平江東、定北疆,才具非凡。更何況郡公乃是當世大學康成先生門下高足,又曾受教於盧尚書,多與高士談論,每出驚人之言,今日如此推脫,莫非以為董某鄙薄,不堪受教不成?”

董卓這番話也算是厲害,先是將劉備大大的捧了一下,再拖出鄭玄和盧植,“驚人之言”更似有嘲諷和激將之意,最後還將是否回答問題扯到了是不是看得起他這個河東郡守上來。就算劉備爵位再高,公然“藐視朝廷命官”的罪名只怕還擔不住,更何況這本是無妄之災。

劉備苦笑道,“董郡守既如此說,備只好勉力一試,”心中卻在後悔為什麼不讓戲志才和孟建他們三個人一同進來。

董卓在路上就已經想好了種種談吐應對之策,現在劉備被迫表態,不免心中得意,微微頷首道,“郡公既允,董某便恬顏而問,郡公可知京中百官驚闕之事?”

劉備點頭道,“備已有耳聞。”

“郡公身為宗親,敢問如何品評此事?”董卓眼中精芒厲閃。

劉備神色不變,穩穩的端起茶來呷了一口,“此陛下家事,備雖分宗親,焉敢置啄。”

“好謹慎的劉郡公,”董卓冷笑一聲,站起身來,“卓自古未聞自絕其嗣之君,深為天下憂之,不意郡公率宗室之望,竟然穩坐得釣魚臺,是否預備了煮鹽鑄銅之舉?”

劉備勃然色變,董卓這是當著面要說他打算造反了。“陛下春秋正壯,正是子孫將茂,董郡守不聞宮中王美人之事嗎?”

“王美人?哈哈哈,”董卓仰首大笑,“郡公原來別有良圖,卓自然是多慮了。”

劉備忽然心中一動,眼角掃過華雄,卻見華雄面色平靜,不由大為奇怪,“華雄作為最該忌狠何進與何皇后的人,為什麼如此坦然的聽董卓說這些話呢?”他想到這裡,頓覺大為不妥。

“……聽聞郡公雅緻,今日倒開了眼界,”董卓沒有注意到劉備已若有所悟,只管自己說了下去,“可惜天下生民無限,只怕郡公終將有負。”

“董郡守為何侍郎出得好大力。”劉備也不生氣,曬然說道,“可知若是備將此言付之於宮闕,不需問董郡守擅離職守,這妄議社稷便是個滿門之罪。”

“大丈夫不能五鼎食,便當五鼎烹。董卓一命何足道哉。”董卓笑呵呵的答道,似對劉備說要舉發他的話置若罔聞。

劉備越聽越疑惑,但是臉色似毫不露出來,拱手笑道,“董郡守何必在意,備前言戲之爾。董郡守之言,備當思之,董郡守與華將軍還請早些歇息。”說罷,他微微拱手,徑直走了出去。

“董公,你看……”華雄沒想到劉備連董卓的第三的來意都不聽,說走就走了,頓時臉色大變,忍不住問董卓,卻被董卓擺手止住了。

“這裡是什麼地方,豈能多言?”說著轉臉看向廳外一叢花,心中暗想,“好一個劉玄德,居然還能忍得住。”

**

後院書房。

劉備急匆匆的將戲志才、荀攸和孟建三個人一起找來,同時吩咐家中其他人,等閒不要到書房來,也不要對外人說起他們在書房之事。

劉府中的僕役丫鬟鮮少看見劉備如此慎重其事,不覺都緊張起來。

等到戲志才、荀攸和孟建三個人進了書房,劉備劈頭就道,“三位先生請為備一謀,”說著,他將自己和董卓的一番對話大致的複述了一遍,包括華雄有何進有深仇大恨的事,只是沒說華雄就是原來宋皇后的親弟弟。最後他皺著眉頭道,“備深覺此事蹊蹺,卻不知何處不妥,請諸位為我批點。”

荀攸想了想,笑了起來,“郡公險些上了董卓的當。”

劉備一愣,忙問道,“公達此話怎講?”

荀攸搖頭道,“若是單憑董卓今日之言而論,此人絕是一忠臣,所求之事也只為安邦定國之大計,奈何經不住細思,其破綻甚多,主要有三。”

孟建笑道,“我只想到兩點,卻不知道其三為何,公達還請快些說來。”

荀攸笑道,“公威所說,其一當為何皇后被廢黜,而無干皇子劉辯之事,他日皇子身登大寶,皇后依舊母憑子貴。”

“不錯,除非陛下行武帝殺鉤戈之事。”孟建頷首道。

“其二乃是王美人尚未生產,百官驚闕甚遭陛下之忌,此時復提,其忠不免勉強,何能談及社稷。”

孟建臉現佩服之色。荀攸能說三點破綻本來就已經不容易,還要準確說出他想的那兩點,可見在政見上荀攸比他要強上不少。

“公達以為第三處破綻為何?”戲志才也忍不住催促起來。

“其三,郡公為宗室之中享爵至厚者,可見陛下對郡公寄予輔佐兩代之望,且必有心照不宣之意。陛下為今只有獨子,郡公別無選擇,即便提到王美人,也不過萬一之想,空自將郡公激怒,其中必有深意。”

“公達以為此人有何深意?”劉備聽荀攸這麼一說,心中大致有了個譜,但還是想聽荀攸說說,看看是否判斷一致。

“此人絕非純為何皇后而來,其意只在激郡公進京。目下陛下病重,何進與眾臣皆擁戴皇子劉辯,而內臣多以王美人為重,攸料何進必有帶劍逼宮之舉。董卓再將郡公騙如京中,那時他若以勤王助剿之名率大軍入城,則無論內外之臣,皆可一概殺之,如此則江山改易也。”

荀攸一番話說的眾人心“突突”亂跳,只有劉備知道荀攸這一番話有九成是真的。

“此事必是出於李儒之計,”荀攸笑著說道,“此人素負智謀,攸知之久矣。不過他也未免視天下無人了些,若郡公依攸之計,只怕他要作繭自縛。”

劉備心中一陣歡暢,知道自己重用謀臣的苦心終於得到了回報。

**

所謂忙中出錯,大概就是如此:只知道上傳章節,卻忘了點一下釋出,結果昨天的稿子今天才發出來,也算是糊塗得很了。

刀子今天再解禁一章,以贖前過。有推薦票與**的達人,若是覺得這本書將就著還能看,就請點兩張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