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四十七章 輝煌勝利(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四十七章 輝煌勝利(上)

五月十九日,清晨。

“東方人要進攻了!東方人要進攻了!”

這個叫喊在半刻鐘內響徹了整個西班牙營地,內特·阿伯德在得到確切訊息後簡直呆住了,不敢相信的向自己的侍衛長希亞·拉博夫少校問道:“是真的嗎?我的少校。”

“是的,將軍閣下。”希亞·:拉博夫一臉興奮的彙報道:“這是千真萬確的,東方人走出了那該死的坑道,他們要正面進攻了。”

內特·阿伯德立刻下達了命令,“所有部隊火速集結,派出衛戍騎兵四處偵查。”激動地站起身來,“請三位將軍到我這來。”

“遵命,將軍閣下。”侍衛長希亞·拉博夫少校興沖沖的跑了出去。

西班牙遠征軍的處境已經很危險了,不但損失了大量的兵力而且內特·阿伯德他們知道自己即將失去一個可靠的同伴,荷蘭人不會堅持太長時間了。

在新加坡大海戰的第二天,西班牙艦隊明確的感受到了局勢的不同,平日裡始終可見身影的第二艦隊如今已經遙不可察了。

安東尼公爵決定拼上一把,他將艦隊主力集結起來全力衝向了魯帕——馬六甲防線。堅固的魯帕——馬六甲防線給了西班牙艦隊熱情的招待,但是沒有了第二艦隊照應的防線也擋不住西班牙戰艦的死命衝鋒,最終被其突進了海峽下游。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喜過望的西班牙主力艦隊兵鋒直指新加坡,他們以為第二艦隊的離開是為了救援遭受荷蘭艦隊突襲的新加坡基地。但現實是殘酷的,辛辛苦苦突破了防線衝殺進來的西班牙艦隊面臨的是集結一處的中華艦隊,雖然多數戰艦都有或輕或重的損失,但實力依舊超出了西班牙艦隊,特別是二十五艘炮艇(第二艦隊,十二艘;第一艦隊,十六艘;合計二十八艘,海戰中沉沒了三艘),深受驚雷好啟發的它們在這場戰鬥中表現出了強大的威力。西班牙艦隊付出了一艘三級戰列艦和一艘護衛艦的代價逃離了新加坡,而這兩艘戰艦之所以沉入了海底,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了“水龍”的重創。

到了這個份上,西班牙人自然知道荷蘭艦隊的下場如何,而以荷蘭人的本性他們是不會在必敗的情況下同東方人死磕的,所以不出意外的話,運輸艦隊中的荷蘭商船最近幾天內就會離去的,到了那個時候西班牙遠征軍能否安全撤回西班牙本土都是一個問題,更不要說是收復失地了。

內特·阿伯德一直在猶豫是否就此罷手,而現在,在對持了一個月後,這些可惡的東方人終於站到了地面上,這是西班牙最後一次的機會。他暗暗握緊了雙拳。

內特·阿伯德、蘭德·奧維爾,達瓦爾·帕託和最近增援而來的衛戍騎兵統帥德魯·巴里摩爾將軍是西班牙遠征軍陸軍中五位將軍之四,剩下的第三師師長約翰·斯託克將軍已經迴歸天主的懷抱了。

德魯·巴里摩爾將軍手下的騎兵僅有不到三千,他原本是有三千部下的,但月前的淡邊之戰讓他損失了三百名騎兵。最近一段日子裡,因為荷蘭人、英國人的大力支持(看在錢的份上),三千匹印度馬被運送到了巴生。在適應了馬性後,西班牙最精銳的衛戍騎兵在德魯·巴里摩爾將軍的帶領下來到了前線。

“各位,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局勢很不妙,情況大家都知道。”內特·阿伯德無奈的說道,“現在我只想說一句,今天是西班牙唯一一次的機會,希望我們一定要抓緊它。為了西班牙,同樣也為了我們自己。”

說話間內特·阿伯德似乎又回到了月前的那一天,那可惡的坑道。猛烈的炮擊只能給敵人帶來極少的殺傷,而英勇的西班牙士兵冒著彈雨在付出巨大傷亡後,逼近至二百米的距離時,僅僅露出一個腦袋的東方人卻很難被擊中。還有那威力如此巨大的火炮,古怪的炮彈殺傷力極大。還有如此眾多的手雷、噴射鐵砂、碎屑的大炮(霰彈炮)……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第二次淡邊會戰,可以這麼說,因為雙方此戰的兵力在歐洲戰爭史上,也稱的上“會戰”二字。

西班牙人遠征軍:第一師、第二師、第四師、衛戍騎兵旅。一萬六千人,火炮八十七門。其中步兵一萬二千餘人,騎兵將近三千,炮兵不足一千。指揮官:內特·阿伯德少將。

中華軍:第一旅、第二旅、炮兵團、守備一團、騎兵營和禁軍。一萬二千人二百人,火炮一百四十門,轟天炮二十門,火龍彈三十發,霰彈炮十門。其中步兵一萬人,騎兵五百人,炮兵一千七百人。指揮官:中華國國王梁明。

中華軍一個整編旅4000人,下轄旅屬炮兵營一個(兩哨),團屬炮兵哨兩個;禁軍1700人,下轄三個步兵營,一個兩哨炮兵營;炮兵團下轄兩營,1000人;騎兵營,500人;守備一團,下轄兩營,1000人。

炮兵團,下轄兩營,每營轄四哨,每哨大炮10門,共計80門;整編旅所屬炮兵營,下轄兩哨,每哨大炮8門,團屬兩炮兵哨,每哨4門,一旅配大炮24門,兩個旅共計48門;禁軍炮兵營下轄兩哨,每哨大炮6門,共計12門;總計大炮140門。

轟天炮,第二旅所屬12門,第一旅8門,共計20門。火龍彈,大號火箭,禁軍裝備。霰彈炮,第二旅裝備。

註釋:早在英國統治時期,印度的騎兵大部分騎乘都是阿拉伯血統的馬,到了十八世紀,大量的威爾勒馬由澳洲引進,直到騎兵團隊在機械化之前,澳洲的威爾勒血統的馬還是印度騎兵的標準坐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