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六章 民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六章 民間

“中州的中等學堂一共有六所,除了一所是以土著、洋商子弟為主的外,餘下五所我看都是可以的。”梁明說道這個的時候禁不住露出了一絲苦笑,堂堂一國之都人口還不足四十萬,才了六所初中,說出去都讓人可笑。

中華國雖然大力提倡教學,在各地州縣也興建立了不少的初中級學堂,還有少許的高等學府,可困於師資力量各地教學力度實在不高。而且大多數學校招收的學生也是以華人子弟為主,因為從大陸“引進”來的老師只會說漢語。會說南洋土語(洋話)的華人很多,可又有知識的人就少了,這些人被文教部結合起來辦了幾所初中級學堂,招收的學生都是各地土著富商(勳貴)子弟和定居在中華國的歐洲人後代。

十年來中華國國力由弱變強,地盤也由呂宋一地擴充套件至整個南洋,如今就連蘇門答臘島都慢慢的裝入囊中。原本以亞齊王國為首的七八個小土國,現在只剩下三個了,物質的封鎖和地域的蠶食雙管齊下就連最強盛的亞齊都快要撐不住了。

只要有三分眼色的人都可以看得出南洋歸屬中華已成定局,短時間內南洋不可能再出現另一股可以挑戰它的力量,是以形成以華人為主導的社會格局已是板上釘釘的了。所以這些土著富豪之家想要在這個社會裡生存下去,甚至將家族做大做強,那麼他們只能主動的融入其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依附強者,主動融入,這樣的舉動對於局勢混亂,王國興起覆滅只是眨眼之間的南洋來說是很正常的,而在海上發家的歐洲人更是習以為常,所以那些學校的生源是相當充足的。

“放到民間學堂?”猛然間一驚,柴璐娘急忙追問道:“那安全呢?”這件事對她來說可是破了天了,“就算是隱藏了身份,民間不成問題,可宮裡呢?這裡人多眼雜,用不了幾天就會被看出問題,那個時候要萬一有個好歹,你讓我可怎麼活啊?”

“派人邊上看著不就得了,歐洲那邊的王室子弟不都是這樣。”安全問題梁明當然考慮過,覺得不是啥大問題,憑著安全部門的力量完全可以提供絕對的人身保護。

柴璐娘看得出單靠安全問題是攔不住的,不過她還有另一個藉口,“晉兒雖未曾在民間露過面,可見過他的大臣可不少,還有宮中的禁衛,那麼多人誰敢說他們個個赤膽忠心?”急切之間柴璐娘眼睛都紅了,“知道了這事後,他要是起了壞心眼將晉兒的畫像露了出去,那晉兒還能交的下朋友嗎?那樣的話還不如待在宮裡。”

這事梁明倒是沒想過,不過聽來還是有些道理的。他之所以想將兒子送到民間,最主要的就是要讓他體驗一下校園生活,和同齡人在一起也有利於他的身心發展,總會比孤零零的待在宮裡強。當然,梁明還會為自己的長子挑選幾個伴讀,可總比不上在學校不是?他心裡明白安全問題才是璐娘堅決反對的原因,可這事也不能不考慮啊?

柴璐娘看得出自己丈夫有些猶豫,趕忙趁熱打鐵,說道:“二哥,咱不如為晉兒多找幾個伴讀,多找一些,讓他們在一塊不也一樣嗎?”

伴讀?梁明印象中伴讀最出名就要數康熙了,無論是在正史,還是在雜編野史中,他的那幾個伴讀都是很扛勁的。在梁明看來,王子(太子)的伴讀那就是為他日後找的幫手,這些個伴讀身世清白又要和官場沒太大的絆腳,在中華國想找這樣的還真能找出一批來,山東起兵時陣亡兄弟的遺孤就是最好的人選。

雖然那個時候有妻小的很少,但還是有那麼一批的,作為大秋島義軍的核心力量,征戰時也確實折了一些。這些人的妻小如今都被中華國養了下來,可以看做是中華國嫡系,而且同官場上的聯絡很小。

“好啦,好啦。”輕輕的拍了拍淚眼帶花的璐娘,梁明決定了這事——放棄,看老婆那架勢他也知道朝堂上的阻力會有多大。“算我沒說,這事就全當沒有,好不好?我多替晉兒選一批伴讀就是了。”

梁明要比自己老婆想得遠,王長子到民間上學那五個太傅就要辭去幾個,所以事情一定會弄到朝堂上,那個時候似乎也隱藏不下去了。這樣一來……,加上璐娘的擔心,還是算了吧!這事情梁明想的有段日子了,卻一直沒深入,都是敷料的想了一下,看來還是不大可行的,東西方思想觀念上的差異太大了。(這一段大綱上沒有,想的有點潦,各位見諒啊!)

這對中華國最尊貴的夫婦在談論孩子的“學途”,但兩人並沒有關注多少教育,他們關心的僅僅是自己的孩子。可有的人就不一樣了,比如說文教部的部長宮強。

文教部算是個冷衙門,早先名學部,建陽三年改為教育部,五年再改為文教部,雖然幾經更名,可不變的還是本身的冷清。建陽五年大考前後火了一段,建陽八年的大考也有所回熱,可到底還是一個冷衙門,油水不多,人情更少。

可宮強很滿意這個位子,他覺得自己就是幹這一行的料。作為最早一批投靠的士子,而且有著實打實的舉人功名,宮強的資格在中華朝算是夠份了。憑他的人脈或是資歷,五年前就完全可以趁著大考的火熱跳出來,就算是做不了部長,品位也差不到那裡去。可他沒有,依舊老老實實的待在文教部,勤勤勞勞的做著自己的活,在一摞摞厚厚的資料中扒扎著。

與基礎教育不同,高等教育的發展不但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還需要大筆資金做後盾。但中華國地域廣闊,這一方面就需要政府出大資建立一批公立高等學府。比如說現在的九所高等學府,中州有兩所,餘下的每一省建一所。

民間投資籌辦私立專業學校來以彌補國家高等教育的不足之處,這是中華國極力提倡的,但其中關鍵問題不是資金而是師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