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五章 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五章 學

“父王,母後。”綠叢中一聲稚嫩的叫喚,讓抱在一起定的梁明、柴璐娘馬上鬆開了,其實是柴璐娘不好意思。梁明回頭一瞧,卻見一顆緬茄樹後頭正有個小腦袋好奇地張望著。正是他的長子梁晉。

掐指一算這小家夥已經滿十歲了,按照中國人的習俗就是十一歲了。中國歷朝歷代,皇子特別是皇長子(既定太子)的教育歷來都是關乎社稷的一項大事。世人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為了保證王朝未來統治者成為聖明之君,中國皇室從太子略通人事起,所選太傅等官員就要用孝、仁、禮、義等大義去教育他。此外,皇帝老子還要從臣子中審慎地選擇為人正直、孝順父母、愛護兄弟、博學多識而又通曉治國之術的人(有嗎?懷疑中)拱衛、輔佐太子,讓他們與太子朝夕相處。

梁晉作為中華王室的嫡長子亦不能免俗,雖然因為諸多原因小家夥還沒受封,可太子之位幾乎已經是他的囊中之物。所以對於他的教育,不僅大臣們們上心,梁明也十分的關心。

梁明為他制訂了一套比較特殊的教案,指排了五個所學各不相同的學者出任他們的太傅,這五人既有傳統的中國文人,也有金髮碧眼的歐洲學者。雖然開始時受到了周青竹等人的強烈牴觸,可梁明的強硬不是他們抗拒了得,最終還是依了梁明的法子。不過現在這個時辰不正是小家夥上課的時侯嗎?怎麼就跑了出來呢?

梁明眼睛一轉就想到了原因,這小家夥逃學了。這時一個中年文人帶著兩個宮女從綠道的另一頭追了過來。意識到“追兵”已到的小家夥頓時就機靈地溜到了柴璐娘的背後。

早已跑得氣喘吁吁的眾人一見大王、王后在場,當下也顧不得別的,趕忙拜首告罪道:“臣驚擾了王駕,請大王、娘娘恕罪。”

“劉太傅不必慌張,是晉兒又淘氣了吧。”梁明和氣的頷首道,說罷便將身後的小家夥給提了出來。

眼前的這個中年文人正是小家夥的首席太傅劉源。作為眾太傅中地位最高的一個,劉源負責教授的是史書和國文,對皇子要求也是最為嚴格的。劉源毫不給面子的拱手回覆道:“回稟大王,大王子適才以入廁為藉口溜出了書房。臣等這就帶殿下回去上課。”

“是嘛!看來怎麼又惹太傅生氣了?這樣可不乖噢。”柴璐娘對著依偎在身邊的兒子唬道。

“劉太傅上課不好玩,太無聊了。”梁晉揚起小臉,大大咧咧的回答道。

呵呵,這小子還真夠白的。不好玩就逃課了?不過,要是換做自己上上一多個小時的“知乎者也”和治國大道,估計比他好不到哪兒去。雖然有點可憐兒子,但梁明不想就此縱容這小家夥。十歲就會逃課,日後還不上屋掀瓦啊。而更重要的是梁明知道“知呼者也”是很有必要的,作為開國之主的他只要能做到識字也就可以了,但自己的接班人絕對不可以同自己一個水平,中華的儒學古文還是要懂得一些的。

“不管上課好玩不好玩,逃課是不對的,知道嗎?你有沒有去廁所啊?”梁明直盯盯的看著小家夥,很認真的問道。

眼看父親臉上全無笑容,小家夥也知道這次“甜言蜜語”也不能解決問題了,於是便老老實實的搖了搖頭。不過一雙黑亮的眼睛還是可憐兮兮的望著梁明,還不時的扭向柴璐娘,很是會賣乖。

“這麼說,你是說謊了咯。劉太傅,撒謊逃課的學子應該怎麼懲罰啊?”梁明故意不去看這個小家夥,回頭向劉源問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給梁明這麼一問,劉源倒是楞了一下。他第一反應是要直接回答“打手板”的,但轉念一想,這可是未來的太子啊,怎能對金枝玉葉動粗。可不懲罰的話,日後豈不是沒有規矩了嗎,而且也讓自己被大王看輕了不是?既然不能武罰,那就來文的吧。在心裡打定主意要給大王子一次教訓的劉源思略了一番後回覆道:“回稟大王,那就罰大王子寫五十張大字吧。”

“寫大字?這不大好。寫字是學習,是功課,不算是懲罰。“梁明沉吟了一下,瞄了眼一臉氣喪的小家夥,”嗯,依本王看舊這樣吧,罰他禁足十天。十天內除了上課不許離開寢宮,日間的甜點、水果也一併取消。哈哈,劉太傅,您看如此懲罰可好?”這樣的處罰對於正處於活躍期的梁晉不次於一場災難。

“大王的處罰公正適當,臣受教了。”劉源心悅誠服的拱手道。

一旁的小家夥則委屈的憋著淚水,默不作聲。對他來說這一次刺激的冒險代價實在是太大了。只見此時的柴璐娘一邊摸著他的小腦袋,一邊以溫和的口吻告誡道:“不想受罰話,就要好好上課,聽太傅的教導。好了,回去上課去。”對於梁晉的學業柴璐娘比梁明還要嚴厲,太子之位雖然是十拿九穩,可沒拿到手就等於沒有,這個時候要不得半點閃失。一個尊師厚教、學識堪優的王子,才是太子的最好人選。

“孩兒回去了。”聳拉個小腦袋,梁晉還是先乖覺的行了一禮,這才走到劉源身後。

“臣告退。”劉源的話很簡點,如其性格一般。

梁明選他為首席太傅也正是看重也這一點,微一點頭算是應了。劉源帶著一臉苦樣的小家夥再次見禮,然後施施然的向書房走去。

經過了這個小插曲後,二人也沒了散步的興致,略是停足了會兒,就回到了碧浮亭。一路上說說笑笑,重點卻轉移到了兒子身上,學業則是重中之重。

“這再過一年晉兒就十二歲,與其一直留在宮中單獨授學,不如放到民間。”這是梁明早就有的念想,與其讓個小孩一直面對著幾張老面孔聽講,天天學這學那沒個空閒,還真不如在民間上學,那樣更適於孩子心智的成長,雖然這在東方是個先例,可歐洲的諸多王室不早就這樣了嗎?

ps:這一章,很廢柴,僅是一個引子。大部分是貼上來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