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節 飛渡三載(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節 飛渡三載(中)

ps:解禁了,遮蔽解除了,以後每天兩章恢復正常。

嘿嘿,不好意思,還有第二十五節了。求票啦……而且書評很輕冷啊!

改了,不敢再往上傳了,簡略點,大家想知道詳細的可以在網上搜!現在正是衝榜的時候,收藏已經掉了一百多了,真是太感謝了紅茶大大,太感謝了。

乾隆三十六年,深秋。大秋島。

“快,快快,倒上,倒上。”何亞東穿著一身沾滿了灰塵的粗袍,站在一個高高的沖天爐旁大聲吆喝著。

“嗤……嗤”一陣蒸汽騰起,前爐口隨著閥門的開啟一股股火紅的鐵水順著介面流入了一個個泥範中。

何亞東躡手躡腳的圍著五個泥範來回打轉,看的梁明一陣好笑。“好了,下午就能用了,急什麼?”

“二爺,這玩意真的能用來鑄炮?”何亞東雖被梁明豐富的理論所折服,可看著笨笨的泥範依舊有幾分擔心。

“放心”,對於何亞東的擔憂,梁明絲毫不覺得奇怪,畢竟是70年後才出現的技術嘛?用泥範鑄造鐵範,再用鐵範來鑄炮,這是中國人的一項了不起的發明。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在浙江省炮局監製軍械的龔振麟,為了趕鑄炮位,打擊侵略者,曾經創議用鐵範鑄炮並且得到成功。他所撰寫的《鐵模鑄炮圖說》,由魏源(1794—1857)收入《海國圖志》中,得以儲存到現在。

這是世界上最早論述金屬型鑄造的科學著作。書中總結了使用鐵範的一些優點,如一範多鑄,成本低,工效高,而且減少表面清理和旋洗內膛的工作量,鑄型不含水氣,不出氣孔,收藏、維護方。如果戰事緊迫,便能很快投產以應急需等等。

這些道理都講得比較真切,和現代鑄造學對金屬型的認識是一致的。雖然由於清代反動政府的腐敗無能以及此後不久鋼炮的發明,這種工藝沒有可能進一步發展,但是龔振麟絕對是是值得讚揚的,他的創造用歷史書上的口吻來說就是:來源於歷代勞動人民的生產實踐的。

這個何亞東原本是工部的作官,他之所以來到大秋島應該說是被梁明裹脅了。自從結婚後,梁明是瞭解了一件心事,天鑑其成大秋島的“事業”也是蒸蒸日上。但有個事一直讓梁明心憂不安,憑著先進的火yao大秋島的火炮射程遠超清軍水師的艦炮,但自己的對手可不是腐朽的大清水師,而是飄洋萬里的歐洲諸強。以現在的條件來看,若是在海面上碰到了歐洲的戰艦,大秋島的這點家業絕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雙方的差距太大了。

無論是硬條件方面的火炮、戰船,還是軟條件方面上的水手素質、軍官素質,大秋島跟人家都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但梁明很清楚的認識到,王倫之亂對於龐大的滿清帝國來說不過是小菜一碟,若是想借這個機會割地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老早梁明就以打定了注意趁機撈一把,然後拍拍屁股走人。至於落腳的地方,就是南洋。可是要在南洋立足最重要的就是海上力量,自己的這些戰船連人家的武裝商船都不如更不要說人家幾百上千噸排水量的戰艦了。想來想去只有一個法子,火炮,造出射程超出歐洲火炮的火炮。

打定了注意梁明立刻著手準備,先讓柳風、賴老四收集生鐵或是鐵礦石,他自己則動身前往京師。在大清朝,最好的炮場一直是御內的景山炮場(1840年之前)。雖然梁明對於這一二百年間的火炮很是瞭解,工藝也是絕對的世界第一,但這不是21世紀,沒有那麼多的現成材料,要造的也不是幾十斤重的與人把玩的小炮,這是要殺人的。所以,他要有幫手,不但如此就是鐵匠也要找來一些。

經過一番物色,梁明瞅中了何亞東。一是因為他的手藝在景山還是派的上名次的,而是因為人品很好特別是重家室。有了這個缺點就好,於是何亞東跟著梁明來到了大秋島,一同來的還有幾個鐵匠和匠役。

在乾隆中後期,大清朝已經是很腐爛的了,民間的生鐵找不出多少可鐵礦石還是足夠的,只要跟找到鐵礦主什麼都好辦。

一切準備好後,大秋島轟轟烈烈的造炮運動開始了。鐵礦石很好解決,見一個高爐就是了。這玩意橫是斷面為圓形的鍊鐵豎爐,用熟鐵作爐殼,殼內砌簡單的耐火磚(煤渣碾碎就可作原料)內襯。高爐本體自上而下分為爐喉、爐身、爐腰、爐腹、爐缸5部分。工藝簡單,生產量大,勞動生產效率高,能耗低等優點,所以這種方法生產的鐵在21世紀依然佔世界鐵總產量的絕大部分。高爐生產時從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造渣用熔劑(石灰石),從位於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

高爐冶煉用的原料主要由鐵礦石、燃料(焦炭)和熔劑(石灰石)三部分組成。在這個年代還是很適宜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而梁明開始時沒敢去想造鋼炮,什麼事都是要一步一步的來不是。至於如何造炮,何亞東還是很驕傲的。清朝製造火器始於1631年,到康熙時,火器規模、質量、工藝達到高峰,但距明朝時期還有差距。清中期後火器更是漸趨停頓,直到鴉片戰爭前後,清政府又大量趕製火器,但結構仍沿襲祖制,效能已大大落後於西方列強所制。

景山炮場作為御內直轄的所在,所以它的工藝一直是全國最好的。相比較尋常的造炮場所,景山炮場所鑄的火炮都是最為出名的,像紅衣大炮,也就是大將軍炮。

清代視火炮為神物,常授予火炮各種將軍名號,清初時還定製於每年秋季在北京盧溝橋舉行一次大典,祭祀炮神,並令八旗健勇操演火炮。

何亞東最為擅長的就是鑄造重炮,五六千斤、八九千斤重的不在話下。這樣的大將軍炮,炮為鐵心銅體,即在銅炮身內鑄有鐵炮膛,鐵膛較銅膛耐蝕,銅炮身又可避免鐵炮易炸裂的缺陷。身管較長,口徑較大,前細后豐,炮身鑄有多道固箍,滑膛,中部有炮耳,炮口和炮尾分別裝有準星和照門。其裝藥量大,炮彈重、射程遠,威力相當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但在和梁明夙夜長談後,怎麼說呢?演義化的就是“拜伏在地,敬畏神人,此後無二心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