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五十五章 登基稱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五十五章 登基稱帝

“古今上下兩千年,登基稱帝者多如繁星,但像朕這樣的肯定是絕無僅有。”梁明一邊讓木偶似的伸著手讓一群宮女穿衣,一邊自我調侃訴苦。

“皇上,如今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中州的眾臣人雖遠在萬里,心卻是時刻盼望皇上昭告天下。”說話的是梵偉,中州的重臣雖多,可能離的開身的還真只有擔著吏部閣部的梵偉一個。

為了繼續拔高自己,繼續動搖滿清統治的根基,梁明的稱帝就是必不可少的。畢竟現在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天下大亂,朱元璋的“廣積糧,緩稱王”的那一套在梁明著行不通,想要觸動滿清統治的根基,你就必須處於一個與其相對等的地位,也就是皇帝。

但話又說回來了,梁明手下的一幫子文臣現在都窩在中州穩定大後方,武將也是天南地北撒的到處都是,他自己身邊的那真是大貓小貓兩三只。為了壯聲勢,鋪排場,後面只能跟著一群投靠沒兩天的降臣舉行登基大典,歷史上像他這樣的“皇帝”還真是絕無僅有。

“那群人分的怎麼樣了?”梁明看似問的沒頭沒腦的,可梵偉卻知道是什麼意思。“回皇上,都已經分辨一清了,滿人,貪官汙吏一類的都已經打入了天牢,那些對滿清念念不忘的也關進了順天府,剩下的這二百餘人還都算得上可教之才。”

“那個曹文埴表現如何?可曾靠得住?”梁明想到了迄今為止第一個主動納降的二品大員,而且還稍了一個在翰林院任編修的兒子——曹振鏞。

“曹文埴在北京也算是個刺頭,同和珅多有不對,但因乾隆寵信和珅是以多次遭受斥責。不過乾隆對他還是頗為欣賞的,現在雖然是還是戶部侍郎兼順天府府尹,但京師月前傳聞此人就要升任戶部漢尚書了。”對於這樣的人,梵偉自然要查了個清楚,畢竟以前知府以上官員還從沒主動納降的。

“戶部?那不是和珅領的嘛?看來乾隆是明著玩平衡啊!不過那也礙不著咱們!繼續!”

“曹文埴為官較為清廉,他曹家是揚州大鹽商,乾隆帝六次南巡,多落腳揚州,曹文埴承辦差務,很得乾隆帝信任。家中尚有一老母親,如今也在京城,他父親逝於乾隆四十二年。”

“長子曹振鏞生於乾隆二十一年,字儷生,號懌嘉,文埴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士,選庶吉士,現任翰林院編修。今天的登基大典就是他與黃鉞二人合力操辦的。”

“嗯。”梁明沒再問黃鉞是誰,因為這人他自己也聽說過一二,乾隆十六年的人,現任戶部主事,不太起眼的一個小官。梁明之所以知道這個人,那是因為此人是一個相當了得的書畫家,後世不巧梁明聽人說起過。

這時劉武走了進來,“皇上,時辰到了。”

“好了,這就出去。”衣服已經穿戴好了,梁明深呼了一口氣,到這世界上十七年了,一步步的自己竟也走到了今天,現在回想起來,往事多艱啊!

※※※※※※※※※

皇上登基大典那可是了不得的事,程式套路多的讓梁明頭痛,這幾天來他一直沒停下演練,可真到了亮相的時候,還是忘東忘西的。好在,有那個黃鉞跟在身邊的。

漢家嘛!自然是按《大明會典》的路子來了。

先是在圜丘(注1)告祭禮天地,禮畢之後,由劉武帶著一群侍衛抬著一張金龍椅放在天壇前的東面,面向南設下一張桌案,袞服和冕冠整整齊齊的擺在上面。

接下的第二步就有點次了,按禮節應該有丞相率諸大臣、百官離開座位跑梁明跟前奏曰:“告祭禮成,請即皇帝位”。

但是呢?首相周青竹遠在萬里之外,京津之地除了一群武將之外,文臣系統中也就只有梵偉了。所以,這領頭的也就換上他了。身後跟著的確實是百官,可惜啊九成是新近投降的。

梵偉、夏雄飛擁扶著梁明坐上了龍椅,然後帶領百官排成了列隊,執事官(曹振鏞、黃鉞)舉冕服案、寶案放到了梁明跟前。

梵偉、夏雄飛捧著袞服和冕冠先給梁明拜了一次,然後上了前去給梁明穿戴了一番。好在那東西透散,兩下就套了上去。

二人退入百官之中,曹振鏞唱了一句:“排班”。百官排班齊後,眾大臣鞠躬,奏樂。然後百官三拜,平身,禮樂止。再三拜,平身,禮樂再止一次。

曹振鏞引著梵偉又單跪了一次,隨著一句“跪,搢笏”,梵偉很鄭重的將朝板(笏)塞進了腰帶裡,百官三跪。這時候捧寶官名也就是捧玉璽的人,開啟盒子取出玉寶(即皇帝的玉璽)轉授梵偉。

梵偉捧著玉璽,叫道:“皇帝登大位,臣等謹上御寶”。然後尚寶卿受寶,收入盒內。曹振鏞官唱:“就位,拜,平身”,百官按他的指引拜、平身。

曹振鏞再唱:“復位”,黃鉞引著梵偉自西復歸原位。接下去就是曹振鏞的生意了,那是唱了再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搢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頭、山呼萬歲、再三呼、跪右膝、出笏…………”一直到“卷班”,折騰了大半個時辰,百官這才退下,他們算是完事了。

梁明剛剛喘了一口氣,還沒歇上片刻這邊的又來了,帶領儀仗去祭祀太廟,梁明要追尊自己四代考、妣(按理說,他們還沒出生呢?)冊寶,告祀社稷。正式向天下宣告自己登基了。

然後梁明就好生的歇了一陣子,回到了奉先殿(太和殿),百官們紛紛上表稱賀新皇登基。梁明心中也是暗爽不已,但是表面上還是一副不動聲色的樣子。然後梵偉領著百官各就位。

梁明穿冕服升御座,樂隊奏樂。尚寶卿捧著玉璽將它輕輕置於案上。下面的拱衛司揮著長鞭鳴鞭。引班引文武百官入丹墀拜位中。向北站好。奏樂再次響起。然後百官們在通贊官的指引下行三跪九拜之禮。等大臣們都行完禮後。遣官宣佈皇上冊立正妻柴氏為皇后。年號元武。明年就是元武元年。

梁明再一次從心頭暗罵李善長,老東西,怪不得朱元璋到最後還不饒你,就憑他編的這個《大明會典》,梁明都想拔他的皮。跟個提線木偶似的,擺回來,弄過去,小兩個時辰了,就沒閒著過。“狗日的,不是個好玩意!”

因為幾個子女都在中州,所以這分封就免了。登基大典告一段落,剩下的就是大宴群臣,梁明高坐在寶座上,看著下面其樂融融的場面心中好笑不已。如果在一個月前,曹文埴肯定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父子會在天字第一號逆賊坐下把酒言歡。但他現在是中華朝第一任北京府府尹,也是滿清王朝第一號的從逆,聽說他們父子已經被乾隆老兒記錄進《佞臣傳》了,還有就是《貳臣傳》。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對此梁明是一笑了之,因為他相信這樣的佞臣、貳臣會越來越多。因為自從京津易主之後,滿清王朝的威信大喪,雖然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但梁明卻清清楚楚的感受到了這股力量。

20天前,也就是攻佔北京的第五天,柴坤帶著北洋艦隊主力南下回到了他闊別十二年的故鄉(運輸艦隊已經返回)。首先到了東流口,王石和王大娘墓上的花果已經枯成了一坨,大軍沿海殺來的時候,梁明、柴坤等一些大秋島的老人前來拜祭過。

在這停了半日,殺氣滿胸的柴坤將北洋艦隊分成了三路,一路直搗膠州水師,一路去打登州水師,剩下的就隨他到了文登。

靠著一千陸戰隊和強大的北洋艦隊,柴坤三天內橫掃了登州。一個個宣傳隊走遍了登州的城裡鄉間,對於他們口中所說的“打進了紫禁城”老百姓普遍抱著懷疑態度,登州、萊州的官員也死命的召集民壯扼守城池。但是過了七八天,當柴坤帶人進攻日照時,他驚奇的看到日照知府葛斌竟然開城投降了。一問他才知道,北京失陷的訊息已經傳遍了山東官場。按照滿清律法,失土者死。葛斌跑也是個死,拼命他也是個死,反倒不如降了。

柴坤察覺到這股慌亂,他知道這是滿清官員心裡依賴破滅後的表現,如果緩了段時間,當這些個官員接受了這個現實,他們依舊會慣性的選擇滿清。但這個時候,要是他們還要面臨強大的武力威脅,那麼動搖的心神很肯能選擇屈服,選擇活下去,而不是死去。所以,柴坤沒有前來參加梁明的登基大典,在已經打下了半個山東了。用他的話說,那就是聞風而降。

梁明接到柴坤送上的摺子後,心中是一陣竊喜,看來自己的“狠心”是很有效果的。

ps:注1——圜( yuá:n)丘位於天壇的最南端,外面有二層圓形圍牆,中間是三層圓形石壇,上層檯面四周環砌檯面石,中心一塊圓形石板稱“天心石”。其外環砌石板九塊,再外一圈為18塊,依次往外每圈遞增九塊,直至“九九”八十一塊,寓意“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說話,聲音特別渾厚、洪亮。(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