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六十六章 涿鹿(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六十六章 涿鹿(三)

在直隸西北這一片土地上,中華軍有一個先天優勢,那就是長城。佔據這這一戰略要地,中華軍只需要相對較少的兵力就控制住了漫長的。是以,整編第三師第一旅外加萬餘僕從軍、忠勇軍,不但掌控了懷安至軍都山一線的長城據點,還在另外佈下了一西、一南兩道防線。

西線,北起長城,經安家堡、柴溝堡、永嘉堡、西灣堡,至懷安城。

南線,東起懷安城,經羅家窪、涿鹿、東暖泉、東園,至居庸關。

兩道防線連同長城構成了一個彎曲的矩形,內部以宣化為中心的十多個縣城,成為了冀西北中華軍的戰略補給地。半年多來不經戰亂襲擾,不但未見衰敗反而更勝一籌。周邊府縣的百姓紛紛湧去,裡面很多青壯為了養家餬口紛紛參軍,也給第一旅帶來了充足的兵源。

依靠這些縣城的運轉,冀西北的中華軍自給自足,竟然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循環體。軍隊招募走了大量的青壯年,每月的餉銀也足夠這些家庭的開支花銷,再加上修築兩道防線和內部設施時招募的大批勞工,以及不時下放的一些被服訂單,總的來說中華軍的進駐和這一場戰爭不僅沒有影響到內部十餘縣的正常運轉,反倒為這些縣招來了數萬戶有生活保障來源的居民。市井之間是愈見繁榮!

第一旅在冀西北的生活可是羨慕壞了衛戍師和第二旅,他們布守的防區面積大不說,還沒什麼真正意義上的險要之地,兵力分散各地,根本沒那個力量去組建一兩條鏈型防線。

特別是衛戍師駐防的直隸東北地區,放到明朝那也是夠可以的地形,可現在除了個別的險要地區,其它的關內關外多有小道相通,滿清的大部隊進不來,小股騎兵部隊卻是常進來打秋風,攪得衛戍師一刻也不得安寧。

對於冀西北一帶的中華軍,邯鄲方面自然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而後快。因為,正是他們的阻隔,察哈爾都統、定邊左副將軍貢楚克扎所部兩萬餘鐵騎只能困足關外,不然的話自張家口而入三天之內可抵達北京城下。

劉峨經過幾個月的密探,大概也知道了兩道防線的虛實,懷安城就是他瞄了又瞄的目標。其雖為兩線交接所在,兵力相比起安家堡、羅家窪來卻並不見長,然而它的地理位置較之別處卻是重上了幾分。一個連外加營部的一個班的中華軍,另有僕從軍八百餘人,大炮十餘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十二月初九下午,白澤部八千人(變成官兵了,又招募了點),吳元慶部五千人,一萬三千名清兵兵臨懷安城下。

為了包圍城內中華軍,切斷其與外界的一切聯絡,吳元慶部首先插進了懷安城北、東兩門,名其曰——割斷匪軍聯絡,實際上是把南門、西門兩個硬口留給了白澤軍。

安好營,扎好寨,天色也快黃昏了。白澤使人招呼了吳元慶一聲,他打算施工試著攻一次。吳元慶自然沒意見,約定了半個時辰後開始。

知道中華軍的火器厲害,雖然只有十幾門大炮,卻也不比吳元慶部少到哪去了。沒敢班門弄斧,還是用人堆吧!

東西南北四個城門,每個前面有那個一千來人。隆隆的戰鼓聲中,十天前還是不共在天的兩個仇敵,合力衝向了城牆。

到底是正規軍出身,吳元慶部不但早就準備好了雲梯、盾牌,還大方的分了了白澤部三十架雲梯和百十個盾牌。這些個雲梯就是他們攻城的工具,而盾牌更是保命用的。同中華軍纏繞了半年有餘,他們也大概知道了中華軍火器的殺傷力,步卒衝鋒的時候多是要用這個護身的,前後釘上一層鐵皮,五十步內大都打不穿,三十步內打穿了但要不了命,除非運氣特背的。現在的直隸清軍,每部營哨中都有相當數量的刀盾兵。

在組建兩道防線的時候,第一旅可是下了大工夫的,投入了大量人力在城門前挖掘了大量的戰壕。有陣地,有衝鋒通道,也有阻馬深壕。這種戰壕戰法是中華軍兵力充足時用的,但現在不行了,懷安城中一共才一百四十人的中華軍,打一面還湊合,現在可是四面圍攻,一溜煙的都跑到城頭了。八百僕從軍正好是四個連,一面一個,中華軍三個排外加一個班,也是一面佈置了一個。現在他們做的不僅僅是還擊,更重要的是指導僕從軍的新兵蛋子打防禦。特別是北門布守的那個班,十二個人加上營長和警衛員,散到了二百多米長的城牆上,時不時的打上一槍外,就是做老師。

打防禦作戰,中華軍太有優勢了。遠了用炮轟,近了還有手榴彈,每個人腳下都有一個炸藥包,那是危急時用的。

並且每個據點還都分了相當多的特製爆彈。那東西和平常用的手榴彈不同,個頭要大的有上兩三倍,裡面裝的都是苦味酸,還有大量的碎鐵渣。爆上一個,方圓五米之內盡在其中。碎碎的鐵渣子四下飛濺,打在身上扣都扣不下,要是倒黴點打在了臉上,當場死了還好說,不死的話那就沒臉見人了,純粹的生不如死。

在這種情況下,要是還有人能登上來那就是真正的好漢了。這樣的人天底下自然有,卻也不多,分到眼前的五千攻城清兵中就更少了。轟轟烈烈的鬧了兩刻鐘,死傷一千多人之後,清軍退去了。

對於這個結果,吳元慶早有心理準備。輕輕的一擺手,一隊打著白旗的清兵跑去了戰場,手裡都沒武器,變成擔架了。還活著的,趕快抬回去;死了的,稍後在抬。梁明很講道德,拿下北京城之後,他就央人朝劉峨送去了一封信,內容就是這個。半年來,清兵由不習慣到習慣,現在就是自然而然的了。白澤投降後也知道了這一點,見局勢已定,望著一地死屍哀嘆一聲,擺了下手放出了抬屍隊,自己帶著一群將校回了大營。

南門白澤部大營裡,白澤、馬柯、高明、古亮天、劉毅群(副將)等人坐在那裡,在搖曳的燭光下相對發愁。他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對付這種古怪的打法,以前對付的是同樣使用冷兵器的軍隊,那攻守城池靠的就是消耗。而現在中華軍使用的是威力強大的火器,自己的部隊根本就無法捱到跟人家朝面。

幾個人是一籌莫展,高明嘟囔道:“人家都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我們這麼多人都想了這麼長的時間,難道連個臭皮匠都趕不上?”

“我還是建議多打製一些盾牌,還用步兵衝擊,”馬柯說道,“雖然步兵速度慢,但我們人多,我就不信,懷安城裡面的火器就每個限度!”

“懷安城是他們的軍事要地,裡面的準備肯定很充分。再說了即使我們把那些個火器消耗一淨,我們的損失……損失也是慘重!”看了看劉毅群,古亮天連忙改了口,保存實力的想法誰都知道,卻也不能當著人家的面說。“而且宣化的中華軍肯定會過來支援,那樣……總不至於為了這麼這個就把我們的弟兄全填上去吧!”

“我們攻城的方式不對”,一直閉口不言的劉毅群說道,“今天吳元慶之所以同意攻打,為的不是打下懷安城,他的目的僅僅是試探一下城內的火力。今天我們損失了五百多人,他那還不到二百人。”

“攻打中華軍把守的城池,老法子是不行的。阿桂老大人四個月前差人送來了一包書信,裡面寫的就是老大人總結的一些經驗之談。攻城,一是在晚上,可以相當大的密佈敵我雙方火力上的差距,然而這法子用了兩次,沾了些便宜人家就換招了。現在我們用的都是第二招,挖地道,挖壕溝。一直挖到他們的城牆前,然後就埋火藥,炸爛城牆,那個時候然讓我們的步兵從壕溝裡衝到他們的面前!衝進城池。”

“好!這辦法好!”白澤高聲讚道,“那阿桂老大人真是高人,這就是以毒攻毒啊?我們明天就辦!”

“明天?”劉毅群搖了搖頭,“兵貴神速,我們應該今天晚上立即就幹,豫軍肯定會在今晚上動手!”

“好,我這就去召集弟兄們!”古天樂站了起來,“現在我就叫他們去幹!”

大冬天的一路行軍勞累了兩三天,正在熟睡的白澤軍都被自己長官給踢了起來。萬分不情願的列好了隊,當得知要做挖壕溝的活的時候,登時就有士兵不幹了:“睡的好好的,去挖什麼溝呀?”

古亮天頓時大怒:“誰要敢再給我發牢騷,我就拿他去填溝!”

威逼之下,士兵們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準備挖溝。以前從沒有幹過這種活兒,倉促之間根本沒什麼工具,無奈之下,士兵們只好用手中的刀槍去挖溝。雖然原先多是莊家把式,可傢伙使得不順溜,進行的相當慢慢。

白澤還特意派人到北門、東門看了一下,吳元慶所部也在幹呢?心中暗罵一句:“不地道”,卻也奈何不得他分毫。

這一戰本是劉峨的試探之舉,卻那裡知道此舉如同油鍋裡撩進的一顆火花,愈演愈烈最終竟然演變成了雙方在冀西北的大決戰。(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