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一百一十五章 進軍西伯利亞(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一百一十五章 進軍西伯利亞(上)

元武十二年是一個熱鬧的年份,就在《中法密約》以及《中法友好通商條約》簽署不久,推波助瀾已久的日本大規模內戰終於爆發了。薩摩、長州兩藩強強聯手,打起““尊皇倒幕,還政天皇”的招牌出兵北上。親近德川幕府的土佐藩首遭重創,其自身的水師力量被西南聯軍盡數擊破。

“倒幕”運動猶如野火一般的戰火卻已經在東瀛列島上如火如荼地蔓延開了。這些年來德川幕府一直都奉行親華政策,意圖藉助中華在琉球的力量(利益)來制衡西南那些不聽話的外樣大名。是以,如潮水般湧進的華貨雖然卷走了日本國內海量的金銀,激化了日本國內的諸多矛盾,可德川幕府卻是不敢絲毫開罪於中華帝國。反倒是對內強硬無比,竭力壓制各地方勢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因此倒幕派的起事在第一時間就博得了一些城主、大名們的相應,各地慕名加入的大小武士更是數不甚數。不可否認,德川幕府的統治為倭國帶來了難得的繁榮與安定,但這種安逸的生活對倭國的武士來說卻並不是一件好事。特殊的身份讓他們無法像尋常百姓那樣經商務農,加之幕府不斷地增強中央集權削弱武士階級的特權,這一切均使得不少倭國的下層武士對德川幕府充滿了恨意。而今倒幕派的起事就像是大旱之後的一場甘霖露給了這些武士新的希望。他們彷彿有看見了戰國時代的重新到來,哪怕僅僅是霧裡看花!

德川幕府的老巢在江戶,也就是後世的東京,但是日本天皇依舊駐在京都,那裡距離薩摩、長州這些西南聯軍的老巢那是相當的近的。

如今江戶幕府的將軍是德川家齊,德川家的第十一代家主。還算是個有能力、有擔待的人物。從整個德川幕府的歷史來看,此人擔當了“承前啟後”的角色,至此人一下德川幕府算是步入了暮年。在得到西南諸藩起兵的訊息後,德川家齊措施很是得當。首先派出治下的大老(1)松平定信率軍三萬趕往京都,並傳令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積兵相抗,又傳命於土佐藩,讓他們務必安定四國島內局勢。最後照會駐江戶的中華領事朱智。

大老——幕府臨時的最高職務,負責統括政務,參與重要政策的確定,定額是一名;老中:常設的最高職務,直屬將軍負責輔助管轄的政務最高責任者,總理政務的幕府官員,共四名或五名,由食祿二萬五千石以上的世襲諸侯中指派。

德川家齊沒有哭爹喊娘的要求中華朝出兵,而已一臉慚愧、抱歉的樣子,同朱智打起了哈哈,隱隱之中目標指向了長崎。

長崎可謂是日本國內最為重要的港口,每年都有無數的商船停泊於此,大量的外來物品造就了長崎城市的繁華,市井的榮昌,比起全國軍政中心江戶,長崎的市容絲毫不遜色於其。

長崎處於本州島最西端,這裡可以說是倒幕派的天下,但長崎港卻始終沒能為其所控制。一來是因為長崎港中華商戶眾多,華人勢力強盛無比;二是長崎擁有完善的防禦工事,城內的守衛也配有充足的彈藥;這三嘛,長期的開阜通商使長崎民間風氣開放,不同於西南其他地區那樣排外。因此倒幕派揭杆起事並沒有在長崎得到相應的響應。

倒幕派首腦的腦袋都不是傻子,知道長崎是個棘手的問題,處置稍有不當就有可能激起不必要的麻煩。離他們不遠的琉球,那霸港中可是停著北洋艦隊的一支完整的分艦隊,其實力對於西南諸藩的水師而言,那是絕對的凌駕。

但放棄長崎,對於島津齊宣(薩摩藩)、毛利齊房(1791年-1809年,長州藩)等人而言卻是像割肉一般。長崎城市之富饒比之江戶也不為過,其中的商戶不知有多少是同德川幕府又勾搭的,這些可都是白嫩嫩的肥羊啊!即便是不招惹華商,長崎一城也能給西南聯軍帶來極其豐厚的利潤。

長崎,坐落在長州藩境內。但因為其特殊性(對外港口),德川幕府在此地設定了奉行,負責長崎的民政與司法,及負責對外的交涉。這些官員依靠德川幕府本身就擁有一定得實力,如今同華商緊密結合之後,幾乎完全操縱了長崎的軍政大權。

背後的中華海軍鋒芒逼人,島津齊宣、毛利齊房不敢有大的動作,只能命令部隊將長崎團團圍住,二人則率大軍北上進攻廣島、福山等地。

日本大規模內戰已經開啟,朝鮮的局勢也不穩當。當第三師轉進樂浪之後,去了臨頭利刃的朝鮮政權亂作了一團。以議政領金祖淳為首的安東金氏集團,同以朝鮮王室宗親恩彥君李裀為首的李氏集團鬧的簡直是水火不相容。兩方的地方支援正好一在南(安東金氏),一在北(李氏集團),地方勢力不相上下。而總的來說安東金氏稍勝一籌,因為在漢城,王室禁軍都已經被金祖淳換成了自己人。

朝鮮如今的局勢落在梁明眼中,那簡直就是後世的南韓北朝的翻版,朝鮮的大亂似乎也不遠了。

對於日朝兩國如今的局面,梁明樂見其成。這兩個鬧心的地方可是被梁明瞄了好久,情報上的功夫也下了不少,但之前苦於平定蒙滿,騰不出手來收拾它們。而如今中華帝國的頭號目標是西伯利亞,今後三五年內日朝兩國是排不上檔的。所以,兩國內戰頻頻正是和了他的心意。會趁火打劫的可不僅僅是賊盜!

時間一晃就過了一年。進入了元武十三年,梁明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到了沙俄,歐洲軍情署在瑞典、荷蘭兩盟友的緊密配合下,全部力量無保留的投入進了沙俄帝國。

中華帝國同瑞典、荷蘭兩國的關係可謂是極其密切,雙方的友誼早在南洋之時就已經建立。瑞典前國王古斯塔夫三世利用中華帝國質優價廉的槍炮裝備,大規模了武裝了國內新軍,趁著1787~1791年俄土戰爭之機,出兵進攻俄屬芬蘭。

古斯塔夫三世此次的出擊並不太順利。戰爭初期,由於貴族指責國王違憲,拒絕出兵,甚至還有不少貴族倒戈一擊,瑞典軍隊頻頻失利,陸軍進至斯瓦泰波爾要塞受阻,海軍在戈格蘭海戰中受挫。而且翌年,俄軍反攻,在第一次斯文斯克松德海戰中重創瑞典艦隊。

1790年春,古斯塔夫三世利用民眾強烈的反貴族精神,召開議會,剝奪了議會除稅收以外的一切權力,親臨前線指揮芬蘭戰役。其間更是得到了立國不久的中華帝國的大力援助,大批量槍炮彈藥和金銀的援助徹底贏得了瑞典王室的信任。7月,祖德曼尼亞公爵指揮的瑞典艦隊在第二次斯文斯克松德海戰中獲勝,擊沉、俘獲俄艦53艘,獲得了瑞典海軍最大的一次勝利。而補充完畢的瑞典陸軍也攻克了斯瓦泰波爾要塞,擊潰了芬蘭前線的俄軍主力。進而在逼迫葉卡捷琳娜二世簽訂了《韋雷爾和約》,俄屬芬蘭領地從新回到了瑞典懷抱。

而荷蘭更是因為得到了中華帝國的支援才得以保全。法蘭西波旁王朝同荷蘭共和國的關係相當的不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大不列顛王國。西元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荷蘭執政正是聽從了梁明的勸告才宣佈保持了中立。隨著法蘭西國運日漸好轉,特別是1896年拿破崙勢若破竹橫掃了義大利之後,荷蘭上上下下無不松了一口氣。法蘭西共和國的強勢非同一般,但對於一個同樣的老牌共和國,而且是一個從未參手其國內局勢的共和國,法蘭西再是強勢也沒理由不給荷蘭一條活路。特別是荷蘭背後站的還有龐大的東方帝國。這幾年來,荷蘭、瑞典大發戰爭財,靠的是誰?歐洲諸國那個心裡沒譜?

不得不說的是人種問題在搞情報上還是相當重要的,這些年來歐洲情報署花費了諸多精力才逐漸培養出一批歐羅巴人,但這些人進入社會的時間太短,沒有幾個能夠真正的打入國家上層。是以,歐洲軍情署的情報來源雖多,可真正派的上用場的卻沒多少。但此次有了瑞典和荷蘭的幫助就不同了,特別是荷蘭,全盛時期被稱為“歐洲銀行”的阿姆斯特丹,那些個銀行家縱然風光不再,卻也擁有著廣泛的人脈關系。沙俄國內的情報源源不斷的流入了歐洲軍情署的耳目。

保羅一世在沙俄國內並不得人心,先是得罪了沙俄帝國的一條支柱——貴族階級,又用“普魯士化”戒條狠狠地開罪了另一條支柱——軍隊。而同法國聯手進攻印度的荒唐命令就像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徹底把軍隊推向了另一邊。

聞名歐羅巴大陸的一代名將蘇沃洛夫,保羅一世自己的老師潘寧,葉卡捷琳娜生前的最後一個情人祖波夫,祖波夫的弟弟,也就是蘇沃洛夫的女婿尼古拉.祖波夫,聖彼得堡總督謝苗諾夫斯基,近衛軍督軍烏瓦羅夫和普列阿普拉仁斯基禁衛團長官塔雷金等等。

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1801年3月11日夜間,保羅一世死於米哈伊洛夫城堡的寢宮。關於保羅的死因,歐洲軍情署回報的有兩種說法:一說為尼古拉.祖波夫用金制長杆菸斗打擊熟睡中的保羅一世頭部,致使其死亡;另一說是眾人用枕頭或者圍巾將保羅一世悶死。

至於保羅一世長子,亞歷山大是否參與這次陰謀,尚沒有定論。

訊息傳到北京,時間已經進入六月了。

放下手中的密報,梁明嘴角露出了一抹笑,“遠東軍團,出擊。”(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