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一百二十九章覆滅西南水師(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一百二十九章覆滅西南水師(下)

“轟轟轟……”,一連串的雷鳴聲般的齊射響起,中華艦隊率先打響了大禺海戰的第一炮。以破軍星君號為首,九艘戰艦如若一條游魚,甩動尾鰭在海面上輕盈的改變了航向。破軍星君號的齊射似乎是一個進攻的訊號,調轉行向後的左路艦隊紛紛開火。此刻雙方相距超過三里,是稍遠了一些,所以中華艦隊炮擊的準頭都不怎麼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按照過去的慣例,對付向西南水軍這樣的老舊船隊(比如滿清水師),中華海軍艦隊多數是依仗著自己大炮射程遠、威力大,採用放風箏的戰術一點點的讓對方流乾最後一點血。但今天情況有些特殊,白貫要試驗一種新的戰法,如果能夠成功,那影響是相當巨大的。

西元16世紀,歐洲出現了配置在艦船兩舷的重型滑膛炮後,海戰中,以數艘艦編為一組,排成縱向戰鬥隊形,用舷炮輪流發射的方法實施攻擊,稱為舷炮戰戰術。而自從16世紀末西班牙無敵艦隊葬身海底之後,火炮徹底取代了“人”成了海戰中的主角。隨著帆船噸位的增大、舷炮數量增多和威力提高,在17世紀中葉的幾次英荷海戰中,促使舷炮戰戰術發展成為比較穩定的戰列線戰術,成為18世紀海戰中的主要戰術。運用戰列線戰術的程式:艦隊各艦編成單縱隊航行,先搶佔上風位置,再接敵至火炮射程內,取與敵艦平行航向運動,各艦分別對指定的敵艦實施炮擊,直至決出勝負或一方撤退為止。

然而風帆戰艦的舷炮射程較近,機動中受風向等方面的限制較多,有效射擊線又與艦的前進方向成直角,並不便於集中火力逼敵進行決戰。到如今,雖然戰列線依舊是海戰的主要潮流,但似乎也有少數海軍將領想要推陳出新。就比如說,英國海軍名將霍拉肖.納爾遜。

霍拉肖.納爾遜出生於英國諾福克郡伯納姆索埔鎮。西元1771年1月,12歲的他作為一名海軍軍校生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並到了他舅父沙克林任艦長的艦上當實習生,從此開始了他的海軍生涯。

霍拉肖.納爾遜勤奮好學,21歲時就成為了“欣琴布魯克”號的艦長,晉升為海軍上校。而真正讓他一戰成名的是十八年後的聖文森特角海戰。

聖文森特角海戰,英國海軍地中海艦隊的15艘戰艦同西班牙艦隊的27艘戰艦在大西洋聖文森特角遭遇,展開激戰。戰鬥中,作為分隊指揮官的納爾遜違抗了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傑維斯海軍的命令,脫離隊形衝向西班牙艦隊,攔住其去路。納爾遜的行動對英國艦隊取得聖文森特角海戰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因此被晉升為海軍少將,並榮獲勳爵封號。四年後,也就是東方的元武十二年,其在波羅的海,於哥本哈根戰役中擊敗丹麥海軍。

這人於海戰當中多次違反上級命令,但所率艦隊卻是戰果累累,成為英國海軍的新銳早就進入了歐洲軍情署的眼線。至於此人的詳細資料和多次海戰經過也都記述在案,傳送到軍情本部之後被印成為了一本本的小冊子散發給了海軍所有的將級以上軍官,白貫對此人很是佩服。

此次遭遇戰,日本水軍戰力雖弱,可船隻眾多且戰鬥意志頑強,稍有不慎就很可能被咬上一口。就算是能夠徹底清剿了西南水軍,白貫也不像讓自己艦隊遭受重大損失。在先期的調整中,白貫很敏銳的發先對手船隊先後斷截,若是能夠集中力量殲滅對方主力戰船,那剩下的蝦米闆闆就好收拾了。所以,白貫下了決心,打算玩一次大的,勝了什麼都好說;若是敗了,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憑對面的那些小不點還攔不住一心突圍的艦隊主力。

破軍星君號開炮之後仍繼續保持航向不變,同敵艦不斷靠近,再是幾輪炮轟之後,率先切進了日三桅戰船“山城”號和“伊勢”號之間。“破軍星君”號用左舷炮轟擊“山城”號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創。接著又對著“伊勢”號發射右舷火炮,此後又駛近村上元華的旗艦“春日”號的右後段,再次發起攻擊。

對於排水量高達2300噸的破軍星君號而言,最多不過是四百噸位的三桅戰船實在是太不起眼了,左右雙舷的齊射只要能落足一次,都完全可以一次性解決一艘三桅戰船。即便是撞過去,也能輕輕鬆鬆的那對手送入海底。

緊跟破軍星君號其後的是角木蛟號、亢金龍號、天機星號、天閒星號四艘主力戰艦,角木蛟號、亢金龍號是同一型號的三級戰列艦,排水量為1800噸左右,載大小各炮74門。天機星號、天閒星號,四級戰艦,排水量1200噸,裝備有各種型號的大炮52門。用這種鉅艦來對付西南水軍的這些螞蚱船,實在是太大材小用了,雙方的戰力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的。

跟在破軍星君號後面的角木蛟號也從“山城”號的處切入敵線,船尾遭受重創的山城號避之不及再次受到了一番熱情的招待,三根桅杆當場斷了兩根,炮擊還湊巧的引燃了山城號甲板上的火藥,一陣爆響之後山城號完全喪失了戰鬥力變成了一個無法控制的空船殼。

四艘夜叉級炮艇雖然戰力完全無法同相面的五位相比,可它們也有它們的殺手鐧,對準密密麻麻的西南水軍戰船,次溜溜的放出了超過十條的水龍彈,立刻就取得了不小的戰果。對這方面毫無防備的日本西南水軍登時倒了大黴,一艘三桅戰船被重創,一艘二桅戰船沉沒海底,還有三艘二桅戰船搖搖欲墜。

水龍彈爆炸力強勁,而且其著手點都是貼近戰船的吃水線,一遭中招就是大麻煩。吃水線附近被炸開了個大洞,倒灌的海水不多時就可以把戰船送進海底。西南水軍雖然航行於海面,可他們的戰場多是在瀨戶內海,同幕府水軍的幾次交手也是在海岸線附近。他們的戰船根本就不是能遠洋萬里海艦,至少這些戰船是不具備密水隔艙的。一遭船艙漏洞堵不住,那就只有下沉一條道。

每一艘戰艦都是以這種方式分別地切入敵線,不足的用兩側的舷炮猛擊左右日艦,充分發揮了大型戰艦炮火密集的優勢。村上元華站在一片狼籍的甲板上望著周遍正冒著濃煙的諸多戰船,不由萬念頭俱灰。他知道自己已經徹底失敗了,西南諸藩百多年來苦心經營起來這麼點海上精華在這一刻被毀滅得一乾二淨,就算此刻後面的單桅戰船趕到也無濟於事。

從第一聲炮響到現在,時間不過剛剛過去一個半小時,但是西南水軍仗之以力敵幕府水師的十三艘三桅主力大船已經成了昨日黃花,五艘已經沉入海底,另外八艘也是濃煙滾滾。於此同時,四十六艘二桅戰船也丟了十之八九,不僅僅是前面的左路艦隊,抄後路的右路艦隊的破壞力同樣不可小視。

在左路艦隊開火的兩刻鐘之後,右路艦隊在副提督齊遠勝的率領下也投入了戰鬥。與前者不同,右路艦隊在調整編隊之時把隊形變成了菱形。齊遠勝親乘旗艦“氐土貉”號,率天雄星號和四艘夜叉級炮艇向西南水軍前後兩梯隊中央挺進。心月狐號、天勇星號兩艘主力戰艦則向左旋轉,使得右路艦隊形成了一個“V”型陣列。

“氐土貉”號遂趨前攻擊趕來的單桅戰船編隊,而天雄星號和四艘夜叉級炮艇則瞬間打破編隊各自為戰向眾多的單桅戰船切入。不能不說這一戰是西南諸藩大名的悲哀,這些不放在中華海軍眼中的戰船確確實實是西南諸大名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修修補補,有的戰船的歲月那是相當的古老的。

百餘艘單桅戰船,它們其間也有個三六九等,也有高下之分,全力增援主力的它們不知不覺中就拉成了一條粗線,效能優良的跑在前面,老舊不堪的落在後面,如此一來就給了中華右路艦隊一個良機,趁此機會狠狠地咬了一口肥肉。一注注煙霧騰起,一片片的炮彈打出,留下的是一艘艘被摧毀的船隻碎片。單桅戰船實在是太小了,小到它們甚至經不起幾顆炮彈的爆炸。

而心月狐號、天勇星號兩艘主力戰艦的注意力卻是放在了逆風而行的那些二桅戰船上面,好似進了羊圈的惡狼,日本那單薄的二桅戰船根本攔不住它們前進的腳步。

開戰一個消失之後,海面諸多艦船徹底攪和在了一起,再也找不到明顯的戰列編隊了。乍然看來開著螞蚱船的西南水軍好事已經佔據了上風,每一艘中華戰艦都被一艘艘的小不點戰船所包圍了。可是裝備了較多火炮的三桅戰船在最初就已經受到了重創,此時西南水軍的主要戰力就落在了二桅戰船身上。這些二桅戰船多的載炮十一二門,少的載炮六七門,而且還都是那些老掉牙的中小型前裝滑膛炮,射速緩慢,威力也小,比起中華艦隊而言,那是天壤地別。

而數量頗多的單桅戰船,大多數都沒裝備火炮,有的也僅是一兩門,它們連威脅中華戰艦的資格都沒有。就算是裝船,最小的夜叉級炮艇也有三四百噸,也遠不是這些不滿百噸的單桅戰船所能及的。

大隅海戰前前後後持續了將近三個小時,收攏回追擊的戰艦之後,帶著一身硝煙撤回了種子島。艦隊多了二百來人的輕重傷員,把他們放在種子島這麼也好過一直待在顛簸不堪的戰艦上。(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