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一百三十六章 備戰西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一百三十六章 備戰西北

亞歷山大一世要頭疼了,塔淄河會戰沙俄的損失太過嚴重了。他不僅丟掉了遼闊的西西伯利亞平原,還折損了兩萬多步騎大軍,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快速解決湧入烏拉爾山脈附近的二三十萬平民日後的生活。

自從十七世紀初,沙俄進入西伯利亞時間已經過去了二百年,歷代沙皇花廢了多少苦心才在荒涼寒苦的西伯利亞營造出如此場面。七十萬人,亞歷山大一世登基之時,算上歸附的布裡亞特人(蒙古人)、通古斯人,西伯利亞已經有了七十萬人。雖然比起廣闊無垠的西伯利亞來七十萬人太過微渺,可這些就是沙俄帝國統治西伯利亞的基礎。

只要根基還在,緩過一陣沙俄依舊可以再次席捲遼闊的西伯利亞。但這一次他們的對手手段太過毒辣了,鄂畢河西岸百里之內幾乎所有的城堡、村莊都被付之一炬,十餘萬無力抵抗的平民在被搜去幾乎所有的物質錢糧之後被無情的驅逐出生活的家園。在更西面的俄羅斯人看到如此慘景之後,恐懼之下也紛紛逃離家園。短短的半個月,沙俄在這片土地上統治的根基被清掃一空。

除非烏拉爾山脈附近的俄軍可以快速擊敗中華軍,可這明顯是不太現實的,而且亞歷山大自己也知道現在的第一當急是在解決數十萬流離失所的帝國子民的生活。在完成這件事情之前,俄軍是不可能展開大規模反擊的。不然的話,但是龐大、複雜、紛亂的後勤保障就足以壓垮俄軍。再說了,冬季已經來臨了。現在亞歷山大一世只能把希翼的目光投向奧倫堡了,那裡是南線俄軍的總指揮部。可惜那裡的戰鬥依舊在激烈的進行,想要分出勝負只能等待明年了。何況擊敗哈薩克聯軍之後,還有中華軍這一關卡呢!

※※※※※※※※※

梁明現在終於明白了亞歷山大一世的底氣所在,原來現在的俄國“獨善其身”了。

十月中旬,趁著最後的一趟西南季風一艘快船抵達了廣州港。三個小時後,一封軍情局的最新密文送遞了皇宮。

短短半年而已,歐洲的局勢大大變了個樣!

今年三月份,拿破崙命令成立兩隻侵英艦隊。

五月十六日,英國單方面廢除了剛剛簽訂一年的《亞眠和約》。

五月十八日,英國對法宣戰。

七月份,三萬人的法國部隊佔領了漢諾威;同時還解散了漢諾威軍隊。

如果說英法之間的關係影響的是歐羅巴大勢,那麼丹麥、瑞典、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影響的就是整個歐亞大陸北部的局勢了。俄丹繼續結盟,且丹麥、瑞典交惡,形勢的變化使得俄羅斯一時間竟沒了“敵手”。

丹麥和瑞典的關係很讓人頭疼,兩國之間和和鬧鬧二三百年,總體來說還是屬於敵對關係的。

12世紀中期以後,丹麥的瓦爾德馬一世(1157~1182在位)便開創了強盛的君主專制封建王朝,透過侵略戰爭佔有愛沙尼亞、易北河以北地區和果特蘭島。(易北河,二戰時期美蘇最早會師的地方,相當恐怖的。)

西元1397年在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1353~1412)主持下召開卡爾馬會議,丹麥、瑞典和挪威組成聯盟,丹麥處於統治地位。卡爾馬聯盟前後共維持了126年。原挪威屬地格陵蘭、法羅群島轉歸丹麥管轄。在此期間,丹麥為打破漢薩同盟對波羅的海經濟支配權繼續對外擴張,經過長期戰爭併吞了石勒益蘇格和荷爾斯泰因。

長期的對外征戰耗費了丹麥大量的財富,並引起了聯盟內部的反對,而第一個挑頭的就是瑞典。

克里斯蒂安二世(1513~1523在位)於1520年親率重兵攻克被瑞典獨立派佔領的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並且屠殺了大批參與叛亂的瑞典貴族,觸發了達拉納起義,1523年丹麥軍隊戰敗,瑞典宣佈獨立。

瑞典獨立之後,北歐由丹麥一國獨大變成了兩強相爭,圍繞著波羅的海雙方廝殺了百餘年。如1563~1570年的北方七年戰爭、1611~1613年的卡爾馬戰爭等,但歷次戰爭都以丹麥失敗告終,致使其疆土日蹙。三十年戰爭期間,丹麥情況更為不利,1657年全境為瑞典所佔領。其後,在1675~1679年斯堪尼亞戰爭、1709~1720年北方戰爭中也敗於瑞典。

三十年戰爭使得瑞典一躍成為歐洲強國,1654——1719年為瑞典的強盛時期,領土包括現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以及俄國、波蘭和德國的波羅的海沿岸地區。

隨後俄羅斯強勢崛起,彼得大帝其間經過 長達二十一年的大北方戰爭最終擊敗了瑞典,進而取代了瑞典在歐洲政壇的地位。由此可見,北歐三國之間的關係可謂是彼此矛盾,你殺我打的一直就沒消停過。以瑞典來說,現任國王的父親古斯塔夫三世,勵精圖治數十年最終還是為了奪取昔日的輝煌,同沙俄連番大戰,最終鞏固了瑞典在歐洲二等強國的地位。

因為父親的死亡,瑞典現任國王古斯塔夫四世一直對法國大革命保佑敵視態度,即便在拿破崙強勢崛起之後也不變其態度。而丹麥其航運業和海外貿易十分發達,商船隊僅次於英國居歐洲第二位,並擁有一支規模可觀的艦隊。16世紀末丹麥成立東印度公司,在西印度群島和幾內亞擁有殖民地。西元1767年丹麥宣佈同俄國、瑞典組成“武裝中立同盟”,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獨善其身,法國大革命期間丹麥再次中立。可英國不願放任其埋頭發展而不管,不宣而戰,於1801年發動哥本哈根之戰。派遣名將霍雷肖.納爾遜率領的艦隊炮轟哥本哈根,丹麥海軍損失慘重。

丹麥轉而支援拿破崙。

而此時的俄羅斯,因為前沙皇保羅一世的因由,並沒有馬上同拿破崙翻臉,兩國之間一直保持著不冷不熱的關係。

如此一來,丹麥同瑞典再度交惡,並繼續保持著同俄羅斯結盟的密切關係。

這樣一來,俄羅斯就可以從東線抽調出相當一部分力量,又因俄土之間尚且平靜,俄羅斯在克里米亞——黑海一線也可以抽調出一部分兵力。這樣一來“獨善其身”的俄羅斯面對中華帝國的挑戰,由不得亞歷山大不上心。

想通了這一點梁明呵呵一笑,沙俄如今的“獨善其身”顯然很不穩固,在拿破崙的強勢之下,任何歐洲強國都會投入所有的力量。而且俄羅斯同土耳其之間也不可能存在長久的和平。

“看來應該給沙俄降降溫。”梁明暗自咐道。塔淄河戰役的勝利讓他心中放下了一塊大石頭,比起哈薩克的戰事,西伯利亞的局勢更讓他憂心。遠東軍團的兵力確實有點薄弱,全軍戰鬥力只有一萬五千人,加上五千餘收編的布裡亞特人和撿便宜的蒙古人也不到三萬人。去掉安守後方的力量能用到前線的兵力只有兩萬出頭,而且其中的布裡亞特旅戰鬥力顯然比不上整編十五師。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遠東軍團位於葉尼塞河附近時,雖然運輸部隊可以走北海直上,但路途還是很艱難的。可現在西西伯利亞平原已經到手了,如果運輸部隊從新疆、哈薩克出發,那期間的成本消耗將要遠遠低於走北海一途。

但這樣一來,西西伯利亞平原南部,也就是哈薩克北部一帶的奧倫堡總督區就必須被掃清,以此才好打通北上的途徑。而掃清了奧倫堡總督區之後,也能加快向西伯利亞的移民速度,新疆境內的漢人、回部、蒙古部落就可以放心的遷移到鄂畢河流域了。這樣一來無疑會大大減輕移民對朝廷帶來的壓力。

按原先的計劃,從關內遷移來的漢人將分成兩路,東路是從關東北上;而西路則要經過蒙古高原,由北海轉而西北,經過中西伯利亞高原之後才能進入西西伯利亞平原。而相比將漢人來說更能適應寒冷的蒙古人,他們想要大規模北遷,或是擴大自己部落的牧場,就只能依靠戰功前來換取。這也是遠東軍團為什麼會出現大規模蒙古附庸軍的緣故。

但現在如果能打通新疆的路線,掃清奧倫堡總督區,特別是奧倫堡總督區的東部,那麼對中華帝國的益處將是無法言表的。

若是有了可以直接通到到西西伯利亞平原的運輸道路,那麼對前線後勤的壓力將會至少降低一半,中華帝國完全可以輕鬆的在鄂畢河一帶維持一支三萬人的部隊。

換句話說,中華帝國就可以完成對西伯利亞的鯨吞了,而不是原計劃——以鄂畢河為界。

而且還可以直接從從新疆移民。新疆,特別是天山一帶的回部對漢人很是排斥,同蒙古部落的關係也比較緊張(土爾扈特部)。現在多了這麼一塊空白地段,自然能夠較好的緩解一下牧場需求的壓力。

西北真的是要好好地打一場大仗了。打一場能換來百年安穩的大仗!(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