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一章 京師(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一章 京師(二)

出人意料的是,乾隆皇帝居然讓劉統勳繼任軍機處領班大臣,這是繼張廷玉之後的又一個漢人領班。不久,溫福出京擔任其他職務,軍機處進入了漢人勢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時代。乾隆三十六年的軍機處名單如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劉統勳(領班大臣),太子太傅,東閣大學士。

劉綸,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

于敏中,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

福隆安,工部尚書,一等忠勇公。

豐升額,署兵部尚書,一等果毅公。

慶桂,理藩院侍郎(九月學習行走)。

這個名單還是三滿三漢,但位居前列的三位都是漢人,三個滿人則都沒有加銜,也不是大學士。傅恆時期名列最後的于敏中,此時也成為了第三名,而三個滿洲人都是小字輩。其中,福隆安是傅恆之子,豐升額是兆惠之子,慶桂是尹繼善之子,都是勳貴大臣之後,不是依靠自己的才能逐漸升上來的。事實上,在傅恆、尹繼善先後死去,阿桂等新人尚未成長起來的時代,滿洲大臣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福隆安這樣的沒有大功的年輕人顯然不可能像當年的訥親、傅恆一樣接任軍機處領班。為了讓滿洲新一代大臣得到鍛鍊,乾隆還曾經讓福康安短暫入值軍機處,但很快就改派外任。乾隆讓劉統勳等漢人全面掌握軍機處,實在有不得已的苦衷。

作為多年老臣,劉統勳擔任軍機處領班也無可厚非。可是僅僅兩年之後,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劉統勳又去世了!在短短三年多之內,三大名臣傅恆、尹繼善、劉統勳先後病逝,乾隆朝已經到了人才極度缺乏的地步。當年六月,排名第二的漢人軍機大臣劉綸也病逝了,軍機處只剩下四個人。僅僅六年前還名列最後的漢人于敏中,此時居然成了資格最老的軍機大臣。

無可奈何之下,乾隆再次打破慣例,任命漢人于敏中為軍機處領班大臣。為了補充人才匱乏的軍機處,乾隆重新起用了舒赫德,此人上次入值軍機處還是十幾年前的事情。

身為都御使的阿思哈(準確的說是左都御史),乃滿洲貴胄薩克達氏,正黃旗人。自官學生考授內閣中書,累遷刑部郎中,充軍機處章京。乾隆十年,擢甘肅布政使。十四年,擢江西巡撫。二十年,往準噶爾軍前經理糧運,擢內閣學士。二十二年,命署江西巡撫。二十九年,授廣東巡撫,調河南。三十四年,擢雲貴總督。期間雖多次獲罪卻得乾隆親愛,始終官路坦蕩。這樣的資格,使得阿思哈成為乾隆新任軍機處大臣的必備人選。此次平叛不過是為其披上一層金衣而已,誰想卻折在了沙場,這如何不讓乾隆恨梁明入骨。

若是歷史按照原來的軌跡發展,乾隆三十九年,調整後的軍機大臣名單如下:

于敏中(領班大臣),太子太保,文華殿大學士。

舒赫德,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

福隆安,太子太保,工部尚書。

阿思哈,左都御史。

袁守侗,刑部左侍郎,轉吏部右侍郎。

梁國治,以湖南巡撫內召,署禮部左侍郎。

這份名單中有三個滿洲人、三個漢人,似乎十分正常,但其中耐人尋味之處很多。首先,于敏中剛開始擔任領班時,只是協辦大學士,而排名第二的舒赫德倒是武英殿大學士,按照慣例應該由舒赫德擔任領班;直到三十八年才任命于敏中為文華殿大學士。其次,阿思哈以左都御史在軍機處行走,梁國治以湖南巡撫內召,都創下了軍機大臣出身六部九卿之外的先例。此前的軍機大臣和內閣、六部多少都有點瓜葛,阿思哈、梁國治則徹底打破了慣例。

于敏中、舒赫德等人重新當道,是乾隆中後期的無奈之舉,其實這兩人都不算乾隆真正信賴的大臣。這樣一個資歷較前、實踐經驗較弱的團隊,一直持續到乾隆四十一年。中途于敏中因為牽扯到買地案件,差點被革職拿問,乾隆予以從寬處理,留任軍機處領班大臣。四十一年正月,于敏中被賜予一等車騎都尉的世職。此時,于敏中、舒赫德都已經走到了生命的尾聲,軍機處不可能由這些衰邁老人一直掌握轄去。於是,在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終於做出了兩個重要任命:和珅、阿桂進入軍機處行走。這兩大名臣貫穿了乾隆朝的後期。

但現在的問題是阿思哈的死,使得乾隆一時間經找不到一名足以擔當軍機大臣的滿人,不能表面上平衡軍機處滿漢大臣,這才是乾隆正真惱火的緣由。

于敏中是領班大臣,自然是他先開口了,“皇上,臨清舊城逆匪已被剿滅,賊首孟燦、王經隆、李國貞、李忠皆以伏誅,僅有吳青林、張百祿在新城逆匪的拼死接應下得以逃脫,如今王逆旦夕可平,漕運恢復指日可待此實乃朝廷之幸事,社稷之幸事。”抬頭看了看乾隆稍事收斂的怒色,于敏中暗自松了一口氣,“大澤山之敗,雖有舒大人求勝心切之過,伍什布指揮不力之罪,然更甚者乃梁逆之心,其以自身誘敵實屬心底險惡之輩。登州、萊州二府縱失,梁逆依舊是擾民於一隅,待我西線大軍平定王逆,攜勝氣足以蕩平梁逆。逆匪雖火器犀利,海倉口一戰卻露短促,刀槍相搏我大清勁旅勝之易如反掌。

“臣等附議。”福隆安、袁守侗、梁國治三人緊跟著附聲道。

乾隆僅僅是氣惱阿思哈的戰死,對於蕩平梁明之事,他自然不存在絲毫的異議。

“皇上”,這時袁守侗站了出來,“原青州參將文壇、萊州知府周青竹,二人最先抗至“驚雷”,掖縣血戰數日也算經過陣勢,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計,何不令二人軍前贖罪。”徐績品出的滋味,這些個軍機大臣自然也心有感觸。袁守侗如今是吏部右侍郎,倒也是“稱職”。

乾隆心裡明白,想要保住額附拉旺多爾濟和伍什布,文壇、周青竹二人就必需啟用。在這個朝中大局微妙之時,保持滿漢的一致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表面上要抱持滿漢一體。

“詣旨,舒赫德求勝忘危,…………,罰俸祿一年。伍什布指揮不力,喪師…………。”

“酌原青州參將文壇、萊州知府周青竹,二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