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18世紀之新中華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十三章 生活(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十三章 生活(一)

不遠萬里來到完全陌生的南洋,就是梁明自己心裡都沒底,更不要說這三萬多百姓了,一路走來何止是提心吊膽啊!

現在一切都好了,那飄悠悠的感覺再也不用體會了,腳踏實地就是最好的感覺。

在船隊南下前,他們這些人家的衣食住行都是梁明包辦的,到了拉瓦格自然也是如此。依舊有些不捨一路艱難行來的同伴,不過對於他們而言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況且距離也不遠打腿不就到了。

三萬七千餘百姓被梁明如同插花一般完全打亂了上船時的編制,常常是一個營寨中僅有五六家是熟識的,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融合屬下的百姓,這就是梁明的想法。

擔著自己的行李,拉著家中的親人,百姓們一家一戶的匯入已經劃定好的地盤,今後這裡就是他們的家了。雖然現在這裡不過是空蕩蕩的原野,但他們會用辛勤的勞動改變這裡的一切。

丙區三營,營長叫劉大山。他家是乙等特級戶,老爺子是登州船廠的老師傅,跟張建科一起上的大秋島,他的二弟在攻打蓬萊時受了重傷被人廢了條胳膊,這一家子可謂是梁明手下的堅定擁護者。

劉大山三十出頭了,人老實、熱心,但沒學到他老爹的手藝活,在大秋島時就是掏悶勁的人。如今到了拉瓦格,營區一劃分,空出了那麼多的位子,挑選人手就只能求個可靠,至於能力那就只有等以後有條件了再說。劉大山能坐上營長的位子,說白了也是出身使然。在這點上跟隔海相望的大清朝八旗貴族真的沒什麼區別,差的就是治下人口的多寡。

劉大山在大秋島上待了兩三年,大字認得一籮筐,可解讀告示的活依然是做不了,現在給丙三營百戶百姓念告示的是入選丙區學堂的高建海,寧海人,舉人的功名,家中田產頗多,也是高門大戶。如今卻只能在學堂混口飯吃。

“五戶為組,設組長;二組為甲,設甲長;五甲為保,設保長;二保為營,設營長。五營為區,設區長。一營百戶,立一寨,其中須有書香之家二戶,郎中一戶,賬房一戶,裁縫一戶,武師一戶。……………………………設藥堂一座,由本地五戶郎中任職,再尋派大夫或醫生一人為主,皆有將軍府任命。………………………………每一區設學堂一座,由本區的十戶甲等之家挑選五人任先生;命所有十二週年以下者,五周歲以上者幼童無論男女皆入學堂,無須費用,有將軍府補發。十二至十五週歲者無論男女皆入夜學,每日酉時過半開學直至戌時,先生由餘下五家中抽取三人………………各組組長由本組推選,若是無法決定由本營營長指定…………”

“每戶百姓每月皆有口糧,無論每月:男女16週年以上者口糧六鬥(70斤左右),布三尺;12-16週年者,糧三鬥,布二尺;6-12週年者,糧二斗,布一尺;6歲下者,糧二斗。”

“特級戶每月補助銀元一塊、糧一擔、布五尺;一級戶每月補助糧八斗、布三尺。兩者免稅五年。”

“區中藥堂所出無須費用,若有病患者可去;區中學堂無須花銷,所有年限中者必去,違令者父母鞭撻三十,扣除三個月口糧。”

“每戶農耕者此兩月間需學會水稻植種,南洋無有旱地以種麥,此後皆改植稻米。每營各有老農二人,各家各戶必虔心用學。”

“此法,一年內不變。今年開墾之地,所有出產之物統歸百姓所有,三年內不收賦稅。”

“港口船廠之工,每月銀元二塊,糧五斗;各營區巡丁,每月糧餉銀元二塊、無口糧;屬員,每月糧餉銀元二塊,糧三鬥;營錢糧官、戎長、校書員,每月糧餉銀元二塊,糧五斗,布三尺;區錢糧官、法官、書記官、警長,每月糧餉銀元三塊、糧八斗、布五尺;各組組長每月補糧五斗;甲長補糧五斗、布三尺;保長每月補銀元一塊、糧五斗、布五尺;營長每月糧餉銀元三塊、糧八斗、布五尺;區長每月糧餉銀元五塊、糧一擔、布一丈。”

“各學堂先生,每月糧餉銀元三塊、糧一擔、布一丈;夜學先生,每月補銀元一塊、糧五斗、布三尺;藥堂郎中,每月糧餉銀元三塊、糧一擔、布一丈。”

高建海總算提起了一絲心勁,至少自己的糧餉要比那個芝麻大的校書員高上不少,就是營長不也壓在自己下頭嗎?對於地位一下子被拔到同自己一個高度的郎中,高建海已經沒意見了,在船上熬了兩個月的他已經切身體會到了醫師大夫的“重要”,在現在這樣的“蠻夷之地”,一個大夫遠比一個書生重要。

“下面是軍隊的招募告示,大家都聽仔細了。”接過劉大山遞來的杯子,高建海十分客氣的同這個營長笑了笑,雖然俗話說:“人在屋簷下哪能不低頭。”可他高建海更看重的是這個營長的家世,那可是這地方最硬的牌子。再說了,這劉大山對自己這四等人家依舊笑臉相待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自己可不是給臉不要臉的人。

“陸勇:小卒,每月糧餉銀元一塊,糧五斗,布三尺;一個月後晉士卒,每月糧餉銀元二塊,糧五斗,布三尺。其後士兵,每月糧餉銀元二塊,糧八斗,布五尺。

陸勇此次招募五百人。”

“水師:水丁,每月糧餉銀元二塊;一個月後晉水手,每月糧餉銀元二塊,糧八斗,布五尺;水兵,每月糧餉銀元三塊,糧三鬥,布五尺。

水師此次招募三百人。”

“至於陣亡將士,若有遺屬則每月補助銀元二塊,糧一擔,布五尺,維持五年。免除賦稅五年,之後減三成。”

這個募兵告示徹底顛覆了高建海的思維,此刻他切實體會到了梁明同歷史上的各類梟雄的不同之處,他對百姓很好,但他不在乎所謂的正統、忠義,就像王倫也打出個“朱明”的旗號,但梁明僅僅是挑起了一個“漢”字。“以財物、利好動人,置忠義於旁地。自古以來未所聞。”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高建海的喃喃自語早已淹沒在丙三營百餘戶百姓的歡笑中,這樣的條件還愁什麼,眼前就是通天大道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