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從餐飲開始打造萬億市值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五章王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五章王興

王興今年38歲了,年紀輕輕,一身傳奇。

坐在自己辦公室中等待會議開始的這兩個小時時間裡,他回憶著自己的過去,思考著自己是否能騰得出手來對付星漢,因為他現在正在跟餓了麼爭奪外賣市場份額。

或者他可以跟餓了麼聯手對付這個星漢外賣,或者直接收購星漢外賣。

……

王興是1979年生人,他的老家位於閩西巖龍,有著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的山區。

他父親王苗是個包工頭,做了兩年工程後就當上了萬元戶。

後來和朋友辦起了水泥廠,王苗佔股40%,是水泥廠的大股東兼董事長。

他們家在當地已經是小富豪了,蓋有800平米的豪華別墅,王苗自己開一部賓士350,妻子開寶馬3系。

王興的姐姐是清華高材生,後來在美國矽谷做軟體工程師。

王興這一獨子,就算不努力也可以過得比一般人好,但他好勝心強,為了比姐姐優秀一點,他努力從巖龍一中被保送到清華。

作為巖龍一中的學霸,王興到了清華卻成了全班的倒數第五,王興當時也頗受打擊,當然,倒數第五也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王興的心思全不在學習上的原因。

進清華的第二年,他的師兄張朝陽創立搜狐,兩年後在美上市。

到1999年,十幾位清華學生都辦理了休學開始創業。

王興那會兒大二,也忍不住了。拉著下鋪的兄弟王慧文一起湊錢買了電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王慧文當時成績班裡倒數第一,兩人也算是臭味相投、狼狽為奸,就整天趴在網上瞎逛找專案,電線杆上貼廣告,還參加學校的創業社團,舞蹈協會等。

兩年時間一晃就過了,可以拼爹的王興選擇出國留學,“沒爹”的王慧文因為成績不理想,只能勉強考個中科院的研究生。

王興在校內網之前,和他的小夥伴們,平均每兩個月就能搞砸一個專案。

出國留學的王興,自然嗅到了網際網路兇猛生長的氣息,看到國外的新鮮玩意不錯,就想著回國搞搞肯定能火。

按捺不住想要創業的心,一直把創業掛在嘴上,吹了幾年牛逼的王興終於動真格兒了。

他回國後寫了好幾封郵件給各個階段的同學,問他們要不要創業,一起幹票大的?

“幹!”昔日室友兼戰友王慧文第一個贊同。

高中同學賴斌強也答應幹,興致高昂地辭掉廣東的工作,一股腦把東西搬到北京,一見王興就問,產品咋樣了?拿來我看看。

王興說:“哦,我們還在學程式設計。”

王興和王慧文折騰了一年半,組合搞了十幾個網站,輸入法、短網址、社交網站……甚至地圖,但卻沒一個讓自己滿意的產品。

轉眼到了2005年,大洋彼岸,Facebook在美國誕生。

看到Facebook,王興眼睛一亮,決定做一個像Facebook一樣的專案試試,於是,校內網橫空出世。

為了拉新,王興和王慧文拉了30幾個朋友溜到清華,趁晚自習時,悄悄跑到講臺,在黑板上寫下“大學四年你有幾個朋友?”

然後留下校內網域名就開溜。

這場快閃似的廣告,為他們拉來兩三百人。

校內網折騰半天,用戶數在1000人時就陷入了停滯狀態。

而且當時,有人發現校內網的用戶界面居然跟Facebook一模一樣,不少網民不幹了,寫檄文大罵王興垃圾,居然搞抄襲,丟人現眼!

但網民卻不是投資人,這篇文章被大名鼎鼎的紅杉資本的人看見了,打電話給王興,讓他帶上商業計劃書,來談投資合作。

掛掉電話的王興和四個小夥伴,沒寫過商業計劃書,抓耳撓腮寫了一頁紙,匆匆攔下一輛計程車,結果下車時還把紙弄丟了,沒辦法,只好在紅杉的會議室臨時又攛了一份。

當時紅杉的投資人問:“你們怎麼做推廣?”

沒有思路的王興不敢說沒有思路,硬著頭皮說:“學校要放假了,我們要搞個活動。”

這個活動最後就是租大巴送學生去火車站。

廣告語是:“想坐免費的大巴嗎?去校內網註冊個賬號吧。

想認識順路女孩嗎?去校內網註冊個賬號吧。”

最終1.4萬租車費,弄來8000名新使用者。

翻過年關,鋪天蓋地的各種社交網絡平臺開始崛起,北大的“底片網”,復旦的“包囊”,張帆夫婦的“佔座網”,陳一舟的“5Q網”……局勢緊迫,王興不得不跟小夥伴偷摸去學校貼海報,煎餅攤、自習室、宿舍樓……貼得到處都是。

2006年夏天,紅杉最終轉投“佔座網”,注資500萬美元。

順便提一句,紅杉在美國也錯過了臉書,在華國投的佔座網而錯過了校內網,倒也不算大事,但是投資美團,紅杉就吸取了教訓,再也不猶豫了,可見投資人也是會長進的。

紅杉資本轉投佔座網後,做過雷軍同學的陳一舟,倒是看上了校內,給王興開出近千萬的收購價。

陳一舟在談判時對他說:“這錢你不要,我們可以拿來給5Q網做推廣,你們最終也是死。”

王興可是見過世面的富二代,哪裡咽得下這口氣?

並沒有賣給陳一舟,轉而跑到美國找錢。

他管投資人要100萬美元,本來這事兒已經談得差不多了,投資意向書都籤了,投資人突發奇想,跑到華國轉了一圈,這一圈轉完,畫風變了。

投資人表示:“你對形式的估計是不是有問題?100萬美元?你到底看沒看到騰訊、千橡是什麼樣子?”

少不經事的王興不懂怎麼把餅畫大,對談判的話術也拿捏不準,他覺得100萬美元足夠了,等他用這些錢把對手都幹掉,證明了自己,再伸手要1000萬美元比較合適。投資人沒吱聲,一回美國就撤回了投資意向書。

投資人覺得,如果團隊要撐下去,幾百萬美元少不了,而王興開口只要100萬,不靠譜。

所以說,見投資人,尤其是見美元資本的投資人,要的太少被拒的可能性很大,人家想吃烤全羊,你要只夠買雞的錢,那怎麼行呢?

美國人可不懂華國的謙遜文化,人家講究數據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