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唐末之雄霸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一章 籌辦鄉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一章 籌辦鄉學

侯爺醒後就想抓著自己兒子問個究竟,可是俞瀟老早去他的私宅。留下話說有段城牆應該叫人修下。

侯爺心裡嘀咕著,他娘的,兒子安排起老子來了,真是好管閒事。昨天的疑問還沒解開了,倒是跑得快。害老子破了那麼多白花花的銀子,就昨天吃飯的人一大堆,還備了些東西給他們帶回去。

昨天送葬的人很多是來趁飯吃的,侯爺也明白,可真正沒飯吃的人太多,現在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野菜成了很多人的果腹之物。

流民也會在這段時間氾濫,沒有辦法,經歷風霜的侯爺也明白不了問題的癥結。

不過侯爺是個善人。

出侯府左拐,便是永豐鎮唯一的街市,出街市,就是東門,城牆不太高,用石塊與泥巴壘成,牆外有條水溝,水溝邊有塊空地,侯府的家丁抬來木柱,有幾人在編著草簾。

好多年了,侯府在青黃不接的時候,總要施捨點稀飯,為俞家積德,還會收點田地,這時節,過不下去的人總願意將田地賣給有好生之德的俞家,俞家不會強買強賣,賣光了,還可以託在俞家裡做個佃農,侯爺是這方圓百里的好家主,沒有欺男霸女的行徑。

侯府賬房操先生腿有點瘸,一拐一拐的在指揮著家丁,左一聲右一句,,粥太濃了不行,太稀了也不可以。偶爾踢起個小石子敲打不聽話的,一踢一個準,絕對是有的放矢。被踢中的也絕不敢有任何怨言,對於瘦削稜角分明的操先生,畏懼多於敬重。

操先生是饒州人氏,三十來歲,但武藝高強,算術精通,竹籌在他手上出神入化,江湖人稱籌劃先手。自幼拜師學藝,成年後遊走江湖,路見不平,好拔刀相助。

前幾年,經過一個村莊,差點被當成採花賊,還好誤會解開。他發誓要將採花賊擊斃,告慰死去的亡靈,後來終於被他發現採花賊辣手摧花蹤跡。追到永豐鎮時,沒想到辣手摧花有同夥,設下陷阱,惡鬥下造成腿傷,為侯爺所救,在侯府家養傷,後來經侯爺挽留,就在侯府做了個賬房先生。

塾師張開明上午去侯府私塾,看到私塾內空曠曠的,本來就空曠曠,俞瀟沒在,更是空空空了。幾天沒有教這個學生,他的心裡倒有些空落落,其實侯爺安排他辦族學的事,但是昨天永豐鎮的傳聞讓他就是想到私塾看一下,平時也沒看出這個學生有什麼與眾不同,要說也就是他老爸是侯爺。

還是去找侯爺談談正經事吧。

還沒到前堂,就聽到裡面傳來此起彼伏的笑聲。

他躑躅難行,問了侯府下人,才知道因為族學的訊息不脛而走,有許多人來拜訪侯爺。

辦學堂,這是令人興奮的事物。

許多人家是耕讀,家裡有些田地,有些收入,便想著供應孩子讀書,張秀才就是這樣的,他家就是屬於耕讀之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俞家是功夫持家,雖有綿財,奈何不注重士人的培養,是耕武之家,如果耕武讀三者皆有,那麼俞家的勢力必將得到更好的鞏固。

有些俞家的人找上侯府,所以,侯爺不得清淨。都是俞家人,不能厚此薄彼。

家族中自耕農居多,還有些佃農,就是沒出過士人。聽聞侯爺要開辦俞家學堂,雖然還沒影,但是都想捷足先登,先跟家族的族長混個臉熟,家裡的小孩能夠到學堂去讀書。

侯爺開心爽朗的笑,雖然還帶點輕咳,笑得是如山澗清泉,咚咚歡暢;如霧中荷香,幽然不絕。俞家的族人跟著笑,笑夠了,那就成了,侯爺來者不拒,反正他也不差這麼點錢。

其實到了唐朝,壟斷教育資源的世家逐漸瓦解,影響日漸式微,科舉制度取士寬鬆了很多,但是寒門子弟求學之路卻依然艱辛。

能夠舉家族力量辦學堂,比單個家庭請私塾先生那是優勢多多,這侯府公子才九歲,就想到了族學,昨天還安然無恙地從鬼宅出來,到底是妖孽還是神仙附體……

種種猜測甚囂塵上,甚囂塵上有點不好聽,不如甚囂雲上。反正是好事。

緊接著鎮上其他家族的人聽聞,只要跟侯爺能說上話的,也湊到府上。侯爺因為笑得冠纓索絕,咳嗽起來了,管家幾次要關門閉客,侯爺卻樂此雖疲,不咳的時候笑意十足,卻道好一派春意盎然,綠楊翠柳喜相逢,燕迎雀舞樂開懷。

耆老與眾鄉紳享受著侯爺家的各式各樣的果子,個個捋須頷首。侯爺覺得這真是盛事善舉,族學便變成了黨庠,侯爺覺得叫鄉學更好,鄉間學堂,通俗易懂,不要弄成個個是老學究。

鄉學建造的土地由侯府提供,建造費用侯爺也爽快的承包了,請先生的費用也暫時由侯爺墊支,侯爺還真不差這點錢。

“侯爺盛舉,高風亮節,造福一方,襄助鄉里,必將流芳後世,功德無量,祖上陰德,庇爾族榮,吾等亦得其恵,幸哉幸哉,侯府公子,聰明伶俐,促此鄉學,必將文韜武略,出將入相。”耆老趙敘才抑揚頓挫,馬屁拍得啪啪響,滴溜溜圓。

反正說些肉麻的話又不用從他荷包裡掏出銅板。

也把俞瀟往雲裡推去。

俞瀟千年後的知識對於現在來說,那是絕無僅有的。但是,不可能平白無故地展現出來,入鄉隨俗,否則如何死的都不知道。保命絕對是第一位,原來的俞瀟嬉皮笑臉,碌碌無為,遇到危險就躲,也不想謀略個官噹噹,他清楚,當官要送禮,送了禮,當上了,就要想辦法頂著腦袋去謀取更多的錢財。只是家中浮財不夠,也就作罷,碌碌無為時間長了,道理可以翻來覆去而已。

“哪裡,耆老文縐縐的一番話,真的是讓我無地自容,小孩子只是貪玩,哪裡及得上王員外的公子王貞白,那才是我們永豐的俊才。王員外,最近你家公子有什麼書信回來?”侯爺笑容可掬,輕而易舉的將話題移走了。

“犬子在白鹿洞求學,寄回首詩,我吟誦一番,請在座各位父老指點指點。”氣宇軒昂的王員外站了起來,對在座的永豐眾鄉紳拱手作揖,特意將白鹿洞三字加重了語氣。

白鹿洞位於廬山東北玉屏山南,虎溪巖背後,開始是洛陽人李渤與他的兄長李涉隱居讀書之處。他養了一隻白鹿、並常隨白鹿外出走訪與遊覽。因此,李渤被人稱為白鹿先生,他讀書的地方四山環合,俯視似洞,由此得名叫白鹿洞。長慶年間李浡出任江州刺史,舊地重遊,在白鹿洞廣植花木,增設臺榭、宅舍、書院,修葺一新。自此,白鹿洞名重一時,成為四方學子嚮往之地,讀書之所。

王員外吸了口起,清潤喉嚨後吟詠起來。

讀書不覺已春深,

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尋。

待到王員外有聲有色地吟誦完,眾人連聲叫好。

塾師張開明心裡一亮,“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可能是千古絕句呀!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家有資財,才能到江州白鹿洞學館讀書,可人家不是混日子的呀,那真是學有其表。而他,只是被人戲稱為秀才,苦讀二十多年,州府的解試都沒能拔得頭籌,連個貢生都不是。

王員外是來湊熱鬧的,幾個家財萬貫的鄉紳一樣是被親近的族人折磨而來的。

現在好了,鄉學,啟蒙教育的事大家一起協商。

“侯爺,我們幾個嘀咕了下,要辦,那不能只是侯爺一個人的事哦,得起個章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地方我們覺得應該由學堂買下來。”耆老中和了眾人的意見,其實說到底,侯爺出錢出物辦學堂,到時學堂的事大家都插不上手了。

侯爺略微遲疑了下:“好,那我們就共襄義舉,一起辦學,俗話說人多好辦事。”

“那辦學的地點選在哪?”有人問道。

“王員外,永豐西面有座山是你家的吧?”

“是的,侯爺是不是想把學堂放在那?”

“東南角有個山坳,對不對?”侯爺繼續問道,沒直接肯定辦學地點。

“嗯!”

“風水可好?”

“三面環山,東面臨水。”

“嘶。”侯爺洗了口氣:“陽性太足,總不如白鹿洞的四山環合好。嗯,就它吧,到時找個堪輿先生推研一下,設個水局,負陰抱陽才是福地呀!”

“還是侯爺想得周全!”耆老又開始拍馬屁了。

“打住,那還要問問王員外,肯不肯將那塊山地讓出來?”

“這個?”王員外支支吾吾。

“王員外,有什麼難處?”

“王員外,你倒是給個痛快話呀?”眾人七嘴八舌地逼著王員外了。

“沒什麼,些許小事,不足掛齒,那我捐出給學堂了!”

“那倒不用,按市價付款。我們幾家商量下份額的事,我俞家出一半,其他的你們分攤,如何?”侯爺讓出了一半的股份。

餘下的一半眾人是爭得面紅耳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