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太平洋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六章 錦衣衛改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六章 錦衣衛改制

錦衣衛是上直二十六親軍衛之一,又是唯一的天子親兵,御傍左右,隨駕同行,是專門為皇權服務的特務機關,在歷史上可謂聲名狼藉,與臭名昭著的東廠一起,合稱“廠衛”,其中又有南北鎮撫司為錦衣衛系統內兩大權力機構。

南鎮撫司負責本衛的法紀,軍紀,升遷,人事,而北鎮撫司則專理主上欽定的案件,擁有自己的監獄,即“詔獄”,可以不透過三法司問詢,自行逮捕、刑訊、處決案犯,許可權極大,故北鎮撫司的權力遠遠凌駕於南鎮撫司,此外還有一千五百零七人的大漢將軍,單獨成營,掌御前護駕事,入直在御座兩側,出則扶輦而行,是皇帝的貼身衛隊。

不過,時過境遷,任這支天子爪牙曾經如何煊赫,如今只是拔了毛的鳳凰,還不如那落湯雞,永歷帝入緬時,隨行扈從共有三千餘人,其中上直錦衣衛有一千五百人,僅過兩年多的時間,逃散的,亡軼的,重病的達數百人,如今這支錦衣衛只剩下不到千人,還剩下多少戰力也就可想而知,即便如此,它也是明皇室手裡僅存的軍事力量。

朱慈煊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

永歷帝之所以把錦衣衛交給朱慈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指揮使兼掌衛事鄧子信失望透頂,阿瓦內亂當晚,此僚居然嚇得不敢出戰,到頭來還是王有德率領這幾百人趕到了緬都,和太子見了面,所以,第二天,永歷帝便親筆下旨,以“怯懦憚戰”的罪名革去了鄧子信一切職務,錦衣衛交由東宮太子統御,這也是給朱慈煊練兵充分讓足了路。

大權在握的朱慈煊自然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事實上,錦衣衛的現狀早就讓他深感不滿,自永曆初年開始,錦衣衛就純粹演化為權臣弄權的產物,馬吉翔等人都先後掌管過錦衣衛,留職期間,專橫跋扈,大搞朋黨,致使庸人擅權,一時間,衛中黨羽遍地,軍紀日漸崩壞,到了後期錦衣衛幾乎無所作為,只是跟著皇帝來回流竄。

所以,直到今日,錦衣衛內部還保留有龐大的官僚系統,指揮使底下有同知,僉事,左右鎮撫,千戶,百戶等等,層層級級,等級森嚴,在權力和利益的雙重催化下,這塊原本為天子驅使的惡性腫瘤越來越大,已經到了不得不切除的地步。

朱慈煊的辦法是一刀切,不但要猛,而且要快,隨著時代的改變,錦衣衛自然要走精兵專幹的道路,效率要放在第一位,所以,改革制度首當其衝。

他大筆一揮,廢除同知,僉事等贅官,其他無關人員也一併攆退,原來的錦衣衛重新編為四個百戶所,各兩百人,每所下轄四個總旗,總旗下再設兩到三個小旗,原來的東宮禁衛成員被安插在個個重要的崗位上,擔任首領,這樣以來,朱慈煊就可以毫無阻礙地傳達自己的意志,直至每一個衛兵的耳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百戶所之上,不再設定千戶,改南北鎮撫為左右鎮撫,王猛和邢康各為左右鎮撫使,周凜擔任指揮使兼掌衛事,掌管錦衣衛大權,這三人都是實打實的東宮嫡系,如此一來,錦衣衛的高層也盡數網羅在朱慈煊的旗下。

與此相配套的,左右鎮撫的職能也發生相應轉變,一改原先監控臣民,恫嚇百官為皇帝私人監獄的定位,避免錦衣衛再次成為權臣內鬥的工具,左鎮撫負責搜集情報,內外兼管,上下傳通,監視偵察。右鎮撫則要保護主上安危,為貼身侍衛,無論晝夜,隨時聽候調遣,不得擅離。

除周凜,王猛,邢康外,各百戶,總旗,共二十四人,都有權直接向太子密報,不必一級一級的向上通傳,情報的訊息分為紅,橙,藍,白四等,密件裝於竹筒裡,以蠟封存,外面短步裹好,飾以不同顏色,其中紅色為最高等,級別屬於絕密,只有太子一人可以翻閱,其他人不得私自檢視,違者當斬,當然,經過朱慈煊允許後也是可以的。

總之,改革的目的就是使職能更加明確,人員更加精練,效率更加快捷,結構也更加偏平化。

左為耳目,右為利爪,一左一右,再加上朱慈煊和周凜組成的大小中樞,如此,錦衣衛才會發揮出最大的效能。

朱慈煊改革方案倒也不麻煩,畢竟涉及的人員也不到千人,遠遠算不上大刀闊斧,僅僅一天,就理清了上下級的關係,東宮的那群班底也相繼到位,這對戰鬥力的快速形成至關重要。

當然,這麼做必然會觸動旁人的蛋糕,這也在他的預料當中,怨聲載道算不上,頗有微詞還是有的,特別是那些被罷免的錦衣衛高層,背地裡難免會吹陰風,朱慈煊也不去管他們,只要皇帝支援,他就會繼續下去,即便有朝一日情況突然有變,朱慈煊也會義無反顧的進行,只不過方式會稍稍改變一些。

總的來說一切還都好,誰叫朱慈煊頂著一個“天主賜福”的光環,走到哪都有人關注,這也是他事前沒想到的。

夜色降了下來,遙望夜空,星星點點,小風倒是吹得舒暢。

剛閒下來,朱慈煊沒什麼事,索性就去拜訪拜訪那位“皮教士”。

......

剛搭好的牛皮帳篷裡,氣氛倒是暖意融融。

對於朱慈煊的到訪,皮耶耳既意外又驚喜,趕緊迎了進來,小談幾句,便連連讚歎太子殿下年輕而且神采奕奕,為此,他特地翻箱倒櫃,找了一罐咖啡招待來客。

杯子裡“咕嘟咕嘟”冒著泡,朱慈煊抿了一口咖啡,苦絲絲的味道的確很醒腦,一直伸到牙根,這股勁兒確實好久沒嘗過了。

皮耶耳過幾天就要南下傳教,這是他在明朝駐地為數不多的停留時間,單獨和太子殿下會面,他深感榮幸。

“皮教士要南下?”得知訊息的朱慈煊放下杯子,有些驚奇的問道。

皮耶耳點點頭,一臉誠懇地道:“東籲國的南部還沒有受到福音,我要去試試,而且,在那裡說不定能聯絡到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朱慈煊想了想,可不是嗎,緬甸南部直接面臨廣袤的印度洋,這個時期,遊弋在印度洋上的葡萄牙人船隊還是比較多的。

“但願主會保佑我...”

說到這,皮耶耳突然無奈起來,擺了擺手,道:“你們的皇帝陛下再三催促,要我向天主教會請求援兵,我已經連續派了多名教徒返回歐洲,至今沒有回信,你們的皇帝和大臣都很著急。”

一路跟著永歷帝輾轉,皮耶耳很清楚明朝的處境,不僅不離不棄,還想著法的幫助大明翻身,也許,他就是那個年代信仰虔誠的基督徒,要不然也不會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翻越大洋到東方來傳教。

朱慈煊心道有回信才見鬼了,那些返回歐洲的教徒要麼葬身魚腹,要麼已經提前見了上帝,退一步講,即便求援信送到了天主教皇手裡,從歐洲搬救兵,也純屬痴心妄想了,現在不是中世紀,各國的宗教已經開始邁向了世俗化程序,天主教皇權威一落千丈,純屬一張漏洞斑斑的虎皮大旗,等再過一百年,拿破崙遠征義大利的時候,教皇輸得連底褲都不剩了,相比之下,從葡萄牙或者西班牙那裡租僱傭兵更實際些,不過,明朝手裡沒有足夠的銀子。

談來談去,要靠外界力量抵抗住吳三桂大軍,幾乎不可能,還得自己來。

“皮教士,祝賀你此番南下一切順利。”朱慈煊伸出了手,笑道。

皮耶耳鬱悶當中,總算露出了笑容,握手示意,他對這位謙遜而且聰明的明朝儲君倒頗有好感。

“皮教士,如果你找到了葡萄牙人的商隊,能否透過他們替大明購買一批軍火,火槍或者新式火炮,大概要一千杆和五十門。”朱慈煊緊接著說道,這個時機,到東方的早期殖民者,手裡都有武裝,販賣軍火也早就是家常便飯,甚至還有專業的僱傭軍。

皮耶耳點了點頭,他明白這個道理,明朝軍隊勢單力薄,人數上不佔優勢,有了這些火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現在的劣勢局面。

“當然,你也可以問問他們,有沒有和大明通商的意願?”

朱慈煊很正式的問道,這句話倒讓皮耶耳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