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太平洋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四章 黃金之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四章 黃金之城

沙廉,舊譯“錫裡安“,乃緬甸南部重要港市,位於仰光河左岸,在它的對面即為廣袤無垠的印度洋,向南走七百海里過馬六甲,即可到達太平洋,實為扼守兩洋的戰略要衝,也是西方殖民者通往遠東最重要的中轉站。

從阿瓦城乘船,沿伊洛瓦底江南下,只需三天三夜便可到達沙廉港,作為緬甸最古老的城鎮和出海口,這裡常年受江水衝擊,形成土壤肥沃的熱帶三角洲,如此天造地設的自然環境也使得沙廉成為東方一等一的深水良港,正因為這樣,自十七世紀以來,西方殖民者蜂擁至此,英國在這裡設立了東印度分公司,主營香料和棉花貿易,葡萄牙人的武裝據點就設在沙廉城周圍幾里外,虎視眈眈,西班牙人,荷蘭人的商船也常年在港灣裡遊弋,一時間,千帆競舸,旗幟飄揚,場面頗為壯觀。

然而,時下,“沙廉”這個詞,卻是一個大大的禁忌。

1613年,東籲與葡萄牙殖民者爆發了激烈交戰,緬王親率數萬大軍圍攻沙廉港,幾個月猛攻下來,逼得葡萄牙人不得不宣佈投降,此後的數十年裡,雙方多次交戰,最嚴重的一次,沙廉城毀人亡,一場超級大火把西方殖民者數十年心血燒的乾乾淨淨,據說,當時熔化的金水鋪滿了整個路面,凝固後足足有一寸厚,“沙廉”從此又有了“黃金之城”的別稱,也因此衰落,雖然過了近半個世紀,沙廉周圍仍舊有西方船隊的蹤影出沒,但屬於走私交易,見不得光。

陳先同的商幫曾經多次和葡萄牙人接觸過,期間也談成了幾筆交易,但最後基本都是告吹,東籲在沙廉周圍部署了重兵,對商旅的檢查格外嚴格,一經發現,往往賠的傾家蕩產,弄不好還會搭上性命,葡萄牙人可以乘船逃跑,而他們卻要遭殃了,所以一來二去,也沒賺到什麼錢,交易的念頭就此作罷。

見朱慈煊突然提到沙廉,陳先同還以太子殿下對那兒感興趣,所以,詳詳細細地將沙廉的現狀解釋了一番。

“這麼說沙廉現在還是‘封港’狀態?”朱慈煊的確有些稀奇,他雖然在東籲國落下腳來,那也是在緬甸中北部,對南部的情況不甚熟悉,戒赤烏之前也沒有告訴他這些。

“沙廉城現在破敝的很,幾年以前,鄙人曾經去過一趟,和紅毛鬼們談生意,聽他們說幾十年前,可沙廉城可富麗著呢,大街小巷都是佛郎機人蓋的紅頂房子,兩層的三層的磚樓比比皆是,街道上鋪的都是青石板,滿大街全是店鋪,紅毛黃毛綠毛的什麼人都有,看的眼都花了,那繁華的模樣,連現在緬都阿瓦都比不上。”陳先同說話沒個把門的,說起來喋喋不休,誇張的很,對他們商人來說,一旦有人聚積就會帶來莫大的商機,當然,他也是言過其實,根本沒見過,嘴上說說而已。

“沙廉港...佛郎機人.....”

朱慈煊卻想著想著出了神,前幾天皮耶耳南下傳教,他們討論過這個問題,並且帶去了通商的囑託,如果陳先同所言不錯的話,倒真可能碰上西方殖民者,這樣以來,和西方人做生意的設想並非痴人說夢。

再進一步講,如果沙廉重新開港,允許自由通商,藉助那裡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短時間內,沙廉港就可能重新復興起來,黃金之城有可能再次聳立。

朱慈煊要搞工業,搞改革,重整軍隊,沒有強大的財力是不行的,一旦沙廉重新開港,他需要的金錢可能滾滾而來,各種原材料和新技術也可能直接從海外舶來。

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的確什麼都有可能發生,而且,工業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經在遙遠的英格蘭燒了起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慈煊要借這一簇火,在東方發揚過大。

看著太子殿下怔怔出神的模樣,陳先同心裡奇怪嘴上卻不敢打擾,等了好一會兒,朱慈煊才慢慢清醒過來,沒接著說下去,把這件事壓到了心底。

不管怎麼說,現在提開港還不和適宜,西方殖民者到東方不光帶了金錢和船隻,還有子彈和屠刀,一個吳三桂已經讓他吃不消,更被說這些敵友難分的紅毛鬼了,所以這件事暫且先放一放。

比起和西方人做生意,朱慈煊還有更緊迫的要求交給陳先同。

“你這次北上打算帶多少人?”

太子殿下問話,陳先同只得老實回答。

“船幫,馬隊,護衛人員,加起來一共六七百人。”陳先同的勢力不小,靠他吃飯的人也不少。

“到了滇地之後,孤有一件事交給你,務必辦好。”朱慈煊說道。

“殿下儘管吩咐”陳先同豎起耳朵來聽。

朱慈煊緩緩說道:“北上期間,雲滇等地的匠戶你格外要留意,鐵匠也好,木匠也罷,甚至是泥瓦匠,但凡有一技之長的,都要盡力招攬,返途的時候,一併帶來。”

“把匠戶帶來?”陳先同差點沒喊出來,心裡自然疑竇叢生。

“記得,來的時候要喬裝打扮,把這些人混入商幫隊伍裡,不要被旁人發現。”沒理他,朱慈煊再一次囑咐道。

一連串的吩咐讓陳先同心裡塞滿了疑問,他們是北上購貨,又不是北上買人,太子殿下要這些人幹什麼?

陳嬌嬌也蹙著眉望向朱慈煊,一雙美目轉來轉去,自然是一樣的糊塗。

事實上,這些工匠,朱慈煊很需要,非常需要,他要靠大批的工匠建立工業基礎,沒這些熟練工人,一切無益於空中樓閣,連最基本的鍊鐵都很困難,更別說朱慈煊還想著修建一座新城池了。

所幸,交給陳先同的這項任務並不困難,明朝施行的是匠戶制度,這些人自打生下來,祖祖輩輩都要幹這一行,所以,匠人是身份是公開的,找到他們並不麻煩。

麻煩的是如何帶來?

朱慈煊開出了他的條件,“只要他們同意南下,每人給十兩銀錠,到達東籲後,再分五畝土地,如果有家眷一併南下者,按人丁頭目,一人發一頭牛犢,免徵賦稅三年。”

這個條件可謂優厚至極,陳先同瞠目結舌,眼珠眯了眯,更加摸不清太子殿下的心思了。

朱慈煊自不會解釋太多,一切招辦即可。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朱慈煊需要用這種方式壯大自己的實力。

吳三桂大軍攻佔雲南之後,儼然成為那裡的土皇帝,為了籠絡人心,他縱容部下,燒殺擄掠,大發戰爭財,數百萬雲滇百姓因此深受其害,激起了各民族的反對,一時間各地土司紛紛舉兵擁戴,明裡暗裡都在支援明朝軍隊,這些因素加在一起,都把普通百姓推向了朱慈煊的懷抱來。

他有信心透過這種方式招攬更多的人。

“陳先同”

“鄙人在”

“這一次北上出緬,不要走鐵壁關,孤為你指一條捷徑。”

朱慈煊最後的話,讓本就發呆發愣的陳先同再次迷惑起來。

————————————————————————

ps1:上一章有點漏誤,已經改正,問題不大,同時,歡迎大家指正,《太平洋》的成長需要我們同行。

ps2:有人問主角會不會一輩子窩在東南亞?成為酋長皇帝?哈哈,怎麼可能?簡介裡說的很明白了,“凡日月光華拂照之地,大明永不落....”,詳情請看本書的簡介及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