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0章 還我功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60章 還我功名

《風雷》

九州生氣持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只要眼睛不瞎,就都能看出這是一首誹謗朝廷,誹謗皇上的諷刺政治詩。

為民請命什麼的與之相比,簡直就是弱爆了。

方唐鏡這廝實在太能作了,這是要找死的節奏嗎?

前面兩句實則是倒裝句。

現在的社會太黑暗,路都看不清,這讓咱們這些千里馬怎麼跑得起來?

迷茫,悲哀,痛心疾首,嗚呼哀哉!

伯樂在哪裡?出路在哪裡?是誰造成了這一切?何至於此乎?

面對如此情況,非得有一場震動天下的狂風驟雨,霹靂雷霆式的大動作不足以滌盪整個社會。

在這裡,我奉勸朝廷袞袞諸公,奉勸至高無上的皇上,鼎故革新,中興大明。

最好能效仿太祖高皇帝那樣,重新創業,大開殺戒,人頭滾滾,不亦樂乎!

不論賢愚不肖,不論出身高低,唯才是舉,比如本人這樣的,那就對了。

總之呢,方唐鏡這首詩的意思就是說:

本人是個大大的人才,皇上若不給個功名,那就是大大的昏庸。

反正誰不給本大才子功名,本大才子就跟他扛上了!

而且這廝當真是狗膽包天,居然點名“天公”,天公是誰,不就指的是皇上麼?

所有人都駭然了,倒吸了一口冷氣,整條長街的氣溫都驟然下降了好多度。

所有人都覺得心頭哇涼哇涼……

方唐鏡身邊一下子就空了出來。

原本跟在他身邊的夢之隊六子搶後幾步,一副老子不認識這瘋子的樣子。

你要找死不要拉上我們好不好!

老兄,咱們只是求名,犯不著把命都搭進去吧?而且還是十分羞恥的墊背,君子不為也!

方唐鏡得意洋洋地把笑一擲,唰的一聲開啟摺扇扇來扇去,好不睥睨。

“大人,學生證據已經寫就,還請大人們稽核指點。”

咱就這麼的死豬不怕滾水燙了,你們怎麼辦吧?

事實上,方唐鏡並非腦殘,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此時大明總體還算是太平盛世,天子對於天下士子也極優容,並沒有出現因言治罪,文字獄這些後世令人聞之色變的東西。

雖然朝廷是由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當家,卻並沒有形成如後世東林黨,閹黨一般激烈的黨爭,對於犯過的官員一般也是貶謫了事,少有性命之憂的。整體環境對讀書人有利。

而且朝堂之上,也屢有諫臣上一些言辭激烈的話拿皇帝開涮,也並沒有性命之危,說明皇帝對於激烈的言辭是能容忍的。

加上此時天災不遠,自己做首把謗詩,說實在話,與天災的影響相比,在朝廷諸公眼裡,簡直是小兒科一般,大機率不會放在心上的。

正是有了這些考量,方唐鏡才敢大大方方地將這首詩寫出來,怕個毛線!

而且後世這首詩的的作者龔自珍寫這首詩的年代,政治環境比現在惡劣十倍百倍,也沒見有什麼事,為什麼此時自己就不敢拿出來了!

方唐鏡有持無恐,別人卻沒有他這麼樂觀。

本來松江府就是剛剛經歷了天災人禍,現在你方唐鏡又來這一出,還讓不讓好好過了?

稽核指點?我稽核你個大頭鬼,我指點你妹!

三位大人如坐針氈,不由得齊齊起立,抬頭仰望蒼天,久久不語。

士大夫講究“主辱臣死”,現在方唐鏡算不算是在侮辱朝廷,侮辱皇上?

若算是的話,是不是他們三人逼出來的?

這件事最麻煩的地方倒不是方唐鏡作了謗詩,而是沒法阻止這首詩的傳播。

不用腦子想也能知道,這首詩最多三天,一定會八百裡加急傳到天子案頭。

而這次“三司會審”的一切細節,也會隨著這首詩完完整整的傳到天子案頭。

伴君如伴虎,天子長居深宮,沒有人知道天子會有怎樣的反應!

總之換了他們自己,被人罵作昏君,必定會雷霆大怒,脾氣再好也是有限度的。

原本朝堂上個別大臣偶爾拿皇上刷刷聲望,皇上為了表示寬容大度,勉強捏著鼻子忍了。

現在倒好,連白丁也敢非議皇上了,這還怎麼忍?

地方官是幹什麼吃的?提學官是幹什麼吃的?都是吃屎長大的麼?怎麼就能讓人當著自己的面寫出這樣的詩來?

“兩位大人,要不要卑職把這賊子咔嚓了?”劉大侉子義憤填膺。

相比之下,劉大侉子責任就要小得太多,他一介武官,跟文事毫不沾邊,若真因為此事惹惱了皇上,兩位文官可能會丟官,他最多挨一頓不痛不癢的申斥。

此時劉大侉子當先發言,實是大大的狡詐。

之前還以三人中品階最高自居,轉眼就自稱“卑職”,而且話裡話外,都是以兩位文官的決斷馬首是瞻,分明就是把責任推得乾乾淨淨。

反正劉大侉子已經提議殺人了,在皇上和朝廷諸公那裡都能交待得過去,聽不聽就是你們文官的事情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當然,劉大侉子也是真心不敢再摻和方唐鏡的事情。

這傢伙太他瑪的敢作了!

現在小公爺他們已經完全摘出來了,就不必再真趟這灘子渾水了,水太深,自己堂堂三品指揮使都玩不起了,還是給文官們去玩吧!

兩位李大人對視一眼,唯有苦笑,誰若日後在自己面前說什麼武官全都是蠢貨之類的話,自己保管啐他一臉。

若是殺人管用,兩人早把方唐鏡碎屍萬段了!哪裡還輪得到你劉指揮使放什麼馬後炮!

兩人在這一瞬間,腦子裡電光流轉,至少想了四五十種解決的方案,卻沒有一種是行得通的。

到最後,兩人不得不承認,只有漂漂亮亮的審結了此事,才能挽回此事的影響。

若是方唐鏡輸了這場官司,那麼方唐鏡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罪人,名聲什麼的算是完了。

漢人文化素來以人品論文品,這也是聖人對於讀書人的三不朽要求:立德,立功,立言。

若無德,何來立功立言?

那麼方唐鏡寫的詩雖然還會流傳,影響力卻會小得太多,人們在看到這首詩的同時,便會冷冷一笑,一介無賴子所作,能有什麼好話!如此,便不至於翻起什麼浪花。

最典型的就是王莽了,此人在篡位之前做過多少好事,行過多少善政,數都數不過來,一旦倒塌,被定性為奸賊之後,他的所作所為沒有一件不是壞事,通通廢除。

以至於後世白居易在他的“放言.其三”中感慨地寫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若是方唐鏡贏了這場官司,那麼方唐鏡所寫的就成了一段佳話,一個懷才不遇的人才,在迷茫無依之際寫下謗詩,卻被兩位上官慧眼識英才,搶救了回來。

然後這個被拯救的人喜極而泣,還寫了一首感謝皇恩的詩,這件事也就算圓了過去!

而要審結此案,沒有別的法子,真的就只能用“春秋決獄”之法!

好在“春秋決獄”的形式也相當靈活,倒也讓兩位李大人有了諸多發揮的餘地!

李大宗師和李知府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兩人眼裡的堅毅。

方唐鏡讓兩人如此難堪,那麼就只能用前一種方式,狙擊方唐鏡,將之斬於馬下!

深吸了一口氣,李大宗師宣佈:

“既然有新的證據,那麼,便行‘春秋決獄’,審結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