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1章 春秋決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61章 春秋決獄

“春秋決獄”,並不是簡單的用《春秋》裡面的道理來判斷一個人的行為對錯。

而是根據一個人的“心”,來判斷一件事的對錯。

那麼在方唐鏡這件事情裡,若按方唐鏡所說的,他是見到對方穿戴行止樣樣違制,出於一個大明秀才維護朝廷體制的公義之心,這才憤然上前想糾拿此人見官。

而此人拒不伏法,於是兩方才動起手來。

若按照這種說法,毫無疑問方唐鏡有功無過,這與兩位文官的意思不符,因此便要另行想法子證明方唐鏡的心跡。

而要證明心跡,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看對方的文章,正所謂文由心生是也。

而且兩人之前也說過,要把這場審判辦成一場影響深遠的文會,開大明之先河。

既然是一場別開生面的文會。那就不適合於太過於嚴肅的律法訴訟。

否則滿堂都是大明律,大浩,欽定律法之類枯燥的法律用語,也太煞風景了。

並且事實已經證明,方唐鏡對於律法之熟悉,實是二人望塵莫及。

不說別的,就是前面說過的那幾本法律專著,誰耐煩去通讀考校。

做官是要享受生活的,不是皓首窮經地去鑽研學問的。

若是要鑽研學問,那費那麼大勁考功名幹嘛,這不是吃飽了撐的嗎?

於是兩人稍一商量,就決定出題考校方唐鏡。

讀書人嘛,做文章才是老本行,是大家做官的根本。

二人自認是兩榜進士出身,撇開官身不說,單單從讀書人的角度看,也要比秀才高了兩個大臺階。決計不可能在這方面輸給了方唐鏡。

是時候展示一下兩榜進士的實力了!

讓這狂悖的貨色知道什麼叫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兩人深深的知道,前面方唐鏡已經展現出了在詩詞,雜文,書法,律法上面的可怕天賦,因此選擇文體的時候便刻意地避開這些範疇。

兩人跟其他人一樣,決計不會相信這個世上有全才這種事情的。

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決不可能在每一個方面都出類拔萃。

方唐鏡已經展現了五個方面的過人天賦,那麼其他方面想必是其弱項了吧?

於是兩人就決定用最正統的,最無可挑剔的“八股文”來作為考題。

考校方唐鏡的“心”。

八股文這東西,最講考官主觀心境,最有利考官發揮。

所謂各緣入各法,你文章寫得再好,入不了我的法眼,隨便挑點刺打發了,你又能如何!

君不見,曠世之材如李太白者,不亦終身不仕乎?

與李白並稱一時的杜工部,不亦懷才不能展,屈才終身乎!

這才有了杜甫後來懷李白的《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汩羅。

看到沒,江湖套路多,文章憎命達,有冤屈又如何,不服又咋的,大不了學屈原投江。

自從以八股取士以來,不知有多少這樣的冤死鬼。

人們每每談起來,就是一大泡熱淚,時也命也,總之只能認命,怪不得別人。

很好,這就是光明正大的冤方唐鏡的機會!

“既然是‘春秋決獄’,讀書人便當以讀書人之法剖明心跡,吾與李知府商議,便出一道策論一道八股題目與汝作之,汝可願應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之所以要兩道題目,便是為了保險起見,萬一方唐鏡超常發揮,做出一篇好文章來,你讓兩位大人如何處置,所以還是要兩道才保險,總有一道玩死你。

況且兩道八股定心跡也不算多,童子試還要考三場呢!

方唐鏡心下一驚,他從未想過兩人會用八股文來作為“春秋決獄”的依據。

不為別的,因為時間已晚,不允許再進行長篇大論了。

然而想不到兩位李大人竟然反其道而行之,可見也是下了狠心拼了。

不得不說,兩人眼光還是極毒辣的,方唐鏡對於策論和八股文都確實是不行。

不是他不努力,實在是上一輩子沒怎麼鑽研過這些,僅僅是知道怎麼寫,也按照範文寫過兩三篇,不過是意思意思,瞭解一下而已。

而穿越過來之後,哪有一日得閒,雖然有心,卻根本沒有時間去認真鑽研八股文,這真真是自己短板中的短板。

不過這個時候,整條長街的人都伸長著脖子在看著,讀書人嘛,聽說要做文章,沒有不好奇心癢的,看向方唐鏡的眼睛都能冒出火來,恨不能以身代之!

在這種萬眾矚目的情形之下,方唐鏡若是敢說出半個不字,必然會被當個混進讀書人隊伍中的敗類被萬人唾罵!

深吸了一口氣,方唐鏡若無其事地回道:“大宗師有令,學生莫敢不從。”

很好,李知府與李大宗師相視一笑。

整個長街都靜了下來,人人摒息靜氣地等著第一道題目。

都是讀書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稱,分分鐘在衡量自己與場上那廝的水平。

李知府拈鬚一笑,很有一種佛祖拈花的高深,然後道出題目:

“孔門七十二賢,賢賢何德?雲臺二十八將,將將何功?”

狗官……爾敢!

這個題目一出,滿場都是倒吸冷氣的聲音。

所有人羨慕的眼光頓時就變成了同情。

太變態了!

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很多人都說不全好不好,還怎麼說他們有什麼本事!

什麼雲臺二十八將,這更他嬢的就是個坑.

歷史上,雲臺二十八將指漢光武帝劉秀麾下,幫助其恢復漢家江山,建立東漢政權的二十八員大將,因為漢明帝在洛陽南宮雲臺閣命人畫了他們的像供奉於雲臺,故而得名。

只是文人歷來鄙視武將,孔子七十二弟子都記不全,哪裡又會有閒功夫去記這些武夫的事蹟了?

這個題目是李知府的保險題,他知道方唐鏡記憶力出眾,孔子七十二弟子可能難不倒方唐鏡,因此特意加了這雲臺二十八將。

整整一百個人的生平,你方唐鏡不是博學過人,記憶力超群嗎?那麼請吧?

文武殊途,誰也不會想到李知府突然從武將這方面來著手,簡直讓人防不勝防。

這還是人做的題目嗎?簡直就是要命題。

這一剎那,人們看向方唐鏡的目光充滿了同情,憐憫,哀嘆,當然,也免不了個別幸災樂禍,當真是複雜無比。

李知府微笑不語,心頭大樂,敲山震虎之策看來是成了,現在的讀書人,應該知道我老李不是好拿捏的了吧?

這題目並非他首創,而是早有先例,所以任別人怎麼罵,也不能怪到他頭上。

這道題目,乃是輔政三朝的名臣李賢所出的題目。

景泰年間,李賢任浙江學政,在鄉試前微服私訪,所見者士林奢侈遊玩之風極盛,又遇到兩名書生不溫書而下棋,甚怪之,鄉試在即,這些人居然並不重視,豈不怪哉?

李賢上前問其緣故,於是便聽到了各種大言不慚,甚至有人說:

“複習個毛線啊,咱們上榜是絕對的!”

李賢大驚,難道這些人事先得到了考題,可是自己並還沒有出題呢!

“諸位為何如此篤定?”

“切!就李賢那水平,不是我吹啊,咱們江南士子隨他怎麼考都是必過的。”

李賢是河南人,這些人說的明顯就是看不起他這個北地讀書人。

李賢不忿道:“未必吧?”

眾人答曰:“除非他李賢能出一道含有一百個名人的怪題來刁難咱們,不然就算他翻破了書,也是無用的!”

還真是狂得沒邊了,李賢無名火起,後來鄉試就真的出了一道含有一百個名人的怪題。

結果當年浙江鄉試無一人能答全這道題目,竟至全軍覆滅,李賢一人不取,整個浙江學風為之一肅。

後來浙江的士子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愛他,就給他一百人的題;恨他,就給他一百人的題。

現在李知府出的就是這道愛恨交織的題目了。

方唐鏡聽到題目的時候,頓時心裡一驚,隨即深深地看向了蒼穹!

天啊,你怎麼能讓這狗官出這樣一道變態至此的題目呢?

莫非冥冥之中,真有“出來混,遲早要還”這種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