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6章 挖礦大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16章 挖礦大計

“封侯非我意,唯願海波平。”方唐鏡脫口而出。

“好詩,賢弟,怎的不做完呢?”三人又等了半晌,見方唐鏡並沒有進一步的興致,徐鵬舉便問道。

“縱使文章驚海內,紙上蒼生而已。”方唐鏡渭然長嘆道:“待他日,倭患平定,再續此詩!”

三人頓時肅然起敬,均覺得方唐鏡憂國憂民,實在是國士無雙。

他們哪裡知道方唐鏡剛剛吟出一句,隨即住口的原因是因為突然良心發現,決定還是留給以後的戚繼光吧。

“倭患自太祖時便有,賢弟有何良策一勞永逸?”

這個問題在朝野之間早有議論,各種各樣的真知灼見奇談怪論多不勝數,徐鵬舉自己就與人談論過無數次,但此時,他是真的想聽聽方唐鏡有何高論。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哪裡來的高論,其實答案一直擺在那裡,只不過朝廷不願意去做罷了。”方唐鏡苦笑。

“你是說犁庭掃穴?可那倭國乃是太祖定下的‘不徵之國’,朝廷也是不得已。”徐鵬舉也是苦笑,這話他自己都不怎麼信。

洪武二十八年,太祖皇帝也不知是怎麼想的,在《皇明祖訓》中宣佈將朝鮮,琉球,安南,倭國,真臘,暹羅,蘇門答刺等十五國列為“不徵之國”。

當然,太祖在祖訓裡這麼告誡子孫的:

四方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不自揣量,來犯我邊,則彼為不祥。彼即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犯,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之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正因為有了這“不徵之國”的祖訓,兼之倭國表面也足夠謙卑,常常“遣使歲貢”,因此朝廷上下,多數人還是不願發起對倭國的戰爭的。

當然,在朝廷上下也是認為倭國窮得響叮噹,咱們大明花費天量的軍費打將過去,勞民傷財又有何用?

“祖訓果然是個好東西。”方唐鏡微微一笑道:“兄長可曾聽說過成祖欲徵倭國趣事?”

《皇明祖訓》他就經常用來坑人,當然知道現在的祖宗成命對於大明官員來說,有用的時候就是個寶,無用的時候就是根草,連廁紙都不如。

“成祖皇帝曾經想過徵倭國?賢弟說來聽聽。”三人興致大起。

方唐鏡於是說起在《野獲拾遺》裡看到的一則趣事:

據說成祖時曾有意滅此朝食的,不過有大將聞此事,驚諫道:“倭人貧困如狗,男子僅三指布包襠,女子只一枕頭傳家,取之大虧,賠老本矣!”

成祖大驚,真有舉國如此之窮的?遂打消了徵倭之念頭。

當然,後來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證明了倭國並沒有如此窮困,但那時成祖覺得自己楊威四海,萬國來朝,武功蓋世,也不必再徵了。

三人哈哈大笑,恰好秀娘上來換菜,聽到方唐鏡說起這羞人趣事,滿臉通紅地輕輕啐了一口,又白了方唐鏡一眼,忙布上新鮮時蔬,逃也似的下去。

方唐鏡繼續他的話題道:

“實則這故事也說明了一個道理,滿朝文武皆以為倭國是判官討飯,窮鬼一個,花大代價打下來,實是得不償失。殊不知倭國境內有一大片銀山,足夠緩解我大明銀荒。”

大明銀子短缺,市面流通的銀子不足交納賦稅,這才有允許交實物抵稅賦的規定。

“倭國真有銀山?”徐鵬舉不是第一次聽到方唐鏡提起此事,但上一次也只以為方唐鏡是說笑,現在舊事重提,便知方唐鏡並非虛言。

“此事千真萬確,這在一些資深海商口中已不是什麼秘密。且礦藏之深之廣,據說足夠倭國五百年開採用之不盡。”方唐鏡給了一個肯定的答覆。

徐鵬舉三人渾身一震,腳下一滑,呯的一聲就摔到了桌子底下。

我……靠啊!

足夠五百年開採的礦藏?!

說是金山銀山都是輕的了吧?

“賢弟,過了啊,玩笑不帶這麼開的!”徐小公爺揉著腚爬了起來,苦笑著埋怨道:“若是倭國之內遍地銀子,哪裡還有倭寇打家劫掠?難道這些傢伙腦子都長到了狗身上麼?”

這句話實在是很有道理的樣子。

方唐鏡解釋道:“這就是倭寇橫行屢剿不絕的原因了,你們可知,現在的倭國,窮得就只剩下銀子了?”

窮得就只剩下銀子?

……這話怎麼聽起來怪怪的?

方唐鏡嘆道:

“此時的倭國,正值戰國時期,國內烽煙四起,各地大名領主相互攻略,連年爭戰之下,其國內物資極度匱乏。

而那些倭寇,實則是戰敗方的流浪武士居多,在國內混不下去,於是便侵我海邊,將燒殺搶掠所得再賣回國內,攫取暴利。

這等無本之買賣實在不要太好做,於是內地便有不法之徒與之沆瀣一氣,為禍沿海,這才是倭患屢禁不絕的本質原因。”

“可惡,該死!”徐鵬舉狠狠錘在座榻上,呯呯作響。

“從另一個角度看,此事對我朝也未必不是一個機會。”方唐鏡冷靜分析道:

“正因倭國戰亂連綿,倭人自己雖然知道銀礦,卻苦於四方攻伐,各方都不能騰出手來大規模開採,若是我王師一舉掃蕩,兄長想想,是不是人人發達,個個富貴流油?”

“理是這個理,可是,小小島國,不及我泱泱中華百中之一,真能有如此如此巨量銀礦?”

這就是大中華思想作怪了,總以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天地之中心,自帶主角光環,自己沒有的別人也未必就能有了。

“唉!兄長,你讓我說你什麼好呢,你可知,倭國內一兩白銀折銅錢幾何?”

“這個……八九百?”徐鵬舉一時倒是答不上來,大明官方價,一兩白銀折千文銅錢,倭國想必相差不大吧?

“都說了倭國銀多,物以稀為貴,銀多則賤,在倭國,白銀折銅錢只值五六百之間耳!”

“什麼?不可能的吧?”徐鵬舉三人皆是大驚,險些又再次被驚跌到地。

一海之隔,銀價相差如此之大,這讓人上哪說理去?

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銀子太多!

傷不起呀傷不起……

徐鵬舉小心翼翼地問道:“若是如此,咱們還做什麼生意,直接將一船船的銅錢拉過去換回翻倍的銀子,豈不發達了?”

方唐鏡毫不猶豫地否決了這種想法:“不妥,咱們大明本身不但缺銀,更缺銅,若是大量出口銅錢,國內勢必出現銅荒,乃至銅價暴漲,不但民生吃緊,朝廷亦會吃緊。”

“還是老老實實做生意了,唉……”徐鵬舉三人同聲嘆氣,做生意賺錢大家都是知道的,可一想到那一座座銀山,心裡就跟貓撓似的。

他妳妳的,山一樣的銀子啊,什麼時候才能搬空?這輩子怕是都搬不空吧?!

“做生意只是權宜之計,若是朝廷諸公知道小小倭國居然富得流油,絕不會顧忌什麼‘不徵之國’的祖訓,早晚會發大兵滅了此獠。”徐鵬舉自已安慰自己。

方唐鏡冷笑道:

“怕是很難,先不說朝廷被一群食古不化的諸公把持,現實地說,北虜橫行,牽扯住了我大明大部份賦稅和兵力。

遠赴海外來一場滅國之戰,不但要將咱們的家底掏空,還要先建一支龐大的水師才行。

這又是一筆極大開銷,不但要數年之消耗,且還要募兵操練,重建水寨無數船塢碼頭,諸事繁雜無比。

且兵兇戰危,誰又敢言必勝,以此時的兵制之爛,以朝廷諸公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偷安心思,自己無事就已經燒高香,哪裡敢開啟戰端!”

聽方唐鏡這一說,三人滾燙的心思頓時涼了半截。

“所以說呢,搬空倭國銀子的大計,還是得靠咱們自己……”

開什麼玩笑,倭國之後進行維新變革,靠的就是這些銀礦,自己既然來到裡,就絕無可能聽之任之,那是無論如何都要將之掏空的。

春申江如碧玉帶,兩岸青山鬱鬱蔥蔥,江面上忽然刮來一股東風,風帆飽滿,如同離弦之箭般向前疾馳……

“似賢弟這般文能安幫,武能定國的大才,只要那些考官們不是集體眼瞎,此去南京定能拔得頭籌,為兄敬你一杯,預祝……”徐鵬舉舉杯善頌,劉三老伍自然是附合,阿諛之詞如如同春江之水連綿不絕。

方唐鏡一一應了,連飲了三杯,放下酒杯正要說些什麼,忽然想起什麼,驚呼道:

“幸得兄長提醒,不然險些忘了大事。”

徐鵬舉有點懵,我提醒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