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7章 鄉試規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17章 鄉試規矩

八月的鄉試是秀才們邁入統治階級的第一關。

當然,鄉試,會試,殿試大三關裡,鄉試也是最殘酷,淘汰率最高的一關。

所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也。

正因這大三關如此重要,朝廷對之也格外重視,各項流程均實行了正規化和制度化。

因而也就不會再有小三關裡,大宗師大權獨攬,看誰不順眼就當場剝奪誰功名的特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鄉試亦稱為秋闈,會試則稱為春闈,闈這個字,指封閉的意思,意即隔絕內外。

主考官要在臨考前半個月入駐考場,斷絕一切與外界的聯絡,直到放榜之後才能解禁。

為示公平公正,主考官一般會從本省提學使或是提學副使中擇一人而任,副主考由京城派人。

而各房同考試官則由巡撫、布政使、按察使三司從全省各府縣教喻官中精選十人,到了考試時候分房閱卷,也是選中後立即起程進入考場,中途不得與任何外人接觸。

就連最低層的雜役進出貢院也有嚴格的規定。

現在連正副主考和各房同考官人選一律不明,便是想提前通關節都難找得到人。

在程式上考場條例,考場事務、出題的過程、評判的標準、甚至連張榜都有苛刻且嚴密的規定。

整個鄉試過程堪稱是一項極其複雜且精密的系統工程,從制度層面保證了相對的公平。

在這套嚴密的程式面前,沒有任何人敢說自己百分百能中舉。

有些同學以為搞定權力最大的主考官就能搞定一切,只能說這位同學太幼稚。

朝廷在設計這套制度的時候就想到了這一層,因而從一開始就直接制約了主考官的一家獨大。

首先是出題,這是主考官最大的權力和優勢,但考題是要到臨考時,由主考官和監考官同時翻書決定。

很多讓考生們恨不能殺人的考題就是這兩人你一句我一句截搭出來的,試問如此情形下,便是主考官也不能決定所有的考題吧?

然後是閱卷,這也是主考官生殺予奪的所在。

可各考生試卷都是要先經過糊名,謄錄和對讀三道嚴防死守的程式,然後才打亂交卷次序,隨緣分配到各房。

然後先由同考官負責閱卷,篩選出認為合格的候選試卷呈交到主考官手裡。

但十個同考官他們能做的也就如此了,他們只能決定自己本房的試卷。

想去看其他房試卷?這是不存在的,房外守著的士兵和監考官是不允許你亂入的。

如此一來,即便是某位手眼通天的考生通了關節,可誰又知道你的試卷在哪一房?

主考官能做的便是,在十位同考官呈上來的試卷中選擇是和否兩項。

這只能算是過二手,沒辦法大範圍篩選試卷。

當然,主考官有權主動到各房去搜卷,查漏補缺不使明珠蒙塵,把自己人的試卷揀出來,但這也只是理論上可行,實際上數千試卷,你一個人認真能看幾卷?太需要運氣了。

最後是閱卷完畢,取中足額人數後排定試卷名次,主考官需當著副考主考、同考官、提調官、監考官等眾人的面,在大堂上公開排定。

千夫所指之下,想靠通關節取得好名次的難度係數呈幾乎級上升。

總之,設計這套考試的指導思想就是有罪推論,使得各個考官之間互相牽制的,間中還夾雜著不可控的隨機因素,先把所有人都當賊來防就對了,絕對不是後世那些考試能比的。

這套精密複雜的制度是從大明才有的,太祖大抵也看出了人情因素是沒法根本杜絕的,所以乾脆讓人把考試制度設計得複雜到沒朋友的地步,也就是沒人能完全掌握的地步。

如此一來,除非真有人能將正副主考官、同考官、監考官等所有考官全都打通,且能同時不走漏任何風聲,那就沒辦法了,非中不可了!

否則......就是打通某些關節,中舉的機率也一樣跟投色子差不多。

在現實中,沒有人能做得到非中不可,能打通一半的關節,已經超級強者了。

按理說這套制度已經是相對公平了,可這個世界從來不公平,處處都是利害關係。

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蛇有蛇路有道,歷次科考都是作弊的高潮。

當然,手法雖然千變萬化,仍是萬變不離其宗。

有本事有門路的當然直接從考官、監考官等處下手,想辦法弄到考題,影響閱卷判卷等等。

次一等的便買通雜役軍士人等,內外交通訊息,甚至找默默無聞卻有實力槍手代考也是個好辦法。

沒有門路的就只能發奮圖強,夾帶小抄這等不入流的招數了。

沒辦法,這在個決定命運的埠,是個人都會絞盡腦汁的,這次鄉試,保守估計應試的士子也在五六千人上下,但錄取的名額就只有區區不到百人,可見其競爭之激烈、淘汰之殘酷。

因而也是怪不得參考士子八仙過海,不論是在學識還是金錢人脈上各展神通,有一分能量就發十二分的光啊!

所以方唐鏡才會在徐鵬舉說了一句“…只要那些考官不是集體眼瞎…”的時候,陡然想起了一件事情。

此時正是同考官即將選定的時間點,自己出發的時候竟然忘記了這一層,好在才出松江府半日行程,亡羊補牢,猶不為晚。

自己雖然不能搞定十位同考官,可好歹松江府的教喻還是能搞定的。

按規矩來,每府至少要有一位同考官,所以搞定本府教喻也就是多出了十分之一的機會。

方唐鏡立即手書一封書信交給伍捕頭:

“老伍,辛苦你一趟,將這封信以最快速度交到汪公子手裡,讓他務必立即去辦,同時告訴她,就說她輸給我的一萬兩銀子就算是這件事的報酬。”

老伍很少見公子如此鄭重,知道事情緊急,連忙答應一聲,揣了信下船便走。

旁邊的徐鵬舉和劉三隻以為方唐鏡是答應了幫忙劉大侉子的事,見方唐鏡如此火急火燎,心下感動不已,而且還自掏腰包,一萬兩銀子扔出去眼都不多眨一下,均覺得方唐鏡對待朋友果然是沒得說,實在夠義氣,孟嘗再世也不過如此了也。

其實方唐鏡是記得這次鄉試題目的,也刷過了無數遍,可因為對蝴蝶效應的擔憂,方唐鏡深怕科舉的題目亦因此而改動,所以凡是一切能增加成功率的事情都不會放過。

六千名士子爭奪一百名額,也就是百分之一點六的中舉機會,而搞定一名同考官,理論上就多出了百分之十的機會,也就是有了百分之十一點六的機會,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雖然方唐鏡自認為就憑自己的真才實學也能高中,也並不怕自己的試卷入不了同考官和主考官的法眼,但方唐鏡一直以來都有一種深深的危機感,從自己穿越以來就不曾放下過。

事實上經過李大宗師的事情之後,方唐鏡已經能確定,這次鄉試,就是李大宗師狙擊自己的最佳時機,天時地利人和,全都在李大宗師一邊,換了自己也沒理由會放過宿敵。

所以方唐鏡必須未雨綢繆,早做安排,這次叫老伍走這一趟只能算是再添一層保險,真正的局早已設下,就在考場上才能見分曉的了。

這也是為什麼方唐鏡直到臨考前二十天才會趕赴南京的原因了,若是早早到了南京,自己必然成為李大宗師及其勢力集火的物件。

有徐鵬舉同行,也算是路上有了護身符,不然若是由西廠護送,影響總是不好的。

這次南京赴考對方唐鏡來說,與隻身入龍潭虎穴一般無二,搞不好骨頭渣子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