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625章 宰相之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25章 宰相之才

王老學士思前慮後,胡子生生扯下了六七根。

最後還是覺得,能寫出如此文章的人才,從一方水土踏踏實實地做起更能造福百姓,更何況既然前面有李賢的先例,若是此子真有經天偉地之材,焉知朝廷不會為他大大破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很好!

此子此時已經有了六個“圈”,八個圈是進入前十的標準,給他一個“叉”太過份,那麼,給一個四等的“直”剛剛好。

也就是說,有了這個“直”,就能直接拉低他的評價,評定的時候就只能落入中等,這樣一來,選官的時候大抵就不會留京,而是外放一個地方官了。

有了定論之後,王老學士欣慰地挼了挼花白的鬍鬚,不虛此行,不虛此行!

自己終於為國家選出了一位國之大才,宰相之才。

想到這裡,王老學士不由老臉笑成了菊花,提起毛筆,飽蘸了濃墨,搖頭晃腦碎碎念道:

“猛將必發於卒伍,宰相必起於州牧!就是他了!”

這當然是給自己的行為尋找一個合適的理由,但言者無心,聽者卻是有意。

萬首輔就是“恰好”聽到老學士這話的人。

萬首輔對於宰相這個詞相當的敏感,身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禮絕百僚的他,實際上一直戰戰兢兢,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時候要提防著有人把自己趕下臺。

遠的不說,劉珝這廝就讓人忍無可忍,這不,眼前之事就讓自己丟了一個大臉。

現在突然聽到王老學士說什麼“宰相”,自然就當成了是對自己的諷刺。

心下頓時大怒,你一個區區從五品的侍講學士,一個來打醬油的老家夥,竟然不知天高地厚,譏諷上官!

萬首輔於是開玩笑地說道:

“王大人,何故沉吟至今卻又如此高興?莫非認得此文是何人所作,準備賣一‘圈’乎?”

這話雖是玩笑,卻是十分誅心,暗諷王老學士準備私相授受給自己人畫圈。

最惡毒的還是那一個“賣”字,直接就先行定性了!

他這話也有三分威壓,在六部堂官身上丟出去的臉,在這小官身上勉強找回點心理平衡。

王老學士此時筆尖只差一根頭發絲便要沾到試卷,聞言不由停了下來。

王老學士放下筆,鄭重地對著萬首輔拱手行了一禮,然後說道:

“閣老,下官準備評定一個‘直’的……”

眾人紛紛惻目,無不鄙夷。

也不看看你都黃土埋到脖子的人了,此時再來巴結萬安,不嫌遲了麼?

早幾十年都幹嘛去了?

晚節不保,何必呢?

萬首輔心道果然,這小官怕了!不由微笑點頭道:“王大人言之有理,吾心有戚戚焉。”

王老學士臉皮抽搐了幾下,無奈地把被打斷的話說完道:

“但聽了閣老之前這麼一說,下官卻是不得不另行選擇了,甚是遺憾!”

王老學士此時若還是給一個“直”,傳將出去的話,不明真相的人定然會認為自己是在阿諛萬首輔,這個臉認真丟不起啊!

為官三十多年都沒有捧過權貴的臭腳,就這要堅持過來了,老都老了,一生只剩一個“名”,現在更是要愛惜名節,豈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王老學士這會顧忌的不是做不做官,更不是還能不能升官。

他顧忌的是自己的身後事,朝廷會不會贈給自己諡號這等美事就不要想了,但是後人給自己寫的墓誌銘那是萬萬不能有一個字汙點的。

王老學士當真的遺憾得不得了,既不能給“叉”,又不能給“直”,給“點”或者“尖”就完全失去了意義。

因為若是給“點”或“尖”,那就是上等了,日後選官,鐵鐵選為京官,與自己推這位人才到地方的想法相去甚遠。

既然如此,若再給次等,豈不是耽誤了人家,遠不如進翰林院來得前途遠大。

王老學士唉聲嘆氣,苦著臉畫了一個“圈”。

眾人原來聽到他說不得不另行選擇,還以為老人家怕了,又見他一張臉如同吃了黃蓮一般,便以為此老定會被逼選“叉”。

王老學士的“圈圈”一出,眾人皆驚。

此老自反而縮,老而彌堅,竟是直接給了一個“圈”!

眾人不由得對王老學士刮目相看。

他們都是位極人臣的人,有著各自的利益圈子和盤根錯節的關系網,勢力未必就弱於萬安,自然不會太在乎萬首輔的威壓,可王老學士不同啊!

要知道,王老學士雖是侍講學士,名頭好聽,可實際才區區從五品而已,與權傾天下的萬首輔差了何止十八條街,頂著如山的重壓,這可不是正常人能做到的。

但他就是做到了,官雖小,骨頭卻是夠硬,可見此老也是豁出去,夠拼。

萬首輔臉皮抽搐,現在連這小小的侍講學士都敢不聽話了麼?

深吸了一口氣,萬首輔正要開口,突聽一直冷眼旁觀的懷恩公公說道:

“你們外臣都看完了吧?現在也該輪到我司禮監過目了吧?”

懷恩公公說話的時機剛剛好,萬首輔其實也沒有什麼理由發作,只不過太過尷尬下不來臺罷了,聽懷恩公公這麼一說,自然就坡下驢,不再作聲,心裡想著再找機會收拾這老家夥。

懷恩公公自然知道這篇文章是方唐鏡所作,但也仍是十分糾結到底該不該給“圈”。

方唐鏡與汪直與萬貴妃與皇帝的關係,懷恩公公自然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

他也是唯一一個能超脫這些亂七八糟的關係考慮問題的人。

他考慮的是大明的江山社稷。

皇帝和萬貴妃就算生氣,也不會拿他怎樣,最多說上兩句,懷恩是不放在心上的的。

方唐鏡最大的問題不在於生財有道,而是懷恩從他的鄉會試和平時的文章中就已經看出,此子有自己的一套治國理念。

且這套治國理念與現行的制度格格不入,兩者孰輕孰重,現在還看不出來。

也就是說,若方唐鏡他日入閣,絕對會推行他自己的治國理念的。

懷恩公公最擔心的,就是方唐鏡會不會又是一個范仲淹王安石?

這不是方唐鏡的理念好不好能決定的,還要皇帝配合才成,范仲淹和王安石之所以失敗,究其根本還是皇帝沒能力挺到底!

以今上的性格,這種事情十有八九會發生的。

大明此時積弊雖多,卻也沒到積重難返的地步,此時改革正當其時。

可改革卻不是一件易事,搞不好大明就要被玩壞。

所以懷恩公公此時想的是,要不要先壓一壓這小子的勢頭,讓他多磨鍊幾年再說。

年輕氣盛真的很容易衝動,近來京城不是流行一句話麼?衝動是魔鬼!

老成謀國才是王道。

要不然為何聖人會諄諄導致後人:“治大國如烹小鮮”?

懷恩公公知道,方唐鏡的文章若進了前十,狀元不一定,但一個三鼎甲是絕對跑不掉的。

要知道,狀元一進入翰林院就是授修撰,從六品官身,榜眼探花授編修,正七品官身。

不要以為正七品從六品很低,要看職位,修撰再往上就是侍講、侍讀,然後就是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再然後掌院學士,入閣,起步就比別人高得多。

再加上方唐鏡與汪芷萬娘娘成化皇帝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入閣比別人快上無數倍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懷恩甚至懷疑自己會看到一個三十多歲的閣老!

大明朝政落入方唐鏡之手是遲早的事。

也不知是福是禍啊!

最最重要的是,方唐鏡實在是年輕得有些過份,就算是熬資歷也熬死了前面的人。

自己能擋得了多久?

更何況撇開那些平倭策,練兵說,經濟戰,矛盾說這些暫時看不出成效的,最起碼實踐已證明了蛋糕說……很能生財,且國家官民皆得其利!

懷恩公公拿起文章看了又看,放下又拿起,相當頭痛。

懷恩公公甚至想拿一個銅板出來拋正反,看天意如何?

這篇文章此時是一叉一尖一點七圈,能不能入圍前十?

只看懷恩公公這最後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