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628章 資治通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28章 資治通鑑

用力過猛!

用力過猛也!

朕不是自虐狂!

成化皇帝心中又驚又怒,後悔不已,沒事玩什麼納諫呢?

這下玩脫了,不但考生信以為真,連改卷的這些老官僚也信以為真,以為成化皇帝真心想做一位“中興之主”,盡揀些難聽的打圈,這就造成了全是一邊倒的激烈批評。

問題是批評就批評吧,還盡寫一些譁眾取寵,一聽就不是正常人能做得出來的德行。

成化皇帝真真有一種撿起一塊石頭,朝著天上奮力一扔,口裡大叫著“奮發努力”,結果石子落下,正正砸中頭頂的感覺。

做人難,做皇帝更難,做個正常點的皇帝更是難上加難——朕太難了!

此時此刻,成化皇帝對於考生的觀感從期待到失望再到憤怒再再到逆反,已經從一腔熱情化為了冰冷的寒流。

他已經準備要開文字獄了,徹底徹查這些試卷裡的謬誤,都有哪些無君無父之語,不狠狠地整頓一番這些狂生,以後天下讀書人以此為例,不定還會說出多難聽的話呢!

大家都是要臉的,你不給我臉朕也不必給你們臉,這很公平!

成化皇帝怒火熊熊,抓起桌上的九龍白玉杯猛地摔在地上,“呯”的一聲摔得粉碎!

滿殿的小太監都驚得縮成了一團,生恐喘氣大了一些被遷怒到自己頭上。

梁公公低著頭,看不出什麼表情,又抽出一張試卷開始朗誦起來。

作為皇帝肚子裡的蛔蟲,梁公公不用看就能準確地掌握成化皇帝此時的心情,二十多年的陪伴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的,用民間的話說就是“你一撅腚我就知道你會拉什麼耙耙”!

嗯,火侯差不多了,該方唐鏡這份試卷出場了!

“欲求治國之道,必先明……明……明……”

梁公公讀到這裡已經驚慌失措,口蠕蠕而不敢言,渾身一陣篩糠,雙手猛地一陣顫抖,手裡的試卷就“吧嗒”一聲掉到了地上。

成化皇帝怒道:“何事驚慌至此?”

梁公公滿面惶恐地跪伏到地上,顫巍巍地說道:“皇爺,奴婢……奴婢不敢再念,都是些大不敬之語啊,皇爺,咱們別聽了,隨便點出兩個狀元算了。”

成化皇帝更怒道:“混賬東西,狀元豈可點兩個!上面寫些什麼混賬話,給朕一個字一個字念出來……”

梁公公流淚道:“我的皇爺,不可啊,此文字字如刀,氣壞了龍體可怎生是好,不如眼不見為淨,順了他們的意也就是了!”

“連你也怕了!”成化皇帝頭頂幾乎冒煙,厲聲道:“朕偏要見識見識什麼叫做字字如刀,念!”

梁公公幾乎癱倒在地,卻“不得不”哆嗦著揀起試卷,顫抖著聲音念道:

“欲求治國之道,必先明亡國之道!”

成化皇帝倒吸了一口冷氣,什麼叫“先明亡國之道”?這是要咒朕亡國麼?

自古以來,哪有學習亡國之道的!

寫這篇文章的人是什麼心思?

但這話似乎也有些道理。

只是這話太犯忌諱了,“亡國之道”這樣的詞是不應該出現在殿試試卷裡的。

這一點,曾經的內書房學霸梁芳梁公公十分清楚。

這是龍之逆鱗,觸之則怒,必受其重也!

這裡就不得不談一談內書房制度了。

內書房的設立,還要從太祖高皇帝重組中書省,廢除丞相制,大權獨攬,以乾綱獨斷的大氣魄治理天下的時候談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廢除丞相制,皇帝當然把全天下的決斷權就抓在了手裡。

太祖想來,自己這般英明神武,連韃子都被打得哭爹叫娘,天下還有什麼事可以難得倒?

在朕的治理下,天下大治不遠也!

為了理想,他獨自一人面對六部三寺海量的事務時,義無反顧地玩了老命地瘋狂工作。

太袓皇帝有多工作狂?據史書記載,他早上三時不到就要起床工作,晚上九時才罷政,中間是不間斷的,午休也是沒有的,除去吃飯睡覺解決個人生活問題,基本就泡在案牘文山之中,每天接見大臣,討論政務就是他的休息時間。

後世的九九六零零七在他面前簡直是弱爆。

有人排了一個歷代皇帝勤奮榜,前十名裡,老朱一家就上榜了三位(洪武帝朱元璋,弘治帝朱祐樘,崇禎帝朱由檢),且老朱太祖榮膺榜首,數十年如一日,從未懈怠,難能可貴。

但太祖有個不太好的習慣,喜歡以已度人,總認為自己可以連軸轉,別人應該也行,所以在他的強硬壓制下,百官也都跟著連軸轉。

眾人自然是叫苦不迭,加之太祖時期放假少得可憐(一年三天休沐),年薪更是少得可憐(縣令年薪糧八十石,有一半用貶值極快的寶鈔充數。),還不可以賺外快(貪汙五十兩剝皮),如此高強度下,自然有人吐糟,一名叫錢宰的官員作詩:

“四鼓咚咚起著衣,五更朝罷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

太祖得知大怒,作詩一首呵斥之: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家翁,日高丈午猶擁被。”

雖然已經很瘋狂了,但太祖畢竟是人不是鐵,也漸有力不從心之感。

但要讓太祖放權,那是不可能的!

於是便需要將一些基礎性的工作分擔出去。

比如讀奏摺,整理文案,統計分類等等瑣碎的工作。

沒有任何根基的太監自然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於是太祖就開始把一些瑣碎的政務分派給身邊的太監。

不過太監的文化素質普遍很低,文盲半文盲佔了大多數,識文斷字的太少。

太祖時期也就只能將就著用用。

到了永樂年間,成祖朱棣吸取了太祖的經驗,有意識地主動培養小太監學習文化。

於是,在成祖的安排下,翰林院開始定期派人進宮教導這些小太監學習。

而到了宣德時期,宣宗朱瞻基十分乾脆地將這種規則定為制度,於是宣德元年七月,內書房正式宣佈成立。

《明史》記載:

“改刑部主事劉翀為翰林修撰,專授小內史書,這內史年十歲上下者二三百人讀書其中。其後大學士陳山亦專其職,遂定翰林官四人教習以為常。自此內宦如通文墨。”

小太監們學習的東西除了正常學堂所必修的四書五經之外,還要研習《忠鑑錄》等警示類課程,主要是太監中的一些正反案例。

另外一項重中之重就是學習“判仿”,對具體事務進行模擬處理,為以後履行“批紅業務”做準備。

這就是後來的硬性規定“非內書房高材生不得入司禮監”的由來了。

而且小太監們學成之後的畢業試也與科考相似,除了業師考試之外,還要面臨皇帝的最終殿試。

由皇帝出題,過關者便是太監界的進士了,可進入二十四衙門作為儲備幹部。

當然,最好的選擇無疑地分配到東官侍讀和司禮監文書一類,前者是日後的天子近臣,後者也有很大機率升任為秉筆太監。

次一等的就是御馬監這樣的實權衙門,也是天子近臣,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那一類,比如梁芳公公就是個中的翹楚,在御馬監為皇帝的吃喝玩樂做出了傑出貢獻,獲得了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懷恩公公的地位。

作為皇帝最親近的身邊人,梁芳自然知道皇帝最忌諱什麼。

亡國之道,這樣的詞若是平常時也還罷了,可現在的成化皇帝已是怒不可遏,正是最為敏感多疑的時候,一點點不對路就能聯絡到諸多負面意思上去,正所謂疑心生暗鬼是也!

成化皇帝的反應完全被梁芳帶進了坑裡,確實是殺人的心都有了。

這尼瑪確實如梁芳所說,字字如刀啊!

很好,朕先給你一刀!

深吸了一口氣,成化皇帝反而鎮定了下來……

亡國之道麼?開頭便如此犀利,很好,朕倒想看看後面還有些什麼大逆不道之語。

“繼續,不要停!”

成化皇帝的聲音出奇地平靜!

這當然是暴風雨前的寧靜。

可梁芳心裡還是失望得一弊,不是應該拖出去打死的嗎?

梁芳千算萬算,卻還是忽略了一點。

那就是帝王學習的教材和他們太監學習的教材是不同的。

成化皇帝還是太子時,教材裡份量最重的科目便是《資治通鑑》。

何為“資治通鑑”?

宋神宗給出的定義是:“資於往事,有鑑於治道”!

《資治通鑑》可不就是專為皇帝講解亡國之道,以史為鑑的麼?

因此,方唐鏡這一句“欲求治國之道,必先明亡國之道”,實在是與“資治通鑑”的意思有異曲同工之妙,不由勾起了成化皇帝的一些過往記憶。

成化皇帝為太子時,除了東劉先生(劉珝)外,還有一位王侍讀,專為其講解《資治通鑑》,兩人關係十分親厚,可惜這位王侍讀並沒有等到他登基,就已一病西去。

一念及此,成化皇帝不由心中一軟,且先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