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抗日之小兵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二百四十七章節——關麟徵(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二百四十七章節——關麟徵(中

胡剛無法忘記,關將軍在那平行時空,帶著手手下的官兵,為國家的國門所流下的血。將軍征戰一生,不管結果如何,無法否認,八年抗戰中,大無畏的精神。所以,在前往十五集團軍司令部的路上,胡剛再次把精神集中在對將軍故事的回憶中——

關麟徵在黃埔軍校畢業後,即參加黃埔學生軍東征,討伐盤踞東江的軍閥陳炯明。當時學生軍東征隊伍由兩個團組成,他被分配在何應欽任團長的軍校教導第一團二營五連二排任少尉排長,二營營長是劉峙。

195年月開始東征,斯時正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負責學生軍政治思想工作,鼓舞學生軍英勇殺敵。關麟徵軍事生涯的第一仗就是進攻淡水。

淡水是進入東江地區的一個重鎮,陳炯明派了一個旅的兵力依恃城牆和工事死守,阻止東徵軍前進。月15日拂曉,教導一團發起進攻,嘹亮的衝鋒號一響,關麟徵率領全排戰士繼敢死隊之後用竹梯爬上城牆,開啟城門,不到半小時,二營全部衝入城內。初出茅廬的關麟徵,就這樣取得了第一仗的勝利。

接著陳炯明派洪兆麟反攻淡水,二營奉令出城迎敵,關麟徵排任尖兵,在淡水城外的白莽花與敵人遭遇,經過激烈戰鬥佔領了一個山頭。激戰中,他的左膝蓋骨受傷。

關麟徵受傷後被送到廣州公立醫院治療,醫生根據他的傷情,要把他的左腿鋸掉,這對一個只有0多歲的青年軍人來說,真是晴空霹靂,等於宣判了死刑。這時,適逢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來醫院探望受傷官兵,他把自己的情況向黨代表彙報,廖仲愷極力反對截肢,並與醫生商量研究,要求精心治療,這樣才保住了左腿。以後每當他回憶往事時,對廖仲愷先生總是感激不已。

195年末至196年初,關麟徵先後任黃埔軍校學生總隊總隊長嚴重的中尉副官、第四期入伍生團上尉連長、學生隊隊長等職。他在軍校教育長鄧演達、總隊長嚴重的領導下工作。

鄧演達和嚴重是關麟徵在黃埔軍校中最敬重的老師,他們淵博的軍事知識、精湛的戰略戰術理論、嚴謹的工作作風、剛直不阿的思想品德,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對關麟徵以後的成長起了很大作用。當時他也參加了孫文主義學會。

196年國民黨建立憲兵團,杭毅為第一任憲兵團團長,關麟徵任憲兵團三營少校營長,隨軍北伐。部隊抵達南昌時,杭毅先赴南京受訓,他代理憲兵團長。當時憲兵打死了南昌總工會的陳贊賢,三月十八日在南昌發生了血衣遊行,當時任南昌公安局長的朱德乘機繳了憲兵團的槍,趕走了關麟徵。

197年他到南京,調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直屬補充第七團團長。第二年正好碰上蔣介石第一次下野,關去拜訪蔣,蔣竟揮動拳頭,憤怒說:「告訴你們同學,何應欽反叛了我,他媽的X,你們去當土匪,我當土匪頭子。」關立即聯絡黃埔同學迎蔣復職,這就奠定了他在蔣心中的地位。

蔣介石下野之後,何應欽立即將總司令部之直屬補充團全部撤消,士兵一律撥歸東路軍所轄各軍師。所有官佐,除少數下級幹部留用,其餘完全遣散。

被遣散之軍官,全系黃埔各期同學,流離失所,生活無著,大敵當前,竟藏弓烹狗,其慘狀與陳誠於抗戰勝利後之裁編部隊如出一轍,只有久暫與大小之分而已。

到蔣公復出數個月,失業者即又被用。關麟徵也是被裁之一,關麟徵於被裁之後,交卸團長,孤家寡人一個,中心憤憤。同學中多有欲走極端,做拖槍桿子上山造反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經二期同學李煥芝(湖南人)介紹,與一個江北寡婦相識。這寡婦在年齡上可作他的媽媽,據說是革命先烈鄧X的遺孀。高頭大馬,有錢有勢,粗豪有丈夫氣。說她先夫有數千舊部,散處在蘇北一帶,她願支援關麟徵,號召此數千人編成隊伍。但她的另一目的,便是要關麟徵能與她「公私兼顧」,除了收編這支隊伍之外,還要把她也「收編」過來。

這事關麟徵沒有答應。收編鄧X舊部的事尚無結果,蔣公已由日返國復職。他將此事報告蔣公,蔣公認為這種土匪部隊不能要,即派他任警衛第二團團。

面對名利不動心,還是在困境中。胡剛回憶到這裡裡,自問“我能做到嗎?難,真的很難,對於我來說,只要能生存下來,不會介意手段。重要的是有發展的條件,就不會放過,不會去講麼良心道德。亂世裡手中得有槍,和平時手中得有錢,這是同樣的道理。”

所以回憶到這裡,胡剛很是不理解“蔣公當時所做的事,不少是出格的,關將軍怎麼對校長就這樣忠呢?以年輕有為的將軍,就是忠於校長,也可以先求得好生活環境啊!又不是真的背叛。等蔣公復職時再投奔是不遲的。投給一時的當政者,同時暗中對蔣公說明就好。有麼大不了的呢?

可能是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吧!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看事情的面不同。理清這樣的觀點,胡剛發現,離十五集團軍的司令部,沒有多遠了,可是心還無法平靜下來。怎麼辦?

時間上還有,就繼續回憶將軍的故事,以人為鏡,是可以學到很多的。當前自己,因為湘北之戰的一點私心,讓守備師與兄弟部隊,都增加了損失,得從先輩身上學點經驗。

多了幾十年的知識,在現實中的用處,就是有那麼點先知,說到其它的,在打亂歷史腳步的情況下,還真是二眼一摸黑,能不去認真學點嗎?少份輕狂。多份穩重,才能少犯錯。兄弟的命,不能因為錯誤而損失。那不是男子漢所為。有錯誤是一定要改的。

有著錯誤明白還不改,那還叫男人麼?如是這樣更不能稱為軍人,得不到進步的軍人,是難以走在悍衛國家國防的長城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