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黑暗課堂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摩爾定律和移動通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章 摩爾定律和移動通訊

龍小光解釋了一番說道:“摩爾定律在我們那邊世界很有指導意義——大意是,當價格不變時,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換個說法就是——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效能,將每隔18-4個月翻一倍以上。雖然,不能說摩爾定律一直生效,但按照我們現在的技術水平,全力發展半導體行業,至少未來0年還沒摸到瓶頸。即使0年後,摩爾定律逐漸失效,實際上,僅僅是工藝進步越來越難,並不代表半導體產業不能在進一步。”

“至於,國產化的問題,已經得到一部分解決。我簡化了XARM晶片設計,一顆晶片上整合10萬電晶體……這個晶片暫時命名為鳳巢1晶片!這顆晶片,可以替代高階晶片,作為無人機的控制晶片。當然了,鳳巢1晶片不僅僅用於無人機,而是一顆通用晶片,以此為基礎開發手機、電腦、伺服器、遊戲機都是可以的。一種設計,多種用途,批量生產這一種晶片,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等到第一代晶片量產,並且,開發了大量市場上受歡迎的產品,即可實現,用市場的利潤,熬支援研發的投入。”

“移動通訊基站,我也有幾個方案,分別是第一代移動通訊基站標準,僅用於行動電話,並不能服務無人機等等高階的應用。一開始可以先推出第一代基站,因為,第一代基站已經可以量產,用第一代基站來發展移動通訊市場。之後,逐步換上能支援軍事,可以操作無人機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通訊。”

隨著龍小光匯報工作完成後,一號首長提問說道:“對積體電路我也是稍有瞭解,美國目前掌握的微米工藝製程的半導體芯片,最多也不過整合了萬電晶體,當前,我們國家積體電路的製程還停留在5微米工藝,10萬電晶體的晶片,真的能靠5微米的工藝造出來?”

“這個,首長!”龍小光狡猾的說道,“一顆晶片,又不是被規定,非要採用單核心。鳳巢1晶片,不是單核心,而是多核心。單核僅整合1萬多顆電晶體,但是……8核心整合10萬電晶體完全沒問題!”

“多核心?”一號首長說道。

“原本,這是摩爾定律逐漸失效,單位面積整合的電晶體不能再以以往那樣的速度在增長,於是,晶片競爭競賽的廠家,開始走上多核心之道。”龍小光說道,“一顆晶片電晶體不足,就上兩顆,兩顆不行就四顆、八顆,這就是我們後來的辦法。只不過,提前拿出來用了而已!”

其實,共和國半導體產業不發達,這也是跟歐美日韓等等國家相比。而且,差距主要是70年代開始拉開的。而且,被拉開也不意味著共和國的技術一點沒發展,實際上,也在發展,只不過暫時沒追趕到國際最先進的工藝水平,比國際最先進工藝水平,落後~代左右。

在50年代、60年代中國有大量的半導體工廠和實驗室,在積體電路剛剛出現時,既快速跟進,60年代已經計算機水平相當不錯。

即使70年代投入不如,但在76年的時候,也研製出每秒鐘1000萬次浮點運算的大型機。

現在即使弱了一點,但國內在7年代就已經投資了多條英寸的晶圓工藝線,雖然,大多數都沒搞成,但也有BJ878廠、SX771所、GZ44廠,成功的建成了英寸的晶圓生產線。

也既是說,國內的半導體行業,並不是完全沒有基礎。

也不能說我兔不重視半導體產業和信息產業。

其實,我兔領導人也是重視半導體行業的。歷次計劃經濟,都提出升級積體電路、半導體行業的技術水平。但是……5年計劃,還趕不上摩爾定律的週期——摩爾定律是18個月技術更新升級一次!

按照5年計劃去追趕,自然就是一直追趕不上,除非摩爾定律失靈,半導體工業發展速度比5年計劃要慢,那時候才能追趕上去。

現在在MUV世界,因為,穿越者的技術援助,我兔決定大力發展半導體工業!

並且,明確提出——半導體工業的發展,要比摩爾定律要快!

只要比摩爾定律快,那就沒問題了……

畢竟,摩爾定律規則下,積體電路的發展,確實超過了人類以往大多數技術的更新換代速度了。

……

1981年6月,在鳳巢基地無人機秘密軍演之後,中央批准成立鳳巢移動通訊有限公司,龍小光擔任總經理和法人代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獲得批文不久,鳳巢通訊率先在BJ架設通訊基站。這種模擬信號的第一代基站,其實並不複雜,以國內的工業能力,是可以造出來的。

更何況,行動電話的真正發明者,可不是美國,而是——蘇聯!

在1957年的時候,蘇聯工程師列昂尼德.庫普裡揚諾維奇發明了ЛК-1型行動電話,在1958年,他對自己發明的行動電話進行了改進,重量從公斤,減輕到了500克,比那80年代的大哥大還要輕一些。

1958年的時候,蘇聯已經開始研製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動行動電話通訊系統“阿爾泰”(Алтай)。1959年,效能傑出的“阿爾泰”系統在布魯塞爾世博會上獲得金獎。

可以說,蘇聯才是行動電話的真正發明國家。

至於,美國的馬丁·庫帕,僅僅是商用的行動電話的發明者。實際上,197年的時候,他發明的兩塊磚頭大的行動電話,一點也不比蘇聯60年代的行動電話水平高。

只不過,美國是商業非常發達的國家,一件新產品的市場價值,可以被資本開發的淋漓精緻!在商業市場上的成功,造成了美國儘管比蘇聯遲“發明”了十多年。但獲得的利益,卻絕非蘇聯可想象。

而且,本源世界的歷史上,美國真正大規模推廣移動通訊,也是要等到80年代。美國先是在其本土建立了第一代蜂窩網路,其後,逐漸把基站和行動電話,向全世界推廣。

目前共和國,給出詳細的圖紙和設計標準,還是可造出第一代基站和行動電話的。

因為,無線通訊基站是一種無線電臺的變種,能造無線電臺,就有自己設計製造通訊基站的標準。即使是二戰時期的科技水平,也有可能造成基站和行動電話。

鳳巢通訊公司推出的大哥大,重可達1公斤。這種大磚頭,穿越者會覺得土的丟臉,但這個世界的人們估計不會覺得丟臉。

至於,此時鳳巢通訊公司的通訊服務費用也不便宜,目前,每分鐘通訊費1元錢人民幣。

之所以這麼貴,也是有理由的。

因為,一開始無論是基站,還是產品都是在實驗室裡面,小規模製作出來的。很多零件的良品率不高,與此同時,成本也非常昂貴。更加上,目前的產量不足的情況下,賣的太便宜了,難以供應市場需求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