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黑暗課堂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八章 電力技術攻關(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八章 電力技術攻關(二)

“由於沒有實物參照,所以,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不敢說能搞成。”BJ石景山電廠的工程師馬勝利舉手表示,“不過,我廠透過技術改造,極大的提升了發電效率。我可以負責的表示,該機組可能已達到亞臨界狀態——原本我廠一度電是400克標準動力煤,技術改造後大幅度壓縮到40克煤炭一度電。”

“什麼,40克煤炭一度電?石景山電廠怎麼這麼有這技術水平?”

“不科學啊!”

“即使是蘇聯和美國,這樣的先進水平也不具備普遍****!”

石景山電廠的工程師馬勝利裝了一回逼之後,一下子,現場眾多專家像是炸開鍋一樣!

石景山電廠在京城可謂是百年電廠,在清末時已經開始發電。至今,依然還是京城主要的電廠之一。一開始,僅僅靠著京城當地的煤炭,已經可以供應電廠發電所需,但隨著多年的發展,已需要從外地大量的購買煤炭,才可以滿足其發電需求。

作為大型電廠,石景山電廠每天光是耗費煤炭就超過萬噸,一年下來就是00多萬噸煤炭。雖然屬於大型火電站,但也僅做到高溫高壓,而沒有達到臨界!

由於煤炭燃燒不充分,以至於石景山周圍的空氣都是發黑的。

所以說,其技術改造,如果成功是非常有意義的。

環保意義姑且不說,普通的火電廠升級到亞臨界狀態,燃燒更充分,可以節約不少煤炭。

“可以確定嗎?”張小平問道。

“確定!”馬勝利說道,“我以黨性和人品保證,40克煤一度電!僅僅是按照技術資料嘗試技改,成本微乎其微!”

其實,亞臨界、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之間,也是有區別的。

有的亞臨界機組比較好,可以達到超臨界機組的水平。也有一些超臨界機組比較水,發電效率僅相當於亞臨界。還有一些超臨界機組,比一部分超超臨界機組效率還要高。

但這不是絕對的,一般而言,越級挑戰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手,能取勝是小機率,輸掉是大機率。

一般超超臨界的機組正常都是00克煤一度電,甚至,還能繼續挖掘潛力,達到80克、70克、60克甚至50克也是可以的。

本源世界的超超臨界火電站,已經是0克煤炭一度電,當然了,那是搞了幾十年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有關。超超臨界火電站,到了每度電70克煤炭之後,每多節省一克,需要的技術改進難度都是成倍增長。

當然,本源世界的中國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發展的其實是比較晚的。只不過,別人已經放棄了之後,中國依然在搞,才繼續重新整理世界紀錄。

本源位面的歷史上,大規模引進超臨界機組,因為,RB等等國家覺得要搞核電站,所以,80年代就開始賣掉了一批舊的超臨界機組給中國。

隨後,中國在90年代開始大力搞超臨界機組,在90年代超臨界機組絕對算是先進的。不過,1世紀初期,中國已經大規模的上超超臨界。

而且,很多超臨界機組比國際上的超超臨界還要超臨界,當然了,由於學術上沒有超超超臨界的說法,所以,那些效率更高的超超臨界機組還是叫超超臨界機組。

也就是說,低估了這個世界科技樹的偏科。

明明都進軍太空了,火電站居然效率這麼低。而且,不是中國一家火電站不行。美國也不行,這邊世界的美國火電廠的資料現實,他們的水平也就在亞臨界狀態,跟二戰時期的火電廠效率差不多。

戰後光顧著太空,結果,忽視了發展地球上的生產力,原本大力搞超臨界和超超臨界的美國,居然沒搞。其火電站消耗的煤炭雖然比中國的要少一點,但其大型火電廠,發電耗煤普遍在每度電50克煤左右。

接下來,大量的技術專家,紛紛的到石景山電廠的技改機組去真實的測試。為了防止電廠舞弊和虛報成績,所以,煤炭是專家組另外找人採購。另外,機組一部人人員也換成了專家。

然後,專家組一面統計電度表,一面統計煤炭的消耗量。

連續測試了三天三夜,機組不停的發電,統計也時刻不停。

“最低每度電5克,最高時每度電45克。平均資料,穩定在每度電克左右,可以說,機組穩定執行,一度電不超過40克煤。”一名中科院的電力專家興奮的說道,“也就是說,石景山廠技術改造,完全沒有弄虛作假,應該達到了亞臨界機組的標準!”

接下來,現場一震歡呼。

張小平問道:“機組技改都有那些工人做出了主要貢獻和傑出貢獻?”

“陳大梆頭腦靈活,吃透了某個技術圖紙,表示我廠的機組稍微改造一下,就能達標。”廠長得意的說道,“還有就是廠裡面0多個技術工人,都冒險配合他瞎胡鬧,結果真搞成了!”

“對於有功人員,是不是應該獎勵?”張小平問道。

“是,肯定是,我廠不會虧待有功的工人,會給他們辦表彰大會,每人多發50塊錢!”廠長說道。

“等等,0多人每人50塊錢,才000塊錢,那怎麼行?”張小平說道,“獎勵很功勞不匹配,這樣吧,主要功勞的工人陳工,我認為100萬都少了,但考慮到我們國家平均工資還不高,這麼獎勵肯定不行,所以,10萬或者京城一套商品房。其他參與技術改進的工人,每人萬塊錢!”

石景山電廠目前,每天消耗煤炭1萬噸。有四分之一的機組透過技術改造,獲得更高的效益。保守估計,每天節省煤炭00噸。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按照,電廠進貨成本0元一噸的價格,一天就給電廠節約了6000塊錢成本,一年節約煤炭,即可增加00萬元人民幣的效益。

這還是一臺機組改造,保守估計,還有一部機組可以技術改造。也既是一年就可以給電廠節省400萬元。

實際上,不考慮機器折舊、電網輸電耗損、人工、倉儲、物流、稅收等等費用,僅以火電廠最大的開支噸煤發電量、電價、煤炭價格來算。BJ電價目前是7分錢一度電,技術改造後噸煤可發電000度,價格10元。而電廠採購的煤炭計劃目前僅需0元一噸。

也就是說,0塊錢的煤炭,經過電廠加工成為電力之後,居然可以創造10元的效益。

當然了,要是把各種其他成本算進去,在技術改造之前,電廠僅處於微利。畢竟,電廠可要負擔大量的職工的工資和福利,比如,職工子女的讀書、醫療、住房等等,生老病死的成本,都是工廠負擔的。

但是,技術改造之後,電廠的效益已經算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一年能淨賺幾百萬元利潤的電廠,即使是在1世紀,也算不錯的了。

更何況,這個GDP並不是很高的80年代,一年賺數百萬的廠子,那可算富得流油啊!

此外,這還僅是石景山電廠一家,如果技術得以推廣。全國大量的電廠都逐步技術改造,可以極大的節省成本,增加效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