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雄霸天下之光緒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二章 日本擴軍和火車追尾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二章 日本擴軍和火車追尾

1882年6月初,日本內部發生了激烈的爭論,焦點就是增加新的軍備擴充計劃。

由於之前的幾次擴軍計劃,已經使日本的軍費預算佔國家財政的40%,到了國家所能承受的極限,已經極大的影響民生,干擾了正常的經濟發展。

雖有板垣退助、副島種臣、後藤象次郎等民權派,認為這是"殺雞取卵",將耗盡國家元氣,但政府也罷,整個社會輿論思潮也罷,都認為戰爭是唯一的出路,最後是以天皇諭旨的形式強行通過了新的軍事預算,使其達到了國家財政預算的一半。

為了填補財政的缺口,日本政府開始瘋狂的加稅,菸草稅、砂糖消費稅、遺產稅、糧食進口稅等許多新稅種相繼出爐。

日本的報紙雜志也在大肆宣傳,讓人民"團結忍耐","勇敢的承擔責任",並聲稱"一切的苦難在不久之後將得到解脫"等,瘋狂煽動戰爭氛圍。

在經濟和輿論的支援下,日本再一次透過海軍充實案。這已經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以智利的名義,秘密向英國訂購三艘新式戰艦。第二次是向法國,而這一次又將是英國。

日本海軍卿川村純義,在面對天皇的質詢時,信心百倍表示,只要這三次充實案全部完成,海上力量將對中國形成壓倒性優勢。

同時陸軍的改制和擴張也在加速進行,師團制已接近完成,都按照原先的六個鎮臺改制而來,再加上一個近衛師團,一共有七個師團。

分別為:

組建於東京地區的第1師團(東京是商業都會,民風不強悍,其兵員多來自西面較貧困的長野縣),師團長陸軍少將野津道貫,參謀長上野勇作大佐;

組建於仙台地區的第2師團,師團長陸軍少將佐久間左馬太,參謀長大島義昌大佐;

組建於名古屋地區的第3師團,師團長陸軍少將桂太郎,參謀長小川又次大佐;

組建於大阪地區的第4師團,師團長陸軍少將長谷川好道,參謀長福島安正大佐;

組建於廣島地區的第5師團,師團長陸軍少將奧保鞏,參謀長田村怡與造大佐;

組建於九州熊本的第6師團,師團長陸軍少將谷干城,參謀長寺內正毅大佐;

另外一個專職守衛皇宮的近衛師團(士兵多來自本鄉、宇都宮、佐倉、水戶等),師團長為陸軍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參謀長山口素臣大佐。

其中近衛師團編制有:2個步兵旅團,7288人。1個騎兵大隊,514人。1個炮兵聯隊,590人。1個工兵大隊,394人。1個輜重兵大隊,678人。另有軍樂隊52人。合計為9516人。

其餘6個師團,編制均為:2個步兵旅團,7264人。1個騎兵大隊,652人。1個野戰炮兵聯隊,818人。1個工兵大隊,520人。1個輜重兵大隊,888人。另有軍樂隊12人。合計為10154人。

一線野戰兵力共為70440人,另外由訓練有素的退伍官兵組成的預備役,也有7萬多人,可戰之兵將近15萬。少將乃木希典,曾我佑準,黑木為楨等,以及有棲川宮熾仁親王,小松宮彰仁親王等,將作為預備役的指揮官。

在武器方面,日軍制式步槍為村田式非自動步槍,由村田経芳少佐於1880年(明治13年)研制成功,但該槍無論外觀、大小和內部結構,幾乎完全照搬法國夏斯波步槍。

步槍口徑為11mm,發射1871年式毛瑟圓頭彈,初速435m/s,表尺射程1300m,全槍長1275mm,槍管長817mm,全槍質量4.06kg,配用十三年式刺刀,刀長710mm,質量0.79kg,單發手動射擊。

這款步槍的特點是射程遠,彈道穩,精度高,尤其加上刺刀,長度達到兩米,白刃戰的威力極大。但缺點同樣明顯,換子彈速度很慢,故障率高,而且維修和維護極不方便,需要擰開螺絲才能取出槍栓。

但不管怎樣,這是一款適合日本人身材的步槍。同時也很符合日本武士道戰法,能夠精確射擊,同時要很適合拼刺刀。

在火炮方面,主要使用從德國進口的鋼膛青銅炮。

每個師團擁有野戰炮24門,山炮12門(近衛師團無山炮),野戰部隊共有野炮168門,山炮72門。

其中70毫米克虜伯野戰炮,最大射程5000米,70毫米克虜伯山炮,最大射程3000米,還有少量80毫米克虜伯野戰炮,但是野戰師團裡缺乏重炮,一方面是缺乏資金,另一方面是軍方認為日本擁有大量海岸要塞炮,戰時可以呼叫。

同時設立指揮機構參謀本部,參謀總長由陸軍卿兼任,為陸軍中將山縣有朋,陸軍參謀長為少將大山岩,參謀次長為少將川上操六;海軍參謀長由海軍卿兼任,為海軍中將西鄉從道,參謀次長為少將樺山資紀。軍務局長為兒玉源太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軍隊作戰和後勤機構也進行了整合。

後勤保障方面設定了“兵站基地”、“積集基地”、“積集主地”、“兵站主地”、“兵站地”、“海運地”的兵站物流系統;同時建立“軍夫”體制,專門負責後勤運輸,編入正規軍內,受制於軍法,人數約為15萬。

在軍事醫療方面,設立了軍醫部,下屬有衛生員、衛生隊、野戰醫院、衛生預備員、衛生預備廠、患者輸送部、兵站部附屬衛生部員等醫療部門。

......

陸軍卿山縣有朋表示,"對支那可操勝券,三個月內結束戰鬥!"

在擴軍備戰的"武道"同時,外交的文道也正在進行,日本同時派出了兩個代表團,一個由巖倉具視領銜,前往歐洲,將訪問英、法、西三國,為日本尋求外交支援;另一個將由外務卿井上馨帶領,前往暹羅,商談結盟事宜。

日本帝國,正在緊鑼密鼓的備戰,戰爭的陰雲在緩緩飄向朝鮮半島。

但冷靜的伊藤博文也正在做著最後的努力,他堅持認為,除非有必勝的希望,否則絕不能輕易開戰,一旦開戰,就一定要有打到北京的決心!

而萬里之外的北京,丁雲桐卻在為另一件事頭疼,他現在國內外兩線作戰,敵人可不只是日本一個。此時他正在聽取宣傳部長陳夔龍的報告,一場莫名的風波正在掀起。

5月23日的晚上,在鐵路大動脈的鄭州段,發生了一起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

一列火車行駛途中,突然停住了,而後方的火車卻不知情,直接撞了上來,兩車追尾,導致火車脫軌翻滾,傾覆路邊,整個事故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本來就並不算太大的事情,在這個國家死多少人都不叫事,政府部門也沒拿這事當個事,涉事路段很快就重新恢復通車,出事車頭也早早就地掩埋拉倒。

宣傳部開始也沒拿這事當事。

第二天的<寰球時報>同樣做了輕描淡寫的報道,死亡人數經過討論,被決定為35人,並且動用了宣傳部統一規定,可以應付一切天災人禍的新聞通稿:"地方政府啟動了應急預案,各項救援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官員正在親切慰問死傷者家屬,群眾情緒穩定!事態正向好的方向發展!......"

但隨後,事情開始變味了,許多媒體報紙雜志都在大肆報道,無數知識份子出於各種目的,藉機興風作浪。

他們寫詩的寫詩,寫輓聯的寫輓聯,哀悼的哀悼,點蠟燭的點蠟燭。

尤其是一位年僅二十二歲年輕文人劉光第,在那<申報>上發表了一篇十分煽情的文章,<永不抵達的列車>,賺足了眼淚,也賺夠了銷量。

同時,香港的一些外資中文報紙也在推波助瀾。

三大中文報,<中文新報>、<華字日報>、<迴圈新報>都在連篇累牘的分析和評論火車事故,不斷揭發各種內幕,比如當地政府如何封鎖現場,禁止記者採訪,新聞報道一律使用宣傳部統一口徑,禁止傷亡者家屬亂說話,遲遲不公佈死亡名單,爭分奪秒讓屍體"入土為安"等等。

5月25日,<嶺南日報>發表了康有為的文章<被掩埋的火車,被掩埋的真相>;同一天嚴復在<字林滬報>也發表了<真相,是最好的紀念>,兩篇文章同時提到了"真相"二字。

這兩篇文章影響巨大,不僅僅因為其作者名望頗高,更因其文章挑動起了,知識分子過去思想和言論被管制、被壓抑的憤懣情緒,終於藉著這個事故,找到了宣洩口。

整個輿論的矛頭,漸漸從火車事故轉向了國家體制,開始進行無窮無盡的反思。

為什麼死的人數是35人?

為什麼車頭要趕緊掩埋?

為什麼不查清原因,就馬上通車?

為什麼......?

身處北京的丁雲桐,一直在嚴密關注這一切。

這樣的輿論環境,可不是丁雲桐願意看到的。人民,是不能讓他們反思的,一反思,社會就不能穩定和諧了,思想就不能團結統一了,價值取向就混亂了,發展建設的大好局面就斷送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政權的合法性也就動搖了。

丁雲桐覺得,必須踩剎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