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威懾艦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威懾艦隊

伊藤博文就此無話可說,畢竟兒島惟謙的主張是有道理的。最後,5月27日大理院開庭判決“大津事件”一案,大理院特別法庭最終裁決,案件適用刑法關於普通謀殺罪的規定,最終以謀殺未遂罪判處被告津田三藏無期徒刑。

儘管最後是這樣的判決結果,所幸日本政府的外交工作做得好,俄國方面並沒有出現什麼太大的反應。這件事情就此落下帷幕,它的意義在於,日本的大理院捍衛了日本司法獨立的權力,排除了政府的干擾,可以算得上是日本法律史上一個經典案例。

但明治天皇的麻煩並沒有隨著“大津事件”的解決而結束。

就在今年的七月份,大乾帝國海軍提督丁禹廷,應日本政府的邀請,率領海軍鐵甲艦隊來到日本進行友好訪問。

在乾國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新式海軍之後,日本方面一直深感不安,為了能夠瞭解乾國海軍的實力,日本向乾國方面一再發出了邀請,於是便有了這一次的乾國海軍到訪東京灣。

這一次來訪的乾國艦隊由“定遠”、“鎮遠”、“經遠”、“來遠”、“平遠”、“寧遠”共6艘軍艦組成,全部是堅甲巨炮的鐵甲艦,其中的“定遠”、“鎮遠”、“經遠”、“來遠”4艦,均是7000噸級擁有305毫米主炮的大型鐵甲艦,現在的日本還沒有一艘軍艦能夠相當,就是艦隊中實力較弱的6000噸級乾國自制的“龍威”級岸防鐵甲艦“平遠”和5000噸級的德國“齊格弗裡德”級岸防鐵甲艦“寧遠”,在日本也罕有對手。

為了這次訪問,日本政府懇切地通告港口官民,對待乾國艦隊官兵須謹言慎行,千萬不可惹是生非。乾國方面也限制了登陸上岸的水兵人數,避免發生意外麻煩。

雙方都非常之謹慎,但背後卻隱藏著殺機。

在侵略朝鮮失敗後,為了轉移視線,在日本當局的挑動下,其民間的、仇乾、排乾情緒卻被煽動起來。日本朝野的軍國主義思想也越來越濃厚,深受刺激的日本海軍由此出現一句流行話:“一定要打勝‘定遠’。”在軍國主義思想蠱惑之下,甚至連天真幼稚的兒童也開始玩起了打擊乾艦的遊戲:即把孩子分成兩組,一組扮成乾國艦隊,另一組扮成日本艦隊,進行捕捉“定遠”、“鎮遠”的戰鬥遊戲。同時,日本拼命發展海軍的狂熱情緒也由此被煽動起來。日本方面鑑於構成乾國海軍主力的大型鐵甲艦“定遠”、“鎮遠”、“經遠”、“來遠”外觀新穎,威力強大,於是不斷增加對海軍的投入,加強艦隊建設,以期超過乾國。

9087年3月,明治天皇下令從內庫撥款50萬日元作為海防補助費,全國的貴族和富豪無不為天皇資助海軍建設的行為而感動,也都競相為海防捐款,至9月底捐款數就達到2056萬日元,這些資金全被用作擴充海軍軍備。9088年和1890年,日本又提出第七次和八次海軍擴張案,這兩次擴張案共購買、建造了“千代田”號(2439噸)、“吉野”號(4160噸)、“秋津洲”號(3172噸)巡洋艦和八重山號(4584噸)岸防鐵甲艦。其中,“吉野”號巡洋艦購自英國,是當時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艦。

由於日本軍艦艦齡較短,在設計時也吸收了當時世界科技的最新成果,對此情況,在日本的乾國官員也曾電告朝廷注意,但議政王大臣敬親王宜欣卻認為,“倭人治海軍,築臺壘,或以歐西將有變局,預為巡防”而已,對日本海軍發展的新動向並未予以足夠的重視,但主管海部的純親王宜瑄和直隸總督李紹泉卻並不這麼認為,而是對日本的一舉一動時刻保持著密切關注。

這一次丁禹廷率艦訪日,也有觀察日本海軍情況和威懾日本的意圖。

俄國全力修建西伯利亞鐵路,努力把觸角進一步伸向遠東,圖謀把勢力範圍擴大到朝鮮,以獲得防禦英國北上的前沿陣地。此舉使俄、日聯盟進一步加強,因為日本也是首先確立了侵略朝鮮作為日後擴張的跳板,故而甘願在俄國的支援下,成為奪取朝鮮的先鋒。

乾國的一些有識之士對俄、日的企圖盡收眼底。為使傳統保護國朝鮮不落入日本手中,遏止日本的擴張,他們提出“聯絡外交,整頓海防”,實行外交與軍事互為表裡的國策:即在外交上繼續堅持對朝鮮的保護權,在軍事上透過展現大乾帝國強大的海軍力量,來顯示在該地區和海域的影響以樹立威信,威懾日本以消除其染指朝鮮的野心,制止其可能的侵略企圖,也就是所謂的“建威銷萌”之策。

9091年(大乾光旭十七年,日本明治二十四年)4月21日,乾國鐵甲艦隊應日本邀請,於6月26日由海軍提督丁禹廷率乾國海軍的精乾“定遠”、“鎮遠”、“經遠”、“來遠”、“平遠”、“寧遠”6艦,編隊從威海衛啟程,正式訪問日本。艦隊在出發前,鑑於長時間存在的敵對情緒,純親王還電飭丁禹廷要嚴加管束水兵,不得引發釁端。

6月28日,乾國艦隊到達日本馬關,次日開赴神戶。7月1日抵達神戶,艦隊在此加煤添水後按預定計劃直駛東京灣。7月5日下午3時抵達東京,乾國艦隊隨著旗艦“定遠”發出的旗號變換隊形駛進港口,“定遠”艦鳴21響禮炮,向日本海軍致禮,日本海軍方面負責接待的“高千穗”艦也鳴21響禮炮作答。當時停泊於港中的英、法、俄、美等國軍艦皆鳴13響禮炮,向乾國艦隊致敬。一時間禮炮轟鳴,此起彼伏。

7月8日,東京《朝日新聞》以“乾國水兵現象”為題報道了觀看北洋艦隊的感受:“登上軍艦,首先令人注目的是艦隊的情景。以前日本記者曾參觀國乾國的舊式水師船隊,據說那時候乾國戰船的甲板上放著關羽的像,亂七八糟的供品,散發的氣味難聞之極。甲板上散亂著吃剩的食物,水兵語言不整,不絕於耳。而今,在乾國新式的軍艦上,看不到任何不整齊的現象。關羽的像被供放在會議廳裡,燒烤的味道也無影無蹤,乾國海軍的軍容極為整肅。水兵的體格也一望而知其強壯武勇。唯有服裝仍保留著乾國的風格,稍稍有點異樣之感。軍官依然穿著綢緞的乾國式服裝,只是袖口像洋人一樣飾有金龍紋。褲子不見褲縫,褲袖處也不露出縫線,看上去非常美觀精神。乾國水兵的服裝是類似法國式的,但也有著濃厚的乾國特徵。但是見習水手穿著淺藍的斜紋布裝,卻幾乎無異於普通的乾國人,只是在草帽和上衣上縫有艦名,才看得出他是一個水手。”

日本方面對乾國艦隊的到來竭盡禮儀之能事,所到之處或禮炮致禮,或夾道迎接,在各種場合都表現得“禮意其隆”,希圖以此表達對乾國的親善之意。7月9日,日本方面還特地安排了明治天皇在東京接見了丁禹廷和各艦管帶,禮儀非常隆重。有一次,日本海軍大臣夏本武揚在紅葉館設宴招待乾國海軍將領。觥觚酬酢之際,丁禹廷說:東洋兄弟之間如不團結,勢必給外人以可乘之機。乾日海軍應當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西方列強。他說,何況我們擁有堅不可摧的艦隻,它使我們擁有足夠的力量來對付外來的威脅。其豪情壯志,溢於言表。但對日本人來說,又是一次很深的刺激。

7月10日,日本外務大臣松方正義在東京小石川的後園舉辦遊園會,招待乾國艦隊將領。日本海軍方面也以招待會的形式招待乾國水兵,特別是日本海軍大臣夏本武揚專門舉行了歡迎宴會,招待乾國海軍將領。

而乾國方面也表現出禮儀之邦的風範,作了必要的答謝,並對兩國日增之友誼感到十分“欣悅”。7月16日,丁禹廷在泊於橫濱港內的旗艦“定遠”上舉行招待會,邀請了包括國會議員和記者在內的日本各界人士出席。透過這一活動,乾國艦隊在禮貌地答謝日方接待的同時,再次向日本人炫耀了它的威容。

對日本來說,這又是一次很深的刺激。日本朝野人士參觀完日本根本沒有的7000噸級“定遠”、“經遠”兩級鐵甲艦後,普遍感到羞慚。這兩級軍艦的鐵甲之厚、炮火之強,極大震懾了日本人,發了日本國內的驚恐情緒。曾登上“定遠”艦參觀的日本法制局長宮尾崎三郎,事後記述道:“‘定遠’號放出小艇迎接,丁(禹廷)、李(經方)兩人在艦門迎接來賓,一一握手。隨即由嚮導帶領巡視艦內上下各室。巨炮4門,直徑1尺,長25尺,可謂前所未有……艦內清潔,不亞於歐洲。中午12時進午餐,下午1時半離艦辭別。此時,鳴禮炮21響送行登陸。同行觀艦者數人,回京火車途中談論,謂乾國畢竟已成大國,竟已裝備如此優勢之艦隊,定將雄飛東洋海面。反觀日本,僅有七千噸級鐵甲艦僅‘扶桑’、‘山城’二艘,樣式效能皆已落後,此外多為三四千噸級之巡洋艦,無法與彼相比。同行觀艦者皆捲舌而驚恐不安。”

這次的“觀艦”對日本當局刺激不小。日本輿論也大力渲染日本國內“對強大的乾國的艦隊的威力感到恐怖”的社會心態,如福澤諭吉在《時事新報》上感嘆道:“艦體巨大、機器完備、士兵熟練,值得一觀之處頗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