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古代 > 如何成為白月光[快穿]最新章節列表 > 25、一夢千秋(二十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5、一夢千秋(二十四)

阮青松走上臺階, 忽然轉過身來, 迎著早上初升的太陽,衝著正向貢院靠近的白檀輕蔑一笑, 神態惡毒而挑釁。

這是想要激怒自己, 好讓所有人都看到白氏傳人如何驕縱蠻橫、張揚跋扈?白檀不懷好意地笑了, 雖然現在時機不對,揭穿阮青松的真面目還為時過早, 但是如若這般放任對方得意下去, 又不免讓人心緒難平, 想來開個玩笑,小懲大誡一番, 應也無礙。

白檀笑盈盈地拾階而上, 在與阮青松擦肩而過時,俊美的五官突然忍不住皺成一團, 連忙屏住呼吸,以袖掩鼻,靈動雙眸別有深意地在阮青松身上饒了一圈,語氣疑惑地說道:“奇怪,什麼東西這麼臭?”

聲音不大, 卻絕對能夠讓阮青松聽得一清二楚。

阮青松渾身一僵,陰暗屈辱的畫面控制不住地在腦海中湧現。

前世因著他身帶惡臭, 備受歧視,飽嘗辛酸,縱然一生都在遍尋良醫神藥, 想要徹底根除體臭,卻始終未能如願,為了不遭人白眼,只好躲在小小的出租屋裡,像活在臭水溝裡的老鼠一般,苟且偷生。

大概是心理陰影太重,此時此刻,白檀簡簡單單一句話,就讓阮青松變了臉色,他雖有心不信,懷疑白檀是故意詐自己,卻又堅信對方絕對不可能知曉那些前塵往事,一時間左右猶疑。

難道,自己身上當真出現了什麼不雅味道?

阮青松背過身去,不動聲色地低頭往身上嗅了嗅,認真辨認著。

奈何此處人口眾多,天氣又溫暖,氣味本就不甚乾淨,再加上有家境貧寒的學子,捨不得僱車馬,大老遠跑了來,難免出些汗,被挾裹著土腥氣的熱風一吹,就更顯得刺鼻了。

阮青松一時也聞不出個所以然,倒將信將疑起來。

白檀以扇抵唇,偷偷悶笑。

會試分三場進行,每場持續三天,共計九天。在這九天之內,所有考生都必須待在長三尺,寬四尺,高八尺的號房內,無論吃喝拉撒睡,行動坐臥走,均不得離開。

所以說,科舉會試實則是一次體力與智力上的雙重較量,有些讀書人身體羸弱,手無縛雞之力,撐不到最後一刻,縱然有生花妙筆也是枉然。

白檀就親眼看到考場上不時有人昏厥,被官兵陸陸續續地抬出去救治,想來又要辜負三載光陰了。

好在白檀早就有所準備,每日用水送服一顆養身丸,總算是有驚無險地苦熬了過去,只是離開貢院時腳步虛浮,雙目呆滯,顯然是疲憊至極,唬得阮白氏連聲命人將他架上馬車。

白檀歸家後也顧不得其他,蒙著被子狠狠睡了一覺,接連幾日閉門謝客,等到好不容易緩過勁來,放榜的日子也近了。

天還未大亮,阮白氏就接連打發了幾名得力小廝,前往貢院看榜,自己被一群嬤嬤丫頭簇擁著,望眼欲穿。

約小半個時辰後,一連串清脆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地響了來,為首之人作官兵打扮,手持一面黃銅鑼鼓開道,來到近前,高聲道:“阮青松阮公子安在?快些請出來,恭喜高中了!”

方才還喜氣洋洋的小子們臉上頓時失了顏色,你看看我,我望望你,不知該如何反應,見白檀坐在廳內,神態自若地喝茶品茗,又放鬆玩笑了起來,只把那報信官差冷落在原地。

阮青松得了信兒,從後院斜刺裡衝了出來,顧不得多做遮掩,急急追問道:“可是會元?”

官差一呆,搖頭道:“並非會元。”頓了頓,又抱拳,衝著皇宮所在的方向遙遙示意,說道:“捷報貴府少爺阮諱青松高中會試第三十九名,京報連登黃甲。”

阮青松大失所望,細想來,又覺得十分意外,《御試策》言辭炳炳烺烺,便是贊一句班馬文章也使得,自己當時一字不落地寫了出來,緣何如此?

白檀將阮青松面部諸般神色盡收眼底,自己卻稍微能解其疑惑,《御試策》固然令人心喜,但是阮青松的詩賦和雜文卻尚待琢磨,畢竟,其中許多言論看似精妙,實則怪誕無稽,全都是白檀有意放在書房,讓他故意拿了去的。

花見羞慣是善舞長袖,八面玲瓏的,忙忙地拿出備好的喜錢,軟語笑道:“勞煩幾位官爺走這一趟,妾身無以為報,些許散碎銀兩,官爺若不嫌棄的話,且拿去喝茶吧。”

那官差原是做慣此事的,因京洛繁華富庶,高中貢士又是人生難得的喜事,但凡得了訊息,少不得出手豪爽地打賞一番,便是家世略差些的,為著面子,也愛充個闊兒,熱熱鬧鬧地擺上幾桌酒席。

這會試報喜本就是美差,幾位官差心中自有期許,此時卻被花姨娘幾句話打發了,難免有些不痛快,再接過荷包捏上一捏,更加意興闌珊了。

可巧這時有三名同樣青衣烏帽皂靴的官差騎著高頭大馬,徑直奔了過來,在白府門前石獅旁翻身下來,笑道:“白檀白公子可在?恭喜高中會試,金榜第九十七名!”

正門前的兩排小廝豎著耳朵等了半晌,聽見這話,忍不住笑開,有上前接韁繩的,有急著引路的,還有機靈的正朝著花廳跑去,“夫人,公子高中了,高中了!”

一時間,整座府邸都活泛起來,白檀親自將人請進門,又將早就備好的酒菜擺了出來,三名官差吃飽喝足,手裡掂著沉甸甸的荷包,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外客走了,滿府丫頭小廝都笑了起來,依次上前恭祝白檀蟾宮折桂,連登黃甲,白檀也不拘著他們,一一給了賞錢。

因著中了桂榜第三十九名,阮青松近來稍顯敗落的名氣又有所回漲,前來結交應酬攀關係的絡繹不絕,他自己倒是很享受這種忙碌似的,今日赴這個的宴會,明日喝那個的賀酒,後日再回請一番,竟沒有閒著的時候。

而且,因為白檀雖然也高中貢士,到底名次不及他,阮青松很是得意了一陣,每每與白檀在府內遇上了,總免不了冷嘲熱諷幾句。

無憂爆炭一樣的脾氣,氣得幾欲出手揍阮青松,跺了跺腳,對白檀道:“公子也太好性兒了,由著他放肆,奴婢真真看不慣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臉!”

白檀正在調製一種新的香料,為此廢寢忘食了好幾日,只因其中有幾味配料難得,需得盛開的白芙蓉花蕊五兩,白茉莉花蕊六兩,白牡丹花蕊七兩,白山茶花蕊八兩,又要三錢曼陀羅,三錢烏頭,三錢天南星,並三錢鉤吻。

最最難得是需要一錢白曇花的花瓣來調和。

曇花一現,剎那芳華,白檀熬了幾夜,才尋了來。

故多耗費了些瑣碎功夫。

清晨,朝露未晞。

白檀用極乾淨的銀匙引著,讓落在白菊上的露水滴進一隻精工細作的琉璃盞中,望裡覷了一眼,見已經得了淺淺的一層,想來也夠了,便直起腰來,笑道:“阮青松如何與我們不相干,何況,你可聽過一句話?天欲其亡,必令其狂,你且等著看吧。”

小丫頭捧了乾淨的水來,白檀將琉璃盞遞給無憂,自己清理著手上不慎沾染的汙漬。

無憂看著白檀老神在在的模樣,自個兒倒替他著急,說道:“若說阮青松算不得什麼,不值得公子費心,也就罷了,可如今馬上就要進宮參加殿試了,您好歹準備準備,屆時壓他一頭,豈不痛快?”

百歲絞了一方乾淨的帕子,白檀將雙手擦拭過後,接過熱茶抿了一口,愜意地眯起眼睛,“小丫頭野心倒不小,豈不知你家公子我立志做皇商,最大的願望不過是將白家香料生意進一步發揚光大罷了。”

百歲溫柔一笑:“咱們白家的生意難道還不夠大?放眼望去,姜國上上下下所用香料,泰半出自咱們的流芳閣,連皇室宗親,番邦親王也不例外。”

白檀好笑:“這不過是個開始罷了。”白家的生意確實比十年前擴充套件了許多,但是距離白檀心中所想,還相去甚遠,須知當年白衣公在世時白家幾乎壟斷全國所有香料及藥材生意,在制香一道上,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他有意超越白衣公,將白家香藥生意再度送上巔峰。

但這一切,有一個萬萬不可缺少的前提,那就是姜國國泰民安,百姓富足,政|治格局穩定。

藥材還好說,畢竟是剛性需求,不愁賣不出去,香料卻不可同日而語,倘若姜國禍起蕭牆,誰還有心塗脂抹粉?

原著當中,阮青松在阮樂正的授意下依附太子姜琸,助其奪得大寶之位,奈何姜琸天資有限,與其他諸位皇子纏鬥日久,致使姜國日漸衰弱,等到最終塵埃落定,舉國上下百廢待興,番邦蠻族夷狄又出其不意,挑起戰端,姜國想要尋求片刻喘息之機尚不可得。

連年征戰,流血漂櫓,各州府之間人丁凋敝,十室九空,大片田地荒廢,普通人想要飽餐一頓都成奢望,哪還有閒情雅緻調弄香料?

因此上,白檀選擇輔助姜戎,倒不全為了一己私慾,白家的榮辱重要,姜國幾千萬子民的生死存亡自然更重要。

白檀所籌謀的,不過是儘早結束這場殘酷爭鬥,在外族尚處於觀望狀態時,讓姜國所有機制全部迴歸正軌,若能如此,庇佑更多人避過流血犧牲的命運,也是無上的功德。

無憂打趣地笑道:“公子分明比婢子還要小上一歲,怎的開口閉口小丫頭的叫我?”

白檀心道,你看到的不過是這一世的年齡,加上上輩子,我早成叔叔輩了。

只是這話不好說出來,白檀便笑了笑,避而不談。

百歲思及一件趣事,因問道:“公子近日調什麼香呢?婢子昨日從清風樓走過,隱約聞到一股香味,淡淡的,卻很是沁人心脾,還帶了些雪的冷意,實在引人沉醉,婢子迷迷糊糊地回了房,做了一夜甜夢呢。”

誰知白檀卻表情一肅,鄭重其事地吩咐道:“這次調製的香料非同小可,近些時日,你們切莫再靠近清風樓,府上其他人也須如此。”

白檀性格和善,對待下人也尊重,鮮少有如此嚴厲的時候,百歲與無憂當即收了玩鬧之心,齊聲應了是,又將這話依樣說與別的侍女聽。

至於府內小廝那裡,自然有張進忠負責敲打。

之後的幾天,白檀依舊每日把自己關在房間內,研製香料,期間只邀三五好友來白府小聚了一次,謝過韋驕饋贈的《左傳集註》,並張蘊伯整理的儒家典籍名篇,又與姜戎鴻雁傳書,往來應答了兩三次。

姜戎的書信上言道蜀地道路崎嶇,地勢陡峭,再加上入秋以來暴雨連綿,情況不容樂觀,但是正如二人所料,朝廷撥的救災款項遲遲未到,地方官員又尸位素餐,更有押送救濟糧的官員中飽私囊,蜀地數十萬百姓岌岌可危。

白檀沉吟片刻,拿了幾粒呈現黑褐色,豌豆大小,散發著些微苦味的乾癟鴉膽子,放在一枚小小的雞心形香包內,命人給姜戎回了去。

鴉膽子是草藥中的一味,性善涼血止血,兼能化瘀生新,具有較強的腐蝕性,凡習武之人免不了跌打損傷,世面上流傳的所謂金瘡藥、去腐散之中,大多都有鴉膽子存在。

蜀地,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辛苦奔波了一日,環顧四周,竹籬茅舍早就被沖毀殆盡,竟無片瓦遮身,衣不蔽體的災民擠作一團,到處都是悲號哀哭,眼淚還未流出眼眶,就被風雨席捲而去。

山體土質鬆軟,不多會兒便有滾滾泥沙衝擊而下,一處矮居山腰,年久失修的土地廟當先滾落下來,棕黃色泥土中恰好裹著土地神的雕像。

一位手拄柺杖,白髮蒼蒼的老者撲倒在地,抱住土地公的雕像,痛哭不已,嘶聲高呼道:“這如何使得?土地爺,是我等無能,但請可憐可憐你的子民,收收神威吧!”

受到老者感染,越來越多的人跪了下去,將渺茫的希望寄託到未知的神靈身上,不斷在泥水橫流的地上磕著頭。

姜戎戴著斗笠,負手而立,冷眼看著鬧哄哄的人群,薄唇緊緊抿成一條直線,本就修長的身形在一群跪地的百姓間更加顯眼。

有人帶著哭腔質問道:“哪裡來的毛頭小子,你為何不跪?”

姜戎瞥了他一眼,目光如鷹視狼顧,“為何要跪?”

那人語氣悲憤,像是要將無處可訴的怒氣通通發洩到姜戎身上,大聲呵斥道:“好個無知小兒,正是因為有你們這些對天地神靈不敬不畏之人,才會觸怒上蒼,降下洪水以示懲罰!”

周圍附和者甚眾。

姜戎聽得不耐,上前一腳將那土地公的雕像踹翻,冷笑:“不過是泥塑木胎,連自身都庇佑不了,爾等竟還奢求它能庇佑你們,豈非可笑!”

白髮老者驚慌失措道:“公子慎言!”

姜戎習武多年,腳力何等強勁,雕像甫一落地就四分五裂,不知被雨水沖刷到了何處。

救命稻草被無情毀去,腦海中最後一根弦徹底崩斷,人群發出絕望的哭嚎,歇斯底里地喊道:“我命休矣!我命休矣!”

有被激怒的青年,紅著眼睛上前欲同姜戎纏鬥,未等影衛出手,便紛紛被撂翻在地。

其中一人心生不服,還想站起身來繼續,姜戎一腳踏在他胸膛處,長身玉立,聲震宇內,厲聲喝問道:“大難當前,家園不保,爾等不說力挽狂瀾,反倒如懵懂稚子一般胡鬧,是何道理?我且問你們,為何放著生路不走,爭相自尋死路?”

眾人被他氣勢所震懾,倒不敢輕舉妄動,有讀書人拱手施禮,問道:“何為生路,何為死路,還請公子指點迷津!”

總算出來個聰明人,姜戎目露讚賞道:“困守此處是死,依附明主是生!”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眾人驚詫,面面相覷,為他大膽放肆的言論而震駭。

一道驚雷兜頭劈下,姜戎拔出佩劍,遙指蒼穹,“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皇室無德,將我等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不顧,何不放手一搏揭竿起義,清君側,除奸佞!”

一番話說得是迴腸蕩氣,振聾發聵,災民竊竊私語,已經開始出現動搖。

姜戎見時機已到,不緊不慢地下了最後一劑猛藥,“況且,實不相瞞,本王乃平西王姜弘毅嫡子姜戎,因不忍看蜀地屍橫遍野,百姓流離,故來相救!爾等只管隨我來,姜戎有一口吃食,就絕不會讓諸君捱餓!”

十年前,平西王姜弘毅被誣衊通敵叛國,勾結雲貴邊境的南詔,招兵買馬,囤蓄兵力,意圖動搖國本,滿門被誅。

但這話,旁人或許會信,蜀地百姓卻萬萬不會相信,

想那平西王姜弘毅是何等英雄人物,年少時便素有賢名,二十年前被分封到此,治理蜀地頗為得當,使得政治清明,海晏河清,還曾大行善舉,肅清時弊,且為人品行敦厚,愛民如子,安老懷少,在朝野之間很受讚譽。

德化三年,姜弘毅曾憑一己之力,力退西南蠻夷三千精甲,“戰勝”之名當之無愧

因此上,即便平西王謀逆一案已經過去整整十年,姜弘毅在蜀地百姓心目中依然有著不容小覷的號召力。

有人眼尖,認出姜戎佩劍上平西王府特有的標誌,驚呼道:“果真是王爺遺孤,我等有救了!”附和聲四起,眾人再次拜了下去,只這一次卻是衝著姜戎的。

姜戎獨自立在風雨之中,嘴角悄然勾出一抹如願以償的微笑,袁少平日前投身帳下,有了他全力支持,再加上父親姜弘毅的餘蔭,蜀地已成囊中之物。

倒也不枉他捨棄京洛的富貴溫柔鄉,千里迢迢地趕過來與洪澇搏命,此番所得,總算沒有辜負那人的期許。

姜戎指尖輕觸藏在腰間的淺紅色小香包,幽寒深邃的雙眸劃過笑意,柔和了臉部過於冷硬的線條。

潰瘍爛到一定程度,才能連根拔除,若想徹底清理決疣潰癰,非鐵血手腕不可行。

好一味去腐生肌的鴉膽子……

好一個玲瓏心竅的白氏傳人……

轉過天來,白檀清晨醒來便收到影衛遞進來的回信,倒也沒有別的,一張薄薄的粉白色芙蓉箋,上面精描細畫著若隱若現的花紋,卻只有寥寥十餘個字。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白檀默不作聲地盯著手上的芙蓉箋看了半晌。

姜戎的字一貫是遊雲驚龍,遒勁猙獰的,這一次不知為何卻十分端正工整,鐵畫銀鉤,鸞漂鳳泊,可以相見寫字之人如何夜聽風雨,如何持筆靜坐,又是如何認真地慢慢落筆……

滿腔殷殷思念之情,倒是可以從這字上窺見一斑了。

百歲奉茶進來,看到白檀神情不由驚訝:“公子可是覺得悶熱,怎的紅了臉頰?不如婢子將窗子開啟,透些風?”

我在胡思亂想些什麼……

白檀故作淡然地將芙蓉箋放下,輕咳兩聲,“也好。”

百歲將窗扇推開,又將卷好之後系在上方的銀霞紗放下來,以防蟲子飛進來,這才到白檀身前,視線往桌案上掃了一眼,好奇道:“咦,這不是阮青松寫的《夜雨寄北》嗎?”

怪不得姜戎會知道這首詩,原來又是阮青松的功勞,白檀不免覺得膩歪,輕笑道:“罷罷罷,他是恨不得將所有好東西都攬到自己身上的,只可惜了那些恨不得拈斷鬍鬚的詩翁詩叟們,白白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百歲聽這話說得奇怪,心中不甚明白,再要問時,白檀已拿了一本草藥綱目,興致勃勃地看了起來。

過了片刻,百歲見他將目光久久停留一頁,還道是遇到什麼了不得的稀罕物,無意中瞥見了,卻是再普通不過的“當歸”。

真是怪哉……

暮去朝來,轉眼便到了殿試之期。

三百名貢士穿戴整齊,按照會試桂榜上的名次,站成兩列,從兩儀門進了皇宮。

天家氣派,威嚴顯赫,時有侍衛巡邏往返,氣氛十分肅穆,眾人都屏氣凝神,垂首躬身,小心翼翼地按照太監的指引行事,有膽小怯弱的,已經嚇得兩股戰戰,抖似篩糠了。

來到金鑾殿前,只見雕樑畫棟,金碧輝煌,一派奢靡風氣。

還真是會享受啊,白檀見這大殿飛簷翹角,巧奪天工,不覺多看了兩眼,誰知腳下沒踩穩臺階,身影一晃,險些跌下去。

正在這時,一個身形瘦弱,五官平淡無奇的小太監不知從何處冒了出來,牢牢扶著白檀,低聲道:“公子小心。”

掌心間被塞進了一小團軟綿綿的物事,白檀心中一動,展顏笑道:“多謝小公公。”

小太監低垂著腦袋,含混不清地應了一聲,快速離開了。

此刻人多眼雜,白檀無暇去看手中的東西,只得不動聲色地將之塞進衣袖。

金鑾殿內站著文臣武將,雙方分侍左右,涇渭分明,宛如群蟻排衙。

姜國朝廷對科舉取士一事極為重視,文武狀元的考校,都需百官在場,共同見證,但是真正握有決策權的卻只有站在權利巔峰的那幾人。

姜宏端病情漸漸加重,如今連說話都十分費力,已經不可能參與決策了,只是這般重要的場合,到底不好少了一國之君,不得已吩咐人布上紗幔,再把姜弘毅抬到龍椅上,供他垂簾聽政,好歹保全皇室顏面。

於是,整座金鑾殿都迴盪著姜宏端駭人的喘氣聲。

少時,有一身穿寶藍色繡仙鶴長袍,頭戴孔雀毛頂鑲寶石帽,手拿拂塵的老太監從紗帳後走出來,尖聲道:“時辰已到,殿試開始,諸舉子見禮。”

三百名舉人畢恭畢敬地行禮跪拜,三呼萬歲,整座皇宮上空都迴盪著整齊劃一的問安聲。

姜宏端精力不濟,太子姜琸位於龍椅之前,御案左側,朗聲笑道:“諸位不必多禮,爾等滿腹經綸,博古通今,實乃我姜國明日之肱骨,社稷之倚仗。今日匯聚於此,各展其才,也可讓孤與眾位大人多加學習,豈非兩相便宜?”

白檀控制不住地撇了撇嘴角,偷眼望去,姜琸一身杏黃色朝服,頭帶二龍搶珠束髮紫金冠,端得是氣宇軒昂,風度翩翩。

為了節省時間,殿試只考策論,姜琸略微寒暄了幾句,這才請出一道聖諭,悲嘆了一聲,說道:“姜國今日看似繁華富庶,實則早已充斥著內憂外患,敢問諸位,假如蠻族入侵,匪患擾邊,該當如何解決?”

眾人有一盞茶的時間做籌備,時辰到了後,由會元韋驕開始,依次作答,排名前後不同時,利弊也各有不同,但通常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總是比較吃虧的。

蓋因第一名無參考比對之人,有時即便偏題,甚至離題都不自知。而若是排名位於最後,則大多已無話可說,即便開口也容易與之前眾人內容重合,左不過拾人牙慧罷了。

韋驕倒是並無此擔心,步出佇列,高聲作答:“草民韋驕,竊以為為今之計需要重法度,養士卒,廣設軍功……”

未免惹眼,今日眾人大多都穿著素衣素服,看起來從顏色到款式處處低調,實則精緻考究。

唯獨韋驕一人紅衣烈烈,張揚恣意,一篇策論洋洋灑灑,足足有五六千字,且言辭犀利,縱橫捭闔之間揮灑自如,引得周圍翰林院那班子老學究撫須頷首不已,幾位主考官也是讚不絕口。

接下來張蘊伯上前,從容應對,氣度沉穩:“草民張蘊伯,竊以為治大國如烹小鮮,萬不可心急,需緩緩而為。草民愚見,可從如下幾個方面,逐步滲透,終至水滴石穿……”

翰林學士們面露激賞,目光卻比方才更亮了幾分,又來了一位可塑之才,若栽培得當,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如此看來,姜國崛起,指日可待。

隊伍緩緩蠕動著,大半個時辰後,終於輪到阮青松出場,他清了清嗓子,手臂輕揮,一揖到底,“草民阮青松,竊以為國之根本在於文化教育,須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這是他方才搜腸刮肚,費盡心思想起來的錦繡文章,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又利用有限的時間自己稍加修改了一番,使之更加貼合姜國今日情況。

阮青松有足夠的信心,憑藉這篇文章讓自己金榜題名,進士及第,更甚至被欽點為狀元。

阮青松越想越是得意,語氣更加輕快起來,沉浸在美好的幻想當中,竟沒有留意到幾位主考官並翰林學士們已經變了臉色,望向他的眼神也多了懷疑和不善。

呵呵,作繭自縛了吧,圍觀群眾白檀瞧得好笑,下意識想要捏幾粒果脯或瓜子吃,想到身處皇宮大內,卻只能悻悻作罷。

誰知那方才攙扶過白檀的小太監忽然從人群當中抬起頭來,目光飽含深意地注視了他一眼,又若無其事地移開了。

白檀福至心靈,交疊著攏在身前的右手悄然往左臂衣袖間探去,果然摸到一包細細小小的東西,夾在指間拿出來一看,竟然是已經翻炒好,且全部剝去外殼的瓜子。

啊啊啊啊。白檀開心到恨不得在原地蹦躂幾下,姜戎這個朋友真是太貼心了,擔心自己無聊,還特意送了零食進宮——除了他,少有人注意到白檀心情興奮或激動時,喜歡在嘴裡嚼點東西,否則便覺得沒有安全感。這些原是前世年幼之時在陽光福利院被活活餓出來的陋習。

白檀平時都有意剋制著,不讓外人看出來,難為姜戎觀察如此細緻。

因著眾人的注意力都在阮青松身上,白檀裝作掩面輕咳,快速往嘴裡扔了十幾粒瓜子,頓時幸福感驟升。

阮青松背完最後一個字,等了片刻,沒有收到任何驚豔讚美的目光,反而看到眾人皺眉不語的沉重表情。

良久,主考官當中一位鬚髮皆白,最為年長的老者目光如炬地盯著阮青松,問道:“科舉事宜,茲事體大,關係到我姜國今後幾十年的發展,老朽希望你能慎重對待。”

阮青松不明所以,溫言道:“先生教誨,學生謹記。”

老者搖了搖頭,真是朽木不可雕也。

另有一急性子暴脾氣的老翰林直接說道:“我且問你,方才那篇策論可是你親手所作?”

阮青松隱隱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卻苦於找不到線索,只更加小心謹慎地應對道:“正是。”

老翰林又道:“何時所做?”

阮青松態度恭謹:“宮禁森嚴,往來進出都必須細細查探過,殿試又要臨場作答,不可生搬套作,自然是方才想就。學生適才急中生智,由眼前諸位同來參加科舉的兄臺,想到興國之策,童稚之語,粗鄙庸俗,僥倖入此大雅之堂。”

老翰林冷哼一聲:“我看你這篇策論分明雅得很。”

阮青松聽這話不對味兒,略顯躊躇地回道:“學生,愧不敢當。”

“你是該有愧,卻不是因為文章的緣故,而是因為你自身品行不端,竟然剽竊他人作品。”老者厲聲道。

阮青松大驚失色:“先生明鑑,《少年中國說》實乃小人拙作,何來剽竊?”

“中國”一詞在古代含義甚廣,並非後世普遍認知的國家名稱,乃是指代中原腹地,因著姜國幅員遼闊,京都卻設定在黃河流域,所以這篇文章的名稱不改也使得。

老者卻道:“如此說來倒是我冤枉了你不成?呵,好叫你知道,這篇文章老朽月前就已拜讀過,除了個別細節外,其餘各處均與你所背誦的內容一般無二。”

這怎麼可能?!《少年中國說》是他前世上學時背誦的一篇課文,因為後來做網路寫手時曾經多次引用其中名句,久而久之竟一字不差地記在腦海裡,姜國人又怎麼可能會知道它的存在?

阮青松驚慌之下,口不擇言,大聲叫道:“不,不可能,我不相信,定是你看錯了,再不然便是有人想要陷害我,是也不是?!”

那老者德高望重,在姜國文壇極受人推崇,何曾被人如此當面頂撞,當即語氣冷淡地說道:“老朽行將就木,還會誆騙你這黃毛小兒不成?”

姜琸看了看滿臉委屈與可憐的阮青松,緩聲道:“太傅莫急,許是這其中有什麼誤會呢?”

被尊稱為太傅的老人不屑地輕聲一笑,“能有什麼誤會,不過是想要徵名逐利,又沒有這份實力,私心作祟!旁的也就是罷了,讀書人第一要緊的乃是修身立德,倘若德行有虧,即便能夠做到筆掃萬軍,點石成金,也不過是天字第一號的文賊,真真是有辱斯文!”

阮青松咬住唇瓣,泣聲道:“你含血噴人!”

太傅實在懶得與他多費口舌,因說道:“你若不信,只管到今早新開張的墨和齋買一卷《匯真集》便知。”

見阮青松仍是一副不知悔改的模樣,不免大失所望,冷聲道:“可巧那書齋的主人正在這裡,不如你與他對質一番,是非曲直,自能辯白清楚。”

事情越來越脫離掌控,阮青松心中忽然湧上強烈的不祥之感,問道:“墨和齋的主人是誰?”

白檀閒庭信步般走上前來,笑吟吟地說道:“是我。”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援,昨天努力碼字一夜,總算趕上了,每天晚上會儘量多寫一點,感謝大家

姜戎已經起義,故事也要走向尾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