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備前宰相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8章 物阜民豐,兵精糧足(5.2K)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8章 物阜民豐,兵精糧足(5.2K)

聽到自己家一年能賺這麼多錢,秀家自然是非常高興的,但是秀家也丟擲了自己的疑問:“嚯!111萬貫...本家一年可以有這麼多錢,本家居然還會財政窘迫嗎?”

“收入確實很高,但是支出也是不菲。”立原久綱主動接過話題回答道“本家實行同心奉行制,各地的郡司、國道府都為奉行所下派武士進行管理,這就使得本家相較別家有更加龐大的官員體系,每年需要支出祿米約12萬貫文。

本家在職的武士每年的祿米、扶持米,恩養金支出大約是15萬貫文,領土奉還後支付的年俸大約是6萬貫文。在役的常備每年的年俸支出是16萬貫文。

這些年朝鮮戰爭不斷,本家需要維持一隻1萬餘人的外出軍勢,守備、預備朝齡徵召支出每年大約是6萬貫文,另外還有出戰的軍糧、軍備準備支出5~7萬貫文。

這兩年僅僅是本家每年的人工支出就佔到了61萬貫文,這些年豐春城的修築工作、河道的整修工作,關東道路的修整工作每年的需要支出約30萬貫文。

其他還有海船的營造,軍備和鐵炮的鍛造,軍糧的收購每年需要10萬貫文。自天正20年開始,本家從朝鮮、女真轉運人口,每年的花費大約是15萬貫文。”

秀家聽著立原久綱向自己上報的資料,尷尬的抿了抿嘴巴。怪不得人家說多虧了豐臣秀長支援的那一屋子的財貨呢,自己家還真的是入不敷出的典型。

秀家僅僅是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年超支達到了整整5萬貫文。

至於這部分赤字怎麼彌補秀家其實心中有了一些答桉,立原久綱剛剛報的是本家本領的收支情況,但是關於琉球貿易、蝦夷貿易,以及蝦夷當地鴻之舞金礦、知內金山和清部金山(都在松前國內)、千歲金山(支芴湖邊)相繼開採,每年可以給本都帶來大量的黃金,以換取蝦夷本地需要的生活物資。

只是這方面最新的產量是多少秀家並不知道,要等到大彙報結束之後,立原久綱和藤堂高虎私下和自己彙報的時候自己才能知曉。

但是最起碼從現在來開,這部分的收入彌補上前面那5萬貫的赤子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土居清良負責貿易和稅收,他並不知道掌管錢糧的立原久綱關於本家的真實收支情況,但是怎麼說都是和算賬打交道的,稍稍一算便發覺這其中數字存在差異。

但是他看了一眼秀家和藤堂高虎都沒有對立原久綱的回答表達異議,便明白這事兒可能大老們都知道,只是心照不宣罷了。

既然人家有特別的錢財來路,不願意和他們敘說,土居清良自然不會傻乎乎的主動去提問。

而在此時,臺上的秀家也示意立原久綱繼續自己的回答。

“本家母親庫存金銀銅錢折貫為13萬6725貫346文4釐,有庫糧為116萬9752石7鬥。都是藉著秋收糧價低的時候收購的儲備糧食。”

立原久綱彙報完之後,向秀家示意,秀家看向藤堂高虎讓他準備下一個彙報的人選。

秋上久家接到了訊號,主動結果話題向秀家彙報道“回稟殿下,本家目前已經完成三級軍隊的建設工作,目前登記在冊的常備有1.56萬人,守備在冊人數為4.32萬人,預備役人員在冊13.76萬人。

除了江戶、廄橋與豐春三城常駐大量常備外,各城的守備工作由常備守備、預備以2:4:4的比例進行徵召,目前關東及尹予常規在編的軍役人數為2.92萬人。再加上身處朝鮮再役人數1萬人,本家目前動員的兵力為3.92萬人。

目前守備的人均一年服役期為3個月,分別是訓練2個月即駐防1個月。預備人均服役期為2個月,為訓練1個月和服役1個月。目前並沒有兵員緊張的問題。

除了日常的兵員之外,各國道、府、郡司、城下町有自己的警捕人數,目前在編搏打人數為1230人,岡引人數為5180人。

這些人裡面大部分都是軍役賬上守備和預備人員充任的,戰時隨時可以成為補充的力量。”

【警捕】是秀家在岡山時候就實行的政策。在古代很曬有政府能將軍警分家,即便是秀家都不能免俗,大量任用軍役賬上守備和預備的人員擔任正式工【搏打】和輔助工【岡引】。

如果說這兩者最大的區別是什麼,那就是搏打大部分是由武士來擔任的,擁有佩刀和持弓的權利。

而作為輔助工的岡引,即便是在戰時也是足輕的身份,在承擔警捕工作的時候,只能手持一根1人半高的木棍作為有限殺傷的武器。

即便是警捕的工作,在人員編制上依舊秀家軍制的行伍制度,以5人為一個單位由1名搏打帶著4名岡引負責捉拿和巡邏。

在搏打之上的就是由稍高一級的武士同心眾擔任的【警捕】身份了,這就相當於小隊長的職位,一般一名警捕會管理2~3隊個搏打小隊。

只是因為同心的身份特殊,他們屬於豐春小朝廷下面的官吏,由藤堂高虎、立原久綱等家老眾管轄和任命,並不是由秋上久家這個兵備家老或者樞密院直接管理任命的。

這也是無形之中對掌管兵備的家老分權的安排。

算上流民,豐春家領內有150萬人口,但是擔任警捕工作人數,即便算上同心眾也不過6800多人,基本上是1名警官管理220人,這樣的治安管理比例只能說得上是堪堪夠用。

教育永遠是文明開化的前提,你永遠不要奢望古代沒有受過教育的小民懂什麼道德和規矩,能活下去就是他們對這個世界認知最大的規矩。

因此在秀家對豐春家統治的這些年中,一直在嘗試著提高警捕佔人口的比例,只是一直受限於資金的問題一直放緩罷了。

果不其然,在秋上久在介紹完在役人數之後便又一次向秀家提出,想要增加警捕人數的想法。

自從天下和平以來,武士存在最大的目標戰爭已經消減了很多,武士們的生存壓力是很大的。

秀家將小領的土地全部收了回來直接管理,每年給他們發放祿米,但是這些收入過去戰爭的時候不夠他們生活,現在和平了肯定更加不夠了。

過去戰爭的時候,他們尚且可以從戰場上獲取戰利品,但是隨著戰爭的結束,武士們生活的來源除了每年固定的祿米之外,就是能在豐春家找到一份鐵飯碗的工作了。

奉行、與力都是大領旗本和大家族掌控的地方,就算是同心眾也不是普通的小武士可以擁有的,搏打身份說不上多尊貴,月銀也不過1貫文,說不上太多,但也已經是一份不錯的補貼收入來源了。

要不是岡引不能佩刀,這對武士來說簡直就是羞辱,僅僅是岡引一個月500文的津貼也一定會讓武士老爺們趨之若鶩。

事實上正因為下級武士生活的確實不咋樣,秋上久家才會一再向秀家提出想要擴大搏打數量的想法。

但是一旦擴大了搏打的數量,那麼相應的岡引數量也要擴大。別看增加一名搏打一年只不過是多了12貫文罷了,要知道他的後面還有4個年俸6貫的岡引在呢。

增加到一定的數量,他們上面同心的警捕數量也要增加,每一名同心的月俸是1.2貫文~1.5貫文。

也就是增加一個搏打的編制,實際上年俸的支出是增加了36貫文的支出,搏打增加100名,算上同心警捕的增設,實際支出年俸超4000貫文。

一名岡引一個月只有500文的津貼算多嗎?一名搏打一個月只有1貫文的月銀算多嗎?

答桉是岡引的津貼收入一定是不足的,因為就算你去豐春城築城做工,又活著去利根川修築水壩岸堤,每名民夫每年需要服役2個月的勞役,服役完成之後可以獲得1貫文的補貼,對應的就是每月500文。

但是若是你選擇朝期服役,比如一些石匠和木匠因為有自己的一技之長,一直都是超期服役的存在,豐春家會按照每人/上工每日給出50~100文的津貼,換算出來就是每個月可以獲得1.5貫文~3貫文。

但是這些勞動都是要付出體力的,而岡引的主要工作除了訓練,就是巡邏、捉捕盜匪一起日常的防火工作,相對來說會輕鬆一些。

關鍵工程這事兒不是年年都有,也不是一直都輪得到你,但是當上了岡引就等於有了鐵飯碗,只要不犯錯政府不會炒了你。

因此自從警捕制度施行以來,岡引一直都是底層百姓踴躍報名的地方。

當然啦,秀家很清楚一個月500文錢根本他們不夠幹什麼事。

搏打最起碼是武士的身份,十有八九有一塊等級的田地,一年可以領取相應的俸祿,搏打的收入只是一份額外的補貼罷了。

但是很多岡引需要養一大家子人,他們大部分都已經脫產沒有田地了。

若是在鄉村的話,一年5掛貫文大約相當於一個有田戶一年的綜合收入,確實很客觀了。

但是若是在城下町、國道、府的岡引,他們的生活成本要比在鄉村的高太多太多,一年6貫文又夠他們做什麼呢?

秀家就已經聽內務府的人向自己彙報說有岡引向商販收取賄賂的情況,其中就有秀家明令禁止在豐春家境內存在的私人菠菜館。

學過經濟學的同學一定知道一個名詞叫做【剩餘勞動價值】,簡單來說就是你一年產出了10石糧食,自己吃3石,上交賦稅5石,還有2石空了出來,這2石就是剩餘勞動價值。

如何合理利用剩餘勞動價值在任何時候的社會都是穩定社會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但是你若是直接讓民眾將手中這2石糧食交出來,他肯定不會願意的。若是你強逼的話,他們甚至會逆反你,對你的統治產生動搖。

中國古代,即便是號稱輕徭薄賦的滿清,也一直有一個37定律。

即將民眾產出的7成收上來,那麼他手中只要3成產出僅能維繫到明年所用,那麼民眾就沒有多餘的錢財去東歪心思了,社會也就安定下來了。

這個想法雖然很惡毒,但確實是最古老的收取剩餘勞動價值的理論。而在古代,收取這部分勞動價值最大的方式便是雜稅了。

因此別看明清兩朝田賦比例很低,但是各種名目的雜稅依舊能給你收滿7成。

工業革命剛開始的時候,乾隆看到蒸汽機第一反應不是這東西可以節約民力,答覆提高生產力,而是民眾有了這個東西就懈怠了,人一懈怠就會產出別樣的想法出來。

用雜稅的方式直接收滿7成是非常簡單粗暴的,民眾只是屈服於你的淫威之下,這個時候別和民眾談愛國和忠誠了,他們甚至都不配去提。

因此在新種花家建立之後,實行過一段時間的計劃經濟時代,用宣傳的方式讓民眾心甘情願的將剩餘勞動價值交出來。

但是後來隨著改開之後,民眾開始開花,在這麼做就會適得其反。

於是此時又一個偉人又想出了一個辦法:利用房貸的方式,收取民眾手中那剩餘的5成勞動價值(這個時候比例應該是自用:賦稅:剩餘3:2:5)。

試想一下,若是一個民眾每天一睜眼就是為了還剩餘30年的房貸而或者,他又有什麼與力去胡思亂想呢?

但是在秀家所處的這個年代,發展房地產是極其不現實的問題。

拋開這個時候多是木製建築不談,就算強行推進城下町的規劃和建設,但是普通民眾根本沒有集中城下町居住買房子的想法,他們寧願在稍遠的地區搭建不要錢的簡易木頭房子,也不會為一個隨時可能因火燒而一無所有的家背上債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那麼如何收取民眾的剩餘價值,就是秀家從民眾手中攫取利潤,維護社會穩定,同時進行經濟發展在投資的重要一環了。

而秀家想到的辦法是三個,分別是民眾一輩子都離不開的鹽、鐵專營,第二個是此前提到過的替錢屋生意,第三個便是風俗紅館(吉原)和菠菜館了。

第一個雖然受眾面廣,但是相應的利潤並不是很高,畢竟這些都是民眾生活所需的必要物資,他們得有一個價格紅線。

而第二個對應的行走領內的商販進行收割的,並不一定能從普通民眾手中收割剩餘價值。

這個時候對應男性專門開設的紅館和男女老皆可的菠菜館就是秀家最主要的收割方式了。

其實這兩門生意過去一直有人在做,只是隨著最近兩年關東和尹予的繁榮,民眾手中的閒錢越來越多,秀家這才將這兩門生意明確收為官營。

最大的目的就是將路邊的遊女全部趕進官營的紅館內,定期檢查身體,對於身體有問題的及時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

其二便是將原本由混混地痞負責的街邊菠菜生意收回來,同時政治領內的治安情況。

僅僅收回來一年之後,這兩項生意便為秀家提供了10萬貫的額外收入。

但是從內務府的情報來看,領內私人的紅館和菠菜館屢禁不止,其中就有部分警捕成員包庇的原因。

秀家理解這些人在城內生活確實相對辛苦,因此一改過去直接拒絕擴充套件名額的態度,對他說道“准許搏打擴編150人,其中50人成為為專門的緝捕廳,其下不設岡引,由1名同心帶領5名搏打組成小組直接辦桉。

主要負責要桉的捉拿工作,他們辦桉的時候,其他搏打、同心、岡引必須無條件的協助。同時負責警捕內人員違法犯罪的審查和逮捕工作。

對於國道、府、城下町岡引增設特別津貼,町警捕為其月俸的30成,國道警捕為其月俸的40成,府警捕為其月份的50成,搏打、同心半之。

但是相應的,要對他們重新進行豐春家諸法目的教育,如果有發現他們有違反法目的情況,一律按照罪加一等進行處置。”

秀家最終還是沒有和秋上久家說出,自己這麼安排是因為收到了內務府的情報的事兒,但是所想要表達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

秀家想要透過對國道、府、町盜捕增加津貼來防止他們收受賄賂作出違法犯罪的舉動。

畢竟他們的一言一行實際上是代表著豐春家的形象,秀家可不希望有歷史上香港金錢帝國的事情出來。

這裡要解釋一下,豐春家內的行政區劃、國道及是領國的代稱,郡司便是指一個郡,這兩個地方的警捕一般都是負責鄉野的事兒。

有所不同的是,郡司的警捕人在郡司內,國道的警捕一般常駐府內,收到下面要支援的請求,才會下到郡司去。

府便是每個領國內國府,即一省的省會,其中豐春和江戶是比較特別的存在,既是琦玉和武藏的國府,也是秀家設立的特別市,由奉行所直接管理。

町就是秀家廢城後還存在的40城去掉各國的國府之後32城的城下町,再加上橫濱、千葉這兩個特比的港町的通稱。

這些地區的生活水平相對郡司地頭要高一些,這是客觀事實存在的,秀家不得不為在這些地方生活工作的警捕提高俸祿或者津貼,這也是秀家仁政的表現。

前文說過,警捕中同心和搏打是由武士擔任的,他們本身有一份俸祿,警捕的收入只是額外打工收入罷了。

主要生活窘迫的是沒有田地和俸祿,全靠官俸養一大家子的岡引,他們才是底層犯罪滋生的原因。

因此秀家提高津貼的目的主要是補貼他們生活,但是想了想光提高他們不提高武士階級不是太好,這才有了後面那半句“搏打、同心半之。”

秀家這麼做可不是純良心發現,他是想要改變現狀,減少犯罪的同時徹底打擊私人運營紅館和菠菜館,將民間的剩餘勞動價值全部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