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東都歲時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1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1章

女客的宴席擺在後花園的桂月堂。

曾氏著一身絳紫色對雉紋織錦褂衣,臉上帶著喜氣洋洋的笑,早早與三個女兒站在門口迎客,無論關起門來如何,她在人前總還是強打精神做出一副慈的模樣。

後花園距姜家大門有些腳程,那些官宦人家的夫人娘子不乏身嬌體弱的,曾氏想得周全,一早將府中的十來抬肩輿都換上了新的羅帷,來回將那些貴客接到桂月堂來。

曾氏正與北中郎將韓賁的夫人蔡氏敘著寒溫,一抬肩輿在門前停下,一個遍身綺羅曳珠頂翠的中年夫人從輿中探出身來,曾氏的胞姐方姨媽到了。

跟在輿後的兩名婢子立即疾步上前,一個扶著她的手,另一個輕輕提起她的裙襬,無微不至地伺候她下了輿。

這位排場了得的夫人身著寶藍色襄邑錦衣裳,渾身上下珠光寶氣,在太陽底下動一動便是光芒四射,周圍的夫人小娘子們原本衣著打扮也算體面,生生叫她襯得黯淡無光灰頭土臉。

只見她生得腰圓膀粗,極是富態,兩腮鼓囊囊,像是隨時都塞著兩個包子,偏生眉毛描得又彎又細——實是有眉無毛,原本生著的眉毛全剃去了。她這張臉活似照著永寧寺南門外泥人攤上的泥娃娃長的,鍾薈每一回見都得強忍著才能不笑出來。這位姨媽如今雖是這副尊容,當年據說也是個罕有的美人,憑著美貌嫁了從事中郎方平,品級雖不見得比姜景仁高多少,但京兆方氏是正兒八經的舊姓世家,雖一直入不了一流,她夫婿也是庶子,可門楣比姜家不知高到哪兒去了。

當年兩人的母親楊氏為了促成這樁親事,將壓箱底的私房全貼進她嫁妝裡,還挪用了小女兒的嫁資——兩姊妹只差了兩年,曾氏那時候也到了說親的年紀,因此生生拖了幾年,最後只能嫁到屠戶人家作填房。

故而姊妹倆的齟齬由來已久,不過只是曾氏這麼以為,她阿姊並不放在心上,佔了妹妹嫁妝也不覺虧心,沒事還往姜家串門子,對曾氏指手畫腳一番。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呼—”方姨媽長出了一口氣,從袖子裡掏出帕子在亮鋥鋥的寬廣四方額上掖了掖,張開藕段似的五根手指,往臉上扇了扇,“多少年沒坐過這麼窄小的肩輿了!累得我夠嗆!”

鍾薈心道那兩個抬輿的下人才叫累得夠嗆,嘴唇都發白了,正軟軟靠著抬杆喘粗氣呢。

曾氏臉上的笑容頓時一僵,皺著眉頭對幾個女兒道:“你們方姨媽來了,還不快過去!”說罷自己皮笑肉不笑地迎上前去,“阿姊這一向可好?阿眉呢?”

方姨媽渾似沒聽見妹妹的問話,先扶著她的胳膊探身上前打量她臉側的胎記,旁若無人地道:“咦?似乎淡了些嘛?”

曾氏尷尬地將頭往後仰,又一次問道:“阿眉沒有同你一起來麼?”

“哦,她前日染了風寒,在家裡歇著呢,”方姨媽仍舊盯著她那塊醬色的胎記,伸出手指蹭了蹭,恍然大悟道:“原來是粉搽得厚啊,哎,上回我替你求的方子到底用了不曾?”

曾氏支支吾吾地應了一聲,招呼幾個女兒道:“這些孩子,也沒個眼色,杵在這兒做什麼,還不來與姨媽見禮!”雖是責怪之語,因她含著笑說出來,倒顯得母女之間親密無間。

曾氏願意逢場作戲,鍾薈也不會在人前拆她臺,若是他們之間的嫌隙鬧得眾人皆知,終究還是她吃的虧更大些,蕭家三房是活生生的例子,誰不知道那繼室苛待親姊的一雙子女,可蕭九郎用了多少年才摘掉不肖不孝的帽子?而蕭十娘還未入宮,據說已經很不得韋太后的心了——韋太后出身於詩書大族,最是重禮,即便是為了大娘子的名聲,鍾薈也得忍著膩味將這出戲演完。

三姊妹謹遵母命,上前畢恭畢敬地向方姨媽行禮,方姨媽這才將膠在曾氏臉上的目光剝下,像是剛發現他們幾人似的,先拉住姜明霜的手道:“大娘出落得越發標緻了。”

“方姨媽謬讚。”大娘子叫她抹了一手的汗,脖子不由一僵,這方姨媽原先對他們姊妹倆一向視而不見,自打她要入宮為妃的訊息傳開,每回來總要套套近乎,饒是大娘子為人厚道,也忍不住暗暗皺眉。

“哎,這鼻頭還是圓了一些,上回我教你這麼捏,照做了麼?”方姨媽一邊說一邊在她臉上比劃,“咱們家阿眉小時候我每日替她這麼捏,一日也不落,才生得如今這麼秀致的。”

接下去該輪到姜明淅了,二娘子沒有遠大的前程可指望,故而方姨媽一向不屑於在她身上花費什麼唾沫。鍾薈幸災樂禍地衝她眨眨眼,三娘子忿忿地在姊姊胳膊上掐了一下。

不過這回鍾薈卻是料錯了,方姨媽居然對著她紆尊降貴地擠出個算得上親切的笑容:“喲,二孃長這麼大了,嗯,同咱們家阿眉長得倒有七八分相似,只是這嘴比她大了一圈,莫笑莫笑,一笑更顯大,姨媽教你,這麼著。”方姨媽說著將嘴縮起來,她的嘴本來生得小,如此一來像嵌在酪碗裡的櫻桃,鍾薈眼看著要繃不住了。

三娘子無奈地望了望天,上前替她解圍:“姨媽趕緊進屋裡去歇息吧,外頭太陽大。”

方姨媽叫她這麼一說突然想起自己在日頭底下站了這半晌,頓時一陣頭暈眼花,趕緊抓著三娘子的手往屋裡去了。

鍾薈這才後知後覺地納悶,這方姨媽平白無故地一反常態對她假以辭色,是怎麼回事?猛然想起這位姨媽膝下除了眉表姊以外還有個大她三年的表兄,去年似乎在與尹家三房的五娘子議親,難道是親事沒說成,退而求其次來打她的主意?鍾薈不寒而慄,她與這位便宜表兄素未謀面——方姨媽從小時候起便防賊似地防著他們姊妹幾個,可有這麼個阿孃,那表兄算是天仙她也敬謝不敏。

鍾薈卻是自作多情了,方姨媽統共這麼個兒子,看得跟眼珠子一樣緊,打定了主意要娶個高門媳婦兒,在妯娌跟前揚眉吐氣一回,如何看得上屠戶姜家。

不過也不算全不中,方姨媽確實替她尋了個門當戶對的親事,乃是方家二房妯娌的侄兒,這位妯娌範氏原本也是官宦出身,只是她父親在楊家謀逆案中被掃了個邊兒,丟了官位,這幾年門戶越發破落了,這範家侄兒打小長在富貴鄉里,生得俊朗不凡,一身公子氣派,在方家家學裡附讀,時不時在花園庭院裡走動,一來二去不知怎的看對了眼,東窗事發將方姨媽氣得險些昏厥過去,好在還沒來得及做出什麼糊塗事來,可阿眉卻是一不做二不休,乾脆要死要活地鬧著要嫁他,方姨媽只得將她鎖在院裡,命幾個婢子輪流不錯眼地盯著她。

方姨媽把主意打到姜家頭上,一來是絕了女兒的念頭,二來也是用一樁實惠的親事堵那豎子和妯娌的嘴,若是他們將這事說出去與外人知曉了,阿眉的閨譽全完了。

方姨媽的小算盤打得啪啪響,卻沒料到姜二孃的行市竟然出奇得好,一場宴席從頭到尾,總有十來個夫人拉著她的手問東問西了,光是她認得的有魏亭侯的夫人、金部尚書郎許季倫的夫人、黃門侍郎彭堅新過門的娘子,連城陽王的側妃都笑著與她說了好一會兒話,姨媽立時警覺起來,打定主意要先下手為強。

一時酒闌席散,曾氏安排婢子帶幾個神思倦怠的夫人去客房小憩,隨後將興味正濃的女眷們帶到園子東北角的映雪閣,裡頭已經備下茶果點心和各種遊戲之具,方姨媽尋了個機會將妹妹拉到屋外闌干旁,開門見山地道:“你們家那二孃還沒許人家吧?我給她尋摸了一門好親事。”接著挑挑揀揀地將那小郎君家裡的情形說了,自然隱去與阿眉那段私情不提。

曾氏很瞭解自己這位阿姊,她沒事才不會有這份保媒拉縴的閒心,其中定有什麼隱情,退一步來說,單從明面上看這樁婚事也不算多好,不過她並不道破,只道:“她的親事自有她阿婆作主,我說不上什麼話。”

“你如何這麼傻!”方姨媽恨鐵不成鋼地扯了扯她袖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幹那老嫗何事?你只需將妹婿說動了,何愁成不了事?”

曾氏沉吟了半晌道:“我且試試吧,不一定說得成,你莫放準話與他們家。”

方姨媽雖然著急上火要將事敲定,可曾氏只是一口咬準了拿不定主意,她只得訕訕地放她去陪客了。

***

曾氏原本在外院設了舞樂和投壺、樗蒲、圍棋、雙陸等遊戲之具,午後男賓若是不想去客房歇息便可聊以消遣。

姜老太太卻是有不同見解,既然是給幾個孫子孫女相看,自然也要他們自個兒掌掌眼,她自己是市井出身,並不覺得小娘子在外男面前拋頭露臉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

曾氏拗不過婆母,只得用一人高的碧絲步障將園子分作兩邊,又在湖畔緩坡地勢較高處設了個白紗帳,事先對親女兒耳提面命,勒令她整個下午待在映雪閣中待客,切莫學那一雙沒規矩的雙生姊妹丟人現眼。

三娘子正是開始對小郎君生出好奇的年紀,不過不涉男女之思,只是一派天真地想看看那些小郎君生得什麼模樣,既然阿孃三令五申,也只是略感遺憾便拋諸腦後了。

午宴席散,姜景仁引了已有家室的賓客在外院消遣,姜曇生便邀年輕小郎君們去園子裡賞景。

蕭熠午間多喝了幾杯,已經有幾分醉意,本想去客房睡一會兒,見好友神色有些異樣,心道這所謂的逛園子大約有些蹊蹺,按了按眉骨,打起精神欣然前往。

衛琇沒什麼賞景的興致,他大大低估了那兩杯河東頤白的威力,眼下頭重腳輕,腦袋昏沉沉的,本來已經開口讓姜家管事帶他去客房,見蕭九郎往園子裡去,腳步立時拐了個彎,對那管事道了聲抱歉,笑吟吟地對姜曇生道:“在這兒吹了會兒風,倒是精神了些,在下也隨姜兄一塊去吧。”

他目中含水,眼神迷離,一張粉面紅得像煮透的蝦子,因有些醉意,笑起來便不知如何掌握嘴角上翹的幅度,姜曇生叫他這爛漫的一笑嚇得險些魂飛魄散,病急亂投醫地挽起蕭九郎的胳膊。

衛琇眼神黯了黯,不發一言地綴在他們身後。

小郎君們都有些微醺,有說有笑地往園子裡走,跨入園門,遠遠望見湖邊那座紗帳,頓時面面相覷,方才宴席上觀姜家人的作派,都還中規中矩,雖說比起規矩謹嚴的世家大族鬆散些,可行事也還按部班,此時才想起來,真不愧是姜屠戶啊!雖說本朝男女大防沒那麼嚴苛,世家貴女外出冶遊也不受什麼約束,戴個聊勝於無的冪籬便能漫山遍野地遊玩,不過在市集寺廟水畔山間偶遇是一回事,這麼大剌剌地讓在室的小娘子自己相看夫婿,也太大膽了。

不過總歸還隔著一層紗幔,他們雖知道聞名遐邇的“洛陽牡丹”帳中,說不定還在含羞帶怯地眺望他們,可實在朦朦朧朧的看不真切,裡頭影影綽綽有幾個小娘子。

鍾薈手捧茶碗與姜明霜坐在帳中,阿杏和白環餅在一旁伺候著。大姊怕她臉嫩一個人不好意思看,特地來陪她的。鍾薈雖然覺得於禮不合,但是對姜老太太的一片苦心極是感激,她其實壓根不想出嫁,但是總不能在姜家留一輩子,如今能親眼看一看將來可能共度一生的人,總好過盲婚啞嫁。

“他們來了!快看!”大娘子一個看客卻比她這正主還起勁,興奮地拉著她的袖子道,“咦,那不是九月九咱們在山裡遇到的蕭家公子麼?”

鍾薈無奈地笑了笑,朝帳外望去,一眼便看見人群中的衛琇,手裡的茶碗不知不覺傾向一邊,把茶水潑了一身,把相看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隨即她的眉頭慢慢皺了起來,此時已是深秋,水邊風寒,其他小郎君不是穿著厚袍子便是披著氅衣,衛琇卻只穿了件單薄的羅衣,若是染了風寒如何是好?姜曇生這瘸眼呆胖子,那對招子生了出氣的麼?

姜曇生似有所感,當即打了個噴嚏。

鍾薈靈機一動,對阿杏道:“你去阿兄院裡,讓他的奴婢拿兩件氅衣給阿兄送去,”末了又道貌岸然地解釋道,“那些公子金貴得很,若是哪個染了風寒咱們家還得擔干係。”

阿杏哧哧一笑,怪里怪氣地道了聲是,鍾薈猛然想起衛琇是認得阿杏的,他們一塊兒逃過難,趕緊叫住她,支了白環餅去。

姜曇生院裡的婢子不一會兒便送了兩件大氅過去,姜曇生求之不得地接過來,一件披在身上,另一件順手給了只穿了絲綿袍子的蕭九郎。

鍾薈在帳中看得一清二楚,立時騰地一下站起身來,兩輩子第一次在心裡罵了句市井粗話。(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