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東都歲時記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3章

鍾薈第一次見到她此生的雙生姊姊時,只覺得那是個讓人一見之下便心生歡喜的小娘子。她院裡的蘆花母雞阿花比主人有眼光,在停止下蛋兩個多月後,破天荒地在這一日破曉時分下了個碩大無匹的雙黃蛋。

大娘子姜明霜抵達時,鍾薈正站在老太太院子裡的大槐樹下,手裡捧著個細竹筐,仰頭看阿棗摘槐花,聽到腳步聲轉過頭來,便看到引路的僕婦身後跟著一行四人,一個身著醬色布衣的中年婦人手挽著個膚色黝黑的小娘子,右手邊是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郎,身後還跟著個僕婦裝束的嬤嬤。

那中年婦人生著容長臉,穿一身醬色的布衣,頭髮挽成個圓髻,看起來乾淨又爽利。她的穿著打扮還不如姜家的僕婦,可眉間只有些拘謹,並無卑怯之色。

鍾薈略一想便猜到了來人大約是表叔母蘇氏,上前道:“這位是表叔母吧?”

那引路的僕婦向二娘子行了個禮笑道:“可不是,”又不無得意地對那婦人道,“這是我們家二娘子。”

“二孃見過表叔母,表哥。”鍾薈上前笑盈盈地見了禮。

“喲,好齊整的毛妞!阿年,表妹叫你來,咋不吭氣。”婦人拍了拍那小郎道。

這小郎長得與他阿孃很像,還未褪去孩童的圓潤,腮幫子有些微微鼓起。他一抬頭,只覺得眼前那穿金戴銀的小女童好看得晃眼,簡直比他們那兒白雲觀裡的仙童像還好看,不好意思地搔了搔頭,囁嚅了半天,那表妹兩字是說不出口。

“遜逑狗歪兒!”表嬸的雅言說得磕磕絆絆,一不小心罵人的土話脫口而出,也不知那二娘子聽懂了不曾,自己也覺抱歉,尷尬地將手在衣襬上蹭了蹭,從衣襟裡掏出個蓮花紋的小金餅子,拉起鍾薈的手往裡塞,“阿嬸木啥好物,你莫嫌棄。”

鍾薈見她通身上下沒什麼金銀玉器,只有一根挽發的素銀雙股簪,這金餅子想來已是極重的禮了,推辭了一番接下來。

那餅子大約半兩重,一看便是無名小鋪子打的,鍾薈不露聲色地撫了撫那粗糙稚拙的蓮花紋樣,小心翼翼地收進腰間的木香花刺繡香囊裡。

婦人方才一見姜家二孃那通身的打扮便知道自己備的禮太薄了,她頭上戴的那支金簪起碼二三兩重,別提那上面還鑲著好大一塊綠寶石。她一早說了姜家是大戶,半兩拿不出手,索性添足一兩,可她那摳摳索索的男人死活捨不得,道姜家娃兒多,一人一兩莫不是要把家底送乾淨,如今後悔也來不及了,只能在心裡將那上不得檯盤的男人罵了個半死,眼下見那姜二孃並未露出嫌惡輕蔑,反而鄭重其事地收起來,這才暗暗松了口氣,一把攬過姜明霜道:“大娘,這是你阿妹啊!”

鍾薈已經上前執起她的手微笑道:“阿姊,你總算回來啦。”

姜明霜先前一直在好奇地打量這個仙子似的雙生妹妹,他們眉眼生得其實不怎麼相似,然而雙生姊妹間大約有些說不上來的緣分吧,一見之下覺得親切,也報之以微笑道:“你是我那一胎生的妹妹莫?”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少女生著張討喜的圓臉,烏油油的頭髮梳成雙丫髻,鬢髮一絲不亂,拿桂花油仔細抿在耳後,髮髻上插著支榴花金簪,身上穿了件銀紅七巧雲紋蜀錦單襦衫,翠色羅裙,衣裳上的摺痕又直又深,顯然是下車前新換上的。

三老太太聽到院子裡的動靜迎了出來,一見那婦人先是一喜:“阿珍你也來了!”那名喚阿珍的表嬸與三老太太劉氏也是沾親帶故,趕緊上前來,把手在衣襬上擦了擦,握住三老太太的手道:“老阿嬸,您還和十幾年前一個樣!”

“老咯,”三老太太眼旁的褶子裡都盛滿了笑意,對姜明霜道,“大娘子,你已經不認得我老婆子了吧?”

珍表嬸趕緊拉了拉她道:“娘子,這是你三嬸婆。”

姜明霜一看沒學過正經的禮儀,胡亂行了個禮道脆生生地道:“三嬸婆。”

“老太太已經盼了好久了,趕緊進屋說話吧。”三老太太一邊說一邊將眾人迎入堂屋中。

姜老太太見蘇氏母子與大孫女同來,也是喜不自勝,不等大孫女行過大禮便將她從地上拉起來,上下打量一番,對蘇氏道:“這些年多虧了阿珍你,將我們大娘養得這樣好!”說著吩咐下人去請曾氏和各院的小郎君小娘子們。

“阿嬸說的什麼話,是這娃兒自己招人待見。”說著慈地撫了撫大娘子的腦袋,姜明霜自然地在她懷裡蹭了蹭,感情顯是很好。

姜老太太見大孫女大方又和氣,愈加滿意,對那表侄孫招招手:“這是阿年吧,一眨眼這麼大了,你丁點大的時候阿婆抱過你,還記得莫?到阿婆這裡來吃果子,莫拘束,將這裡當自個兒家。阿年他阿孃,難得來一回,多住些時日,趕明兒我叫人帶你們在京成裡四處玩一玩。”

那名叫阿年的小郎一聽眼睛登時一亮,也是十分嚮往。

“還不謝謝嬸婆,這狗歪兒一見貴人跟啞巴似的!”蘇氏往兒子後腦勺上拍了一下,推辭道,“阿嬸,侄女兒把大娘送到放心了,家裡還有一堆事要操持,他阿耶一個人怕是顧不過來,咱們這回了。”

阿年有些失落地垂下頭,不過這孩子被教養得很不錯,既不吵也不鬧。

姜老太太板起臉道:“這麼來我可不高興了,盡和你阿嬸見外!”

可她好話歹話說了一籮筐,蘇氏是不鬆口,只咬定了家裡有事,此次帶上阿年也只不過叫他來認認親,順便來京城開開眼,回去便要跟個年老從京城回鄉的帳房先生學算賬。

鍾薈不由佩服老太太的眼力,當年曾氏原想將大娘子送到城外的菊水庵寄養,是姜老太太看重那表叔表嬸一家老實厚道,堅持將大娘子送去的。

姜明霜像是一株自如生長,未經過風霜的小樹,渾身上下充盈著勃勃的生機,清澈的眼神中不見一絲陰霾,輕快的步履讓人想起山林間的小鹿,她的雅言說得只比表嬸蘇氏好那麼一點,一開口是濃重的濟源鄉音,鍾薈有時甚至聽不清楚她在說些什麼,但是那清脆的嗓音像山泉一樣悅耳,讓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好感。

不一會兒曾氏和幾個嫡庶子女也到了,鍾薈見庶兄姜悔也在來人之中,不由有些詫異地望向姜老太太,只見她神色如常。

眾人又是一番見禮和寒暄。

蘇氏沒料到姜家子女如此眾多,驚出了一身冷汗,緊張地默默數著在場小郎君和小娘子們的人頭,因著心裡慌亂,數來數去沒數清,只得硬著頭皮,挨個給向她行禮的孩子發金餅子,好在那餅子一個不多一個不少,三歲的六娘子是在場孩子中最小的,發到她剛好是最後一個。

三娘子見那表嬸和表哥身著寒酸的布衣,心中已是不屑,將那小而粗陋的金餅子拿在手裡,嫌棄地撇了撇嘴,正要說點什麼,她阿孃暗暗捏了捏她的手,只得將到了嘴邊的話咽了下去,不經意一抬眼,只見姜老太太正皺著眉目光炯炯地看著她,嚇得趕緊轉過臉去。

曾氏臉上掛著關切又溫和的笑對姜明霜招手,姜明霜帶著些疑慮看了看表嬸,見後者對她點點頭,這才朝著後母走過去。她在濟源鄉間聽過許多後孃苛待繼子女的故事,覺得眼前這個笑容慈藹,舉止優雅的年輕婦人與那些故事裡張牙舞爪妖魔似的後孃很是不一樣。

曾氏攬著她的肩打量個不住,口中連連道:“我們家大娘總算回來了。”她目光落在大娘子的衣裳上,她這後母當得十分盡心盡責,每一季都會叫人往濟源送些新料子,姜大娘這身簇新的蜀錦衣裳卻是用好多年前的老料子裁的。她在心中暗暗冷笑,她這婆母一向對蘇氏讚不絕口,見天兒地誇她能幹又本分,怕是想不到她竟是個背地裡貪墨她孫女財貨的假好人吧!

蘇氏似是猜到了她心中所想,紅著臉道:“大妹,這身料子還是前年個春天你叫人送來的,小娃娃個子躥得快,又成天價在泥裡滾,沒的糟蹋了好料子,我自說自話給大娘省了下來,將來好做嫁妝。”說著從懷裡掏出一塊皺巴巴的黃麻布,雙手捧著交到曾氏跟前:“大妹你這些年個叫人送來的衣料物件咱們都找識字的先生記下來,有些個也不知是啥東西,都畫了圈圈,你得空好生對一對。”

曾氏原本想著如何將這婦人虛偽的面目揭開,給婆母好生看看,沒想到她還真是個光風霽月的蠢貨,只得將那塊破舊的麻布一推道:“阿嫂說的什麼話,難道我們還信不過親眷?我已叫人收拾了客房,你和侄子在我們家多住些時日,也陪陪我們老太太。”

蘇氏與曾氏不熟悉,倒不好意思像方才那樣堅辭,只得住了一晚,第二日一大早便帶著兒子向老太太和曾氏辭行。

曾氏若有所思地打量了那靦腆的少年郎兩眼,對蘇氏道:“阿嫂家裡有事忙,我便也不與你客套了,阿年難得來一次,連京城都沒去過,不如讓他在我們家待些時日,咱們家有現成的夫子,讓他和二郎三郎他們一塊兒讀書,學記賬也不急在這一時。”

蘇氏猶豫了半晌,聽說能跟著姜家小郎君一起聽儒經先生講課,不由有些心動,又見兒子一臉渴望,便老了老臉皮,一咬牙允了。(83中文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