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汽車黑科技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40章:扭曲的市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40章:扭曲的市場!

“哎、現在回頭想想,這一遭真是歡喜的來,惆悵的走啊。作為這一次的負責人,我真是……沒臉回去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首爾機場,伴隨著頭上呼嘯而過的客機,王明軒常嘆口氣,握著李凡愚的手幽幽的說到。

李凡愚砸了砸嘴。

王明軒這話說的,他覺得沒法接了、

雖然王明軒這位帶團負責人只說了這一次富州市國際市場開拓計劃的開頭和結尾,但是基本上,也就是這一次富州市洽談團赴韓的全部了。

為什麼不說過程?

什麼成果都幾乎沒有,還談個毛線的過程。

所以面對這樣準確而又讓人唏噓的自我總結,李凡愚還真不好說什麼。

“王市長你也不用太過憂心,這一次的失利,並不是市裡做的不好或者怎麼樣。完全是因為外部因素、這……也怨不得誰。”

想了半天,李凡愚出言勸到。

“哎、李董就不用說這些了。這一次的失利,雖然是有諸多外企的競爭因素。但是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了我們的經驗不足。就比如光是想過來推銷我們的產品,被人輕鬆針對一樣。若是早一些想到聯合其他地區的企業,形成產業規模,以你提出的成套解決方案的形勢進入韓國市場,可能也就不會搞得像現在這個樣子了。”

看著王明軒唏噓的樣子,和他身後那些老總代表們一臉的失落,李凡愚淡淡一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倒是覺得,如果這一次的韓國之旅能給富州市帶來一些經驗和教訓,在以後對企業的主導之中時時刻刻想到這一次的失利,時時刻刻多想一想,不要那麼想當然,那麼對富州市以後的發展不是什麼壞事。”

看著已經到了登機的時間,自覺話說的有點兒多的李凡愚用力的握了握王明軒的手,“好了王市長,時間不早了。登機吧,我們把這邊的事情處理一下之後,馬上就回國。到時候若是年前有時間的話,咱們再好好聊。”

王明軒欲言又止,最後重重的點頭,與李凡愚和柳青等人作別之後,便登上了返回國內的飛機。

看著那架承載著不甘和委屈的飛機緩緩從頭上掠過,飛向家的方向,站在機場出口的柳青也是喟然長嘆。

“凡哥,富州市這一次栽得有點兒狠啊。”

李凡愚冷哼了一聲,“不光是富州市的這些企業。青子,你好好想想。要是我們沒有搞定安新實業和分子建設那三家公司,正信這一次的韓國行,結局會是如何?”

柳青想了半天,打了個寒顫,指了指已經遠去的飛機:“怕是也會和他們一樣吧。”

“哼、那你想過沒有,我們這一次來,帶來的產品可不止是zxls-1911一款。我們的擎天系列通用消防平臺,可是一單沒單。對韓國地方消防單位的推銷,全部被打了回來。這麼一款從技術上來說,完爆韓國目前正在使用的所有重型消防車的產品,一輛的銷量都沒有。這,又是為了什麼?這,又損失了多少?”

柳青的嘴唇抿了起來,“凡哥、你的意思是……”

“這一次來,失敗的結果是註定了的。韓國的市場容量太小,而且日美的外資進入時間太長,已經從根本上把持了現有的市場。甚至於,對於這麼一個香餑餑,這些企業背後肯定是有國家的扶持。而我們只是透過富州創造的這麼一個,堪稱是簡陋的平臺,貿貿然闖了進來。這從根本上就不是一個量級的競爭。是城市,對國家機器的競爭。懂麼?”

柳青狠狠的咬了咬牙,“媽的、我說怎麼會這樣。”

看著柳青緊咬牙根兒,一臉不服氣的樣子,李凡愚拍了拍他的肩膀,“行了,別想了。此仇不報非君子。好好搞你的動力公司,你們的產品,日後面對這樣的競爭還多得很。下一次,咱們不要這樣的結果。”

“嗯!”

對於這個要求,柳青看起來很有信心。

……

正信動力之所以要晚一步洽談團回國,是因為之前的那些業務還有一些收尾的工作要做。

因為正信從實質上來說還沒有進入韓國市場,所以不可能把裝置賣出去之後就輕手利腳的走人。再也是因為,李凡愚受到了這一輪洽談會的刺激,已經下定了決心開拓韓國市場。

其實對於正信來說,韓國市場這塊骨頭不是那麼好啃的。正信是個什麼企業?

車企!

在韓國市場上,本土的汽車品牌不是很多。比較出名,能數得上號的也就那麼幾個;現代,起亞,大宇,雙龍、

但是,就是這四個品牌,卻佔據了韓國市場百分之七十的份額。

與韓國經濟一樣,韓國汽車的發展軌跡相當曲折。在以往幾次的金融危機和政局動盪的時候,屢屢發生過崩盤。

但是也就是在危機之中,韓國人養成了“守護本土企業”的消費習慣。這一點,不光是汽車,簡直涵蓋了韓國的各個消費層面。

不論是電影也好,化妝品也好,電子產品也好。在韓國市場上,永遠是本土化的東西最受韓國民眾的歡迎。

在這樣的消費習慣之下,想進入到這樣的市場,難度可想而知。

但是與這種大眾消費市場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韓國的工業產品,卻是被一大票的外企強行瓜分。就說韓國工業的幾個代表性領域,造船、重型裝備、汽車、電子、通訊、建築、化工。

在這些行當之中,日美兩系的生產裝置分庭抗禮,將本土企業老早就踢出局,死死的吃定了韓國。

這樣的市場,其實是扭曲的。

有點兒像什麼呢?

就好比說一個小鎮,鎮子裡的居民都以吃小鎮裡種的大米為榮。但是這個小鎮的米,卻都是用其他地方的種子培育,其他地方的農具耕種,其他地方的人幫忙收割的。

跟中華那種“基建癌”,第一第二生產環節要是缺了什麼都感覺渾身不舒服,但是對市場產品本土化不重視不一樣。

韓國市場,屬於那種……假的擁戴。

這樣的市場,就很難搞。

但是在調查清楚,瞭解了整個韓國市場的全貌之後,李凡愚和柳青等人,卻看到了一絲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