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永曆大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論策 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七章:論策 中

“皇上,草民有三策可助皇上積蓄與建奴決一死戰的實力,請皇上聖裁。”周慕白又恢復了倨傲的本性,他背著手,眼眸流轉,四處張望,似乎在想著心事,唇角微微顫動,似乎想要開口,卻又不發一言,瞥了端坐在上座的朱駿一眼,專等朱駿表態。

朱駿猶如老僧坐定一般,雙眸微眯,既看不出驚喜,也沒有發怒的跡象。他已確認周慕白是真心來投的,否則如何會把緬國宮闈之事一一與自己分析的詳詳盡盡、明明白白,只是他的態度實在太過狂悖,朱駿現在所要的只是忠臣,能夠服服帖帖將自己的政策貫徹到底的人,絕不是那種持才傲物,桀驁不馴的人才,更何況這個周慕白到底能有幾分本事,朱駿也不得而知,唯一能確認的是,這個傢伙通曉漢緬兩國語言,將來拿來作個通譯或者是到山地營作個語言教習還是不錯的,

只是……朱駿把玩著手掌上的茶盞,略有深意的望了周慕白一眼,心裡忍不住暗歎:此人所來的目的恐怕不單單是想做個通譯這麼簡單吧,可惜了!

周慕白見朱駿不言,不免有些尷尬,道:“難道皇上不想聽聽周某的三策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駿朗聲一笑,眼眸直勾勾的盯住周慕白,決定打消他的氣焰,傲然道:“朕非但有三策,就算三十策又能如何?朕要的是做事之人,而非泛泛空談之輩,你既想求得朕的賞識,又口出狂言,單止這一點便已失策,還遑論什麼二策、三策?”

周慕白臉色一僵,他原本想欲擒故縱,讓朱駿對自己的三策有些好奇,所以才出此狂言,誰曾想朱駿非但無動於衷,還被他數落了一頓。

“皇上,是草民錯了。”周慕白是個能屈能伸的人,這時見朱駿不喜自己的張狂模樣,態度已軟了下來:“草民也是大明臣子,只望能夠為皇上中興大業效命,還祈皇上成全。”

朱駿點頭道:“既然如此,朕還真想聽聽你的三策,你說來與朕聽聽。”

周慕白完全沒了脾氣,這一次他來這裡完全是孤注一擲,若是觸犯了朱駿的逆鱗,可就得不償失了:“皇上,臣以為要想積攢實力唯有分三步走,這第一步便是掠奪。”

“掠奪?”朱駿忍不住想笑,在後世地球人都知道搶銀行來錢最快,可是真正敢搶銀行的人卻是不多,現在周慕白讓他去掠奪與搶銀行基本上沒什麼分別?你家小業小,就算要搶也得找個目標,就算搶成功了,也難免會遭人報復,搶得越多死的越快而已,這哪是什麼計策。

朱駿覺得周慕白的話十分荒誕,但轉念一想,誰都知道南洋百國並立,誰都不是輕易好惹的主,這周慕白既然提出,自然有的他的深意,倒收斂了輕視之心,道:“周愛卿,既然是要搶掠,該從哪裡開始?”

“這大海碧波之中,縱橫遊戈著商船無以數計,兩岸更是港口無數,到處堆滿了代售的貨物和真金白銀,我們便從這裡開始。”周慕白答道,他見朱駿滿臉的疑惑,繼續解釋道:“這種事自然不能明目張膽的去做,周某聽說皇上繳獲了海盜的六、七艘大船,又收編了海盜,何不如讓他們繼續做這海賊呢?掠奪的金銀是皇上的,而所背的罵名則仍然是那些海盜,就算有人懷疑皇上與海盜有染,可沒有人能夠蒐集到有力的證據,南洋各國又能將皇上如何?再說這天下都是憑藉實力說話的地方,南洋更是如此,若皇上憑藉著掠奪來的財富急劇擴充實力,就算皇上真是海盜,誰敢出來責難?”

朱駿不由的點了點頭,其實他早就有了這樣的打算,畢竟要養一支水師出來實在所耗驚人,不把水師放出去還真沒有其他的辦法,只是他還有另一層擔憂,於是正容道:“周慕白,你倒是伶牙俐齒,這搶掠雖是快速積聚實力的辦法,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此搶掠,只會讓海商人人自危,到時又有誰敢出海?恐怕過不了半年,別說去搶,朕的水師只能面臨各國水師的圍剿了。”

周慕白搖了搖頭:“皇上深謀遠慮,這搶掠終非長久之計。草民提出搶掠的目的便是為了另一個計劃鋪墊。”

他頓了頓,道:“皇上在搶掠的同時,可再組建一支護衛船隊,到時只讓搶掠的船隻不可劫掠護衛船隊所保護的商船,到了那時,那些走投無路的海商們該會如何?”

朱駿兩眼放出光芒,激動的拍起桌子道:“朕明白了,這些海商為了防止人貨兩空自然是爭相加入護衛船隊,朕一面去搶,一面又讓人保護,兩頭賺錢,聽話給錢的自然是保護他們的安全,但是那些不聽話意圖犯險的不但要了他的貨物,這些船上之人的性命也統統沒了,到時不怕他們不加入護衛船隊。只是這護衛船隊的保金多少卻值得斟酌,周先生,你繼續說下去。”

朱駿已改口稱周慕白為先生,已對他的機謀五體投地,這樣陰險的計謀絕不是那些朝堂上滿口仁義道德的大臣們能想的出來的,他原本以為自己是一個穿越者,更是不信所謂的謀士有多大的能耐,這時才知道,一個謀士對自己有多重要,只周慕白這一個計策,便能讓自己原始資本積累的速度增加數倍以上。

“皇上,我們不要保金。”周慕白神秘一笑,吊足了朱駿的胃口才繼續道:“每個加入護衛的商船,必須交出他們三分之一的貨物來,若所有的商船都能如此,這南洋的所有貨物皇上便能佔到二至三成左右,到了那個時候,所有海運商品的定價權便到了皇上的手裡,一匹絲絹,別人賣的是一兩銀子,皇上可去賣二兩,皇上是大商販,其他的商人見皇上定了價錢,自然會紛紛效仿,到了那時,所賺的金銀又能賺上幾倍。”

朱駿似懂非懂的點點頭,他對後世的經濟學雖然沒有多大的研究,但也知道壟斷的利潤有多大,令他吃驚的是周慕白竟能知之甚詳,不由得他不佩服,明人雖然獨尊儒術,但對所謂的旁門左道之學防禁並不算嚴,各種稀奇的言論發明在明朝也層出不窮,朱駿想不到這個周慕白對經濟也有所涉及。

(這裡要重點說一下,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明朝時中國人的科技還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這主要得益於當時思想上的禁錮並不多,特別是到了明末,各種學說氾濫,其中王守仁的心學更是風靡一時,當時還有人提出君主是國家的害蟲、君臣完全平等,只是社會分工不同,宣傳選舉制度的都有,這樣的人都沒有被迫害,由此可見,滿清的奴才思想是多害人。)

“待積攢了金銀,皇上便可大肆拉攏南洋漢人,招徠各處豪傑聚集於此,以觀其變。”周慕白見朱駿動了心,對第一步做出了總結。

“那麼,第二步是什麼?”

“第一步聚集了財富,拉攏了人心,大力擴充操練軍馬,便是等第二步尋求根據之地了,土乃國之根本,皇上縱有金銀千萬,若不能牧守一方又有何用?”

“周先生說的極是,只是輕易冒犯別國土地,既師出無名,又怕實力不濟,傷虎不成、反被虎噬啊。”

“這緬國豈不是白送給皇上的禮物嗎?草民日思夜想,估測那緬國王子王莽白一年之內必定舉事,到時不管誰勝誰負,皇上都可斥責他們骨肉相殘,喪盡人倫,大明原本就有派天兵維護屬國安定的先例,永樂年間的安南便是如此,到時皇上登高一呼,傳檄各處,斥責緬王與緬王子的罪過,興兵伐之,南洋諸國就算猜疑恐怕也無濟於事。”

(洪武初年,朝廷下詔,安南國王陳日喹遣使朝貢,被朱元璋正式加封為安南國王,並將其列為‘不徵之國’。十幾年後,安南內亂,陳氏家族被黎氏家族取代,立國號為大虞。黎氏嚮明繼續進貢,並謊稱其為陳氏後人,永樂元年成祖朱棣加封黎蒼為安南國王。後事情敗露,永樂發兵征討,滅安南!)

“如此,既可彰顯大明國威,震懾南洋,又能吞併緬國,師出有名,只請皇上在這一年內大肆招募英豪之士,修兵甲,屯糧草,到時趁兩虎相爭之時,一擊必殺,緬國便是皇上囊中之物矣。”

----------------------------------------------

這章之後,還有一章就可以進入血腥的第二卷了,最後這幾章很重要,基本算是本書將來的大綱,以後就是分這三步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