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科技:打破壟斷全球的霸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一個小零件都是論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一百零一章:一個小零件都是論文

人類不是萬能的,人工智慧也不是萬能的。

一個需要漫長的時間去成長,去磨鍊,去研發使用一個個工具、機器,才能完成自己的夢想。

而人工智慧也需要足夠浩瀚的資料庫,強大的邏輯程序,演算法調校,以及將想法方案落到實際的各種工具、機器。

在解放雙手,減少不必要的精力浪費這方面,九州科技的各大直管研究室絕對處在全藍星研究室的最頂尖序列。

要完成九州科技的各項研發任務,需要的資源既有九州科技研發人員的腦力,也有人工智慧的算力。

從五年前開始,九州科技智能家居的研發與生產,就已經能夠依靠人工智慧程式收集大資料來為機器和其他任務設計硬體,並依靠精密的加工機床、機械臂與特殊的能源裝置將這些特殊硬體、零件生產製造出來。

在越來越多的使用之中,有別於獬豸、玄武這兩個九州科技人盡皆知的AI之外,九州科技研發團隊將自己等人常用,並且有了獨立資料庫與運算資源的人工智慧,稱呼為“天工”。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名字的由來不是什麼天上的神仙工匠,而是來源於大夏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明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刊發的《天工開物》,這本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

不僅是大夏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更是藍星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

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而九州科技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們對待AI人工智慧的看法,也是如此。

並且AI天工,也是除了顧青之外,第一次九州科技的“員工們”命名的人工智慧。

“天工的設計零件有部分類似於生物骨頭,不是因為什麼邪魔外道的傳說,僅僅是因為我們輸入的材料足夠輕便,為了能讓這些材料發揮到最大效能,為了讓零件整體的重量更輕,並且同時可以承受更高的結構負荷,所以才會走向擬態的設計思路。

畢竟我們人類研發幾十年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比不過大自然生物三十億年來的進化迭代。”

一位老教授正指著試驗檯上面的幾個泛著金屬光澤的小零件,對自己身旁的學生們教導著。

這些個小零件普遍只有雞蛋大小,甚至最小的也就比玉米大一點,有的看起來像是深海魚一般奇形怪狀,有的則像是某種怪物的骨骼,並且在某些零件的表面還有各種鏤空的小孔。

這位教授用鑷子輕輕夾起一個看起來像是雞腿骨的零件,對著肩膀邊的耳麥說道:“天工,放出這個零件的結構圖和作用專案。”

“收到,已經為您整理好材料,是否需要投屏到試驗檯。”

“投屏到試驗檯,用立體結構光譜,密集度高點,這樣顯象好。”

收到了教授的命令後,人群所包圍的試驗檯中央亮起了綠色光點,隨後這些光點就像是有實體一般聚集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個文字和圖桉。

來自北郵的張堂忠教授指著這個腿形零件的鏤空處說道:“這個由天工主導設計,實驗人員進行微整的零件是一種大型探測器的支撐零件,鈦合金的材料和彎曲的、縱橫交錯的加固結構被設計用來抵禦巨大的偏心力。而這些鏤空處,則是能夠讓材料能夠完美在抵禦偏心力的同時,進一步減輕結構重量的特殊設計。

為了將兩者的比例做到最優,我們做了一共九十三次實驗,其中有十五次是現實實驗室進行的實驗,剩下的則是全部在靈境生態的實驗室裡完成的。

根據最後檢測驗收,我們節省了百分之四十九的資源消耗,獲得了超過規劃局預期百分之六點九三的效能水平,而這一系列的零件,如今已經有部分被列裝到了菌方,聽說有裝置已經被安排去了災區,進行人員搜救,希望這臺裝置能夠完美完成它的任務吧。”

從北郵“出走”,跑到九州科技搞機器人雲端實時互動的張堂忠一臉感慨道。

自己能夠在搞機器人雲端實時互動的同時,來零件設計這個龐雜部門實現下曾經小時候的理想,真的讓他有種“老懷欣慰”的感覺。

面對一眾學生那好奇探究的目光,他倒是沒有搞什麼神神秘秘,而是直言說道:“以後你們在參與實驗專案,甚至是主持整個實驗專案的時候,可以和天工密切配合,但同時也要多關注每個環節,對於每一項成果,都要做出足夠的測驗,每一個小數字的變動,在科研當中都是比太陽還要巨大的契機。

我們人類作為設計師,制定了部件的目標和引數,同時也要做好驗收官,不要盲目相信人工智慧。

某些規格極為苛刻的零部件除了會被用在裝置上,有時候可能還會被用在處理不同材料的不同裝置裡,需求多變,我們的檢驗也要多變。

這些技術的成果可以去救災,也可以去參與戰爭,但從實際的角度出發,我們是想讓它們更快的幫助我們去往月球,去往火星,甚至是去往更遙遠的銀河。

所以,大家要多看多學,爭取早日度過實習期,進入正式研發團隊。”

張堂忠這一番話說的不少年輕研究員心潮澎湃,眼神雀躍。

但他緊隨其後的一句話,又讓不少人的神情為之一愣。

“對於試驗臺上擺的這幾個零件,你們可以任選一個,也可以多選一個,每人寫一篇三萬字以上的論文交給我。

天工只會幫你們查詢外面找不到的一部分合規檔案,其中有的實驗引數需要你們自行尋找。

這個月二十號凌晨一點整之前交給我,成績結果會算在你們的實習期考核當中,加油!”